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46217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01KB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XX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重点段落。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本段写的是________。
【答案】3;溪边钓鱼
【解析】【分析】第一空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此题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第二空考查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
3;溪边钓鱼
【点评】此题第一空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第二空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
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
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经常一一________ 坚固一一________ 飘荡一一________
反义词:
慢条斯理一一________ 稀疏一一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变长了,是因为________。
②“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这句话中的“绳子”指的是________。
小男孩用它来________。
③鸟太太可能会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________。
(3)猜一猜,把故事编下去。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答案】
(1)常常 ;牢固 ;飘动 ;匆匆忙忙;浓密
(2)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晾小鸟的尿布
(3)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让学生仿照着编讲故事,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鼓励想象,自由表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故答案为:
(1)常常;牢固;飘动;匆匆忙忙;浓密;
(2)①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③晾小鸟的尿布;(3)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
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
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
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
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
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
写在下面吧。
【答案】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
(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
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5.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三人成虎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恭要陪魏王的儿子去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
庞恭深知魏王容易偏听偏信,担心自己一走,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莹语。
于是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如果有人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正在吃人,您相信吗?
”
魏王说:
“我不相信。
”
庞恭又问:
“如果第二个人也这么说呢?
”
魏王说:
“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会将信将疑了。
”
庞恭再问:
“如果第三个人也这么说呢?
”
魏王说:
“大家都这么说,我只好相信了。
”
庞恭感慨道:
“邯郸离魏国比王宫离大街要远得多,只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才是。
”
魏王点头道:
“寡人心里有数,你放心去吧。
”
(1)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①“蜚”字的读音是________。
②“庞”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先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①寡人:
________
②流言蜚语:
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选一选。
①“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寓意是( )。
A.三人同心协力就会擒住老虎
B.谣言或错误的话重复多次,就会让人信以为真
②庞恭向魏王讲“三人成虎”这个故事的用意是( )。
A.希望魏王不要偏听偏信
B.希望魏王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的疾苦,奋发有为
6.【答案】
(1)形容人很有才学。
;学识渊博的人士。
(2)用铲子铲掉;用火烧;撒石灰;挖掉根
(3)C;C
(4)杂草;庄稼
(5)示例:
这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就是我想要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我想你们现在应该已经明白了。
【解析】【分析】
(1)满腹经纶,意思是形容人有才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饱学之士,意思是指学识渊博的人。
饱学:
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2)阅读可知,弟子们除草的方法是用工具单纯对付这些杂草,而哲学家是不会满意的。
(3)哲学家是含蓄的,并没直接指出除草的方法,因为感悟需要通过自己的心灵和眼睛去发现。
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4)把灵魂比作旷野是一种比喻说法,因为都很宽广;那么,纷扰,就像干扰禾苗的杂草,而庄稼就是需要培养的美德。
(5)哲学家会用眼前的事实告诉大家除草的方法。
他会含蓄地说,让长满谷子的田野给大家上一课好了。
故答案为:
(1)形容人很有才学;学识渊博的人士。
(2)用铲子铲掉、用火烧、撒石灰、挖掉根;(3)C、C;(4)杂草、庄稼;(5)示例:
这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就是我想要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我想你们现在应该已经明白了。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以筛选出词语的语境意义,也就是说词语有很多义项,但在具体语境中只有一个意思。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提问,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提取出关键词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根据题目,可以揣摩哲学家的心理是想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来感悟道理。
(4)本题考查对词语语比喻义的理解。
把灵魂比作旷野,那么野草和庄稼分别代表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哲学家给学生更多的是思考。
感悟,自己去发现总结。
所以哲学家来与不来都是一样的效果。
7.【答案】
(1)敏捷;短暂
(2)苗条匀称;敏捷;活泼;细长
(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不聪明;不灵巧。
长久——时间很长;长远。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䲟鱼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天生旅行家”②正确;③错误;为了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故答案为:
(1)敏捷、短暂
(2)苗条匀称、敏捷、活泼、细长(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8.类文阅读。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
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
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待教师喊出“举枪——放!
”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
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
嘴里还要呐喊:
“啊!
——啊!
”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
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 整理装束
B. 练习打枪
C. 练习冲锋
D. 练习队列
(3)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
(2)C;(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
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
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
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
(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这是下定义。
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这是列数字。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
(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类文阅读。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赫赫有名—________ 警惕—________
(2)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
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你了解到章鱼的哪些特点(至少写两点)?
(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5)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 )。
A. 章鱼脾气暴躁 B. 章鱼身体的变色机制 C. 章鱼擒获猎物 D. 章鱼施展变色术擒敌
【答案】
(1)大名鼎鼎;警觉
(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3)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
(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5)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等保持警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⑴大名鼎鼎;警觉;⑵画:
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⑶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
⑷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⑸B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课外阅读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