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docx
- 文档编号:846047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0.65KB
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docx
《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
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
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
1.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指顺着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地引导。
学生的发展趋势,既有向坏的方面转化的可能,也易于按人们的期望发展,而教师的“利导”就是基于这种好的发展趋势之上的点拨、引导。
发展他的优点,克服他的缺点,力求使外部的诱导、启发,通过学生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在这里“势”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导”才是施教的重点和中心。
有一名为“借少还多”的案例:
有一次测验,一个学生的代数得了59分,差1分未能及格,这个学生找到数学老师,好话说尽,求老师给加1分,老师分析了这个学生的平时情况,考虑这是一次随机测验,就对他说,给你1分不行,但我可以借你1分,下次考试要还老师10分。
学生高兴的答应了,这以后,学生用心上课,进步很大,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他得了87分。
这位同学兴奋地找到老师来还分。
2.随机应变。
教育情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迅速地判明情况,及时地确定行为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否则会使问题发展蔓延,甚至使自己处于难堪境地。
要适时根据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事先未预料的问题,及时调节,消除矛盾,如在公开教学中,教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
有时老师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
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
“你们真聪明,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怎样才正确?
”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
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
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
3.掌握分寸。
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讲究教育的科学性。
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通情达理,且说话合度、行为得体、方式适宜。
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分寸,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学生过分的赞扬,就会使他们养成骄傲,不踏实的坏习惯,过头的批评,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过分的爱抚会削弱他们的意志,过分的严厉会养成他们性格上的盲从或固执;过分的迁就会形成学生松懈、放任的习性,过分的苛求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高的教育要求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过低的要求则会对他们失去教育意义等。
所以,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艺术,也是教育机智的一种最明显的标志。
教师既要坚持对缺点不妥协的原则性,同时又要耐心诚恳的帮助学生,对需要“热处理”的应抓住时机,当机立断,迅速处理,不能拖延,对需“冷处理”的要不急于表态处理,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步加以处理,使得学生心悦诚服。
教育家魏书生对违纪的学生规定了三种自我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的分寸,值得借鉴:
一是犯了迟到早退的小毛病,给大家唱一支歌;二是再大一点的错误,自觉找一件好事做,作为补偿;三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就写一份500字的心理活动说明书,说明新我和旧我斗争的过程与结果。
2.审时度势。
审时是仔细研究时局;度势是估计情况变化,针对实际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例如,魏书生分析了语文后进生的落后原因和表现,提出了对语文学习后进生训练“三个环节”,其中之一“作业学生自己留”是一位同学首先向老师提出:
不写老师留的作业,写自己不会做的作业是否可以,魏书生很快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得到大部分同学赞成,从此就改为作业自己留,每天要写够500字,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主要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
审时度势的方法常常表现在德育中,当学生处于困境、遇到挫折、遭受突发事件打击时,内心会承受很大压力,如果班主任能抓住这一契机,对这些学生表示关心和理解,伸出热情之手,为他们排忧解难,必然会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5.对症下药。
教育机智并不是随心所欲“灵机一动”,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
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在我这里没有两种情况完全相同的。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如不同的学生对批评的适有明显的不同,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缓冲式批评;对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性心理较强的学生应采取触动式批评;对脾气暴躁,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要用商讨式批评;对玩世不恭,搞恶作剧的学生,课堂上你可以尽量不与他正面交锋;有的学生麻木不仁,你不妨来点急风暴雨,恩威并用,刚柔相济,有的学生爱面子,你可以随时随地轻描淡写的予以点化。
教师的爱和期待是批评的出发点,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出于对狗的内脏的好奇,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的惩戒手段是让其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善心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而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对症下药,就是要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
在教育个别学生的同时又要对集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
在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发挥教育机智的潜质。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平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渐培养起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
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
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反馈机智了。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懈学习,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
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
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
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
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
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的总量成倍地增加,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所以,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深钻教材,对话文本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透”“化”。
首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应一一搞清楚,不带一丝疑点进课堂。
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打被动仗。
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在描写扬科临死前有这样一段话的描述:
“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
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
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
”文中为什么用“躺”字?
而不用“放”呢?
像这类问题,教师课前应钻研透彻。
备课时,应关注、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读懂课文内涵,读懂语言文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反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自己不清楚怎能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呢?
其次,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备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从中也感悟到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感悟,首先应关注、实现师本先行对话,对学生正确、到位的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励。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碰到,教师由于没有吃透教材,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教师要深钻教材。
信任学生,灵活处理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
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
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佳,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观。
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有人说,电影、戏剧是遗憾的艺术。
其实,教学艺术又何尝不是遗憾的艺术。
在教师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而课堂教学中某些失败往往是由于缺乏灵活的反馈机智而造成的,然而吃一堑,长一智。
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的教学心态。
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把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学定教。
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
“我们的教学工作,犹如永不休止地登陟高山群峰,写‘教后’则好似清代诗人描写其登山的一句诗:
‘一登一陟一回顾。
’‘一登一陟’,站得高,眼前境界就开阔起来;‘一回顾’看到自己艰辛走过来的路就分外亲切,信心倍增,抖擞精神攀更高的山峰。
”
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
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化的新型的反馈机智之路。
数学教师需要“机智”地面对教学情境
作者:
吴雪军 发表时间:
2011/3/3017:
48:
57 来源:
访问次数:
4618
[摘要]
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有认真的工作态度。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具备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工作情感。
而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除了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情感以外,更需要有相当的教学机智,以从容、灵活地面对教学情境。
一来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调控教学情境,灵活地设计教学思路;二来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捕捉教学情境,巧妙地克服教学困难;再来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应变教学情境,利于化解教学尴尬。
同时,教师数学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机智,也无形中培养学生一种“机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机智 教学情境
教学机智,指的是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能随机应变、灵活面对的一种技能。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的情境不可能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一就而蹴,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因为教学内容在变、学生学习情况在变、课堂的环境在变,教学的情境也会随之在变化。
事实上,我们数学教师每堂数学课中都在面对新的变化情况、新的教学情境,进行着积极地处理与调节。
在这看似普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教师需要相当的机智来面对和处理,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最佳教学。
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使教学情境中的许多东西被得到重视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
一、教学机智能够调控教学情境,利于设计教学思路。
无论备课时设想的有多好,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最终还是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实施的。
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处理是一堂课的精髓与灵魂所在.。
正如一些名师所说:
“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设计,预设的正确性是成功的基础,实施的灵活性是成功的关键”。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最大公因数》一课时,原本他已经设计好了一个可靠的整体教学思路。
可走进教室刚完成上课师生问好的礼节,还没开口教学的第一句话,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
“老师,XX同学把米尺弄断了!
”学生也是很负责任的报告,可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却一下子转移到这把断尺上。
老师上课的思绪一下子被打乱了,是你我或许会说:
“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在解决,现在还是上课要紧”。
可这位老师不然,他一本正经地拿起这把断尺,说:
“是啊,同学们,这把尺能去破坏它吗?
”同学们都说不能,老师紧跟着问:
“我们为什么不能破坏它?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公家的东西,是公共财产。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是啊,公共财产不象你书包里的东西是自己的,我们大家都可以使用,但谁都不能去破坏它,占有它。
你们说对吗?
”同学们都说“对”。
老师因势利导说,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像一个是自己私有的东西另一个是公有的东西。
而后让学生说出12所有的因数和18所有的因数,接着找一找哪些因数是12和18独有的,哪些因数是12和18公有的……。
就这样,把一个原本与课堂毫不相干的突发情境,很自然、很清晰地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了什么是公有的,什么是独有的?
机智,作为人类互动的一种特殊品质,是“一种对情境的特殊敏感性并知道在其中如何表现”(汉斯乔各·伽达默尔),是一种相处中的临场智慧和才艺。
很明显,要想成为一个富有机智的数学教师,那就必须挑战每天的课堂,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细腻、柔和的对话不断调整、应势把握课堂的节奏,他就像一位杰出的指挥家,让一种充满情感的和谐氛围在课堂上空萦绕不已。
二、教学机智能够捕捉教学情境,利于克服教学困难。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时机的发生、变化,抓住偶发事件的时机,迅速做出反应,并巧妙的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情感上始终保持一致的策略艺术,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即使是教学上的难点,有时也会迎刃而解。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幕,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天在教学《圆柱体积计算》的一堂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题:
把一个高为2米的圆柱体横截成两个圆柱体,这样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40平方分米。
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聪明的学生很快能理解“增加的240平方分米就是多增加的两个底面的面积。
”而想象很简单的问题,中下学生和后进生却钻在“表面积中分析侧面积”,感到很困难。
正当我要拿起粉笔画图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另一支粉笔,那支黄色的“全新,还没写过一个字”的粉笔一滚就掉到了地上,“摔”成了两段。
同学们全然从刚刚还没解决的思路中顷刻转移到了这支粉笔上,或许还有同学为这支粉笔感到惋惜,但至少注意力完全变了。
这时我灵机一动,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很在意地捡起这两段并举了起来,提醒道:
“同学们,我们可以把粉笔看作这个圆柱,现在横解成了两段,请你观察一下,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于是又演示着把两段断粉笔拼成完整的一支,学生入梦初醒地“噢”了起来:
原来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侧面积根本没变,只是增加了两个底面。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此刻,我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学生投给了我一个敬佩的目光,还有那脸上灿烂的笑容。
好像在说:
“老师,你真厉害,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
”俄国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他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
教师的这个“处理”的决定作的正确与否,对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教学机智能够应变教学情境,利于化解教学尴尬。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就曾经说过:
“教师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教育机智”。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得好,不惟教案是从,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失误,也能点石成金,妙趣横生地加以发挥,则一定会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前不久,在县青年教师研究组开课活动中,笔者上了《圆的认识》一课,从中的一个课堂教学情境处理的不是很好,自己现在想来还感到非常遗憾。
在教学画圆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画圆,发现学生直接在纸上用圆规画了起来,许多学生画好后,圆心都看不清了。
然后向学生纠正道:
画圆时,应该先在适当的位置确定圆心(用笔点明),然后圆规一端的针尖钉住圆心,另一端旋转一周。
可正当自己在黑板上演示时,突然圆规也滑动了,我若无其事地重新钉上又画了起来。
课堂的情境没有“热处理”而是“冷掉了”,因为担心节外生枝。
课后,我突然意识到,这可是个很好的情境:
一来我可以教育学生,如果针尖钉的不固定就很容易滑掉,所以要固定圆心;二来我还可以启发学生,正是因为我事先用笔点明了圆心,现在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圆心了。
这样,学生对于画圆时为什么要先点明圆心和针尖固定圆心会有更切实地体会。
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课堂上会显得沉闷,缺生机、少活力。
不可否认,并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教育机智这种教学艺术的,如果没有深厚的积累和素养,没有相当的智慧和反应能力,是不可能在瞬间内完成奇妙合理的想象和作出精当的语言表述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四、数学教学情境中的“机智”,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一种“机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机智是一种能力,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能,主要表现在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
同时教学机智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智慧和反应能力,有足够的“灵活”来适应、迎接和积极调控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
事实上,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是表现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上,而同样在生活的其它领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可以想象,一个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教学实际中随机事件这种能力的教师,在生活的其它领域面对突发的随机事件时,也会有很好地处理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学生的一种榜样,在学生的心中会留有痕迹。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机智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佳发挥。
这样学生对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崇拜,更是能力上的折服,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榜样,就像用粉笔演示后学生投给我那敬佩的目光,从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折服,更是他们也能“机智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知识和文化是可以传承的,然而能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的。
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机智的面对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演示,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怎样灵活应对各种可能突发的事件,这样的本领和能力在学生的心中会留有痕迹。
总之,机智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地有效塑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课堂教学时机的发生、变化,抓住偶发事件的时机,迅速做出反应,并巧妙的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情感上始终保持一致的策略艺术,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机智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一种“也能机智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教育 机智 运用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