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docx
- 文档编号:845316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22.21KB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项练习(word)1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有催化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自身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选项错误;
B、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选项错误;
C、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选项正确;
D、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故是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会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不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C不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D正确。
故选A。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离子,此选项错误;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6.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
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质子数为53D.原子序数为5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碘元素的名称及汉字偏旁为“石”,可得到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A错误;
B、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为“一”,一般省略不写,质量的单位为“克”,则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说法错误,故B正确;
C、根据其原子序数为53,且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质子数为53,说法正确,故C错误;
D、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7.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5:
1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6):
16=12:
3:
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O2可以支持燃烧,故A正确;
B、O2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O2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实验现象是在做实验过程中眼睛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和实验结论是有区别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来的。
10.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NO
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D.N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
2X+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
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1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生成的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A。
1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选:
B。
1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15.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选项错误;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6.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详解】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故选B。
1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故选:
A。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20.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
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周围 空气 专项 练习 wor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