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45317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7.41KB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
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
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
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
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
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答案】
(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
(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的丁香。
(2)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句中“积雪”指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5)写2句有关花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是比喻,又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6)解答此题要从内容方面来分析。
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故答案为:
(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点评】
(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6)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 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 大________(慨 概)
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 挨________(āi ái)
(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
(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
________。
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答案】
(1)zhuàn;概;zh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解析】【分析】
(1)多音字结合词义确定其读音,大概的概是木字旁。
(2)先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3)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这句话找到答案。
(4)本题可以从“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5)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
(1)zhuàn、概、zh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拼音的组合规则读准字音,然后根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选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ngshì 他们时,zhòurá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_______(zúcù),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_______(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_______(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_______(míní)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_______(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_______(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 闻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这会儿,他正________着交通沟的胸墙________着,一手________着火柴盒,________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________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 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chòu còu)到我的耳边轻轻的问:
“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
我不由得一愣(lèng lèn),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2)选出文中括号内运用恰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含近义词):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坐 倚 夹 划 拿
这会儿,他正________着交通沟的胸墙________着,一手________着火柴盒,________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________着火柴。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________。
(5)“多好啊!
”能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chòu;lèng
(2)著名;注视
(3)多姿多彩;百发百中;自由自在;胡言乱语;呼风唤雨;争分夺秒
(4)倚;坐;拿;夹;划;郝副营长对这次战斗的胜利充满信心。
(5)饱含着他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著名:
强调显著、突出,常用于形容人物、城市、著作、战役等。
一般是:
著名的某某。
闻名:
强调广为人知,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常与“举世”构成固定词组“举世闻名”。
一般是:
某某举世闻名;某某闻名于世凝视:
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
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chòu;lèng
(2)著名;注视
(3)多姿多彩、百发百中、自由自在、胡言乱语、呼风唤雨、争分夺秒
(4)倚、坐、拿、夹、划、郝副营长对这次战斗的胜利充满信心。
(5)饱含着他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五壮士怎样选择?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的精神。
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__。
【答案】
(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
(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
(3)坚定不移;不畏牺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
(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
(3)坚定不移、不畏牺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í mǐ)全班,以至全校。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 huò)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C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钓)。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 诧)(zhà chà)风云的古战场。
D
还有同学① ,想② ,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③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④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 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_______
A.弄巧成拙 B.别出心裁 C.技高一筹 D.得意扬扬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盛行________ 绞尽脑汁________
B.找反义词:
陈旧________ 沉默寡言________
(4)第5、6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10、11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
(6)第12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7)对文中ABCD四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课 内外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