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分析.docx
- 文档编号:844541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61.82KB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分析.docx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及流程
【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能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这些反应都属于血浆蛋白质的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
荨麻疹反应比较常见,发生率可达1%~3%,重度过敏反应少见。
(一)临床表现
1.荨麻疹反应少的只有几个,多的可以遍布全身,为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一般对患者无危险。
2.过敏反应患者有皮肤潮红、出汗、烦躁不安、脉快、血压降低、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会厌水肿,最严重者发生休克和神志不清,也可以发生寒战和发热。
在严重反应患者中,是输入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反应,这些急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释放C3a和C5a片断所致。
(二)诊断和治疗
1.实验室诊断
若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输血反应时,应检查有无IgA抗体和同种异型抗体,使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可以诊断IgA缺乏以及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血浆蛋白的同种抗体。
2.治疗
2.1抗组胺药物可以抑制或减轻过敏反应。
对有已知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成年患者,可以在输血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或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10mg。
倘若过敏反应严重,还可以皮下注射1:
1000肾上腺素O.1ml。
如发生会厌水肿,立刻施行喉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同时,可注射氢化可的松。
过敏反应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输液畅通。
2.2输血治疗对检出有IgA抗体(无论是何种特异性的抗体)的患者应输入IgA(—)的血液或血浆,避免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达到提高输血疗效的目的。
(三)预防
对已知有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患者输血或血液成分应注意:
1.选择无过敏反应史,无服用或注射任何药物的献血者;对经产妇或有输血或输血液成分史的献血者,应检查血浆内有关抗体;有抗IgA不能献血。
2.使用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洗涤浓缩血小板,禁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
3.自体输血。
【急性溶血处置流程】
由于血型不合输血可导致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将影响病人三个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补体系统、止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病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DIC,如抢救不及时将导致病人死亡。
医务人员在杜绝血型不合输血的前提下,一旦发生因输错血导致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应按以下九步进行处置:
(一)立即停止输血,建立大剂量静脉输液通道(可建2-3个通道)。
(二)大量补液:
0.9%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红细胞最稳定的介质),不应使用葡萄糖液。
(三)碱化尿液,补NaHCO3至病人血PH值达7.8。
(四)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处理急性溶血时激素剂量不封顶):
1.甲基强的松龙:
初始量200mg/次/d静滴,第二日维持原剂量,第三日原剂量减少50%,第四日再减少50%,第五日停用;留置导尿观察尿色改变,每小时放尿一次,根据尿色酌情加减。
2.地塞米松20~30mg/日,方法同上。
(五)抗休克:
选用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降低心脏前负荷)
(六)抗DIC治疗: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肝素100mg+NS250ml/日持续静滴。
(低分子肝素剂量是普通肝素的1/3)
(七)保护胃粘膜:
奥美拉唑
(八)输血:
输“O”型洗涤红细胞,“AB”型新鲜冰冻血浆。
(九)详细记录输血反应的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
【输血引起细菌污染反应的处置方案】
输血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较少见,但后果严重。
如果污染血液(尤其输注血小板)的是非致病菌,由于毒性小,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如果是毒性大的致病菌输入后,患者立刻发生休克和DIC。
(一)原因:
采血、储血过程中无菌技术有漏洞而致细菌污染。
(二)临床表现:
输注细菌污染血液制剂的患者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发冷、寒战、高热、烦躁不安、面部过敏反应潮红、皮肤粘膜充血、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干咳、紫绀、大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DIC。
(三)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建立静脉通路;
2.监测血压及呼吸;
3.抗休克、扩容、利尿、降温、纠酸;
4.应用广谱抗生素;
5.留取患者血标本(双手臂各抽静脉血5-10ml),送临检科、细菌室做血涂片检查、细菌培养;
6.通知输血科,由输血科工作人员通知省血液中心人员到达病房,共同封存当时输血的血袋,把血袋中的余血进行血涂片和细菌培养(分别在4°C、22°C、37°C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7.详细记录输血反应的过程。
(四)输血引起细菌污染反应的诊断标准:
1.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2.血液制剂培养结果阳性;
3.供、受血者检出的细菌鉴定一致。
(五)预防
1.采血与血液制品的制备规范化
2.输血科发血前仔细检查血液是否存在血浆变色、血液凝块及气体;
3.不能直接将血浆放在在37°C融浆水槽中融化,需将血浆放置在容浆袋中溶解。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流程图】
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评估报告,上报医务处、输血管理委员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血 不良反应 处置 方案 流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