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docx
- 文档编号:850361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6.39KB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
(2)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分析】
(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
约定。
“去”: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期,约定。
”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
⑴约定;离开;离开
⑵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注释】①管宁:
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
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
②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吾友也。
(3)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2)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3)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
(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共”:
一同或一起。
“故”:
从前或原来。
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2)此题中注意“子”是“你”之意。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志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⑵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⑶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
解答此题要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
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把这片黄金看的同砖瓦石块一样毫不介意,照旧挥动锄头锄地;华歆却拾起黄金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把它丢掉。
又有一次他们俩同在一起读书,听到一个贵官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
管宁和他绝交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①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
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弛担持刀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顾无计可以死之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遂自之以归。
(3)【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2)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弛”这里是解除,放下的意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
“顾”这里是顾虑、考虑的意思。
“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径:
径直;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遂:
于是,就。
负:
背;以:
连词。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根据【甲】文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可知这句话应为: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奔入伏焉 ,【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
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故答案为:
⑴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⑵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⑶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⑷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即可。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据此再概括答题。
【附参考译文】
【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
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临时草棚,(屠夫)跑进去趴在里面。
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
(屠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
(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腿挺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舍上。
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②不亦说乎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答案】
(1)每天;同“悦”愉快;疑惑;竭尽自己的心力
(2)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
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
【解析】【分析】
(1)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②说:
通假字,同“悦”愉快;③殆:
动词,疑惑;④忠:
动词,竭尽自己的心力。
(2)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笃志:
志向坚定。
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
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仁:
仁德。
句意是:
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朋:
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孔子认为以学习为乐事,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故答案为:
(1)①每天;②同“悦”愉快;③疑惑;④竭尽自己的心力。
(2)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
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
【点评】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过合浦
苏轼
余自海康①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
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②并海③即白石。
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
所撰《书》、《易》、《论语》④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已而果然。
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释】①海康、合浦、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为地名。
②乘疍(dàn):
乘坐疍舟。
③并(bàng)海:
依海,沿着海路。
④《书》、《易》、《论语》:
即苏轼撰写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三书。
(1)文言字词解释。
①欣然起行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③余自海康适合浦________
④碇宿大海中________
(2)为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一个心理变化过程。
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到;下碇
(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①月光洒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
(4)作者看到皎洁的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月色难得,不免欣喜;但想到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心中又感到孤独;于是的承天寺寻同病相怜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至极;自比“闲人”,又抒发了自解、自嘲之情。
暮年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这个荒蛮之地,生活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桥梁,无法通行,漫天的洪水让他忧虑不已;中途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一片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屡屡遭难;但他不没有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解析】【分析】
(1)第一句可译为: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第二句可以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念是古今异义。
第三句可以翻译为我从海康去合浦,适是到的意思,也是古今异义,第四句可以译为我们就停靠在大海中。
碇是下碇,停泊。
(2)此题考查句子的断句。
此句加上标点符号为:
吾何数乘此险也?
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第一句的关键词为: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
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
交错纵横。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第二句的关键词为:
从是 可理解为先贤的理想得以实现 ,济是发扬光大。
(4)《记承天寺夜游》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里指苏轼本人和张怀民),并非简单的清闲之人 。
《记过合浦》这是苏轼经几年贬谪海外,奉旨内迁途中,舟行海上,逢难遇险的艰辛纪实。
“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
(1)①高兴的样子;②想到、考虑;③到;④下碇。
(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①月光洒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
(4)作者看到皎洁的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月色难得,不免欣喜;但想到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心中又感到孤独;于是的承天寺寻同病相怜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至极;自比“闲人”,又抒发了自解、自嘲之情。
暮年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这个荒蛮之地,生活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桥梁,无法通行,漫天的洪水让他忧虑不已;中途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一片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屡屡遭难;但他不没有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先理解整句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特殊词语:
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的活用等词语的理解。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要掌握断句的方法:
1 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3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4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等。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一般翻译的方法为:
信、达、雅 ,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4)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记承天寺夜游》从“欣然”到“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表达。
《记过合浦》记录了作者艰辛赶路,被遭贬谪的失意,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附参考译文】
我从海康去合浦,由于连日大雨,桥梁都被破坏了,水漫无边际。
从兴廉村净行院乘坐小船到了官寨,听说从这往西都涨水了,不再有桥或船,有人劝我乘船就着石头停靠在海边。
这一天是六月最后一天,没月亮,我们就停靠在大海中。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我站起来四下望去叹息道:
“我怎么几次都陷入此种险地!
已经过了徐闻,难道又要困在这里吗?
”幼子苏过在旁边打着呼酣睡,叫他也不应。
我编写的《书》、《易》、《论语》都带在身上,世上没有别本。
我摸着这些书又叹道:
“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
”后来果然如此。
七月四日写于合浦,时为元符三年。
6.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①,风势极盛。
犬乃周章②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③,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④,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⑤,往视,见生。
生曰:
“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人曰:
“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
”生曰:
“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人曰:
“若尔⑥,便不相出。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乃语路人云:
“以狗相与。
”即而出之,系之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燎原:
野火旺盛。
②周章:
急得团团转。
③跬步:
半步。
④暗行:
晚上赶路。
⑤号:
嚎叫。
⑥尔:
这样。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乃语路人 语:
告诉;对……说
B. 狗夜走还 走:
步行
C. 怪此狗向井号 怪:
对……感到奇怪
D. 系之而去 去:
离开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犬乃周章号唤 其一犬坐于前
B. 狗呻吟彻晓 因往晓之
C. 若尔,便不相出 求闻之若此
D. 狗乃引颈视井 下车引之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堕于空井中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B. 即而出之 学而不思则罔
C. 方见之 久之,目似瞑
D. 以狗相与 静以修身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巧救杨生免于火灾”、“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
B. 杨生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对路人说:
“把狗给你。
”杨生立即被救了出来,把狗拴住就离开了。
C. 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喜爱它,出行时常把狗带在身边。
D. 文中“生曰:
‘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这一处语言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
【答案】
(1)B
(2)A
(3)A
(4)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