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45517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22KB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答案】
(1)A
(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分析】
(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
故选A。
(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和“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
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A
⑵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⑶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选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
指曹操。
②自归:
自首。
③县:
同“悬”,悬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
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
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答案】
(1)B
(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解析】【分析】
(1)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
认为/认为);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
被/看见);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忧:
担忧,忧愁/担忧,忧愁);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俄而:
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
故选B。
(2)语句“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的意思是: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脸色上显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曹操刚劝慰儿子曹冲衣物被老鼠咬,所谓的“其主不吉”是“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在这种情况下,库吏再说马鞍被咬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追究库吏的罪责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B
⑵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⑶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曹操没有怪罪库吏的原因。
【参考译文】
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坏。
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
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
“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
曹冲回答说:
“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
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
”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
“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
别再为这事苦恼了。
”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挂在梁柱上的呢?
”他丝毫不加追究。
3.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
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
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1)记
;有余
;外城
;同"贴"
(2)①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巾帼英雄:
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
安:
怎么。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
即同火的人。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
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 。
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
⑴记;有余;外城;同"贴"。
⑵①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⑶扑朔迷离。
⑷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巾帼英雄:
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
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
4.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
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
心中悲伤。
③苟:
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少孤 孤:
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 羡:
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 其:
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 然:
……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C
(2)童子如果有志向,我只相救,不祈求钱财。
(3)示例:
A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B书塾中的老师们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解释不正确,其:
代词,他。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苟:
如果,要是。
资:
费用。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应该学习邴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故答案为:
⑴ C;
⑵童子如果有志向,我只相救,不祈求钱财;
⑶示例:
A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B书塾中的老师们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
“你想要读书吗?
”邴原说:
“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老师说:
“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
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
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公曰:
“但.以实告。
”中使曰:
“然则当得罪。
”公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
“何故私入酒家?
”公谢曰:
“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笑曰:
“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
”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
②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仁宗时人,卒谥肃简,所以称“肃简公”。
③谕德:
官名,为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________
②但以实告________
③中使嗟叹而去________
④使者具如公对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读书笔记。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鲁宗道的形象。
“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叹”写出了①________。
“真宗笑曰”的“笑”写出了②________,一“叹”一“笑”突出了③________。
【答案】
(1)才;只;离开;回答
(2)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
离开。
“对”:
回答。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乃”“但”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译为:
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话来推托?
先告诉我怎么说,免得回答不一致。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3)考查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塑造鲁宗道的形象的方法。
如“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叹”的作用要分析好“但以实告”等句,写出了中使被鲁宗道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
“真宗笑曰”的“笑”的原因可分析“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等句,写出了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
一“叹”一“笑”从侧面突出了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一“叹”一“笑”都是对鲁宗道的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
⑴才;只;离开;回答;
⑵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⑶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
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裏饮酒。
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裏面。
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使仁跟公约定说:
“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话来推托?
先对对口径,免得穿帮。
”公说:
“以实情告诉他。
”使者说:
“这样的话要得罪的。
”公说:
“饮酒,人之常情,欺骗国君,是君子的大罪状。
”使者叹息着走了。
真宗果然问使者,使者具体地像公说地那样对答。
真宗问公说:
“为什么擅自进入酒家?
”公道歉说:
“臣家贫穷没有器皿,酒肆什么都具备,宾去到好像回家一样,正好有乡里亲客从远方来,于是跟他们饮酒。
”真宗说:
“你是宫里的官,恐怕会被御使(各官)弹劾。
”然后从此认为他是奇人,忠诚实在可以重用。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
“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
“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
“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引酒且饮之。
且:
________
②终亡其酒。
终:
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解析】【分析】
(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引酒且饮之”:
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
且:
将要。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终”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最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固”:
本来。
“子”:
你。
“安”:
怎么。
“为”:
画。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还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故答案为:
⑴①将要;②最终
⑵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⑶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语义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的理解揣摩寓意。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子欲居九夷①。
或②“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②或;有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无丝竹之乱耳
C.何陋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乙】文中的“子”是指孔子。
B.《陋室铭》骈散结合,且以散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宜通过诵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C.【甲】文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D.【乙】文表现了孔子对君子的期许。
君子的精神风貌是有积极的影响力的,可以感染他周围的人,并最终改变环境。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5)将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