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入门知识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847629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0.63KB
糖尿病入门知识点汇总.docx
《糖尿病入门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入门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入门知识点汇总
糖尿病入门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糖尿病定义
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出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2、空腹血糖:
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3、餐后血糖:
从进食第一口算起,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称作餐后血糖,餐后血糖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
4、餐前血糖:
三餐就餐前测量的血糖称作餐前血糖,早餐前即为空腹血糖。
餐前血糖主要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5、睡前血糖:
睡觉前,一般在21:
30-22:
00之间测量的血糖称作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监测主要是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
6、夜间血糖:
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特别是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
7、随机血糖:
反应测量当时的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者怀疑低血糖或其它不适症状时随时测得的血糖。
8、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3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9、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
10、糖耐量低减:
指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糖尿病前期状态。
餐后血糖受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以及适当药物治疗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
否则的话,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11、空腹血糖受损:
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糖尿病前期状态。
空腹血糖受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以及适当药物治疗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
否则的话,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12、尿糖:
尿中葡萄糖阳性并不能诊断糖尿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
因为只有当血糖高到一定浓度,超过肾脏的肾糖域以后尿糖才会出现阳性,此时血糖一般已经很高了。
另外尿糖高也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尿糖高血糖也可能正常。
13、糖耐量试验(OGTT):
用于诊断可疑糖尿病患者,患者空腹状态下口服75g葡萄糖,测量服糖前(即0min)、服糖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水平,以此来明确患者是否是糖尿病。
14、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40岁以上者;②超重和肥胖者;③家族病史;④高脂血症患者;⑤高血压患者;⑥高胰岛素血症者;⑦巨大婴儿分娩史;⑧糖尿病前期人群;⑨静坐生活方式;⑩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者。
15、世界糖尿病日是11月14日。
二:
糖尿病的症状:
1、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近期体重减少)
2、不典型症状:
乏力、头晕、皮肤瘙痒、容易感染、视物模糊。
糖尿病早期可无症状,需体检才能发现。
三、糖尿病分型
1、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此类病人发病较急,发病年龄较轻,常见青少年发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血中胰岛素含量少,治疗上必须应用胰岛素,对胰岛素敏感。
2、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此类病人发病缓慢,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病情较轻,很少出现酮体,有时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肥胖型占80%—90%,血中胰岛素正常或高于正常人,因肥胖对胰岛素敏感度差,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下降,血糖也可随之而下降。
也可加用口服降糖药,后期胰岛功能衰竭时也需用胰岛素治疗。
少数非肥胖型或消瘦型病人,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糖尿病:
女性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已经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时高血糖状态。
4、其它:
四、流行病学
1、我国糖尿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其它类型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患病率接近5%。
2、2010年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约1亿人。
2008年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4.3%。
3、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发达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4、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男性较女性增加26%,文化程度大学以下风险增加57%。
5、糖尿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
6、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筛查方法的改变、中国人的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
五、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结果。
正常人血糖标准:
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即可
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0mmol/L
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如无糖尿病症状需改日重复检查才能诊断。
糖尿病前期诊断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
空腹血糖受损: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
糖耐量低减:
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六、控制目标
七:
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
新发现的糖尿病如血糖不是很高,无严重并发症,可先饮食和运动控制两到三个月,如血糖控制不满意再加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知识教育
糖尿病一旦确诊,即应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自我血糖和尿糖的监测。
降糖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
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
饮食治疗
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
控制总热量和体重。
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
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
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
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①脂肪:
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②碳水化合物: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食物中应富含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
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0.8g/kg体重/日;从GFR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0.6g/kg体重/日,并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
④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
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
⑤食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运动疗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
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运动时最合适的运动量一般是运动后心率达到170-年龄水平。
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
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有大血管病变高度危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劝诫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烟,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糖监测
1、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2、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3、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和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3)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
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监测和控制:
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糖之外,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高密度、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用调脂药物者还应在用药后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血压在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
药物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
上述药物降糖的机制各不相同。
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
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
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按药效长短分类:
1、超短效:
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
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
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八、常见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皮肤病、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口腔病等等。
还可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
低血糖
正常人血糖<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巨大,有种说法,一次低血糖可以抵消一辈子降糖的努力。
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时一定要慎重。
糖尿病低血糖的症状表现不一,多数感到无力,难以支持。
通常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手抖、出冷汗、心悸、饥饿感以及烦躁不安等。
然而糖尿症在并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这些表现并不明显,或者比较迟钝。
中枢神经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昏、视物模糊,有时定向力障碍、无欲状、嗜睡,严重时陷入昏迷或癫痫发作。
糖尿症低血糖发生很隐袭,有时开始难以觉察。
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优降糖(格列本脲)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糖尿病足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入门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