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1.docx
- 文档编号:847044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57KB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1.docx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1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知识构建、解题思路和方法
【考试说明及解读】
考试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解析:
诗歌表达技巧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得分率不高。
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
考查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与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结合起来考查,重点考查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2、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主要是对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及表达效果的把握。
3、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的分析,理解表达效果的艺术效果。
4、一般要求考生先判断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也有的结合古代文艺评论家对该诗歌表达技巧的评价来考查。
5、结合扩充语句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
【备考方案】
1、构建知识体系:
熟悉理解并掌握各种表达技巧。
2、有针对性的训练,养成在训练中感悟理解,在理解中积累提升的习惯。
3、在训练中要善于总结答题方法和规律,掌握答题步骤。
4、答题切忌生搬硬套,贴标签,要具体诗歌具体分析,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答题。
5、切忌盲人摸象式的鉴赏,要整体把握诗歌,必要时结合诗人的身世、写作背景、注释等去分析。
6、明确考查角度,做到考什么答什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远近俯仰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
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
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
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
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
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
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反问:
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
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
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
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
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
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
【设问方式】
1.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或诗歌的某几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4、是怎样抒情(或描写)的?
5.某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维流程】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是从什么角度设题。
是抒情方式,还是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
【答题示例1】(2005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题示例2】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
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
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实战演练
(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释:
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
(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四、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强化训练
(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过华清宫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考纲要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构建知识体系
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赠友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
杜甫《春夜喜雨》
⑦生活哲理的阐释 如:
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⑧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
⑨爱情婚姻(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
⑩宫怨类(主要抒发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
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长夜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
三、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
真题回放
回顾2010目年高考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题型,分析高考试题提问方式:
1、(2010年高考山东卷)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2、(201年高考四川卷)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3、(2009年高考安徽卷)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2009年高考辽宁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5、(2009年高考江苏卷)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设题类型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5、主旨是什么;
6、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说说理由。
7、和形象、语言、技巧结合起来考查。
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
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
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答题思路流程】
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句式一般为:
这首诗描写了……,抒发了……的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以上大致归纳了几种常见的鉴赏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模式,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题目本身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宜拘泥于这些范式,可有所取舍,不过在开始练习阶段,还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答题更好,这有利于掌握诗歌鉴赏答题表述的基本功,熟练之后,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另外,要注重鉴赏知识及答题语言(特别是鉴赏术语)的积累,多阅读一些语言精练、文笔优美、鉴赏到位的鉴赏性文章,感悟鉴赏的方法技巧,就一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四、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
试分别加以概括。
答:
(2)这两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做具体分析。
答:
(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如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2007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10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五、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强化训练
(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
分析。
答:
(06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
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
郊野。
③棰:
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答案
1.答案:
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
2、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
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
(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9.
(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
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鉴赏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