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44704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58KB
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教案教学设计
从2006年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湘潭县第六中学谭伟
200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是“谈意气”(命题作文),文体规定为议论文。
而近些年来由于话题作文的兴起,导致了许多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极低。
湖南高考给广大师生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笔者认为如何写好议论文,应主要注意下列问题:
雕饰凤头张扬个性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
白居易说:
“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
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
“文字起句发意最好。
”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
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
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
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
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
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
这8个字是:
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
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
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由此,我大声疾呼: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二:
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
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
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
我们常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确如此。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
”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
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
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
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
引名言打头。
例一: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
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
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如:
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之一的开头: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
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
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
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
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
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
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
《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
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
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
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例二:
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
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
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
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
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
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
恐怕未必。
那是为什么呢?
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例二:
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
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
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
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
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
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
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
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
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例三: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
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
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高尔基说过:
"(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
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
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至于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即要精彩。
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旁征博引,结构严谨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
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高考作文,是考生在考场上用笔抒写心灵的一个窗口,如何在几十分钟内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才气,让阅卷者在几十秒或一两分钟之内为之一亮,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如果你的文章能广征博引,汩汩滔滔,一泻千里,那么你也就一定能凭借你的文章露出逼人的才气,让阅卷者叹服而获得高分。
如:
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之一: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熎叻只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
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总之,考生在记忆的脑海里,去尽情打捞一串串知识的珍珠,去努力俯拾一瓣瓣生活的花朵,去慢慢品味一丝丝智慧的灵光……洋洋洒洒诉诸笔端,也不愧闯出了一条替自己文字添魅加彩的捷径。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
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
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一、分解类。
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如初语教材中《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样”,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
1、亥业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二、阐述类。
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比如某年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乍文一一《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平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合义: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三、利弊类。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真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
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
(修身)
又如,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
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1、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2、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论述主张、做法类的议论文常用此形式,如《学生要不要参加家务劳动》、《课外阅读小仪》。
一般来讲,在应试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平行结构,有如下一些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平行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平行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巧妙过渡,盘活全文
过渡段是从结构上而言的,有承上启下之效;强调段是从内容上而言的,有强调下面要讲的内容之功。
两者都有停顿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的节奏自然地“灵动”起来。
例一:
故事很简短,却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索。
“故事很简短”是针对上方的故事来说的,“深深的思索”是下文主要讲的。
一方面总结了上方,另一方面也提醒了读者,下面我讲的是与故事有关的“思索”。
这个方法在分论点的提出上,更能显其功效。
例二:
别埋怨恐怖无边的漆黑,盯住希望的星星之火。
(分论点1)
独到的见解会让你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分论点2)
把这两个分论点单独成段,结构上具有提醒的作用,内容上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结尾撞钟,余音绕梁
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环节之一。
考场作文没有结尾要判为结构不完整,丢大分;没有引人注意的结尾也会视为平庸之作,很低分。
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样可使读者驻足,令人回味。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
"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
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
"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
"活该!
"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再如:
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之一的结尾: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
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
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
李渔曾说:
"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语言精美,令人回味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
如一篇评论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将怎么样的文章,其引语:
"WTO之后,全球的文化随着雄厚的资本入境,迎接或抵抗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享受资本之中的快乐。
"这段话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
"WTO之后,全球的文化携资本的凌厉之风而来,迎接或抵抗着不再具有史诗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在资本之中快乐地舞蹈。
"同是说理,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引用、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
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如:
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之一中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再如:
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
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总之写好议论文是一项持久而艰难的工作,只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锲而不舍,才可能在瞬间酿造出最甜美的蜜——满分作文。
因此我们在赞叹满分作文广征博引,纵横开阖,左右逢源,涉笔成趣的同时,更要看到成功背后的汗水。
而最最重要的则是:
展开自己的翅膀,像蜜蜂那样采蜜去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文 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 高考 如何 打造 精美 议论文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