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物理 12.docx
- 文档编号:847539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65.15KB
成都中考物理 12.docx
《成都中考物理 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中考物理 1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中考物理12
成都市二〇一二年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A卷(共90分)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物理姓名成绩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三棱镜分解白光B.笔在水面处“折断”C.水面上山的“倒影”D.手影游戏
图1
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颗葡萄重5NB.一个鸡蛋的质量50gC.公交车行驶速度为60m/sD.汽油机的效率9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固体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C.常用的电热水器都用到了超导材料D.铜、铁、铝都可以被磁化
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
5.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7.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在液体中发生,不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8.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开关可以直接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B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替代熔丝更安全
C.在一个普通插线板上长时间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没有安全隐患
D.三脚插头的一个插头是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的
9.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图4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
10.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B核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核废料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能随意丢弃D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11.图5是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的情景。
在火箭离地升空的过程中,关于
火箭中搭载的卫星的能量及能量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机械能的总量不变D机械能的总量增加
12.如图6,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
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B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D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13.关于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C潜水艇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D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14.关于图7(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流表
A甲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B甲实验的过程中,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C乙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乙实验的过程中,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右图,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的。
16.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V,各个用电器之间的电路连接方式是联。
17.厂里的冷却塔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较大;在古代,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这是利用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8.小刚在实验室用天平测一个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右图(甲),则该石块的质量是g;图9(乙)中电流表的示数是A。
1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右
图10,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
20.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右图11)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m水深大关,“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
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蛟龙”号在深5000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Pa。
(g=10N/kg)
21.右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右图为某电热水器的原理示意图,发热体分别由R1和R2组成,通过通、断开关可以使热水器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
断开S1、闭合S时,电热水器处于状态。
已知该热水器的加热功率为1000W,要把10kg水由18oC加热到68oC,加热时间为s。
[c水=4.2×103J/(kg·oC),发热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
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23.(4分)
(1)在图14中:
标出支点O的位置;
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F1的力臂。
(2)如图15所示,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
过O点的法线;
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4.(6分)小强同学的质量为60kg,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每只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5m2,g取10N/kg,求:
(1)小强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5.(6分)某校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热器,电路原理如图16所示,其中U=10V,R1=10Ω,R2=15Ω。
求:
(1)S闭合时,电路的功率为多少?
(2)S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l4分)
26.(6分)小聪、小明分别做了两个不同的探究。
(1)小聪利用图17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a与b体积相同
a.铁块b.铜块c.大铁块d.弹簧测力计和细绳e.一杯水f.一杯浓盐水
图17
小聪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A.比值法B.等效法C.控制变量法D.估算法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图18
如图18(甲)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27.(8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组1猜想:
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小组2猜想:
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1)小组1的做法是:
按图19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状态(填“断开”或“闭合”)。
图20
保持定值电阻R=10Ω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
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2)小组2连接了如图20所示的电路图。
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让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
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1。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C滑动变阻器断路D.定阻电阻短路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升高B.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
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华
D.夏天从冰柜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会先湿后干,其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蒸发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D.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3.2010年11月10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水陆两栖飞机“海鸥300”(图22)首飞成功。
关于该飞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能漂浮在水面,是因为它排开水的重力大于自身重力
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C.飞机飞行时,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地面取得联系的D.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
4.如图23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
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不变。
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A.A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B.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所受摩擦力与F的合力D.测力计对B的拉力小于A对B的摩擦力
5.小丽设计了如图24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
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
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V和0.2A。
由此可知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ΩB.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M向左移动了5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cm
二、综合题(共10分。
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6.(4分)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定值电阻Rx:
阻值在49~52Ω之间
B.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见图25(甲)
C.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见图25(乙)
D.定值电阻R0:
阻值20ΩE.电压表V:
测量范围0~3V
F.电源E:
电压恒为4.5VG.单刀双掷开关(双向开关)S及导线若干
为了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Rx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图26所示的电路。
(1)在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字母)。
(2)小明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记录的数据是:
Ⅰ.将开关S掷向1,由(填“a至b”或“b至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读出V表的示数为2.5V;
Ⅱ.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掷向2,读出V表的示数为1.5V。
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
时间t
0~2s
2~4s
4~6s
GB/N
20
50
27
A的运动情况
静止
速度由0逐渐增大到2m/s
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A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s/m
0
2
4
7.(6分)图27所示为小刚设计的滑轮组装置。
其中滑块A置于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水平面上,动滑轮重G=10N,重物B的重力GB可改变。
右下表是小刚在某次使用该装置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若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跨过滑轮的绳或竖直或水平,A距水平面上的定滑轮、B距水平面均足够远。
求:
(1)在4~6s内,水平绳对A的拉力做的功。
(2)在2~4s内,重力GB做功的功率。
(3)在0~2s和2~4s两段时间内,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成都市二〇一二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A卷(共9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C2.B3.B4.A5.D6.C7.C8.D9.B10.C11.D12.A13.A14.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运动状态相互16.220并
17.比热容做功18.52.2.4
19.甲1.520.变大5.15×107
21.变大变小22.保温2.1×103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
23.(共4分)答案如图。
评分意见:
(1)支点标正确得1分,力臂画正确得1分(力臂明显不垂直F1的不得这1分)。
(2)法线画正确得1分,折射光线正确得1分。
24.(6分)解:
(1)G=mg=60kg×10N/kg=600N(3分)
(2)P=
=
=1.2×104Pa(3分)
评分意见:
每式的3分中公式、带数据、结果各占1分。
25.(6分)解:
(1)P1=
=
=10W(3分)
(2)I=
=
=0.4A(3分)
评分意见:
每式的3分中公式、带数据、结果各占1分。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26.(6分)
(1)C(2分)
(2)缩小(2分)靠近(2分)
27.(8分)
(1)断开(2分)
(2)
右(2分)1.5(2分)
B(2分)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C
AB
BD
二、综合题(10分)
6.(4分)
(1)C(或乙、或50Ω)(1分)
(2)b至a(1分)50(2分)
7.(6分)解:
(1)在4~6s内,GB=27N,A和B均做匀速运动,A向左滑行的距离s3=4m
A受水平绳的拉力F3=(GB+G)/2=18.5N(1分)
WF3=F3s3=74J(1分)
(2)在2~4s内,重力GB=50N,A向左滑行的距离s2=2m
B下降的距离h2=s2/2=1m
WGB=GBh2=50J(1分)
功率P=WGB/t2=25W(1分)
(3)在0~2s内,A和B均静止,GB=20N,水平绳的拉力F1=(GB+G)/2=15N
A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1=F1=15N(1分)
在4~6s内,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3=F3=18.5N
由题意,A在2~6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所以A在2~4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f2=f3=18.5N(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中考物理 12 成都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