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0.docx
- 文档编号:844714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44KB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0.docx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0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09/10/26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点不多,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为了很好的吸引学生来学习,我首先让学生说出你见到过最小动物,同学们便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是蚂蚁;有的同学说是猛虫;有的同学说是蚜虫等等。
我说:
“你们说的都不够小,今天我们学一个只有个细胞的生物体。
”学生开始惊讶,心里会产生疑问“难道还有比我知道的最小动物还小的动物吗?
它们会在哪儿?
一个细胞能生活吗?
”学生此时心里非常急切的想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物,这样的导入本课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我用大屏幕播放草履虫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
观察之后,讨论说出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这样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又能锻炼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拥有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把练习中的第2题提到本课中让他们设计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教改的宗旨。
列表归纳是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才涉及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而本册教科书中动植物组织、草履虫结构等内容列表归纳的难度较小,易于让学生学习列表的方法,以便为下学期学习做准备。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使本节课出现了第二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导入新课),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到了有关知识,并建立了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09/11/1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接受。
因此,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
为此,我围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营造了浓厚的体验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使其以极大的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即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将“病毒”这部分抽象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大量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学生面对困惑的问题,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挂图、自制“病毒结构模型”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病毒的结构特点。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观看视频资料,特别是以“禽流感”为主题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领悟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了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乐于探究,学生的主体活动得到落实,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课与生物课的有机整合,增强了教与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学生的探究成果易于通过电脑展现在人们面前,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欲望,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做中学”,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探索意识得于充分发挥,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09/11/18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
更重要的是: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
再如在课堂上抓重点、难点时是这样做的:
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
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节课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参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分析、交流课前的收集和调查资料以及课本中的资源,自主进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生硬,启发学生学习的引导方法还有一定的欠缺,还有当同学们对探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时,应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点评、鼓励。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09/11/30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是分不开的。
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开花和结果”一节课,在设计上既传授了生物学知识,又十分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优美诗句中观看花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观看花开过程片段,引入了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了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
可突然一转,让学生制作“花”的作品活动,而探究花的构造,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表达交流的能力和科学方法,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探究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知识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非常巧妙。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指出凋谢也是一种美丽,是新生命的诞生,讲植物的生殖,讴歌生之美丽。
以传粉、受粉过程之不易,讲生命之艰辛,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共处的哲理,尽在其中,这些本节的特色。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09/11/30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反思
本章教学课题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很明确地告知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认知和理解水在绿色植物生存、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而本节的课题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由此可见这节课要求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植物体内的水和从宏观的层次上了解植物与水的关系。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把握住了这两点,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实现学生理念上的认同和提高。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从结构上讲,具有综合性,是探讨植物体内的与植物体外的水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从学生认知角度讲,探究活动具有实践性,可视性,直观性,便于把握,同时还间接培养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宏观层次需要理解的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视野,具有难度,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入手,由浅入深,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把握和领会有关“植物与水”所涵盖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在探究“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例如:
探究小组在鉴定“水是植物的组成成分”时,将提供的实验材料“萝卜”,切成薄片后用弹簧秤进行秤量,记录数据;然后用盐进行涂抹,使水分迅速渗出,除去水分后再秤量、再记录;这样多次操作后,在展示结果时,提供了一组准确的数据资料,以说明其所获得的结论。
由此可见,教师在把握教学过程,要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及内容,调整学生活动的动态指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节青春期
——教学反思
面对稚气未脱,但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少老师曾有过这样的困惑: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年龄,该怎样谈论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呢?
怎样才能亲切自然上好青年期这节生理、心理卫生课呢?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先用一个问卷调查,拉近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的感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了解这些事情,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成长。
”从而积极地参与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和练习题1中。
接下来用两个小品表演了男女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重现了生活,既指出了这类心理特点的客观性,又融入了主观上应如何正确处理的教育,是知和情的统一。
两次创设小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其一是男女生分别如何对待月经期的女生上体育课的事;其二是男女生间萌动的“恋情”,应如何正确处理。
巧妙的评价不是为了得出简单的是或非,而是既评价小故事中的人和事,还设身处地,联系自我,要使学生能坦然地把自己放到情境中去,真正找到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我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
例如:
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
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
你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在青春期里,我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抓紧时间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青春期立下大志,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增强体魄,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束了本节课。
我相信学生经过本节的学习一定会受益非浅。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10/4/10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
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得。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
试管中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对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时输血。
三种血(细胞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小组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行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专题汇报,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讨论。
本节课教学的另一突出之处是注重了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以学习血液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并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
经过梳理我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更突出一些,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
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10/3/14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用“各国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导入新课,是本节课能上成功的关键之一。
它为本节课教学的情境创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下面的探究活动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开端作用。
其次,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为学生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宗旨,“探究性活动”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探究、数学推算方法探究、资料分析方法探究这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对计划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四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不同的益处。
1.学生根据小品剧情所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由于有了电视小品的观看和学生模拟情境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所建构的概念比起教师反复讲解、反复强调所建构的概念要牢固,学生也更乐意接受、更乐意去探究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
2.学生通过模拟数字情境的探究活动,给了学生以真实的感受,比起单纯说教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在自身的参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概念。
3.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体会到了共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全班的交流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学习的快乐。
学生从中得到自我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不要过于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的计算结果,不要在计算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而耽搁教学任务的进行。
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查找资料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在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学生所查找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本节课所提出的要求,因此以后要为学生寻找材料提供相关的网站、图书、杂志等内容,不必占用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同时,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活动,以后我要精选问题,着眼点要小,涉及面要宽,让所有学生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都能有所提高。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10/4/16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
1.课堂上重视环境营造:
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本节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到实验桌鲜活的小鱼及其它实验器材,教师通过一句“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到鱼身体里的血管及其中的血液的流动?
”将学生求知的欲望强烈地调动起来。
这个导入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并能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重归纳教学:
对于血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速度等知识,他们却并不了解,通过书上的图片和叙述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生在显微镜下的亲眼观察、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归纳出血管的知识,归纳感悟出观察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获取血管的知识为载体,确定过程与方法为教学重点,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过程,最终掌握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方法——观察法。
3.本堂课运用了观察、记录、交流三部曲的教学方式,比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交流方式要活跃得多;有的同学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堂课教师把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自观察小鱼尾部的血液流动,最后还要把小鱼放回水中。
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关于血管及其中血液流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新认识了生命,让学生知道它的可贵,就像血液流动一般,生生不息;还有的同学认为:
在这堂有趣的生物课上,我上课几乎没给同学们讲什么,就只说了一些做活动的要求和方法。
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同学自己观察、交流、总结。
同学们是真实地看到了血液在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能根据血液的流动区分出三类血管,而且在我的帮助下学会了观察的正确方法,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和掌握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将终身难忘。
4.改进:
整节课总地说来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需信息,但最后一个环节——感悟观察的方法,绝大多数同学不能感悟、归纳出观察的方法,最后是在我的帮助下学会了,显然没能实现教学设计的初衷。
反思其中原因,可能是教学时我给学生的“手脚架”搭得不够好,没用恰当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任务。
因而,这是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10/5/30
第四节激素调节教学反思
从本节的教学效果来看,本课设计较好地落实了既定的三维目标,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性较好,能用适当的启发和疑问引领学习活动沿着一定的主线进行。
学生能够将正在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解决了不少困惑,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
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很好,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借助于资料分析的探究性教学。
以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为载体,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通过读图等方式传授给学生,看似启发实际强加的概念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激素和内分泌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是,对其作用了解的却比较片面,与人体的其他生命活动相比,激素和内分泌等知识也显得有点抽象。
在教学中,选用大家熟知的现象,引出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然后再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概念的教学,不是生硬地告诉学生“激素”是什么,而是通过层层不断的阐释,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激素的特点,这样不但让同学对激素有准确的把握,而且,对他们也进行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即尝试用一些特征来描述难以用简单词汇准确定义的概念。
本课也很好地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在生理学的研究中,常常以动物实验代替人体试验,这与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情感并不背离,而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节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动物情感的渗透。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头道河中学
才华
2010/6/10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反思
1、让研究性学习气氛充满生物课堂:
现代的学生需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现代的教师倡导的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节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激励性评价──成功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一过程中经验的获得,因此,应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轨迹。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中我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闪光点,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发展点和创新点,进行即时、即地、即兴的评价。
这样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的进步速度、程度和潜能的评价,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3.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为环保献一策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使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由此加强了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紧迫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使本课得到升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教学 反思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