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50482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49.03KB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小苗的诞生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活动,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
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
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新课教学
◆活动:
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
教师:
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学生回答。
(温度、空气、水)
教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
“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
教师: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雨后种子容易萌发?
”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因为种子萌发离不开水。
)
教师:
大家看老师烧杯中的种子,为什么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发芽?
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并回答。
(种子萌发离不开空气。
)
2.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教师:
看来大家说得和书上小朋友说得是一样的,下面,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领取种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把你对种子萌发的所需条件的猜想写在P2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教师:
大家刚才看到的只是老师准备好的种子,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只是猜想,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
)
教师:
好,我们现在已经预测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空气,请大家参考P3的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一下,选其中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利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制订自己的实验方案。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师:
大家把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相互交流交流,然后我请同学来说说他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
谁来说说他的实验方案?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进行评点。
4.教师对“对比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指导。
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师以P3的实验方案为例,对实验应注意的地方进行讲解。
(1)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2)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教师:
请大家根据同学间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修改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课下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5.课下思考。
根据实验大家思考:
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
你发现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小苗的诞生
活动:
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当的水分
③空气
2.制定实验方案
对比的实验方法: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那么大家想一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温度、水分、空气)
教师:
上节课,我们大家制定了实验方案,课下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下面,谁来展示一下,比一比谁的种子种的好?
学生相互展示种的种子。
教师:
谁种的种子好呢?
我们请他来说说是怎样种的种子?
教师请种的好的同学谈经验。
教师:
在你种种子的过程中,你发现种子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呀?
学生回答。
教师:
我相信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现象,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实验结果和心得。
(二)新课教学
1.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
首先我想请研究种子萌发需要水这一条件的同学说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回答。
(我研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
种子萌发需要水。
)
教师:
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
你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水,那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
哪个小组研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请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回答。
(我研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温度,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浸泡后的种子,1号杯在冰箱中存放的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在温室中存放的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
)
教师:
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除了这两个条件,还有没有人研究其他有关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温度、水分、空气、阳光、肥料等等。
学生将结论填写到P4上。
2.评比
教师:
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评一评哪组设计更合理?
学生评比。
3.科学在线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
★拓展活动:
制作种子标本盒
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
作业:
把萌发后的小苗栽培在土壤中,让它继续生长。
思考: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小苗的诞生
1.汇报实验现象
①研究内容:
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
实验现象的解释:
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
种子萌发需要水
②研究内容:
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温度
实验现象的解释:
浸泡后的种子,1号杯在冰箱中存放的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在温室中存放的种子发芽。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
③……
2.评比更合理的实验设计。
只有合理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阅读科学在线
4.拓展活动:
制作种子标本盒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举出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
难点:
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引入。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教师:
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
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
(内容见文本素材)
教师:
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
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
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
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土。
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
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
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
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③壤土。
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
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1)提问设疑
教师:
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
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
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2)讨论
教师:
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1:
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①沙土。
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
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
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
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③壤土。
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
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法
②实验步骤
③现象与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
教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谁来告诉老师土壤都有哪些类型呀?
学生回答。
(沙土、黏土、壤土)
教师:
那谁来告诉老师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渗水性不同)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活动2:
渗水比赛
1.实验
教师:
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老师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
取3个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教师:
大家看清楚老师怎么做的了吗?
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P6表中。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
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
学生观察。
教师:
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学生回答。
教师:
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学生回答。
2.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
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教师:
请大家把结果填到P6的横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土壤分为几类?
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2)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3)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
(或问这些性质与土壤的什么成分有关系?
)
(四)布置作业
观察、实验:
当地的土壤是哪类土壤?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2:
渗水比赛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
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课培养的豆苗。
(二)新课教学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确定方案
教师:
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
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
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呢,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
教师明确任务:
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
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教师: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不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
教师:
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P7表格中。
2.分析数据,解释豆苗适合生长的土壤
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
①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
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确定调查途径
写出调查方案
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确定方案:
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结果:
沙质土中的豆苗
黏质土中的豆苗
壤土中的豆苗
初始状态
第一周
第二周
3.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引导学生用反证的方法,分别研究其他条件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
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在知识方面,重点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其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学习一些相关术语,确定实验中的哪些因素是可变的,哪些因素是不变的,并能说清其中的道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2.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比实验的关键环节。
2.能够说出应从哪些方面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列举出3条以上可实施的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
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每组四棵生长情况相同的植物,或以前活动时种植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8株豆苗,两个黑色的纸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汇报:
水、光照、温度等。
教师: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的更好。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对比实验法
教师: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法呢?
学生回答。
(学生甲:
就是作对比吧;学生乙:
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就用到了对比实验法。
)
教师: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
比如生长状况相似的同一种植物,一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株放在黑暗处,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问题。
小组讨论:
你们准备选定什么问题来做研究对象,打算怎样做,在实验中怎样护理它们,有哪些条件一致,哪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一样?
学生汇报。
(我们组想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认为:
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点。
)
小组讨论:
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规则。
(实验方法:
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
注:
对照组的植物要用黑袋子套住。
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应该保持相同。
)
确定实验方案,小组之间进行分工,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活动。
教师:
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写在P10上。
3.讨论:
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果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
为什么?
4.思考并回答:
还有哪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呢?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活动1:
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植物生长的条件:
温度、水、光照。
1.对比实验法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
2.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内容: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
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3.讨论:
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果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
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语言过渡,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交流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
①本组的研究题目、猜想与假设;②本组是如何想办法改变一个条件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了哪些实验材料;③展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释实验结果。
④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免是如何解决的。
)
2.汇报结果
(1)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2)汇报本小组的发现。
(3)汇报本小组通过分析数据所综述的结论(可以参照书P10表格进行)
(4)汇报本组如何在实验中克服困难的。
3.评选最佳展示奖
◆活动2: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1.综合分析:
怎样使植物生长得好
提问:
植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茁壮成长呢?
学生汇报。
教师:
联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除了足够的营养外,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呵护、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那么,植物的生长同样也需要我们怎么去爱护呢?
学生回答。
讨论:
〈1〉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
〈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
将交流结果填在P11的横线上。
学生填写。
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喜阴植物的习性。
大多数植物在有光的照射下能够茁壮成长,但也有一些植物是喜阴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下,否则就会死亡。
3.课外作业:
考察校园内植物生长的环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的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实验结果
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组
对照组
主要器官的颜色
主要器官的形态
活动2: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适当的气温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光照
丰富的营养
4.根和茎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三个活动来认识植物的主要器官——根和茎,并探究它们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由于根和茎无论对人类、对自然还是对植物本身来说都有很多的作用,但本节课侧重探究根的吸收作用和茎的输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在补充和挖掘教学内容时,不要偏离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会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问题的研究。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科学知识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小学 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