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848955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7.01KB
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和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四川省华蓥市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单位:
华蓥市畜牧食品局
项目负责人:
屈勇(华蓥市畜牧食品局党组书记、局长)
1.1.2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期限
建设地点:
华蓥市华蓥市****镇、****镇、****乡、****镇、****镇、****镇、****乡
建设期限:
5年,即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
1.1.3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本项目,华蓥市草山草坡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可食草种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之目的,为构建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作出贡献。
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土建工程(******)7.5万亩、购草种22.5万斤、购肥料2166.7吨、购小型割草机3000台,购围栏物质(168500元)。
拟在华蓥市****个乡镇内建人工种草面积6万亩,草种改良面积1.5万亩,草地围栏0.5万亩。
1.1.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660万元,其中:
省级申请中央财政补助1995万元,占总投资的7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为665万元,占总投资的25%。
1.1.5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建设拟投资2660万元,其中:
人工种草2400万元(地面处理费用840万元,购草种540万元,人工费用180万元,肥料费用360万元,购割草机480万元);草地改良240万元(地面处理费用60万元,购草种67.5万元,人工费用45万元,肥料费用30万元,购割草机37.5万元);草地围栏20万元。
1.1.6项目效益预测
项目建成后年可增产鲜草1100万公斤,每公斤按0.1元计算,折合现金110万元人民币,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遏制草原水土流失,年可减少水土泥沙流失,保护我市草地生态,保障长江下游生态安全。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7、《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
8、《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法【2010】31号》)文件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长江的主要产沙源区,尤其是2010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010年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长远。
为保护四川省草地面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址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的总体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等文件,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在《四川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草原建设规模达到3370707公顷(其中人工种草面积924228公顷,草原改良面积2398767公顷、草种田面积47711公顷),全力维护草原基础设施。
通过5年的保护建设,使易灾地区草地植被和草地生产力得到稳定,生态功能得到加强,使易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使长江上流生态平衡得到巩固。
为此,华蓥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抓住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建设的有利契机,多渠道争取国家易灾地区建设资金,提出了“华蓥市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申报省和国家立项支持。
在征得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有关部门的初步同意后,特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项目市基本概况
2.2.1项目市基本情况
华蓥市地处华蓥山中段西麓,位于南充、达川、重庆三地市交界处的“金三角区”。
东经106°40,—106°54',北纬30°07,—30°28'。
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丘陵为辅,间有少量宽谷地带。
土地构成一水二田七分山。
华蓥市既是广安市的新兴工业城市,又是革命老区。
境内工矿企业密布,人口众多。
全市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万亩。
全市辖13个乡(镇)、115个行政村、21个居民委员会、117个居民小组、647个社,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人,系四川省人民政府直管市。
市域经济以农牧经济为主,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很快,2009年全市畜牧产值4.9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7%。
2.2.2草原生态地位
华蓥市有天然草原面积8.8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2.6%,主要分布在长江支流、渠江上游地带,流经我市****个乡镇。
长期以来,这片草地不仅涵养了渠江的水源,也为重庆、合川等地提供了充足的饮水和灌溉水源,保持了水土,净化了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抵御和减少了重大的自然灾害,真正发挥了草地的“绿色卫士”作用。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是恢复草地生态的迫切需要
近半个世纪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严重破坏了我市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的破坏对全市生态环境及渠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直接威胁到长江下游地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迫切需要对损毁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及时修复,对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提高草地植被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3.2项目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
天然草原是草食牲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人民生存环境安全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但可以通过动物转化,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而且草原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固沙防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对天然草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不仅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广大农牧民的增收,而且直接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的质量,经济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问题。
2.3.3 项目建设是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需要。
华蓥市地处长江支流渠江流域,渠江流经区域的****个乡镇,实施该项目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我市全境以深丘、山区为主,沟瀣纵横,辖区内有溪河99条、江河1条,仅渠江在市内流经****个镇,全程达23.8公里。
据国土、林业两部门资料统计显示,每年水土流失570多万立方米,属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
全市现有草地25.6万亩,森林及草地的覆盖率25.3%。
实施天然草地恢复和保护,建立长江上游绿色草地生态屏障,对提高草原质量,增加植被盖度,涵养水源,快捷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护长江源头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造福子孙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在华蓥市开展草地资源建设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市域经济,推动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历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易灾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对于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有效地缓解日趋尖锐的草畜矛盾和牧草生产季节不平衡的矛盾,减轻天然草地冬春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政策可行性
为保护我市草地资源面积的利用和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址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的总体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四川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等文件,均对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因此,开展本项目属于国家支持范围,具有政策可行性。
政策可行。
2.4.2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以华蓥市畜牧食品局为技术支持,该局现有有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
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
市乡两级草业服务推广体系完善。
在近年实施了种草养畜、人草畜三配套升级深化、草种养羊基地建设等项目,摸索出了进行天然草地改良、围栏种草、退耕还草、草地保护的路子。
草地改良的观念和技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种草养畜技术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因此,具有开展本项目的技术力量和支撑条件。
2.4.3条件可行
华蓥市有13个乡镇,115个村,117个村民小组,647个社,农业人口25.9万人,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
且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积极性非常高,实施本项目的条件可行。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3.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华蓥市畜牧食品局承担,华蓥市畜牧食品局是华蓥市政府直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为00875827-0,法人代表:
屈勇,现年41岁,本科文化,经济师。
华蓥市畜牧食品局前身为华蓥市畜牧局,成立于1979年,1994年建立华蓥市畜牧食品局,是华蓥市人民政府主管畜牧生产、食品、兽药、饲料行业的职能部门,行业上受广安市畜牧食品局的指导,归口市农工委,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股、政工股、政策法规股(增挂行政审批股牌子)、业务股(挂华蓥市饲料工业办公室牌子)、群众信访工作股、纪检组监察室,下设饲料站、饲料监测管理站、畜禽繁育站、动物防疫监督站4个事业股室。
3.2承担单位主营业务
华蓥市畜牧食品局负责全市畜牧生产、食品、兽药、饲料工业、饲料、种畜禽的行业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市发展畜牧生产、食品兽药、饲料工业、种畜禽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负责全市畜禽疫病防治、畜禽卫生监督检验、畜禽及其产品检疫、饲料饲政、食品医政和兽药药政药检、种畜禽引进、生产、利用、畜牧食品行业等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组织全市饲料监测和质量检测工作。
3.3人员及构成
华蓥市畜牧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46人,大专以上学历有123人,具有畜牧、食品、饲草专业人员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人。
全市13个乡镇设立13个动物防疫监督站,由市畜牧食品局直管,市、乡(镇)、村三级畜牧食品技术服务网络健全。
有村级防疫人员384人。
3.4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蓥市畜牧食品局先后承担实施了种草养畜、人草畜三配套升级深化,草种养羊基地建设等项目,摸索出了进行天然草地改良、围栏种草、草地保护的路子具有项目实施的技术条件。
3.5资产与财务状况
华蓥市畜牧食品局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年财政经费190.50万元(含退休人员经费),行政事业收费40万元,年支出219.0万元,无负债。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4.1项目地点选择原则
根据华蓥草地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地点选择草地损毁和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盖度低,草原集中连片区域;同时项目建设区群众积极性高,劳动力充足,具有实施项目的基础条件。
4.2建设地点选择
根据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原则,结合华蓥地址损毁实际,项目建设拟在全市****个乡镇实施,其中:
人工种草建设项目在******、****、****、****、****个乡镇实施;草地改良项目在****、****、****个乡镇实施;围栏草地在********和******建设。
4.3 项目建设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华蓥市位于四川盆地东缘,东接邻水市,南连重庆渝北区,西接合川市和岳池市,北邻广安区,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带,又以平坝、台地、低丘陵、高丘陵、低山、低中山、山原为主的地貌。
平均海拔450米,最高1190米,属丘陵冲谷地带。
境内耕地面积23万亩。
华蓥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照适宜,降雨较丰富,年总日照时数1166.5小时;年降水量1217.2毫米,年平均气温16.9℃。
水、热、光、粮食、牧草等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和各种优质牧草,适宜养殖各种畜禽。
全市13个乡镇,115个村,117个村民小组,647个社,农业人口25.9万人,2009年全市畜牧产值4.9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7%,农民人均纯收入2163元,其中:
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598元,生猪全年出栏
红岩乡位于华蓥北部
******
高兴镇位于华蓥
****
天池镇位于华蓥
****
第五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5.1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
该项目技术应用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的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结合四川西部实际进行组装配套,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2项目建设品种的选择原则
根据华蓥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根系发达,入土深,分蘖力强,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刈割或适度放牧后植被恢复快,耐瘠薄的多年生禾本科、豆科牧草进行种植。
从而培育成蓄水保土强,又能提供量多质优牧草的草种或品种。
5.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方案与作业设计
1、技术路线
项目区规划设计地面处理及施肥播种优质牧草
保护生态
合理利用
草地管理
2、种植模式
利用轮闲地和易灾地区滑坡造成的较平坦地段,种植、苇状羊茅、紫花苜蓿、鸭茅等牧草,实行组合混播。
3、种植技术
(1)人工草地主要优质牧草的播种方式及播种量(详见表)
华蓥人工草地建设优良牧草播种方式及播种量表
草种名
适宜播种时节
种植方式
混播用种量
(公斤/亩)
备注
苇状羊茅
春播
混播
1.5
紫花苜蓿
春播
混播
0.6
鸭茅
春播
混播
0.6
(2)整地由于牧草种子细小、顶土力差,苗期生长缓慢,与其它杂草竞争激烈,只有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才能为牧草的出苗、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人工草地建设要求施足底肥,进行翻耕、耙细、耙平,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播种出苗。
(3)播种为了使种植的牧草能达到生长整齐、全苗高产,正确掌握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式和覆盖深度以及种子的处理。
播种方式以撒播、条播、混播为主,覆土深度一般为1-2厘米,对所播种子按国家种子质量标准要求实行统一采购,豆科牧草应进行丸衣化处理或用根瘤菌拌种。
(4)田间管理
补苗:
牧草播种5~10天左右出苗,半个月基本可出完,若出现出苗不整齐或严重缺苗,应及时补播或移栽补齐;确保基本苗数。
施肥:
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作基肥,苗期可施用少量氮肥,促进幼苗生长,牧草在每次收割后追肥一次,每次用尿素5~10公斤/亩。
灌溉:
苇状羊茅、紫花苜蓿等生长和利用季节为秋、冬、春季,气候相对干旱时,要注意灌溉。
生长在夏秋季的牧草,也应视干旱情况适时灌溉。
地势低洼易涝地区,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排水。
(5)适时刈割适时刈割可获得高产、优质牧草。
多次性刈割牧草,在草层高30~40厘米时刈割;一次性刈割牧草,一般在盛花期刈割。
5.4围栏技术
华蓥围栏建设工程执行农业部《草原网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和国家机械行业标准JB/T7137-937138.1-7138.3-93,编结网围栏产品质量分等达到JB/T51068-1999一等品的标准,对相应的技术指标规定如下:
5.4.1编结网:
采用8×120×50型的钢丝编结网(经线与中纬线交叉处用镀锌环扣固定)。
纬线根数8,网宽1200mm,经线间距500mm,钢丝直径:
边纬线2.8mm,中纬线2.5mm,经线2.5mm。
经线、纬线采用热镀锌钢丝编结网,每卷100米或200米。
编结网的镀锌钢丝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丝在等于自身直径4倍的芯棒上紧密缠绕6圈后,锌层不得开裂及不能用裸手擦掉。
纬线钢丝抗拉强度应不小于900Mpa。
钢丝在等于自身直径的芯棒上紧密缠绕6圈后,钢丝不得断裂。
边纬线热镀锌量大于125g/m2,中纬线、经线大于110g/m2。
(1)小立柱:
规格为40mm×40mm×4mm,1900mm。
(2)中间柱:
规格为70mm×70mm×7mm,2150mm。
(3)角柱:
规格为90mm×90mm×8mm,2200mm。
(4)门及门柱:
门的规格为1250mm×2000mm,门柱规格为90mm×90mm×8mm,2200mm。
(5)支撑杆:
规格为φ50mm,2500mm。
(6)地锚:
围栏安装过程中,若遇凹凸不平的小地形,在已安装围栏的下面形成较大较长的空洞,足以钻过牲畜时,在此处安装65厘米长的地锚1根或几根,使其围栏能拦住牲畜为宜。
5.4.2围栏架设
(1)围栏定线
平地定线:
在欲建围栏地块线路的两端各设一标桩,从起始标桩起,每隔30m设一标桩,直至全线完成,使各标桩成直线。
起伏地段定线:
在欲建围栏地块线路的两端各设一标桩,定准方位;中间遇小丘或凹地,要在小丘或凹地依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增设标桩,要求观察者能同时看到三个标桩,使各标桩成直线。
(2)线路清理:
对欲建围栏的作业线路要清除土丘、石块等,平整地面。
(3)围栏中间柱的设置:
为使围栏有足够的张紧力,每隔一定距离需设置中间柱。
(4)平坦地区直线围栏
围栏长度应在100m—200m之间,设置1个中间柱。
若围栏长度超过200m,用中间柱将围栏总长分隔为不超过200m的若干部分。
起伏地形的直线围栏,要将中间柱设置在凸起地形的顶部和低凹地形的底部,将围栏分隔成数段直线。
小立柱间距及埋深的设置:
地势平坦且土质疏松的地段,间距4m—6m,小立柱埋深0.5m—0.6m;土壤紧实的地段,间距8m—12m,小立柱埋深0.3m—0.5m;地形起伏的地段,间距3m—5m。
中间柱的埋设:
中间柱(角钢中间柱或水泥中间柱)埋深0.7m—1.0m,地上部分与小立柱取齐,然后在其受力的方向上加支撑杆。
角钢小立柱的埋设:
先在角钢小立柱底端0.5m处作好埋深标记,按规定间距将小立柱垂直砸入地下,至标记为止。
角柱、地锚埋设和支撑架设:
角柱埋深0.7m—1.0m,在角柱受力的反向埋设地锚或在角柱内侧加支撑杆。
特殊地段围栏立柱的埋设:
若围栏通过低凹地,凹地两边为缓坡,相邻小立柱之间的坡度变化≥1:
8时,应在凹地最低处增设加长立柱,并将桩坑扩大,在桩基周围浇灌混凝土固定。
如雨季有水从围栏下流过,则应在溪流的两边埋设两根如上所述的加长立柱。
在两立柱之间增加几道刺钢丝以提高防护性。
若围栏穿过低湿地,可使用悬吊式加重小立柱,用混凝土块加重,亦可用钢筋作栏桩,以石块加重。
围栏跨越河流、小溪,若河流宽度不超过5m,可在河流两岸埋设中立柱,为了防止水流冲毁围栏,不宜在河流中间埋设立柱,应用木杆或竹吊在沟槽处起拦挡作用。
(5)围栏的架设:
围栏架设要以两个中间柱之间的跨度为作业单元,围栏线端应各自固定在中间柱上。
5.4.3编结网围栏的架设
施工程序:
固定门柱、拐角柱和受力中立柱,展开网片→固定起始端→专用张紧器固定→夹紧纬线→实施张紧→绑扎固定网片→移至下一个网片段施工。
架设编结网时,下边纬线离地面15cm,上边纬线离小立柱(水泥柱)上端5cm左右。
从中间柱的一端开始,沿网格较紧密的一端朝向立柱,起始端留5cm—8cm编结网。
编结网的一端剪去一根经线,将编结网竖起,把每一根纬线线端在起始中间柱上绑扎牢固。
继续铺放围栏网,直到下一个中间柱,将编结网竖起并初步固定。
若需将两部分编结网连接在一起;可使用围栏线绞结器接头。
埋设临时作业立柱,安装张紧器张紧围栏,各纬线张紧力为700N—900N,整片围栏受力要均匀。
将围栏另一端相对中间柱的位置除去一根经线,自中纬线分别向上向下将每根纬线分别绕中间柱绞紧。
将编结网自边纬线向中间逐一绑扎在线桩上。
5.4.4门的安装:
预先将围栏门留好,门宽2m,高1.2m—1.3m。
门柱用支撑杆予以加固,用门柱埋入环与门连接,装门前将门柱及受力柱固定好。
5.5、改良草地主要技术方案与作业设计
1、技术路线
项目区规划设计地面处理(捡石、划破草皮、施基肥等)
保护生态
合理放牧利用
补播优质草种草原管理
2、改良模式
对损毁草地和严重退化草地,采取封育、划破草皮、补播、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
3、改良技术
(1) 草种与播种方式及播种量根据项目建设乡的自然条件,天然草原的改良拟采用披碱草和老芒麦混播,播种季节为春季。
每亩用种量:
披碱草1kg,老芒麦1.5kg。
华蓥改良草地建设优良牧草播种方式及播种量表
草种名
适宜播种时节
种植方式
混播用种量
(公斤/亩)
备注
披碱草
春播
混播
1
老芒麦
春播
混播
1.5
(2)封育采用围栏和利用天然屏障、时空等措施,在牧草出苗后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禁止牲畜放牧,以达到优良牧草恢复生机,逐步改善群落结构,提高产草量。
(3)草地地面处理首先是对土丘、石块等进行清除。
其次是划破草皮,为补播牧草创造条件,其深度为5~10cm。
(4)补播对已进行了地面处理的草地,补播优良牧草,播种后,每亩用牛粪500~1000kg撒施盖种,再驱赶牛、羊践踏或人工覆盖土盖种。
(5)草地施肥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方式根据土壤养份和牧草生长情况而定。
基肥主要以牛羊厩肥为主,每亩500~1000kg,尿素作追肥每亩用量2kg。
5.6技术支撑和实用技术培训
拟聘请草原和畜牧专家,组成科技咨询小组,对天然草原围栏技术,植被建设技术,种草与舍饲养畜技术等进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与此同时,对项目管理人员、乡村干部、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
主要培训内容包括:
天然草原的改良技术,即封育、补播、施肥等;人工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建植技术,即地点选择,除杂灭灌,地面处理,播种、施肥,适时收割利用等;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即青干草调制、牧草青贮及饲喂技术等。
通过培训或现场示范操作,使农牧民掌握2-3项与围栏改良、人工种草和养畜有关的配套实用技术,提高农牧民在草原保护和科学养畜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项目技术培训中,可采取“参与式”培训等先进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国家天然草原植被建设项目建设中成套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水平。
第六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6.1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损毁草地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为出发点,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草原生态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立足保护,积极建设,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营造秀美山川,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开展本项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五统一”,即: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二是坚持突出重点,进行流域连片恢复保护;三是注重科技含量,保证建设质量;走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
四是坚持国家扶持,农户投资投劳的投入方式和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采取不同的恢复和建设模式;海拔2000米以上以改良草地为主,2000米以下以人工草地为主。
六是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6.2建设目标
人工种草面积6万亩。
其中****镇**万亩、****镇******万亩、******镇******万亩、****镇******万亩、****乡********万亩。
在全市****个乡镇建设人工草地1.5万亩(各乡镇建设规模详见表3);
建设围栏草地0.5万亩(各乡镇建设规模详见表3)。
6.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建设区人工草原植被覆盖度在2010年70%的基础上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
(2)平均年减少水土流失的泥沙量0.209吨/亩,项目区7.5万亩草地经恢复和建设后,每年减少水土流失泥沙量0.16万吨。
(3)围栏改良草地每亩增产鲜草150公斤,0.5万亩新增鲜草产量750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地 保护 工程项目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