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 文档编号:850572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114.80KB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安乡一中龚德国
课题
《新闻是什么?
》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的六要毒以及新闻的结构。
2.了解新闻的采写过程以及构成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
3.了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报道新闻方面的不同特点,学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阅读不同媒介的新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新闻材料从而得出关于新闻相关知识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新闻的认识;
2.指导学生尝试写作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客观报道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客观评判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特点、结构、传播媒体;
2.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尝试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2001年9月11日(美国时间8:
45分)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这是一个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香港凤凰卫视在事件发生五分钟后,就做出了直播报道,是世界上最先做出报道的新闻媒体之一。
二.知识梳理
1.什么是新闻?
韦氏百科全书中对“news”一词的定义有两个:
第一,“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新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我们这里谈的新闻,是指后者.
【定义的四层含义】
(1)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
(2)是新近发生的事
(3)是真正发生过的事
(4)本来的“原料”是信息
2.新闻具有哪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即真实性、及时性和公开性。
3.新闻有哪些要素?
(1)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3)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新闻的“六位侍者”:
(“5W+H”)
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4.新闻共分为几种?
消息:
带着露珠的新闻(第二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第三章)
特写:
镜头式的新闻片段(第四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第五章)
报告文学:
交叉的新闻与文学(第六章)
5.新闻都是按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吗?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
(1)时间顺序式结构
刘胡兰慷慨就义【P16】
【新华社晋绥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上月十二日,面对阎军的威逼,被阎军逮捕的文水县云周西村十七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那天的当众审讯中。
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她答“是”。
又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
”“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
”“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至此,阎军便抬出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七十多岁的老人杨柱子等人,又对她说:
“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
”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回答:
“那是办不到的事!
”阎军又说:
“你真的愿意死?
”“死有什么可怕!
”刚毅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在切草刀下大声说:
“要杀由你吧,我再活十七岁也是这个样子。
”她英勇就义了。
全村父老怀着血海般的深恨,为痛悼这位人民女英雄,决定立碑永远纪念。
明确:
《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
鲍威尔宣布辞职【p16】
【新华社电】据美国国务院官员15日透露,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
美国白宫将在15日晚些时候正式宣布鲍威尔的辞职声明。
布什目前正在考虑赢得连任后组建新内阁的工作,目前可能接替鲍威尔的人选包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丹福斯。
鲍威尔1937年4月5日出生于纽约,牙买加移民后裔。
2000年12月16日,美国当选总统乔治·W·布什提名他为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
明确:
《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第二课时
6、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
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
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参与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中学生首次亮相《自然》
在最近出版的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英文名《Nature》)上,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校名、12位学生和一位老师的姓名赫然名列其上。
这是中国学校的名称、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次在《自然》上出现。
据人大附中有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底,人大附中教师范克科和学生聆听“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负责人杨焕明教授的报告,并对基因组研究计划产生浓厚的兴趣。
校长刘彭芝亲自前往顺义和杨教授商谈,希望科研组吸收人大附中的师生一道参加研究。
为此学校提供1万元的科研经费和专用车辆,并选派12名优秀学生和科学家同吃同住六个月一起进行基因组课题研究。
--对事件的具体展开。
今年4月,杨焕明教授在将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名单提供给美国总课题组时特意将这12名学生的名字写进去。
据悉,参加基因组科研计划的学生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获第1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二等奖。
目前这12名学生分别被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录取。
--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
明确:
“倒金客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
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
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7.什么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导语: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
年发电可达847亿度。
8.什么样的事情件会成为新闻?
【P3—5】
(1)时效性
(2)重要性
(3)新鲜感
(4)异常性(趣味性、人情味)
(5)接近性
(6)宣传性
(7)显著性
9.何时发生的新闻才算“新”呢?
【P6-7】
新闻总是和事实的新变化相联系的,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正在变化着的事实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姓“新”,新闻必须具有新意。
一般来说,新闻的新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从时间上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新闻所反映的是变动中的事实,具有时效性,必须及时报道。
失去时效,也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
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报道新闻要越快越好。
但是,新闻报道在时间速度方面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越快越好。
如果误认为“报道迅速是销售最好的方式”,而忽略了新闻的正确和平衡、完整与技巧,就会因“抢新闻”而闹出笑话。
第二,从内容上来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事实。
例如,人天天吃饭不是什么新闻,但是航员在太空中怎样吃饭因为具有新意则是新闻。
有些事实虽然不是最近发生的,但是由于它是最近发现的,并且具有新意也可以成为新闻。
例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广州搞细菌战争,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现在揭发出来,也成了大新闻。
有些事实虽然是多家媒体同时报道的,但是由于选择了其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不同的新闻。
例如,1998年2月28日,大年初一晚上,广州市在白鹅潭燃放烟火,场面壮观,绚丽多彩。
对此,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去记述,必然是时间、地点、领导人一大串,这样不仅毫无新闻价值,而且会倒人胃口。
但是,《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却别出心裁,求新求异求美,令人称道。
《羊城晚报》以新闻的内容取胜:
“新春,鹅潭江面焰火腾空,绚丽异常,广州市民合家出动忙租客房”(引题);“人住大宾馆,悠然赏飞花”(主题)。
《南方日报》则以新闻照片见长:
银花耀空,长虹卧波;新建成通车的解放大桥,通体透明,色彩斑斓;珠江两岸,高楼大厦林立,灯光璀璨,倒映于平静的江面。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羊城新景观。
第三,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新意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过去具有某种新意的事实,若时过境迁,这种新意可能丧失殆尽。
例如,1990年珠海市重奖科技人员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但是现在再作这样的奖励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现在进一步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科技人员的技术已经可以作为资本而入股分红了。
因此,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而现在已了无新意的事实不应该重复报道,而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现在又有新发展的事实则可以多加报道。
第四,从报道者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应该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事物在发展中,总是向人们展示,只不过是有些明显,有些隐蔽。
新闻工作者完全可以从多种层面、多个侧面去发现事实中所包含的新意。
例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万里月圆》,从“中秋团圆”这个看似平常的事实中选取一个特殊的场面:
山东胜利油田的职工家属和远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会战的石油工人之间的问候。
由于视角独特,匠心独具,非常感人。
第五,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看,新闻所反映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实,而不是生活的流水账。
正如范敬宜说的:
“新闻的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是比较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出新闻。
”我们的经济报道缺乏感染力,关键在于它没有反映出新与旧的对比。
1985年《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电视机发展迅速,导语是这样写的:
宁夏山区农民某某坐在自家炕上可以知道纽约和贝鲁特发生的事情,而三年前他连山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事实本身的新意。
10.新闻是事实吗?
——了解客观报道的相对性
(1)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
其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信息,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它必须具有真实性。
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物的准确度,是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闻的生命。
如果一家新闻媒体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他就不成其为新闻媒体;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毫无所知或者明知故犯,那他就不是新闻工作者。
其二,新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的真实。
文学也讲究真实,它要求通过作品和人物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它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实。
而新闻所要求的真实则是事实的真实,是具体的、现象的真实,它不允许任何塑造和虚构。
这一点,在新闻实践中特别重要,需要认真对待。
(2)新闻“真实”的相对性。
①可能出现“合理的想象”。
②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
真实性首先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诚实负责的职业道德。
但是,纯粹的真实、客观是不存在的,真实性就像围绕着客观事实这条横轴上下波动的抛物线一样,只能无限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却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记录。
新闻的真实性要受到新闻工作者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习俗观念等的影响,要受到国家、媒体意志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因此,我们往往看到,虽然不同媒体都标榜客观、公正、真实,但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的报道也有差别,甚至大相径庭。
11.我们常见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有四种:
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报道手段和形式,与此相适应,新闻的写作也有不同的特色。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17中的有关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
传媒
传媒特点
新闻报道特色
阅读策略
报
刊
(1)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
(2)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
(3)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
适合深度解释信息
(1)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
(2)可以采取快速浏览和细细品读相结合的方式。
广
播
(1)诉诸听觉,综合音响效果、音乐、对话,甚至沉默,可以引发听众的想象。
(2)声音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听众的选择性差。
(1)可以直接采录现场的种种音响,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包括更多的描述性话语,通过语言传达清晰而又吸引人的视觉图像。
(3)口语化强。
(4)经常运用重复的语句来强调某些关键信息。
(1)或躺或走或站,可以以轻松的心态去听。
(2)发挥想象,在脑中再现现场画面。
(3)声音转瞬即逝,要求在听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
电
视
(1)视听综合,感染力更强。
(2)声音和画面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观众的选择性差。
(4)空间限制较大。
(1)长于纪实再现,直观性强。
(2)时效性强。
(1)关注画面细节,感受现场氛围。
(2)关注镜头剪辑的方式,体察记者的创作意图及倾向性。
(3)声音、画面转瞬即逝,要求在观看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的信息。
网
络
(1)传播迅速及时
(2)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3)互动交流性强。
(1)时效性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可以及时更新。
(2)网络新闻选材宽泛,内容活泼,较少受限,但良莠不齐。
(3)多媒体报道的形式,综合了电视和报刊的优点,既有直观性,又适合深入解释。
(4)标题清晰、突出。
(1)增强鉴别力,保持清醒的判断,不被假信息所左右。
(2)通过快速浏览标题,确定仔细阅读的内容。
(3)可以即时发表评论,与网友交流。
附:
世界十大报纸
《纽约时报》(美国) 《新苏黎世报》(瑞士)
《今日美国》(美国) 《世界报》(法国)
《泰晤士报》(英国) 《图片报》(德国)
《朝日新闻》(日本) 《太阳报》(英国)
《读卖新闻》(日本) 《华尔街日报》(美国)
著名广播机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
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
世界著名的新闻电视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
世界著名门户网站
雅虎(Yahoo!
)新浪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消息:
带着露珠的新闻》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学会拟写标题、导语,概括一句话新闻。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拟标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学会拟写标题、导语,概括一句话新闻。
教学难点
学会拟写标题、导语,概括一句话新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梳理
1.消息的定义
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
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2.消息的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标志
消息头,是一则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
消息头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的开头。
消息头又可分为“本报讯”和“电头”两种。
4.消息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5.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
它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2.典型消息:
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
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
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1979年5月)。
二.课文强调
1.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1页,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
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1)标题
引题(肩题、眉题):
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
主标题: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副标题:
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曾国强力举千钧占鳌头
②消息头
发出单位发出地点发出时间报道记者
③导语:
本届奥运会第一个冠军诞生。
④主体:
支持段具体介绍事件
⑤再次段(结尾)
2.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1页,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分析这一则消息的结构。
标题: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消息头:
发出单位:
本报(《大众日报》)发出地点:
青岛
发出时间:
3月24日报道记者:
于晓波毕华德
导语:
某人:
14名下岗和失业人员某时:
3月24日下午
某地:
青岛市教师之家礼堂某事:
道路保洁权竞标
某结果:
下岗工和失业人员夺标
主体:
拍卖竞标情况;中标后的要求部署。
结尾:
对在职人员的震动;给区政府提供的借鉴。
3.思考: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P23运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组织的,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1)记者看到的早晨学生上学情形。
(2)
(2)家长及教师的反映。
(3-4)
(3)科研部门建议(5)
(4)专家建议(6)
(5)教育行政部门意见(7)
这则消息报道了北京地区部分学生家长、教师、科研机构、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调整中小学上课时间的建议和意见这一事件,突显了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切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更表现了记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性。
4.思考:
概括《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P24第2至6自然段的内容。
(2)成果的推出者及权威性。
(3)研究确认方法及计算结果
(4)大峡谷的各项数据
(5)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6)大峡谷的形成
5.阅读课文后,填写下表。
P26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何时
今晚7时
今日清晨
何地
北京
何人
杜鲁门总统
周恩来、开电梯的姑娘、口译人员
何事
日本投降了
周恩来逝世
为何
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
对周恩来逝世感到震惊、悲痛
第二课时
6.《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
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是因为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
读者最想知道的是日本是否投降了,战争已经打到最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都在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日本投降了”,这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新闻事实。
围绕这一新闻事实,这则新闻按照事件的重要性与关联性来安排顺序,也就顺理成章了。
7.《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
说说消息是用什么手法反映人民的悲痛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手法:
通过典型的细节,抓住人物情态,表现中国人民的悲痛。
作者通过开电梯的小姑娘和作口译工作的男子这样两个身份、职业和年龄不同的人在听到消息后的不同表现,真实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周恩来的爱戴,以及对周恩来逝世的悲痛。
作者报道周恩来逝世所选择的角度,适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一名外国记者的工作方法、思想感情。
8.《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一消息中所描述的开电梯的姑娘和口译人员两个特写镜头,分别突出了他们什么特点?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开电梯的姑娘”因噩耗突如其来,毫无掩饰,悲痛深重。
“口译人员”眼含热泪,嘴唇颤抖说:
“……”表现比较含蓄,但悲痛和爱戴之情表露无遗。
这些描写符合人物职业身份和当时的典型环境,同时也为本文的主题“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了伏笔。
9.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则同一则新闻报道的效果就不同。
请结合前两篇课文进行具体分析,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无论怎么标榜自己的客观、真实,实际上都不能做到绝对真实。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全文重点突出美国:
美国总统宣布消息、美国人主导战争进程、美国人担任总司令、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至于日本战败是由于美国投了原子弹,俄国宣战,作者一笔带过,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
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作者是法国驻北京的记者,他的报道不是“悼词式”的,如常见缅怀逝者的功绩,歌颂逝者的伟大,倾诉对逝者的哀思,等。
他的关注点在于周恩来总理逝世这一消息在广大中国人那里造成的震动和影响。
新闻作品选择怎样的角度和观点传播事实,对意义的呈现具有重大影响。
我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事实之后的角度与立场,提高新闻素养。
10 .音响是广播新闻中最重要的传播符号。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阅读与实践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新闻 阅读 实践 教案 安乡 一中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