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50092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68.66KB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先秦宗法制
A.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度的原则确立的礼制恰恰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尊卑贵贱的作用,其宗法制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排除B。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排除D。
2.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晁错意在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故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工商协调发展的信息,而是强调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贫富分化的信息,而是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而是强调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排除D。
3.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
这主要是因为
A.商业经济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D项正确。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材料强调印刷技术推动文化传播,排除A。
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宋以后书籍数量规模多于唐朝的原因,排除B。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宋以后书籍数量规模多于唐朝的原因不符,排除C。
4.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
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
这一见解
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
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
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
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伊斯兰教的人伦礼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存在相同的地方,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伊斯兰教的人伦礼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存在相同的地方,而不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排除A。
材料强调伊斯兰教的人伦礼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存在相同的地方,无法推断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排除C。
伊斯兰教中国化是指伊斯兰教的内容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材料强调伊斯兰教的人伦礼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存在相同的地方不符,排除D。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伊斯兰教奉行的……与儒家五伦……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等,结合中外文化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5.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
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
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1904年科举考试的内容可知,说明科举制已从古代选士考试制度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型,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的结果,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该次科举考试折射近代中国科举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排除A。
材料反映了该次科举内容出现符合时代要求的题目,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体现,而不是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排除C。
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排除D。
6.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从1937年的3万多发展到121万。
这一变化
A.决定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承担了抗日战争的重任,吸引了无数革命志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
人民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土地革命发生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7.读表:
《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其中1978年后,改革开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
B项说法片面,文革时期国家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排除。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C。
1995年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能整体反映图示信息,排除D。
点睛:
抓住图示信息,明确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发展趋势,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8.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A。
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C。
9.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古代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这表明
A.智者的出现有必然性
B.政治的取舍决于辩论
C.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D.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民主的决策方式是比较民主的,重视民主程序,故D项正确。
“智者”就是聪明的人,灵巧的人,有技艺的人,与材料强调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不符,排除A。
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而不是政治的取舍决于辩论,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制度保证科学决策,而是强调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排除C。
10.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
这表明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答案】C
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
11.据统计,1938-1953年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印刷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被译成了六十七种语言,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
这一现象是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史学繁荣的标志
C.国际斗争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编辑出版《简明教程》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广斯大林模式,把斯大林模式当作供全世界效法的样板,以便传授俄国革命和苏联建设的经验,故A项正确。
《简明教程》的出现使联共党史的著作统统被封存或烧毁,排除B。
编辑出版《简明教程》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广斯大林模式,而不是国际斗争的需要,排除C。
材料体现编辑出版《简明教程》是政治体制发展的产物,没有涉及社会主义的胜利,排除D。
12.读下图《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可以推断
A.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B.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
C.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美国股票持有者的增长速度快,这反映了股票分散化趋势,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体现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故C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股份公司,但与图示强调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不符,排除A。
美国股票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仍然改变不了少数的大股东拥有企业决定权,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而是强调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排除D。
点睛:
抓住图示关键信息,总结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趋势,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3.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
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
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
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
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答案】
(1)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意义:
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2)第一阶段:
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
第二阶段: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
第三阶段: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
期待: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关于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思考作答。
关于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一“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等信息可从适应国际合作和发展、当今全球治理的工具、多边外交的舞台等方面思考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
解读下列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栏。
【答案】示例1:
朱熹诗
观点:
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孔孟周游列国希望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但在当时并未被统治者接受。
西汉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认可,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纽带。
结论:
人生发展也要善于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借力求成。
答案示例2:
杨万里诗
观点: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论述:
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元多个时期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随着历代王朝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民族对共同经济生活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结论:
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与提炼,她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又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古诗,短短的几十个字,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有的表达个人志向,有的抒发人间真情,其中精邃的思想哲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照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
例如示例1.朱熹诗的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根据观点和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从儒家思想的产生到确立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紧扣观点和设问要求,阐述有理有据即可。
示例2.杨万里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根据诗的意思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根据观点和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即可,主要抓住民族融合,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分析说明即可。
(二)选考题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
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
其主要内容包括:
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
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
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
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
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
——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
(1)学习西方;涉及面广;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进步与落后并存。
(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
【解析】
(1)根据材料“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可知是学习西方;根据材料“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可知是涉及面广;根据材料“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
”可知是分步实施;根据材料“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可知是形成了新税制体系;根据材料“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可知是进步与落后并存。
(2)关于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点睛:
本题引用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特点”“意义”,难度相对简单。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等,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概括归纳即可。
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被西方称为“星球大战”的战略防御计划。
其一是要以反弹道导弹防御为“盾”,以核进攻式器为“剑”,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
其二是要利用苏联的“重大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来达到它的政治目的。
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推动新技术革命,刺激美国整个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因为在新技术革命中占主要地位的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无一不是首先为军事目的而研制和发展,然后再转到民用生产领域的。
美国一位学者断言,“这是一次可以和电的发现相媲美的革命”。
美国政府官员诺曼·贝利甚至说,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
【答案】
(1)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互有攻守;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2)确保了美国对苏战略优势;给苏联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解析】
(1)关于“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主要背景,根据材料“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可知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根据材料“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可知与美苏争霸有关;根据材料“推动新技术革命,刺激美国整个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可知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2)关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根据材料“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可知确保了美国对苏战略优势;根据材料“要利用苏联的‘重大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来达到它的政治目的”可知给苏联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根据材料“这是一次可以和电的发现相媲美的革命”“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可知是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
新学制没有明确规定教育的宗旨,但提出了七条标准:
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新学制的实质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
胡适是新学制创建的重要人物,他认为新学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弹性,七条标准的精神就是“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
“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使各地方可以按照各地方的需要与能力,兴办相当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自由。
他强调,在推行新学制学校时,应容许旧学制学校的存在。
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对当时城乡仍大量存在的私塾,教育当局并未以行政力量强行取消。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8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有关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教育改革主张形成的主要历史背景。
【答案】
(1)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2)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民族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旧教育的转型。
【解析】
(1)根据材料“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可从发展青年个性、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兼顾旧制等方面概括基本主张即可。
(2)根据材料“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民族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旧教育的转型等方面分析背景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胡适有关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和历史背景。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等,结合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取有效信息,紧扣设问“主张”“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全国 级联 河北省 唐山市 届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文科 综合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