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培训讲稿下DOC.docx
- 文档编号:850446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11KB
业务培训讲稿下DOC.docx
《业务培训讲稿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培训讲稿下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业务培训讲稿下DOC
2014—2015学年度(下)
校本培训笔记
(校本培训讲稿及作业)
教师姓名:
新学期备课要求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订教师备课要求。
一、备课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
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
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突出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
有的放矢。
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作业准备:
精心挑选,难度适宜。
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
三、具体要求:
1、每学期教学计划在熟悉课标、通读教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特点、学校课程安排及有条件制定。
包括:
(1)教材分析(版本、体系结构)。
(2)学情分析
(3)教学内容(全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时分配。
(4)教学总目标及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教材的重难点。
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组统一制定,备课前完成)。
3、每单元或每课教案要求:
(1)课题
(2)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放课、创新课、探究课)
(3)教学目标及任务
(4)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学生活动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活动,体现学法指导)
(7)设计板书和作业(板书要规范;作业,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分层次布置。
)
(8)写好教后信息反馈(课后反思)
怎样进行电子备课
我校实施电子备课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大家在摸索中完善,在探索中提高,现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备课模式。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备课的方法。
学期初,由学年组长组织,大家共同研究,分配主备任务。
其他教师根据主备,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修改,形成自己的备课。
一、确定思路。
在进行电子备课之前,首先要学习《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教材,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设施,想想这堂课自己应怎样设计,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
二、浏览资源。
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之后,就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的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还有上一年、二年时的备课,以及课件,把有参考价值的,对自己编写教案有用的内容,保存下来。
必要的时候看看有关课堂实录。
只有学习他人的方法,借鉴他人的智慧,吸取众家之长,才能备出生动有趣、教法多样、学法灵活、切实可行的优质教学预案。
三、撰写教案。
浏览完几份相关的教案之后,下一步,自己就该进行电子备课啦。
备课时,一定要紧扣教材特点,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搜集到的教案中可取之处,要大胆地借鉴过来,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不机械地下载别人的教案。
填写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网上基本上找得到,和参考书的基本一致,所以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而教学关键、教法、学法、教具并没有现成的,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填写。
教学每个环节前标明序号,再用相同的字(一般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意思表达一致的词等)表示。
师生活动中写明师生活动的内容,预设出学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答案。
分配各环节的时间。
尽量细化些,避免过于笼统,影响教师掌握教学时间,另外要注意每一环节需要的时间放在环节的第一行,这样美观些。
板书设计尽量根据黑板位置,设计好。
用彩粉笔的地方,用彩色字表示。
完成课件制作,进行超链接。
各位老师会说,这样的备课岂不是麻烦,还不如纸质备课呢。
其实不然,我讲的是没有现成的表格式教案做参考,我们要完成一个优质的教案所要做的,所以要花很多心思。
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我们有了上一年级的电子备课资源做参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精品教案进行修改,这样省时,省力,方便了许多。
四、个性修改。
再优质的教案,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
所以,其他教师在共享主备资源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五、反思教学。
课后的反思分为四部分。
避免上网上搜索一大段话粘贴,也不能一个部分一句话了事,要认真反思,把教学中教法,学法,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资源应用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
六、上交精品。
课后我们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找出不足,再次修改教案,形成精品教案,上交教导处,存档。
以上是我们进行电子备课的方法,愿与各位教师真诚交流,完善我们电子备课,让电子备课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也愿我们的备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轻松愉快的工作。
备注:
教师备课可以有特色,但必须体现备课思想,具备上述基本步骤,否则一律按缺教案处理。
思考题:
阅读以上有关备课的要求及电子备课,今后您打算怎样高效备课?
对知识本位课堂的思考
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一直坚持以师为本和以教为本,一直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所以就自然形成了知识本位的课堂。
知识本位的课堂的特点,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
这样的特点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一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难以形成,教师的灌输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只是锻炼了学生被动接受的能力。
二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过分的依赖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强弱和传授知识艺术水平的高低,教师必须把自己会的,通过一定的途径让自己的学生学会。
所以,知识本位的课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
也就有了名师出高徒的说法。
对这样的课堂,我们就可以这样思考:
一、教师能不能真正把握究竟考什么?
二、凡是考的东西教师都会吗?
三、教师会的东西学生都能够学会吗?
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的教师不都是出题者,不可能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把握究竟考什么,教师只能是根据以往考试的出题规律进行猜测和预测,不可能完全把握出题脉络,何况有一些教师还没有梳理和预测考点的能力。
我们有许多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都不能够参与大循环教学,只能在低年部教学,这样的教师怎能够把握考点。
其次,我们的教师也不可能对考的东西都会,你可以做这样的实验,把中考和高考的试卷拿来让本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同时答,许多教师肯定还答不过学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的应试能力还不如学生强。
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我们的学生把教师会的都学会了,也不一定能够答高分。
当然,在我们的学校里,肯定有一些教师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大师,他们对知识本身,对考试内容是有相当深刻的研究的,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
再次,教师也不可能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部让学生都学会,这里有许多变量存在,其中包括教师能不能管住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艺术水平高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等等。
所以说,这种知识本位的课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过分的依赖于教师,而现实中教师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的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现实中教师的差异又促使学苗的差异,一些盼子成龙的家长把自己认为智力水平高基础好的孩子送到了教师水平高的学校,这样学校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大,一些所谓的名校就产生了。
那么,如何突破教师差异这个教育短板去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呢?
当然提高教师的水平肯定是个永恒的主题,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把教师的差异缩小呢?
这种差异恐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消除,所以,我们过分依赖教师应试水平的提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恐怕也永远都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我们应该这样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普通的教师都能够上不普通的课,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把利用学生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手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边活动,而不是单靠教师一个人的传授,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自己不会的,也能够学会教师不会的,这样的不普通的课堂就一定能够让普通的学生成为不普通的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着,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者,学习过程的服务者。
按照这样的定位去培养教师,用新教师建设新课堂,培养新学生,就一定能够发展新教育。
思考题:
阅读后,对知识本位您一定有很多新的认识,针对您今后的教学有哪些新的打算?
请简述一下。
教育即条件
学习的目的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然后用规律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即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人生道路。
那么这个形成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
这个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条件和因素,我们的教育只是给这个形成过程提供适合学生形成的各种有利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内在的构建,或者换句话说,学生自身才是这个过程的内因。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世界的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通过学习这个过程,把客观的知识结构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呢?
每个人对客观的理解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来构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个过程是用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构建的过程。
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基本立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只能是为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是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研究教育就是给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本条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即条件。
谁能给学生的自我构建提供科学合适的条件,谁就能够成功。
我们在研究条件的时候应该考虑怎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构建?
构建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提供构建条件。
构建必须是亲身体验的,所以如何对学生学习的越俎代庖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构建的两个基本条件就是已经具备的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
那么我们对不同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必须满足有差异的需求,切不可千篇一律。
如何满足有差异的需要呢?
我们应该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按照构建主义的理论分析,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研究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给儿童的学习创造适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情境和社会背景,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工作者在教学设计和提供学习环境方面深入研究。
二是必须给学生学习提供合作与对话的条件,也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够满足与合作和探究的需要,而不能教师独占课堂满堂灌。
三是学习过程必须注重利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结构突出事物的整体认识,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的结论是,学习就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
教育就是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条件,其中教就是学的最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在提供情境,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上很下功夫。
思考题:
阅读以上内容,您对自己的教学有何看法?
今后您如何处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问题?
真爱源于真懂
经常听教师这样说学生:
“你怎么这样不理解我呢,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不明白,等到将来长大就懂了。
”经常听家长这样和孩子说:
“我们大人省吃俭用都是为了你,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为什么就不听呢?
”现实中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做了许多自己认为是为了学生好的事情,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真爱,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原因何在呢?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说过这样一段话:
“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
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
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
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
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
”我感觉很有道理。
作为一个情感作家阐述的虽然是男女之间的懂与爱的关系,但我认为她揭示出了懂与爱的普遍关系,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等,这些都说明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满腔热情的去做一些事情却事倍功半呢?
而有些懂教育的人没有我们那样忙碌却能够事半功倍呢?
我们经常说方法不对。
其实就是我们的真情没有通过理性的行动表达出来。
那么什么是理性的行为呢?
就是给予对方需要的东西,如果你能够给予对方需要的东西,你就必须知道他需要什么?
也就是你必须懂他,不懂就不能给别人需要的东西,所以不论你主观愿望多么好,客观上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就会事倍功半。
生活往往是这样的,你愿意为懂你的人做任何你能够做的他所需要的事情,而不懂你的人对你做多少事情你都没有兴趣去接受。
我们没有办法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
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
如果我们想爱对方,那我们就必须去读对方,去懂对方,知道他们的内心需要什么,按照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
我们做教育的人,往往是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学生做事情,结果学生很反感,我们为此很苦恼,我们一心一意为了他们好,为什么还事倍功半呢?
原因是我们还不懂他们,我们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
所以爱与被爱都很累。
也许你会说孩子还小,他们懂什么?
也不能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予他们什么啊。
不错,真正的爱是你能够按照孩子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应该接受的正确东西,或者说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激发学生正确需要。
然后按照他的方式给予他所需要的东西。
真正的爱必须源于真懂,如果我们不懂对方,只是有一颗朴素的爱心,没有理性的爱和动物的感情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爱不能变成有效的行动,也不能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要想真爱就必须真懂,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读孩子们的内心,然后把爱变成理性的行动。
千万别去爱自己不懂的。
千万要记住用心去读你必须爱的东西。
千万不要接受不懂你的人给你的爱。
思考题:
阅读《真爱源于真懂》,您是否清楚学生不理解您的原因?
您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谈一谈。
到课改中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现在有许多教师没有职业幸福感,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问题也成了一些人的热门话题,或许现在有许多人正在以此为课题搞一些研究,这类的文章也很多,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些人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归结为教师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就邀请心理专家给教师们作讲座,这些专家告诉教师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想以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工作压力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而是我们没有让教师从事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实现自我价值。
当一个人天天重复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不倦怠吗?
看看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流程,备课、上课、留作业、检查批改作业,考试、判卷,这些工作有的在学校还完成不了,还得拿到家里去做。
结果整天弄得疲惫不堪,如果是班主任老师还得管理班级,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不得已只好把往年的教案拿出来,稍做修改就匆忙上课,如果没有教案,学校要检查,教育局也要检查,作为教师怎么能说得过去,所以有些人说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的,你能说没道理吗?
似乎有道理,但也有许多人比教师压力还大啊,比如那些科学家,那些政治家,那些企业家等等,为什么没有人说他们有职业倦怠呢?
究其原因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与机制以及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做了许多与教育本身没有关系的事情,没有让教师从事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由于教师天天都在做一种没有创造性的重复工作,所以他们许多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知识分子,他们现在思考的不是衣食住行,考虑的是更高的精神追求,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按照马斯诺人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我认为对于教师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更多人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么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心灵不断充实。
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那么职业倦怠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真正办法是让教师从事一种创造性工作,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是涉及许多方面,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在这里我不想谈体制机制,我认为教师如果换一种教法,就是由原来的以师为本变成以生为本,由原来的以教为本变成以学为本,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问题就会解决。
当你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的时候,你在课前一定会预设许多问题,预设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的过程。
当你把课堂还给学生时,课堂就会生成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当你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能不提高吗?
当你看到学生声情并茂的展示的时候,你能不为之动情吗?
当你看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天天都进步的时候,你能不感到高兴吗?
当你的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你能说自己的价值没有实现吗?
所以,我认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的结论是:
到课堂中去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到课改中去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思考题:
教师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呢?
答案是到课改中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阅读此文后,您对于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怎样的想法,请谈一谈。
展示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平台
要想让孩子们学的快乐,学的高效,就必须找到孩子们学习的真正动力,孩子们学习的直接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是什么?
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认同心和荣誉感。
那么如何激发他们内心的这种动力,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构建展示平台,建设展示文化。
是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展示是现代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也是一些名校的文化建设特点。
我们去过杜郎口的人都知道,杜郎口中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展示文化。
把展示当做一种文化来建设,当展示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方式的时候就变成了文化。
展示就是表现、表达、表演,孩子们为了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摄取知识,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收获之后,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就需要展示,所以展示是满足孩子们认同心的需要。
当你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的时候,他们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就一定要为自己的展示做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都不甘心落后,所以他们就会在课前按照教师的导学案精心准备,以便很好的展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展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你把孩子们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的时候,而且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质疑对抗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不想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他们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所以他们就自然形成了组内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学习机制,所以展示也是满足学生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我们的展示必须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我们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认同心和荣誉感,通过这种平台的搭建,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习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习高效课堂,没有把握展示的内涵,也容易变成为展示而展示,这样不但没有效果还会事倍功半。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展示当做一种文化来建设,我们的展示不仅在课堂,还要在课堂外,也就是在学校处处为展示搭建平台,我们不仅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还要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让展示成为一种文化,让师生在展示文化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思考题:
阅读后,您有怎样的感受?
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您打算怎样利用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请谈一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施工图
高效课堂有几个核心词:
导学案、小组建设、课堂流程、课堂评价与检测。
现在我们的教师对这几个核心词应该说是熟烂于心了,但是,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还是手忙脚乱,自己感觉这种课堂难以驾驭,总感觉每一节课学生都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好像顿顿都是夹生饭,所以,教师怕成绩下滑,本想放权的课堂,就会在上课的中途又挺身而出,夺回了自己的阵地,所以课堂就变成了传统不传统,高效不高效的四不像课堂了。
这样的课堂是很危险的课堂,这是假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打假的课堂。
或者说,这是目前我们高效课堂下的一种怪胎。
如果不及时打胎,那么生出来的也一定是个畸形孩子。
畸形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虚假繁荣的课堂,根本不是高效课堂,学生不但没学到知识,还没有形成能力,那样的课堂就是传统课堂观念和高效课堂形式结合形成的怪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胎呢?
我们应该明白导学案、小组建设、课堂流程和课堂评价与检测之间的关系。
然后确定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导学案是我们高效课堂的线路图,或者说是施工的图纸。
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组织保证,或者说是一个施工的单位和队伍。
课堂流程当然建设施工的方法和过程。
评价相当于施工过程的监工,检测当然就是工程的最后验收了,看是优质工程还是豆腐渣工程。
应该说高效课堂的这几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了哪个也不可能打造成优质工程。
或者说抛开其他方面单研究哪个方面都不可能成功。
是一个连环的环。
缺哪个都不可能成环。
所以我们必须同时研究,同时实践,但我们从他们之间的关系来看,导学案在这里起的作用不是一般的作用。
我们试想一下,我们要想盖楼,如果没有图纸能盖成吗?
如果没有高标准的图纸能完成优质工程的施工吗?
所以,导学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起到方向性的主导作用的。
我们目前的导学案出现了这样几种现象:
一是教案的翻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学生拿着它能学习吗?
二是教材的翻版,如果学生拿教材就能学,编制导学案又何苦呢?
另一个是习题集的翻版,这里面没有为学生学习设计一个可以攀登的梯子。
这样的导学案拿来学生不能学习,或者说施工单位拿这个图纸不能施工,所以,教师就还得大包大揽自己直接成了施工人员,放弃施工图纸,自己去讲,这就出现了我们目前的课堂不按照导学案上课的现象,导学案必须是学案、教案、练案的三案合一的统一体。
学生拿着它能够学习,教师拿着它能上课,学生拿着它能够练习。
所以,我们目前应该首先进行导学案过关,当然导学案必须是在教师吃透学情、吃透教材、吃透教法、吃透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业务培训 讲稿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