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最后冲刺材料题训练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847596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7.86KB
九年级历史中考最后冲刺材料题训练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中考最后冲刺材料题训练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中考最后冲刺材料题训练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中考最后冲刺材料题训练人教版
2010年中考历史材料题、综合题训练
1、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是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左”倾错误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犯了哪些严重的“左”倾错误?
这些失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的?
(3)在纠正上述失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
这面旗帜是什么?
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
这一“严重挫折”是指什么?
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五年内,我国将在全国重点范围内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个经典景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井冈山、遵义、延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点)。
请你以这些景区(点)导游的身份,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在这些景区(点)的重大革命事件及其深远历史意义。
(2)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2周年之际,“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的游客大量增加。
国家确定这些旅游景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身处红色景区,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同时也想到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请分析指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在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什么运动,请你写出该运动的名称。
(2)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斗并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
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材料三:
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主张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
为什么?
(2) 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当革命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中共的革命策略是怎样跟着改变的?
(3) 材料三 中提出的主要矛盾变化及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4)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5、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诞生八十五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党的建设也与时俱进,使党成为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各例举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分析说明我党是如何“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的。
6、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学习完了中国近现代史,在老师的指导下,赵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下面是他列出的一部分提纲和他的一些想法,请你帮忙完成好吗?
(1)20世纪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
(2)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3)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依次分别是:
(4)作为青少年应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给自己写出一个“座右铭”。
7、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以上是中共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
(2)下列关于这两大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图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
B.与图二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
C.与图一相关的历史事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
D.与图二相关的历史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3)这两个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作用?
从以上事件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8、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
歌中唱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经了一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2)试举两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什么艰苦的战争,打败
了哪些不同的敌人,“一心救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思想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哪次会议上?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他又创造性地提
出了什么构想?
9、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2008年4月,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祖国大陆访问,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晤。
材料二:
截止2009年底,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文化交流、旅游、探亲的累计已达5000万人次,赴台探亲和从事文化活动的大陆居民也有120万人次。
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的企业达10万多家。
两岸间接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
(1)想一想,63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谈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你认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10、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
1请分别说出图甲和图乙的人物名字。
2
②根据图甲和图乙的人物身份,在以下备选项中,你会在图丙中选谁?
并扼要阐述你的理由。
A.鲁迅B.孙中山C.毛泽东D.康有为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党一直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新中国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简表,请填写表中空白部分。
(2)仔细阅读下列反映农村变化的三幅图片:
请回答:
1分别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
2联系三幅图片,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共同点。
3现在,要让人们感受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面貌,你认为可以使用哪些展示方式?
(3)2006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种田不纳粮,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无需交纳学杂费,看病可以享受合作医疗优惠,这三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2、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
其结果如何?
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
胡主席强调:
讨论两岸关系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必须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顺历史潮流而动,应人民要求而行,两岸共同发展繁荣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为台湾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
国务院副总理钱起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史上,侵占台湾的国家有哪些?
2台湾的地位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4二战中有一个国际文件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这在当时有何作用?
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51950年,美国用什么方式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6举出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
再举出国共关系史上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分而两伤”。
⑦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同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在敌后。
这种形势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很不利,……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动情地说道:
“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1)材料一表明了美国在当时对中国实行什么政策?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又是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什么?
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
(4)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
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航空领域的突破使人类实现了“奔月”的梦想。
请回答:
(1)在上述两段材料所涉及的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分别有哪些?
(各举一例)
(2)试以历史上某一国家实力地位的变化为例,分析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兴或衰的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西欧主要大国的相互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6、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
英国的社会变革:
注:
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的观点:
①“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1)材料一说明当时的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想?
这些统治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何共同的影响?
(3)为了改变材料二中①的现状,近代中国的一些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社会变革?
17、、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
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18、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寻味。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两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理论成果。
指出这两种理论成果,并举出运用这些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各举1例)。
(2)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请举出19世纪中期以来两国在欧洲矛盾冲突中所参加的两对对立的军事政治组织的名称。
(3)二战后两国又共同参加了哪一经济组织,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欧洲及世界会带来什么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扶清灭洋。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请回答:
1前三则材料所说的内容分别是哪次革命运动或政治派别的纲领?
2联系材料四所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简单说说材料一、二的纲领有什么明显的缺陷?
③材料三所述纲领,与前面其它纲领,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0、材料一:
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
材料二:
中日关系年代尺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2010年中考历史材料题、综合题训练(参考答案)
1、答:
(1)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或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整风运动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理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只答出其中之一不给分)
(4)苏联东欧剧变,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2、答:
(1) 井冈山:
毛泽东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遵义: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
中共长征结束后,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革命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以史为鉴(或吸取历史教训,不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启示:
A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改革不能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改革中不能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或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建设);E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3、答:
(1)土地改革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答:
(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原因是: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走不通;敌人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只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由于日本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最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要正确分析和判断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从国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
5、答案提示:
(1)会议可以自主选择:
如: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2)分析说明中应将会议背景与会议内容有机结合,体现出“与时俱进”。
(3)举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
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上日程(背景),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6、答:
(1)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三次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3)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4)学习他们胸怀大志、爱国爱民、百折不挠、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
(“座右铭”只要是健康向上,激励奋进的都可得分。
)
7、答.
(1)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C。
(3)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是中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认识:
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开创新局面等(符合题意即可)。
8、答:
(1)1921年。
(2)领导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领导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3)中共七大。
(4)邓小平,一国两制。
9、答:
(1)1945年的重庆谈判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两岸人民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0、答:
⑴答:
图甲是陈独秀,图乙是李大钊。
⑵答:
本题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选A.鲁迅,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选B.孙中山,他们都曾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而不懈努力。
选C.毛泽东,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选D.康有为,他们都曾在北京号召和领导读书人,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康有为掀起维新变法;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且在五四运动前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1、答:
.
(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2)①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或建国初期;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农村政策的变化。
③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手抄报、板报等。
(3)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等。
12、答:
(1)经历了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A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实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C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C实行人民公社化,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农村人口素质还比较低,农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4)建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3、①英国、美国、日本、法国②地位: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④《开罗宣言》。
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台独”的主张分列国家,危害人民,完全是非法的。
⑤1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⑥合则两利:
⑴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⑵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法西斯。
分而两伤:
⑴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形成了十年内战的局面;⑵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海峡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⑦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14、答:
(1)扶蒋反共政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3)主观因素:
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国防实力;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力增强;中苏关系的恶化和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客观方面:
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国为了改变在美苏争霸中不利的局面;进入70年后,美国经济发展缓慢;陷入越南的战争的泥潭等。
(4)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
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言之有里即可得分)
15、答:
.
(1)电力;核能或原子能等。
(2)以英国为例。
英国在18世纪中期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或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不重视科技和技术设备更新,致使工业产值下降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三位。
也可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为例。
(3)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西欧主要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走向了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使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决定政治;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决定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联合的重要性;走和平发展之路等。
(任意两个角度即可)
16、答:
(1)①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②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2)①统治思想: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②影响:
使中国错失了社会变革的机会,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7、、答:
(1)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2)以欧美为师——是指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政治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历史 中考 最后 冲刺 材料 训练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