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docx
- 文档编号:851357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03KB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docx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一.《公输》
主题思想: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字音:
郢[ying]犀兕[xisi]鼋鼍[yuantuo]鲋[fu]鱼文梓[zi]
楩[pian]楠长[zhang]木
B词语:
通假词:
“说”通“悦”:
高兴。
例句:
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
抵御。
例句:
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
抵抗。
例句:
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
理屈。
例句:
公输盘诎
“舍”通“捨”:
放弃。
例句:
舍其文轩“争”通“挣”[zheng]:
直言劝
古今异义:
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
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
①为:
替。
例句: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
夫子何命焉为?
是。
例句:
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
以牒为械
②见
:
动词,会见。
例句: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
胡不见我于王
动词,入见。
例句:
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
动词,类推,例:
不知可谓知类;
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之”为结构助词,应为“有何罪”译文:
有什么罪呢?
)
翻译:
①夫子何命焉为?
译:
先生有什么请教呢?
②胡不已乎?
译:
为什么不停止呢?
③胡不见我于王?
译: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④此为何若人?
译: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什么?
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
这充分表现了墨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2、你对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以攻宋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请作简要说明。
〔言之有理即可〕
3、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今天来看“非攻”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
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
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
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
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
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
这对我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字音:
畎[quan]鬲[ge]敖[ao]傅说[yue]
B词语:
通假词:
畔:
通”叛”:
背叛。
例句:
亲戚畔之
“曾”通“增”。
例句:
曾益其所不能
“拂”通“弼”,辅弼。
例句:
法家拂士
“衡”通“横”:
梗塞,指不顺。
例句:
衡于虑
一词多义:
拂:
违背。
例句:
行拂乱其所为
通“弼”,辅弼。
例句:
法家拂士古今异义:
亲戚:
古义:
内外亲属;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道”指什么?
“人和”指什么?
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
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
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
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三、《鱼我所欲也》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A字音:
蹴[cu]
B词语:
通假词:
“得”,通“德”,动词。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同“向”,原先,从前。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古今异义:
豆:
古义: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例:
一豆羹;今义:
常为豆子的种类。
一词多义:
①与:
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于: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例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于”。
例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是:
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例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例句:
是亦不可以已乎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也表示判断,
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
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疑问代词“何”做动词“加”的宾语,前置,意思是“什么”。
译: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
翻译: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
回答问题:
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
”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3、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4、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2分)
论据一:
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
四、《庄子》故事两则--《惠子项梁》《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了。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A词语:
止:
栖息。
于是:
在这时。
全:
完全,确实是。
一词多义:
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例句: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
例句: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例句:
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原文: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曹刿论战》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
A词语: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古今异义:
①牺牲:
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鄙:
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今指行为不正直。
③忠:
尽力做本职。
(忠之属也。
)今:
忠诚,忠实。
④狱:
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指监狱。
⑤情:
以实情判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
感情。
⑥虽:
即使。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
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⑦再:
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
又。
一词多义:
①故:
所以,故逐之;原因,公问其故。
②以:
凭,靠,何以战;把,必以分人。
③之:
结构助词,的,忠之属也;
作代词,指曹刿,公与之乘;作代词,指齐军,登轼而望之;
语气助词,无意义,公将鼓之。
词语活用:
①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
赐福,保佑。
②必以情:
“情”名词作动词。
(以)实情判断。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①原文:
乃入见,问:
“何以战?
”
译文:
(曹刿)于是进见(鲁庄公),(曹刿)问:
“凭什么作战?
”
②原文:
必以分人。
应为:
“必以之分人”
译文: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③原文:
忠之属也。
译文: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
④原文: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可以凭借这一点来打战,(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⑤原文:
公将驰之。
译文: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
倒装句:
原文:
何以战?
(应为:
“以何战”)
译文:
凭借什么作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5.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
取信于民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6.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
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
?
他虽出生下层但忠君爱国。
?
谨慎、果断、机敏、持重。
方法:
对比、详略安排人物对话和行动
?
请大家大胆的说一说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A词语:
一词多义:
①孰:
谁,我孰与徐公美;
仔细,孰视之。
②美:
以…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丽,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朝:
早晨,朝服衣冠,窥镜;
朝见,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古今异义:
①讽:
古: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
用含蓄的话对人或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讽刺)
②修:
古:
长。
(邹忌修八尺有余)
今:
(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和锻炼。
(进修)
③服:
古:
穿戴。
(朝服衣冠)
今:
衣服,衣裳。
(运动服)
④地方:
古:
土地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
今:
某一区域,空间的某一部位;部分。
⑤闻:
古:
使……听到。
(闻寡人之耳者)
今:
用鼻子嗅。
词语活用:
①朝服衣冠:
“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作动词,以…为美。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①原文:
皆以美于徐公。
(“以”后边省去了“我”)
译文: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原文: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
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人)对皇上没请求的。
③原文: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能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赏。
七、《愚公移山》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A字音:
仞[ren]垣[yuan]曲箕畚[ben]始龀[chen]穷匮[kui]
B词语: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
“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
“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④亡以应:
“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⑥陇断:
“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
①方:
指面积,方七百里;
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
将近,年且九十;
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
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
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
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
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语气助词,可不译,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
古:
戒。
(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今:
处罚。
②阳:
古:
山之南,水之北。
今:
太阳。
③阴:
古:
山之北,水之南。
(达于汉阴)今:
阴天。
④诸:
古:
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今:
各个、许多。
⑤毛:
古:
草木。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今:
毛发。
⑥已:
古:
止,停止。
(惧其不已也)今:
已经。
词语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
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荷担者三夫。
(译:
三个(能)挑担的人。
)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应为:
汝之不惠甚矣!
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
译:
你太不聪明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答:
①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②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方法: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结果: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⑥愚心移山的艰巨性:
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
2、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
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答:
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3、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
为什么?
答:
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
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4、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答:
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
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
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5、什么是愚公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答: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下册 古文 知识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