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docx
- 文档编号:845054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46.90KB
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docx
《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
第二课
克己复礼
1.有子 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 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 克:
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归仁焉归: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其目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礼勿视非:
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虽不敏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约束
(2)赞许 (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
(4)不符合 (5)聪明,机智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
(2)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要义探究]
3.在孔子的论述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拨: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礼”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持,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4.如何理解孔子“为仁由己”的主张?
点拨:
从孔子“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自我的主观努力。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克己复礼的原则和标准,也进一步说明“为仁由己”靠的是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修养程度。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3.14)
子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5)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子曰:
“觚不觚,觚哉!
觚哉!
”(6.25)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周监于二代 监:
________________
(2)郁郁乎文哉文:
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谓季氏谓:
________________
(4)是可忍也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鉴”,借鉴
(2)完美 (3)评论 (4)指示代词,这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
(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主谓倒装句,即“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2)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
(固定句式:
是……,孰……)
[要义探究]
7.如何理解孔子对好长时间没梦见周公的感叹?
点拨: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是礼乐的典范。
“梦见周公”说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孔子对“不复梦见周公”的叹息,更表露了孔子对实现政治理想的渴望及希望渺茫的痛苦心情。
8.简要分析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原因。
点拨:
孔子主张礼治,认为礼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边缘,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突破词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盖十世希不失矣 盖: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希:
____________________
(3)陪臣执国命执: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推测,大概,大约
(2)通“稀”,少 (3)掌握,操纵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诸侯做主,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掉的。
(2)天下清明,那么平民就不非议政治。
[要义探究]
11.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点拨:
天下有道。
12.以孔子的观点,“天下有道”的关键是什么?
点拨:
孔子认为,国家大事必须由天子做主,不能掌握在大夫手里。
在孔子看来,治国兴邦必须依靠“圣君”来推行仁政,这就对君主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天下有道”的关键,就是君主“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突破词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将奚先 奚: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之迂也迂:
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哉,由也野: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礼乐不兴兴:
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民无所错手足错: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2)不切实际,不合时宜 (3)粗鲁 (4)复兴 (5)通“措”,放置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大概应该存而不论吧。
(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
[要义探究]
15.孔子的“正名”指什么?
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名分?
点拨:
孔子的“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孔子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
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施政中“名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唯有名正言顺,确立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才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
[突破词句]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信如君不君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人也孝弟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好犯上者,鲜矣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务本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酒食,先生馔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是以为孝乎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诚然,这里有表示假设的意思 动词,像君主,行君道
(2)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 (3)少,很少 (4)致力,从事 (5)吃喝 (6)乃,竟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
(1)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固定句式:
得……之乎。
诸:
“之”“乎”的合音而成)
(2)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
(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
[要义探究]
18.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吗?
为什么?
点拨:
不同。
观点
不同点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宋儒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个方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
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但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不符合礼。
19.应如何理解孔子“孝悌是仁道的根本”这一观点?
点拨:
孔子主张的“仁爱”,其实是相关者之爱,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关系基础上由亲而爱的推演。
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成为所有仁爱中的起点。
在中国早期,“国”与“家”都是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之上的,亲族观念的强化,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
所以,孝悌也是孔子所推崇的“礼”的基本内容,因而孔子把孝悌看作仁道的根本。
诵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3题。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
曰:
“安。
”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
宰我出。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1)
[突破词句]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期已久矣 已: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谷既升升:
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夫稻夫:
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女安乎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免: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甚
(2)登,谷物登场 (3)指示代词,那 (4)介词,对于 (5)离开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年不作乐,乐一定会废弛。
(2)而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
[要义探究]
22.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孔子对孝只重视形式吗?
孔子为什么重视“三年之丧”?
点拨:
孔子对孝并非只重视形式,更重视发自内心的孝道。
从孔子对宰我“于女安乎”“女安,则为之”的问答中可以看出,孝要发自内心。
而且孔子又以君子居丧时食、闻、居的表现来劝说宰我应为了心安而坚守“三年之丧”。
孔子重视“三年之丧”,是因为三年的守丧期,为天下通行的丧礼,也是报答父母三年的哺养之爱。
再者,孔子推崇周礼,重视“三年之丧”的形式,希望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能更好地推施周代的礼乐制度。
23.孔子和宰我对“三年之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仔细阅读这则文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守丧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看法。
点拨:
(观点一)对“守丧三年”这一观点,我不赞成。
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于人的内心,不必流于形式。
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守丧三年”只是做给世人看的。
(观点二)赞成。
父母抚养子女勤苦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
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应该感恩。
宰我:
从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这点来看,宰我是一个不注重表面形式、具有独特见解的人。
但在他守丧期间衣、食、居俱安来看,此人在守丧方面做得欠妥。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突破词句]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
(2)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
[要义探究]
25.孔子是如何认识礼乐与仁爱的关系的?
点拨:
孔子特别强调仁爱之心在推行礼乐制度时的重要作用。
认为没有仁爱之心,即使掌握了周代的礼乐知识也毫无用处。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仁爱的君主实施仁政,而推行礼乐只是实行仁政的一种手段。
建设充满和谐仁爱精神的大同社会,是孔子超越礼乐制度的终极目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
赞许
B.旧谷既没没:
尽
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中:
中间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
动词,行君道
解析:
选C C项,“中”当“得当”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周监于二代 B.甚矣吾衰也
C.盖十世希不失矣D.则民无所错手足
解析:
选B A项,“监”通“鉴”,借鉴;C项,“希”通“稀”,少;D项,“错”通“措”,放置。
3.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是哉,子之迂也B.曾是以为孝乎
C.无乃尔是过与D.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析:
选C A、B、D三项的“是”均为代词,这。
分别为:
A项,“有是”,到了这种地步;B项,“曾是”,竟然把这;D项,“是可忍”,这可以容忍。
C项,“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尔是过”,指责(动词)你们(宾语)。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C A项,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C项,同为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项,指示代词,那/句首语气词,引出后面的议论,不译。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甚矣吾衰也
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B.有是哉,子之迂也
C.野哉,由也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析:
选D 例句为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吾衰也甚矣”。
A、B、C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与例句相同。
其中,A项,应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B项,应为“子之迂也,有是哉”;C项,应为“由也,野哉”;D项,为一般陈述句。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不顺,则事不成。
(3)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而不仁,______________?
人而不仁,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2)名不正 则言不顺
(3)本立而道生 (4)如礼何 如乐何
二、《论语》阅读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论语》)
材料二 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
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
7.结合材料一,“克己复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
8.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正确。
孔子所提倡的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
“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是后世人把这种关系片面化、绝对化了,这种极端的主张,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周礼”。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字,完成9~10题。
①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
②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
(《论语》)
③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9.儒家提倡的“孝”,其立足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孝”的立足点,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句概括。
关键句是材料③中“孝之始也”与“始于事亲”。
“身体发肤”是对“孝之始”的落实,材料①是对“始于事亲”的切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选读 学年 语文 语文版 选修 论语 选读 主题 第二 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