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docx
- 文档编号:850605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88.18KB
2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docx
《2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专题12走进化学实验室
2015-2016学年度?
?
?
学校3月月考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5年浙江省丽水市】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2.【2015年新疆自治区、兵团】下列实验操作或过程不合理的是()
3.【2015年陕西省】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酸碱性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
4.【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B.称氯化钠C.量取水D.溶解
6.【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7.【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9.【2015年吉林省】运输浓硫酸时,应在贮罐上贴的标识是()
ABCD
10.【201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测定溶液pHC.稀释浓硫酸D.过滤
11.【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12.【2015年北京市】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13.【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下列实验操作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14.【2015年河北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2015年广西省河池市】如图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氢氧化钠质量B.过滤C.点燃酒精灯D.取用液体药品
16.【2015年广西省玉林、防城港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B.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C.倾倒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17.【2015年海南省】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18.【2015年广西省南宁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往试管加入固体C.倾倒液体D.加入液体
19.【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0.【2015年广西省桂林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1.【2015年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是()
22.【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23.【2015年广东省佛山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
24.【2015年广东省佛山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25.【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26.【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
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2)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判断集气瓶内的水已全部排出的依据是。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乙烯是。
(3)用溶剂均为VmL的集气瓶收集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先如图A表示,收集一瓶乙烯体积分数为50%的混合气体,点火不发生爆炸。
②再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
结合步骤①,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
%—%。
③按照中值法继续探究,可得到更准确的爆炸极限数据。
(4)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硼酸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醋酸溶液
27.【2015年北京市】(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
、
、
均已关闭。
内容
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
Ⅰ.打开
,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
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Ⅰ.A(容积
)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
,B中装满水。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Ⅱ.打开
和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
关闭,打开
、
,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
的体积分数约为%。
四、简答题(题型注释)
五、探究题(题型注释)
六、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七、推断题(题型注释)
八、计算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九、综合题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酒精灯的熄灭要用灯帽盖灭;B选项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C选项过滤操作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操作
2.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通入液体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检测氧气的流速,气体通入液体中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称量物质的质量要求左物右码,故是错误的操作;D选项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操作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应该取少量的试液检验不能直接加入试剂瓶中;B选项溶解固体药品应该在烧杯中,不应该在量筒中溶解物质;C选项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D选项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
基本操作
4.A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长颈漏斗的下端口没有伸入液面下,气体散失收集不到气体;故答案选择A
考点:
基本操作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瓶塞要倒放,错误;B中氯化钠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错误;C中胶头滴管不能伸入量筒内,错误;D中溶解氯化钠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故选D。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6.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接触试管的内壁;B中振荡试管不能上下振荡,应该左右振荡,D中不能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
故选C.
考点:
实验操作
7.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量取3.5ml的液体用10ml的量筒;B选项鼻孔不能直接凑到容器靠闻气体的气味;C选项甲烷的验纯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且搅拌;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操作
8.C
【解析】
试题分析: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A正确;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B正确;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C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D正确。
故选C。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A
考点:
图标的含义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测定溶液pH时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液体滴到试纸的中央,然后看颜色的变化。
故选B.
考点:
实验操作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而要用灯帽盖灭,A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C正确;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然后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D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错误,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错误,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错误,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故选D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实验操作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A,故选A.
考点:
玻璃棒的作用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收集氧气应该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倾倒液体时注意标签正对手心,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故选D.
考点:
实验操作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A、左物右码,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D、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着,正确。
故选D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A、正确,B、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D、读取液体体积:
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故选A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A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B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C正确;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D正确。
故选A。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A、滴加液体:
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错误,B、往试管加入固体:
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试管壁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错误,C、倾倒液体时: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错误,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正确,故选D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取用固体粉末时不能直接用手;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故选B.
考点:
实验操作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A、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错误,B、将颗粒状或块状固体加入到试管中的步骤:
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错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正确,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直接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错误,故选C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是量筒,故选D
考点:
仪器的用途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用10mL量筒不能量取8.55mL水,因为只能准确到0.1ml,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故选D.
考点:
化学实验操作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向试管倾倒液体时,要注意标签正对手心,而且瓶口紧贴试管口,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
故选B.
考点:
实验操作
24.A
【解析】
试题分析:
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也不能随意丢弃,应该放在规定的容器内;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一定会使结果偏低,比如酸。
故选A.
考点:
实验操作
25.ACDE
【解析】
试题分析:
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是正确的说法;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是错误的叙述,造成药品的浪费;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是正确的叙述;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正确的叙述;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是正确的叙述;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是错误的叙述,容易造成误差;故答案选择ACDE。
考点:
基本操作
26.
(1)酒精灯BD
(2)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3)25%—50%(4)C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锥形瓶和注射器,因为过程中需要火源,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判断集气瓶内的水已全部排出的依据是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乙烯是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
结合步骤①,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
25%—50%;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利用中和反应。
考点:
中和反应实验的方案和评价
27.
(1)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Zn+H2SO4===ZnSO4+H2↑
打开K2,K3,关闭K1(4)50%
【解析】
试题分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关闭K1,使得装置A中的压强增大,再打开K2,K3,压强就会将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
(4)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说明A中减少的体积为160mL,加上注入15mLNaOH溶液,故可判断二氧化碳的总体积=160mL+15mL=175mL,故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175mL/350mL×100%=50%
考点: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装置的压强变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专题 12 走进 化学 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