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草案.docx
- 文档编号:846263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2.33KB
吉林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草案.docx
《吉林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草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草案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评建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结合《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制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方案。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审核评估的内涵与要求
1.明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学院评建工作要以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坚持“一个方针”,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落实“三个强化”,即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遵循审核评估的总体要求。
审核评估评建工作遵循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注重以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科学制定学院办学定位与目标,关注办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院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3.把握审核评估的工作重点。
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重点强调教学的过程管理,强调质量的监督评价,强调质量的持续改进。
学院审核评估的核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
重点考察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践行审核评估的核心理念。
强调办学“以目标为导向”、评估“以学生发展为标准”、质量“以学院为主体”、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以学习产出为依据”、管理“以服务为根本”等教育教学理念,把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把理念融入到评估建设中。
二、认真学习和把握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
各学院应围绕审核评估的范围,理解要点的内涵释义,把握评估工作的重点要求,开展迎评建设,撰写学院自评报告,具体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及内涵释义》见附件。
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评估的范围就是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是专家审查自评报告和现场考察学校办学情况的主要依据,各教学单位必须深入研究范围中的审核要素和审核要点,并结合审核评估的引导性问题,充分理解各审核要点的内涵释义,并根据学校提出的重点要求,开展各项迎评促建工作。
2.根据审核评估的要求,系统梳理总结学院现有情况,查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重点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并将评估评建工作与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相结合,核心任务是要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运行机制。
3.学院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具体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学校各项制度、政策都要依靠学院来组织实施并贯彻落实,审核评估的考核实质是对学院办学的考核,把所有学院的考核结果汇总起来,就展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貌。
各学院开展评估建设的主要抓手就是依据评估范围,在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特色总结等7个方面,按照审核要素和要点,逐条进行总结并开展建设,提供详实的工作过程和数据支撑材料,并撰写学院自评报告。
三、紧密围绕“三个强化”,着力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
学院的审核评估迎评建设工作要紧密围绕内涵建设这一核心主题,深入落实“三个强化”,即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强化办学合理定位
1.加强学院办学定位建设。
办学定位是学院的办学方向、层次类型、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类型的集中体现,是最根本、最顶层的办学设计,决定着未来发展方向,直接引领和统率各方面工作。
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定位是“创办国内一流的本科教育”。
各学院开展评估建设最首要的任务是在学校总体定位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学院的性质、人才培养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单位的办学定位。
要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党政联席会、学术和教学委员会会议等形式,认真思考、总结、凝炼办学定位,办学定位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审议后,以文件、通知等形式,通过在学院网站公布等渠道开展宣传,让师生员工知晓,使学院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定位目标的指引,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2.加强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预期与追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专业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核评估的目标性原则就是强调定位和目标的导向性,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评估的实质就是考察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吉林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高素质人才。
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各学院要重新梳理、审视、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并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例如五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
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培养目标而展开。
3.把定位与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效衔接。
学院必须真正认识到定位与目标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审核评估目标导向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位发展目标,广泛宣传使师生员工都能知晓,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与落实。
学院各项工作要围绕定位与目标而开展,各个教学环节如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堂教学讲授、课程大纲、教案的形成、学生实践活动组织等教育教学全过程,都应适应定位要求,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使所有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支撑定位与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确立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关键体现在学院,学院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人才培养服务,根本上也可归结到是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院各项工作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正确处理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之间的关系,不断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在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经费投入、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以本科教育为基本导向的政策和措施,并贯彻落实。
2.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建设。
各学院要认真审查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和学科的发展需要,针对问题制订队伍建设规划,并有效落实。
学院应关注教师的发展与服务,制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计划与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关心教师、服务教师,为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的教学投入是重点关注与强调的问题,目前,部分教师仍把本科教学当作“软任务”,对本科教学投入精力明显不足。
为此,学院要根据学校的政策,强化教师承担本科教学的“义务与职责”意识,制订具体的鼓励教师投入教学的相关细则与实施办法,积极推动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尤其要落实《吉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中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
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起,学院专任教师中60岁以下教授必须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60岁以上在职教授应积极为本科生讲授相关讲座课程。
3.加强教学资源保障建设。
各学院要保证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强化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加强学院实验室、图书室、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良好的设施环境。
学院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环境的资源优势,从新版本科培养方案入手,丰富、优化课程资源,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吉大特色的优质课程平台。
4.加强教学培养过程管理。
各学院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日常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既要体现常态化的教学安排,又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要严抓培养方案、教学执行计划的落实,任课教师不能随意调整更换;要加强教材使用管理和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大纲建设;要科学规范地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成绩考核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保证教学过程有序开展。
5.体现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要对制度进行梳理,保证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满足以学生为本的发展需要。
其次,要加强育人文化和育人环境建设,丰富和开展系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建设。
建立质量标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
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考试考核、课外培养计划等各教学环节都应有质量标准。
各教学单位应梳理现有教学文件,查缺补漏,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标准。
2.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与建设。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过程、学生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审核评估考察的重要内容。
各学院要加强教学档案建设,按照教学规律,建立系统的档案体系。
尤其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档案建设,如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班主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有关教学的会议纪要、院系领导和督学检查听课记录等。
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纸质档案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电子档案建设。
3.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要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有些属于指导性文件,在操作过程中要制订相关细则和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形成完整的国家、学校、学院三级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要强化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与落实,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扎实落实各级领导、督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和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指导,提高质量监控的效果。
4.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并落实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网络评教、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已有的质量评价制度。
二是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师、管理人员改进教学、提高水平、完善管理。
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质量评价、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反馈,毕业生对学院教学的意见反馈等,从外部的角度了解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改善教学工作。
5.加强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
质量改进是针对目前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
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为例,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是:
一是根据学校、学院的办学定位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根据目标设置课程模块,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学期安排;三是通过专业教师集体讨论,经教学委员会审议确定;四是报教务处审批并执行;五是对落实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六是征求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同行专家等的意见,并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七是一定周期后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修订。
修订后再循环上述过程,形成闭环式的持续改进机制。
简言之就是“依据定位、确立目标、讨论审议、审批执行、质量监控、征求意见、评估评价、修订完善、循环往复、持续改进”。
教学各环节工作都应建立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四、明确学院评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学院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分为“动员和学习”、“自评和自建”、“预评和改进”、“正式评估”以及“整改和提高”五个阶段。
(一)动员和学习阶段(2015年11月)
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教育部和学校相关审核评估文件,重点学习研究审核评估的政策、理念、方式、方法,把握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和考察重点,理解审核评估的要素、要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解。
具体任务是:
1.成立学院审核评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院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大学 学院 本科 教学工作 审核 评估 工作方案 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