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docx
- 文档编号:845988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96KB
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docx
《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
__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6篇
__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篇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
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
抒写情感,见证生命。
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
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
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
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__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
2.教学目的:
让学生写出好__。
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
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
既无计划也无教案。
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
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
就是“写”。
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
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
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一统天下。
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
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
选优说劣。
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
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
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__,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
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
7.教学效果:
效果堪忧,能力不高。
有教师指出:
“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
”张志公先生也曾说:
“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
”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
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
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
(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
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
(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
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
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
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
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
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
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
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
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
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
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
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
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
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
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__文采化文学化。
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
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__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
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
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
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__。
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
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
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
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
“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
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
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
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
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
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段,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
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
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
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
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
朱光潜先生曾说:
“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
”“‘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
‘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
”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
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
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
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
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
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__.6
__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篇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作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逐渐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思维品质是语文各种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对现在作文教学少的情况,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发散思维训练上。
而要想摆脱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聚合性与发散性思维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交流也日渐频繁,高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社会的信息化与开放化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与立体化,思维能力训练目前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从思维的形式上来看,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是思维的扩展与组合,同时也是演绎与归纳二者之间的统一。
其中,发散性的思维具有多维性与独特性等特点,作为语文多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各种能力之中。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聚合与发散性的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的大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聚合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1]。
教师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以及聚合性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追求作文教学的新发展
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到,为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提高,语文教师已经做了种种努力,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始终会感到厌倦和畏惧,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也会感到失望与乏味,因此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2]。
因此,作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精力并没有完全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属于微效劳动,甚至是一种无效劳动。
同时这也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都说“__时思维信息的载体”,在很多命题、半命题的材料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的创作思路枯竭,即使写出了__往往也是非常空洞的,所依据的论据多数也是相同的,这一点与传统作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思想模式有直接关系。
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呈现程式化特点,抓住中心论点,围绕论证结构进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乏味与枯燥,甚至有时全班学生都是围绕一种__模式展开写作。
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不能对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进行发展,同时也会对思维品质的塑造产生影响。
三、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规律与特点,通过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选材与布局等方面的能力,进入高中以后,在这些基本能力的巩固与加强的同时,也应该对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在记叙文、议论文的水平上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3]。
例如在议论文训练过程中,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杂志上刊登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为:
挪威人多捕杀沙丁鱼,如果抵港的时候鱼是活的,那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因此很多渔民试了各种方法让沙丁鱼活着抵港,但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只有一艘船总是能够带着活鱼抵港,这是因为这艘船上的渔民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这样沙丁鱼就会面对一种陌生的环境,鲶鱼就会四处乱游,从而产生摩擦,沙丁鱼发现这条鲶鱼的存在之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沙丁鱼就这样坚持到了渔港。
这则材料在课堂上一出,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展开了讨论。
材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是一种超自然界的生物现象,通过教师的点拨之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开始扩展。
一些学生认为是运动延长了生命,同时生命力也得到了增强,比如家兔虽然没有饮食上的烦恼,但是它们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几年,而野兔经常遭到猎人的捕杀,需要与其它动物之间进行相互追逐,其寿命却可以达到三十年。
__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篇3
高中想象更趋于现实化,创造想象也日益占优势地位。
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阅读经验以及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使他们已初步具备了将心中所思转化为英语文字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如果通过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手段,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那么,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可能。
一、利用表象,丰富想象
观察图画和实物作文符合英语作文起步阶段需要有一定的情景要求,也符合高中学生有意想象占优势的特点,同时避免了文字情节作文易使学生中译英的缺点,但若每一次训练都是刻板的再现材料,创造想象则难以增长。
如果在教学设计时,在图中留有空白,或对实物设置悬念,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英语作文的兴趣,减轻他们的惧怕心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空白,解决悬念。
如SeniorBookⅠ,Unit3中的“Help!
Help!
”,可按发展顺序设计几幅救落水儿童的图,但只给学生展示第一、二两幅图,图画的内容大致与课文内容相同,但是后几幅的空白,使学生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填补材料的空白。
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材料,也可以自由发挥。
有学生这样写到:
Lastweek,wehadapicnicinForestPark.Wefoundashadyplacebytheriver.Assoonaswehadsatdown,Tomsuddenlygotupandshouted,“Someonehasfallenintotheriver!
"Itwastrue.Aboywasstrugglinginthewater,andthechildreninaboatlookedhopeless.TomandJacktookofftheirshoeswhilerunningtowardsthewater.Theyswamveryquicklytowardstheboywhowassinkingfast.TomandJackgotholdoftheboybythearmsandliftedhisheadabovethewater.Togethertheypulledtheboytotheshore.
之后,再给学生展示其中一幅图,或一句话的情景:
……,aman/awoman/achild,etc.hasfallenintotheriver/thelake,etc.……。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
有的根据曾在报上看到的新闻,称颂一身怀六甲的妇女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也有的谴责那些对落水者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学生的作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不限。
这样,既训练了他们书面的表达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思索了做人的道理。
二、精选图画,激发想象
处于英语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为其提供的观察材料越具体、越完整、越详实,他们的这些特点往往表现得越明显,有时甚至强化了他们的这些特点。
换个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些抽象的图画,他们的创造想象反而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在原有的图画上进行创造才可能有新的形象产生。
而“抽象画作品所表现的物象与参照物相差甚远,它最大限度地把形与色对视觉作用的潜力发挥出来,直观效果非常强烈。
它经过夸张、简化、分解、组合等变化手段,将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成为富于想象力。
”如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表达百老汇街道的嘈杂与热闹的《百老汇爵士》(JazzinBroadway)是一幅看上去比较抽象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了内容各异的作品。
有学生这样写到:
ItisthedowntownofShanghai.Thestreets,suchasNanjingRoadandHuaihaiRoad,etcarebusy.Cars,busesandtruckswithallkindsofadvertisementsarerunning.Peopledressedintheirbestarewalkinghappilyorhurryingtoworkontheirbikes.Beautifullydecoratedstoresarecrowdedwithpeopleshopping.Theyalllookinhighspirits.Thetrafficpolicemenatthecrossingsaredirectingthetrafficattentivelyandseriously.Everythingisingoodorder.Suchisourcity.Iloveourcity.
而另有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认为这是一个“排污系统”(drainoutletsystem)或电路板(circuitboard)或房屋平面图(aplanefigureofahouse)等等。
可见,由抽象的图画到生动画面的产生,到一篇作文的写作成功,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__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篇4
材料作文于1998年以后绝迹于高考作文试题7年之后,于20××年又现身于高考试卷,不过它改换了行头,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这种新材料作文试题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出现的次数如下:
20××年4道,20××年5道,20××年8道,20××年9道。
呈递增趋势。
有鉴于此,进入高二,我们备课组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材料作文。
由于学生高一时接触的是全是话题作文,对材料作文不甚了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的核心是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主旨,而立意则是从可写的题意中,明确一种观点,从而确定选材范围、写作方法等。
本学期,我们重点训练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要搞好材料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何为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根据所给材料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与综合材料作文两大类。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包括文字材料也包括图画材料。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自己拟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或注意)”两部分构成。
材料按形式有如下类型:
事例类(20××年全国卷Ⅱ丛飞),现象类(20××年全国卷Ⅱ有关国民读书率的一组调查数据),时事类(20××年上海卷),寓言类(1995年“鸟的评说”),言论类(20××年辽宁卷),__类(1992年全国卷),图画类(1988年广东卷)。
材料作文作为作文命题类型之一,起源于高考。
这种命题方式在语文高考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7年至1998年,称之为“旧材料”作文阶段。
第二阶段始于20××年,称之为“新材料”作文阶段。
1、旧材料作文
旧材料作文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后期十分盛行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比如1986年的“树木?
森林?
气候”、1987年的“游泳训练简讯”、1990年“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2年“街头雨中一景”、1993年的“梧桐树落皮”、1995年的“鸟的评说”、1996年“两幅漫画比较”、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等,都属于材料作文。
旧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表述是: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__(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作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违背命题要求。
80年代初期侧重考给材料写议论文,从1990年起考给材料写记叙文(情境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要求按照试题所创设的情境来写作,即按照材料中所写的人物、事件、环境、情感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限制性条件进行写作。
这类文题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又可防止猜题押题,避免搬套范文,但是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写作有过多的束缚。
旧材料作文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作文内容与材料之间要构成联想或类比关系,必须是由此及彼;
二,有的材料具有隐含性,给考生审题和提炼观点增加了难度;
三,立意单一狭窄,比如1997年的试题只能就助人立意;
四,文体要求严格。
如限定写议论文,则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
材料是引出论点的源头,如果考生对材料理解有偏差,则自然导致立意失误;如果考生行文中没有扣住材料,则必定导致作文表达越轨。
材料作文议论文行文结构一般为:
引述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作文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