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docx
- 文档编号:844502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9.51KB
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docx
《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
抓基础,重质量,创特色,上水平
————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
烟台大学研究生处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援建,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
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由山东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主任。
“援建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
建校24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烟台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烟台大学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涵盖了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和布局合理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10年来,共招收研究生1656名,已授学位563名。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走过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1998年—2002年
由于建校时间晚,烟台大学于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次学位授权审核才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获批民商法学和光学两个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生,并具有从报考我校的港澳台人士中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权利。
当时只招收了8名研究生;2000年第八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又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三个:
刑法学、物理电子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至此,共有5个硕士点,到2002年共招收研究生100名。
与省内同批获得硕士单位高校相比,我校在硕士点数量、招收研究生人数方面不占优势。
这段时间我校还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
●发展阶段:
2003年—2005年
2003年,在第九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收获颇丰,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三个:
专门史、理论物理、应用数学、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化工、法学理论、药物化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法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并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5年,在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成绩斐然,新增法学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药理学、英语语言文学、基础数学、岩土工程、国民经济学、中国古代文学、化学工程、工业催化、企业管理学、有机化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亚非语言文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农产品储藏与加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共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硕士点整体增长幅度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充分显示了我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大学的优势,标志着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办学层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提升阶段:
2006年—2008年
2008年,烟台大学获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至此,我校的硕士点数量在全国硕士单位中名列前茅,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和布局合理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我们继续完善体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完善了研究生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质量监控考核体系,不断加强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表现在:
一是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高。
有些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他们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博得了国内重点大学的好评;二是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是100%,毕业研究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根据对毕业研究生的社会调查,我校大多数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踏实,有很好的基础理论和独立工作能力,有许多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三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在校研究生平均发表论文2篇以上,有些研究生已在国家级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较多的学术论文,有的已被SCI、EI收录。
迄今为止,已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1项,山东省研究生创新立项14项。
在山东省首届“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中,我校有7篇论文被会议录用,经论坛评审委员会评选,我校研究生论文获山东省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优秀奖四名。
此外,继续突出以学科发展为主线、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苦练内功,积蓄力量,为尽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成若干个博士点和更多数量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科建设,搭建培养平台
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
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加强教学和发展科研必将促进学科建设。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定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发展新兴;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局部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烟台大学“十五”、“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了“335”近、远期学科建设发展目标,按照边建设、边发展,以建设谋发展、以建设促发展的原则分步进行;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每个院(系)的院长(主任)为本单位的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在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院(系)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学科建设规划;建立了一批以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平台的研究基地,以项目为核心凝练学术方向、构建学科队伍,整合全校资源,通过交叉、综合等办法,努力进行学科调整和学科布局,构建综合化的学科体系;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择优扶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在经费、科研项目评审、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岗位津贴指标、仪器设备投入等方面,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硕士点倾斜的政策,在“巩固基础学科、强化应用学科、推动交叉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突出优势学科”及“明确目标、定期评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建设了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加大学科调整力度,优化学科布局,在不断深化和丰富已有学科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通过交叉、综合,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建成新兴学科,并通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带动,逐步形成了几大学科群。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校学科竞争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4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排名第19位,药学第14位,历史学第26位;在2006年的评估中,我校物理学排名第44位,化学第3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第33位,数学第53位。
建成了5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物理化学、理论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化工制造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药物筛选与评价实验室、环境材料实验室、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泰山学者”岗位(民商法学),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然药物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6个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
权研究院),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北大清华烟大三校科技园)。
其中民商法学科自“九五”以来就一直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十五”、“十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郭明瑞教授等多名学科组成员参加了合同法等多部法律的专家建议稿起草工作;理论物理学科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是“九五”期间的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十五”、“十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戴振宏教授的“量子点及其阵列(薄膜)体系光电性质的研究”获2006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崔明德教授的《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入选“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著作(全国每年评选10部),先后有3项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药物化学学科拥有药物筛选与评价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刘珂教授的“抗脑缺血药SYA的临床前研究”获2006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化工制造工程实验室被
烟台大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省级重点学科
5个
省级研究院
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
6个
省级大学科技园
1个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2个
“泰山学者”岗位
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
34个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2个
专业学位硕士点
2个
省级骨干学科教学试验中心
6个
校级重点学科
13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
校级重点实验室
4个
确定为“十五”、“十一五”期间强化建设的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我校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丁烯提浓(水合生产甲乙酮)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2002年以来先后转让给新疆、、哈尔滨等8家企业,转让经费1000余万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
此外,按照“明确目标,定期评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管理体制,以省级重点学科为核心,学校遴选出了13个校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实验室,构建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建设体系。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设实力雄厚的导师团队
学校通过实施“1512”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加大高层次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博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学科、院系间分布严重失调的状况有了一定改善,学科队伍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崛起学科队伍聚集较快,初步建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较高、能够满足多层次教学和学科建设任务的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是我校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基础,我们“优中选优”,遴选出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治学严谨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
同时,严格按照遴选条件,聘请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外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了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作用,我校规定导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指导学生,为此,我们邀请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对我校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了培训;专门制定了《烟台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细则》,针对细则的要求,对遴选出来的导师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制,取得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任职期内必须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有足够的研究经费,才能获得招生资格,上岗招收研究生。
招生资格每年认定一次,连续三年没有获得招生资格的导师,取消其导师任职资格;二是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责任;三是建立导师奖惩机制,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突出贡献或指导的研究生获省优秀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导师责任或指导的研究生有失范行为的指导教师,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四是学校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教学与指导质量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和指导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对导师队伍的严格遴选和规范管理,我校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指导水平等得到了根本保障,教书育人、勤奋创新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初步形成了“人人争当导师,争当优秀导师”的良好竞争新气象。
三、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突出培养特色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我校培养的研究生能真正达到“高质量、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求尽可能按一级学科培养,设置的研究方向不能过窄,要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又要充分体现其前瞻性,要在发挥专业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学科前沿,在融合和交叉的同时不断拓宽培养口径。
新方案压缩了原培养方案中的限选课学分,增加了任选课学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全校打通,增加了选课的自由度。
为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质,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课。
对在校期间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研究生提供高额奖学金。
同时,研究生处也积极到国内各著名高校开展调研工作,学习和借鉴他们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求真务实,不断组织各院系修订和完善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加强招生宣传,抓好生源关
为保证第一志愿生源数量,切实有效的提高招生质量,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全面、广泛、细致的招生宣传,提高烟台大学知名度,增进考生对我校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的了解,吸引大量优秀生源报考我校。
同时在招生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导师进行复试、面试,严把质量关,确保考生选拔的公正、公平、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外校生源占到招生计划的60%,省外考生数量与全省硕士单位高校相比名列前茅,从而有效改善了我校研究生生源结构。
五、坚持全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大量扩招研究生规模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教育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十年来我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为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出台并实施了《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校成立了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新计划的实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由学科负责人组成的创新计划指导小组,具体落实计划内容的实施。
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
每年资助10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支持研究生指导教师、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人员以及兼职导师进行研究生教育包括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对申请到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给予1∶1配套经费。
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计划:
每年资助10项左右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和创业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设立研究生学术论坛:
每年设立若干个研究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
设立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优秀成果评选。
设立烟台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进一步激励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评选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对在校研究生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进步等方面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二是每年都邀请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为研究生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
2004年根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组织实施了“两校名师讲堂”,连续、定期地邀请两校名师到我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帮助师生开阔学术视野,增进对学术前沿的了解,这项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校研究生普遍感到收获颇丰。
同时,为了促进在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对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在论文答辩前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举办一次二级学科范围内的公开学术讲座,讲座的题目由导师审定并对讲座评定成绩。
三是在培养过程中制定严格的学分制选课要求,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所有研究生除了必须修满规定的全部学分外,还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助教和助研工作,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和调查研究工作,有些院系的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入到重大课题的研究中。
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烟台大学英语水平考试。
四是加强了对研究生社团组织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成立了烟台大学研究生会,各院系相应的成立了研究生分会。
研究生会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了我校研究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2、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其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开放流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如我校法学院与台湾东吴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正式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选派数名优秀的法学专业在校研究生到两校进行联合培养,籍此增进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光电信息学院将修满基础课学分的研究生选派到航天部207所、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选派研究生到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土木学院选送优秀研究生到新加坡高校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这种开放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回校参加论文答辩时其硕士学位论文受到了答辩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3、严格执行中期筛选制度
在每次研究生中期筛选实施过程中,研究生处会同各院系按照具体的中期筛选工作细则,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坚持做到筛选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确保了中期筛选的严肃性,为下一步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
为了强化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管理,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将每位毕业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至少送给两位校外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只有达到评审要求的论文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步的论文答辩环节,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导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相应地对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研究生论文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校还进一步严格明确了导师的指导工作职责,着重加强了导师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各个培养环节的管理力度,(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5、规范和完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要以学位管理为纲,以质量为命脉,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测度,以学科建设为载体。
为此,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规定》、《烟台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等30多项规章制度,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方面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遵。
为研究生实现创新思想创造环境、搭建平台,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导师遴选制度、教育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质量监控考核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以研究生处为主导,以各培养单位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与查询等的网上传输与共享,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水平,既规范了培养过程,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建立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学管理队伍。
研究生处编设了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和学籍管理等业务工作的处室,健全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各院系成立了由院系领导牵头、导师参加的研究生工作小组,配设了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秘书,协调本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为定期督查各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立了烟台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全面监督全校研究生培养工作。
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同时我们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6、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
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在学科基础课教学上,突出基础理论的教学,重视原著的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上,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校院两级全面落实督导制,强化过程监督,切实推进了研究生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管理;承担研究生公共课教学任务的院系,成立了相应的教研机构,确定专人负责,选派有教学经验、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充实到研究生公共课教学队伍中。
通过公共课教研室的设立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加强,进一步强化公共课的教学、教研工作,使公共课的教学质量日益提升。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第一外语水平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立了烟台大学硕士研究生第一外语水平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外语水平。
回首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走过的十年历程,我们完全可以十分自豪地说,烟台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得天时,得地利,合民意,有作为。
历史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我们只有把握机遇,不断改革,深入探索21世纪社会发展的进一步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对策,才能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不丧失主动权。
◆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是前提
众所周知,一项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成果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这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果的创造者。
研究生是掌握高新技术的群体,不难想象,一个政治思想不过硬的研究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会对社会、对人类造成多么大的混乱和损失。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骨干力量不但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才干,更应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与高尚的道德觉悟。
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研道德是达到这一要求具体的德育目标。
建立以主体发展型代替灌输式和约束式传统模式的德育模式、发掘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以及“言传身教”,发挥“人师”的德育功能等途径是有效的方法。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民族灵魂的主要载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竞争集中到人才的竞争,集中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
在这个“创意在创意的时代”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开拓与创新成为时代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成为时代的宝贵财富。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就应当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供能够创新的舞台和学术氛围。
◆学科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物质保障
建设一个好的学科平台,创造一个好的学术氛围,加上必要激励机制,就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件。
宽松的学术环境与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导师与研究生的自主性,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是保证
一个客观有效、公正全面地评价培养量的方法,无疑是控制与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短短数年间,教育评估在汲取西方教育评估的有益经验基础上,不仅从理论上着重研究了适合中国国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有关概念、目的、作用、原则、类型、标准、程序和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基本做到用科学的测验做手段,以教育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评估法将评估结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依据和改进工作的动力。
但我们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烟台 大学 学位 研究生教育 十年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