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846188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3.58KB
小学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含义。
2.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观看了精彩的魔术表演,这节课大家还想不想看啊?
(生齐:
想)
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而且其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一下隐藏在魔术中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掌声欢迎我们的大魔术师上场(学生鼓掌)。
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魔术师大手一挥,仔细观察,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魔术师变出了2串宝葫芦,每串有5个。
师:
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师:
哪位同学来列一个加法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
5+5=10(个)
师:
几个5相加?
生:
2个5
师:
好!
魔术师继续变魔术啦!
你看到了什么?
生:
魔术师又变出了2串宝葫芦,现在一共有4串,每串有5个。
师:
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师:
哪位同学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
5+5+5+5=20(个)
师:
几个5相加?
生:
4个5
师:
同学们回答问题这么积极,魔术师还想给同学们表演节目。
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
魔术师又变出了4串葫芦,现在一共有8串葫芦,每串有5个。
师:
那一共有多少个葫芦呢?
生:
5+5+5+5+5+5+5+5=40(个)
师:
几个5相加?
生:
8个5
预设:
5+5=10(个)
5+5+5+5=20(个)
5+5+5+5+5+5+5+5=40(个)
(生回答,师板书)
师: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
这些算式的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数的和。
其实对这样的算式我们也能给它们变个魔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信息窗,发现信息再根据所发现的信息提问。
进行同数连加练习,反复感受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一)引导学生,互谈感受
师:
同学们,瞪大眼睛,魔术师又要接着表演了。
你瞧魔术师把手一抬,又变出了两串宝葫芦。
现在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个宝葫芦?
你会列算式吗?
师:
那这次呢?
这是几个5相加?
你能在练习本上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不写了,怎么回事呢?
是呀,这样写起来很长,很麻烦,那你能想一个好办法写起来不这么麻烦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继续播放变宝葫芦的动画,提出“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个宝葫芦”这一问题,列出几个5相加的算式。
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40串宝葫芦,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二)面对问题,激发潜能
小组合作探究合适的方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体验探索新知的乐趣。
(三)教师讲授,认识乘法
师:
同学们的创意可真多。
其实,数学家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后来,他们决定将“8个5相加”写成“8×5=40”或“5×8=40”。
师:
(手指“×”)这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吗?
(课件演示乘号的来源:
它叫“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发明使用的)
师:
你们觉得乘号像什么?
师:
乘号读作“乘”,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8乘5等于40”或“5乘8等于40”。
谁能试着读一读?
(生齐读算式)
师:
另外,我们在书写乘法算式的读作时,一定注意,数字要小写。
(师手指板书,边指边说)
师:
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
在“8×5=40”和“5×8=40”这两个算式中,5和8叫因数,40叫积。
(师边说边板书)
生齐读各部分名称。
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在“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这个问题中,5和8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
这个乘法算式与前面的加法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师:
那现在你能将“3个4相加”和“4个6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改写完后请把各部分的名称写上去。
师:
在这两个问题中,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
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知识拓展的“脚手架”,既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又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回顾伊始,巩固乘法
师:
那课堂一开始写的这几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改写乘法算式,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改写课堂一开始学生写的加法算式,既能检查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又能使课堂具有完整性,首尾呼应。
(五)出示反例,明晰概念
师:
这两个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为什么?
3+3+3+2=11
师:
你能把这个算式改动一下,使他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只有相同加数相加,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后来让学生自己改动算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六)全班交流,课堂小结
师:
现在能说说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加数相同,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适时的小结,是为了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明确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你掌握得怎么样呢?
敢接受挑战吗?
1.自主练习第1题。
(见图1)
图1
2.教材自主练习2。
(见图2)
图2
让学生看懂图意,并说一说求几个几相加,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两个因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
第1题是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第2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
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书上的练习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
(1)每人都有两只手掌,每只手掌有5个手指就是一个5,用乘法来表示就是1×5,那两只呢,……
(2)看我手中的药片,你能说说这是几个几?
快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
(3)在咱们教室里其实也藏着许多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快快行动起来,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然后将算式记在本子上,咱们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
(学生随机根据小组人数、凳子腿、桌子腿、彩笔、小棒等等信息,写出了相应的算式。
)
【设计意图】这里举出的手指、药片,以及找生活中的例子,目的都是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想一下:
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
我认识了乘法。
教师适时追问: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乘法吗?
预设2:
我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适时追问:
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可能没有提到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乐趣。
师: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定基础。
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然。
因此,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进而学习乘法算式。
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图,通过这一学生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变葫芦”的魔术场景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通过“提问题—列算式—导出乘法算式—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魔术的几个问题一直贯穿始终,学生会觉得轻松又兴趣盎然。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解决问题,不断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的生成点,让学生真正知道: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能用乘法,并从中获知: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办法还是不大完美时,就有了知道数学家的办法的强烈欲望。
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
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也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相同加数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很多相同加数相加这种计算方法非常麻烦,在矛盾的冲突中让他们急于探求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的欲望,以实现他们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多的几种教材版本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都有所涉及,苏教版安排将其在二年级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是: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人教版教材与青岛版六三制都将本内容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教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相同加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有关1和0的乘法的认识)。
因为乘法源于加法,所以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关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而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教材结合“看魔术”的生
活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乘法囗诀和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把本课题确定为一课时完成,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能正确熟练的把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3个2相加的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2)4个3相加的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乘法算式是
(4)4×7=28读作
二、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2+2+2+2+2
(2)3+3+3
(3)4+4+4+4
(4)5+5
(5)6+6+6+6+6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可是对乘法的意义学生还不理解,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下面就本节课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课中以魔术导入,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
从“2个5”到“4个5”再到“8个5”,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局限性,从而使乘法水到渠成。
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在这节课中,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更及时一些,多一些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好一些,同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还不太好,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还要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
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洁性。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把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 数学 乘法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