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次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docx
- 文档编号:851136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96.89KB
第42次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docx
《第42次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2次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2次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2011年03月14
地点:
紫金港东三21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老师:
樊伟敏成绩:
实验名称: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类型:
EDA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五、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4.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5.进一步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6.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选做)。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调节RW1,使Q点满足要求(ICQ=1.5mA)。
测量个点的静态电压值
2.RL=∞及RL=2K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
输入中频段正弦波,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3.RL=∞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有效值)≥3V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与调节RW1,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
4.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采用分压法或半压法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6.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的测量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下降到中频段输出电压的0.707倍。
7.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同时出现。
实验准备
a)修改实验电路
◆将K1用连接线短路(短接R7);
◆RW2用连接线短路;
◆在V1处插入NPN型三极管(9013);
◆将RL接入到A为RL=2k,不接入为RL=∞(开路)。
b)开启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整到12V,并用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
c)确认输出电压为12V后,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d)用导线将电路板的工作电源与12V直流稳压电源连接。
e)开启直流稳压电源。
此时,放大电路已处于工作状态。
实验原理
1.电路工作原理
图1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图
2.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图2静态工作点变化而引起的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
3.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测量
图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方框
图4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方框图
4.输入电阻iR的测量与输出电阻oR的测量
5.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
图5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6.(选做)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加入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图6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电路
注:
实验原理的详细部分在教材与老师课件中都有系统的讲解,在此就不再叙述。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
2.MS8200G型数字多用表;
3.XJ4318型双踪示波器;
4.XJ1631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
5.DF2172B型交流电压表。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包括: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测量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a)调节电位器RW1,使电路。
满足ICQ=1.5mA。
为方便起见,测量ICQ时,一般采用测量电阻Rc两端的压降VRc,然后根据ICQ=VRc/Rc计算出ICQ。
b)测量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用表格记录测量值与理论估算值。
VBQ(V)
VBEQ(V)
VCEQ(V)
ICQ(mA)
理论估算值
3.394
0.676
4.333
1.50
测量值
3.34
0.64
4.28
1.51
仿真如下:
2、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
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放大电路S端输入频率约为1kHz、幅度约为30mV的正弦波信号Vs。
接信号后测量RL开路,输出端接示波器,监视Vo波形,当波形无失真现象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Vs、Vi、V’o电压值,将其值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
b)接入RL=2k,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量Vs、Vi、Vo电压值,将其值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RL=2k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
c)用示波器双踪观察Vo和Vi的波形,测出它们的大小和相位。
并将波形画在同一坐标纸上。
测试条件
实测值(有效值)
理论值
Vs(mV)
Vi(mV)
V’o或Vo(V)
Vomax(V)
Av
Av
RL=∞
32
10
1.70
2.52
170
175.528
RL=2kΩ
31
10
0.67
1.25
67
68.807
仿真如下
1)进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新建AC扫描并设置如图8所示交流扫描参数。
RL=2k时不必修改电路图。
设置完成后,点击运行交流扫描仿真。
查看电压放大倍数选取轨迹为V(A)/V(H)。
RL=2k时,交流扫描仿真波形
由图可以得到波形最大点为68.807,即为RL=2kΩ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2)修改电路,将RL=2k修改成RL=100meg(近似等于∞),完成直接点击运行交流扫描仿真。
查看电压放大倍数选取轨迹为V(A)/V(H)
由图可以得到波形最大点为175.528,即为RL=100meg(近似等于∞,开路)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3、测量RL=∞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
测量方法:
使RL=∞,增大输入信号,同时调节RW1,改变静态工作点,使波形Vo同时出现饱和与截止失真。
然后,逐步减小输入信号Vi,当无明显失真时,测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输入电压Vimax、计算放大倍数Av并与前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数值应一致;断开输入信号Vi,依据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测得ICQmax值。
记入下表:
实测值
ICQ(max)
Vimax
Vomax(V)
Av
RL=∞
1.48
16
2.83
161
仿真如下:
4、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1)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可用电阻分压法来测量,R为已知阻值的外接电阻,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Vs和Vi,则若R为可变电阻,调节R的阻值,使Vi=1/2Vs,则Ri=R。
这种方法称为半压法测输入电阻。
之后,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Vs和Vi有效值。
Vs=29.8mvVi=10mvRi=4.96KΩ
(2)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可用增益改变法来测量,分别测出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o和接入负载RL后的输出电压Vo,则
Ro=(Vo’/Vo-1)RL
之后,,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空载和带载时的输出有效值
Vo=1.5VVo’=0.60VRo=2.01KΩ
5、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的测量
通常当电压增益下降到中频增益0.707倍时(即下降3dB)所对应的上下限频率用fH和fL表示,如图所示。
则fH与fL之间的范围就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宽度BW。
即
BW=Fh-FL≈fh
(1)在RL=∞条件下,放大器输入端接入中频段正弦波,增大输入信号幅度,监视输出电压Vo保持不失真。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此时输出电压值Vo;
(2)保持信号源输出信号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输出频率(增加或减小),当交流毫伏表测数的输出电压值达到Vo×0.707值时,停止信号源频率的改变,此时信号源所对应的输出频率即为上限频率fH或下限频率fL。
fH=54.3KHZfL=44HZ
仿真如下:
RL=100meg时,频率特性的测量,如下图所示,设置交流扫描参数。
点击运行交流扫描仿真。
查看电压放大倍数选取轨迹为DB(V(A)/V(H))。
使用搜索命令【SFLE(MAX-3)】,用两条光标分别得到上限频率fH=15.362MHz、下限频率fL=91.854Hz,结果如图18所示。
带宽fB=15.36144MHz结果如图19所示对于RL=2k时,频率特性的测量如上述方法相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从上述的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得出,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差别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造成差别的原因有:
实验仪器并非是理想的情况,有偏差;电路中有电容、电阻的影响;有可能是操作上的原因。
2、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中,万用表是影响实验精度的主要原因。
3、在放大倍数的测量中,用到示波器观察波形,尤其是截止失真的情况下,不容易判断,容易增大实验的误差。
4、实验与理论计算偏差最大是极限频率的测量中产生的,这可能跟示波器的精度有关。
六、讨论、心得
1、熟练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由于是第一次操作模电实验,刚开始有些陌生,相信以后会做的更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2 三极管 放大 电路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