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847043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31KB
《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画》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简说】
《画》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出现的第一篇古诗课文。
上好这一课对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文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够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学生对古诗及祖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文,让学生喜欢上在阅读中识字学文呢?
我仔细进行了思索:
古诗教学向来是语文课文教学中比较难的一块内容,但教材却把古诗安排在课文教学的第一位。
这样的安排无非是要激起我们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喜爱汉语。
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从拼音的动画王国里走出来爱上课文学习呢?
我想古诗的深厚内涵、文化背景以及谜语诗的趣味性将是我入手教学的好切入点。
但是古诗离我们又有一定的距离,怎样让学生自己喜欢上这么遥远的东西?
本单元主要是美的自然景象的熏陶,如果配上人文资源是不是会更好,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教案,并对自己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
【学生分析】
1、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诗句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了解诗局和画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环境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尽可能给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触手可及的故事世界。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表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先扶后放,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
4、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师:
(出示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状元桥吗?
对,那就是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座桥,我们这个地方就因为这座桥才叫状元镇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座桥叫状元桥吗?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很贫困的书生,虽然他家里很贫困但是他读书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要去考状元了。
因为他平时很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状元呀,书生可高兴了。
但是皇帝还想再考一考这个书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书生叫到宫殿里,给他看了一幅画,要求书生马上根据这幅画写一篇文章。
让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给书生看了什么画。
(出示画的幻灯片)
教学开始通过一个结合本地事实的故事创设了能把学生领入课文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对于故事的喜爱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循图说话
1、看了这幅画,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注意你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图画的?
3、书生要看图写文章,那你能根据这幅图编编儿歌吗?
通过指导看图说话,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语言组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予字音和语句上的指导。
三、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师: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
”,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
(出示古诗正文)
1、请小朋友先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让学生自读文章,同时圈圈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的习惯。
2、(出示生字卡片)请谁来当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这些字要怎么读,读时要注意什么。
由“小老师”来教学生读生字,教师仅是在一边指点小老师的遗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并且生教生的形式也充分引起了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同时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自教能力。
3、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谁能来读读这首古代人写的古诗?
4、学生自评正音:
重点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理解诗意:
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你们先说还是我先说?
(学生质疑)
⑴书生是怎样来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
⑵“山有色”,那山会是什么颜色?
⑶流水回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书生却说走近流水仍然听不到声音呢?
⑷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⑸鸟儿为什么看到人来也不惊飞,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
……
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让他们自己通过读诗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范读:
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
(师范读)你们注意到老师读的停顿和重音了吗?
(板书停顿、重音处)
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范读给学生的朗读指明方向。
多形式学生读:
个别读,小组读,组合读。
3、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根据生答板书:
画)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是画?
4、找出反义词:
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
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教师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好象在思考。
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装作无意地念念“远”“近”这些词,再找不到就装作自己找到原因,点明一组,让学生找出其他组。
五、拓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看图背诵,同桌背诵。
2、拓展升华:
小朋友,你们说这首诗好不好呀?
为什么好?
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好的诗,这个书生真不愧为第一名,皇帝可高兴了,就马上封他为“状元”,还在他的家乡造了座状元桥。
这就是我们这座状元桥的由来。
其实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很有才华的,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不信,我就念两首给你们猜一猜。
风鹅雨
解落三秋叶,头戴小红帽,千条线,
能开二月花。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过江千尺浪,走路摇摇摆,落在水里看不见
入竹万竿斜。
游泳稳又快。
六、总结本课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能难得到别人。
【板书设计】
画
山远看/山有色,
水近听/水无声。
画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中体会成功。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能在触手可及的故事中体会汉语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于古诗的热爱。
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教自己,教师只是提点他们学习。
另外,我如果能用课件表现故事,将会更加有趣,效果会更好;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我应该要在别的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再让他读,真正让他掌握,再让他自信地坐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课时 教学 案例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