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测量复习材料.docx
- 文档编号:845369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98.99KB
自考心理测量复习材料.docx
《自考心理测量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心理测量复习材料.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心理测量复习材料
北京自考心理学《心理测量》串讲笔记
心理测验学
第一章总论
第1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p1
1.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2.孔子:
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三个类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3.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明确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有可测量的特性。
4.南朝人刘勰:
在《新论.专学篇》,他不仅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用,这恐怕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了。
5.南北朝的颜之推:
周岁试儿,其是1925年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
6.七巧板:
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七巧板”,又称益智图、唐图,为当代多数智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所使用。
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验的一种方法。
7.隋炀帝科举制度的开端: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当时的考试方法:
贴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8.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
1..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
2..心理测验往往将心理特点(能力、人格、智力等)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局限性);
9.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
1..对智力落后者分类和训练的早期关注:
a.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
b.法国医生埃斯克罗:
1838年出版了两卷本著作,第一次明确地对智力落后与精神病人作出了区分,他认为精神病是以情绪障碍为标志。
c.另一位法国医生塞国恩的贡献也特别重要,他是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
2..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a.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实验室,许多早期试验心理学家都在这里接受训练。
引发了个别差异的研究。
b.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验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
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10.高尔顿:
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是倡导测验运动的主要人物。
2..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虽不是正式的心理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
3..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高尔顿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
这是心理实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别差异的尝试。
4..他还是评定量表和问卷法应用的先驱;他也经常用自由联想技术。
5..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并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11.卡特尔:
美国心理学家,从师冯特。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12.斯皮尔曼: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普通能力”此文奠定了他的智力结构二因素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比内智力测验的编制提供了基础。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1..比内:
比内于1857年出生于法国尼斯,起初学习法律,继而改学医学,以后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
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
比内在1911年去世。
2..比内与助手西蒙1905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
“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文章中他中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
这个量表很粗糙,尚不能准确地测量智商,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
a.在1908年修订,1908年量表题目总数达到了59个,所有测题按年龄分组,组别从3-13岁;
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表示,但其通常翻译和提法为“智力年龄”。
b.后又经1911年修订一次。
14.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时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10年。
1..操作测验的发展:
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运用团体测验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测量许多被试,这是心理测验方式的极大进步,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这些测验为了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此外,普通能力倾向(智力)测验也向多元化发展。
韦克斯勒所编的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成人智力量表。
4..人格测验的发展:
心理测验的另一领域是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格评估,通常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
5..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受到计算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统计方法的改进的极大影响。
而“因素分析”的理论从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智力二音素论开始,经心理学家近一个世纪的争论和研究,已日趋成熟和完善,给现代心理学测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心理测验的发展:
1..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试测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中国正式开始的科学心理测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所心理实验式。
3..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成为中国最早的心理测验专著;
4..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并主持编制心理测验事宜;
5..1924年,陆志韦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6..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7..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理测验的发展:
1..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2..1989年,成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心理测验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2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和功能:
p12
17.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一定的法则:
是指测量行为发生时采用的规则或方法。
事物:
是指我们要测量的感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数字:
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不表示数量。
一般来说,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的多少。
通常人们所说的测量,指的是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18.测量有两个要素:
一是参照点,二是单位。
1..对任何事物确定出一个量都要有一个计算的起始点,这个点就是参照点。
参照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的零点,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
心理测验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
2..理想的单位的条件:
有明确的意义和有相等的价值。
3.量表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19.测量的量表:
量表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斯蒂文斯将量表由低到高依次为:
1..命名量表:
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用数字来代替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2..顺序量表:
不仅表明类别,还能表明不通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3..等距量表:
有大小关系,又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不能做乘除运算;
4..比例量表:
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0.心理量表的性质:
1..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来说,
绝对零点时难以确定的。
2..虽然心理现象适合在顺序量表上进行测量,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成绩转换为等距量表,最常用的转换方法是转换为标准分数,即把顺序量表转变成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
21.心理测验:
即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的要素:
行为样本:
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也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的心理特征。
标准化:
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标准化的量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
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的某些方面,总是与标准化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的,即对心理测验的客观性要求牵涉到标准化的问题,因此,在不受被试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要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
客观性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必须客观。
22.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特质。
特质:
是用来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
在倾向。
特质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
但它又是一个抽象的产物,一个构思,不是一个直接测量的有实体的个人特点。
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的,所以心理测验永远是间接的。
2..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以每一个被测得的结果,都是与他所在团体或人群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3..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心理测验标准化包括:
a.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
b.评分计分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c.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23.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例如:
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
特殊能力测验:
偏重测量个人特殊潜在能力,多用于升学、职业指导以及一些特殊工种人员的筛选。
例如:
音乐、绘画、机械技巧,以及文书才能测验。
这类测验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人格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因素,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人格测验包括问卷和投射测验:
问卷:
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投射测验:
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文字测验:
所用的是文字材料,它以言语作为刺激。
被试用言语做出反应。
例如:
MMPI、EPQ、16PF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
优点:
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用,有肢体残疾而无言语困难的病人只能用此。
缺点:
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
操作测验:
也称非文字测验。
无需言语,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可用于儿童和文盲;
例如:
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瑞文测验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部分。
优点:
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
缺点:
大多不宜团体实施,在时间上不经济。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客观测验:
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词句、图形等意义明确,只需被试直接理解,无须发挥想象力来猜测和遐想,故称客观测验。
绝大多数心理测验都属于这类测验。
投射测验:
在此类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
被试做出反应时,一定要凭自己的想象力加以填补,使之成为有意义的。
在这个过程中,恰好投射出被试的思想、感情和经验,所以称为投射测验。
此种测验种类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
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自由联想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4..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个别测验:
一对一,临床常用法。
例如: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优点:
主试可以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情绪,并有充分的机会与被试合作,所以其结果正确可靠。
缺点:
时间不经济,不能在短时间呢您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团体测验:
一个多个主试对多个被试。
例如:
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教育上的成就测验。
优点:
时间经济,主试不必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即可担任。
缺点:
主试对被试的行为不能作切实的控制,所得结果不及个别测验正确可靠。
24.论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1..从实际应用角度看:
人才选拔;岗位安置;临床诊断;教育评价;心理咨询和治疗;
2..从理论研究角度看:
a.搜集资料:
心理测验是收集个体差异资料最快捷的办法。
b.提出和验证假设;
c.实验分组;
第3节:
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p23
25.错误的测验观:
1..测验万能论;
2..测验无用论:
1...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
2...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6.正确的测验观:
1..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决策的辅助工具:
除实验法以外,心理测验法的出现是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进行升学、就业、招聘、晋级等工作时,若有相应的心理测验,就可以帮助有关部门作出科学的决策。
2..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尽管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而且实际生活中也在广泛应用,但是心理测验从理论到方法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过分夸大心理测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不对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承认心理测验的不完善,又科学地自信地使用心理测验,不应该重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的错误。
3..科学地看待心理测验,防止乱用测验:
为防止测验的滥用,需注意的问题: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对测验的保密主要有两个方面:
a.一是对测验内容的保密;
b.二是对测验结果几个人隐私保密。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1节:
心理测验的对象、目的及目标:
p27
1.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
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
其包括三个重要的维度,即:
1..年龄:
测验的年龄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
2..教育水平:
在编制儿童测验时,要同时考虑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影响。
在成人测验中,一般只考虑教育水平的影响。
3..文化背景:
2.测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可分为两类;显示和预测。
由此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测验:
显示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1..显示性测验:
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
有些观察法、行为评估法也都是显示性测验;
古德纳夫在显示性测验内部又加以区分,将其分为样本测验和标记测验。
样本测验:
题目取自一个很明确的总体的测验即是样本测验;如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
标记测验:
题目取自一个全开发的总体的测验即是标记测验。
如智力测验
2..预测性测验:
指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显示性和预测性的测验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如高考、题目源于高中,是样本测验;成绩预测大学,预测测验。
3.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工作分析:
对于选拔和预测功用的预测性测验,主要任务是对所预测的行为活动作具体分析,我们称之为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1...确定哪些心理特征或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
2...建立被试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
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如果测验是为了测量某种特殊的心理品质或特点,那么测验编制者就必须给所要测量的心理或行为特质下定义,然后必须发现该特质所包含的维量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或怎样进行测量。
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如果测验是描述性的显示测验,它的目标分析的主要任务则是确定显示的内容和技能,从中取样。
a.成就测验是典型的描述性测验,它的内容分析过程主要体现在双向细目标的制作过程中。
b.双向细目标:
由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目标维度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验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题目所占的比例。
c.双向细目标在编制其他非成就测验时也适用,如精神心理测验等,其中一个维度涉及有关的机能和特质,另一个维度则是这些品质的行为描述。
d.布鲁姆把学习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精神活动、情感三个领域。
第2节:
测题的编写技术:
p31
4.编制测验题目涉及到从编写、编集、到预试、修改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搜集有关资料:
题目的有关来源:
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3..临床观察和记录。
6.考虑测题的来源要注意2个问题:
1..资料来源要尽可能丰富:
2..材料应该有普遍性。
7.命题的原则及编写要领:
1..命题的原则:
1...内容方面:
首先,要求题目的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
其次,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第三,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
2...文字方面:
使用语言要准确,语句要简明扼要;
最好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使用双重否定句。
3...理解方面:
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
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题目格式要容易理解。
4...社会敏感性方面:
应尽量避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菲利普对于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怎样鼓励被试作出真实回答的策略:
a.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过多的倾向。
b.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c.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2..测题的编制要求:
对心理测验的题目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提供型选择型题目。
1...提供型题目:
要求被试给出正确答案,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等;
2..选择型题目:
要求被试在有限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选择题、是否题、匹配题等。
选择题我们比较熟悉,它由两部分分构成:
提干和选择。
a.题干:
就是呈现一个问题的情景,一般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的陈述问或不完全的陈述句构成。
b.选项:
就是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常常是包括一个正确答案,若干(一般是1—5个)错误答案,其中错误的答案叫“诱答”。
8.对于选择题,我们既要编好题干,也要编好选项,有几点必须注意:
1..题干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尽量使用简单而明晰的词语;
2..选项要简明扼要;
3..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其他属于诱答;
4..各选项长度相等,尽量不要有长有短;
5..避免词干用词与选项用词一致,否则成了选择答案的线索;
6..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第3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p40
9.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
1..测题的难度排列易逐步上升;
2..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3..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
10.两种常见的试题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整个测验按试题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分测验,在同一分测验的试题依其难度由容易到难排列。
2..混合螺旋式:
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加以组合,作交叉式排列,难度则渐次升进。
第三章 测验的信度
第1节:
信度的概念:
p46
1.信度:
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2.信度理论定义:
传统的信度理论认为,每一个测验的实得分数(X)总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个部份构成的,公式为:
X=T+E
3.讨论一组测验分数的特性时,可用方差导标具体分数,公式:
(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测验真分数的方差)+
(测验误差的方差)
4.信度操作定义:
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率,或者是真实分数方差占总方差的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由于真实分数的方差是无法统计的,因此公式可转化为:
5.信度的指标
1..信度系数:
大部分情况下,信度是信度系数为指标,它是一种相关系数。
理论上说就是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公式是:
信度指数:
是真分数标准差与实得分数的标准差的比值,公式是:
信度指数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
2..测量标准误:
信度系数表示一组测量的实得分数与真分数的符合程度,但并没有直接支出个人测量分数的变异量。
用一组被试两次测量结果来代替同一个人反复实测,有了信度的另一个指标:
(公式3-7)
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呈反比关系:
标准误越小,信度越;标准误越大,信度越低。
6.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1..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
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决定的,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
2..比较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个测验究竟信度多高才适合,才让人满意呢?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1.00,但实际上办不到。
一般原则是:
一般的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人格测验、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测验的信度一般在0.80-0.85。
一般原则是:
当rxx<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r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3..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
从信度可以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这是测量标准误的应用。
它有两个作用:
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
二是.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例题:
假设在一个智力测验中,某个被试的IQ为100,这是否反映了他的真实水平?
如果再测一次他的分数将改变多少?
已知该智力测验的标准差是15,信度系数为0.89,则其IQ的测量标准误和可能范围分别为:
SE=15
=5.0
IQ=100±1.96x5=100±9.8≈90~110
我们可以说这个被试的真实IQ有95%的可能性落在90与110之间。
即若再测一次,他的智商低于90、高于110的可能性不超过5%。
4..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测量标准误和测验信度在评价两个不同测验的分数是否有明显差异时也非常重要。
这种比较包括两个人不同分数的差别和同一被试在两个测验上的差别。
例题:
某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08。
已知两个分数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
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97和0.93。
问其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言语智商呢?
首先计算出差异分数的标准误:
在统计上,经常要求两个分数的差异程度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才能承认不是误差的影响。
因此将差异标准误(4.74)乘以1.96,结果为9.29,这表明个体在韦氏测验两半得分的差异
高于大约10分,才能达到0.05显著水平。
上述被试的分数差异(108-102=6)是不显著的。
第2节:
信度的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心理 测量 复习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