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docx
- 文档编号:844151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30.92KB
醉翁亭记.docx
《醉翁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
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
亭名由何而来?
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
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
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
太守为什么而醉?
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
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
写景的顺序怎样?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
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
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
太守是太高兴了。
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
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
板书。
(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
也不是的。
是乐中含悲呀,为何?
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
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什么含义
明确: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
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
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我们为何而醉?
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
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
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
思考:
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
(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板书。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
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板书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
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
1、诵读感悟内容2、探究思想背景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醉翁之意不在酒)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
(水落石出)
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青县孝子墓中学 王长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指定两名学生担任导游,搜集相关资料: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欧阳修的生平经历,思想;滁州地理环境、琅琊山、醉翁亭的图文介绍;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小故事。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
前面两节课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2、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填空。
3、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
是什么法宝呢?
对,想象。
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神游醉翁亭,疏通文意。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
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验收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后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诵课文。
(配乐)
3、既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事不宜迟,有请导游——
导游1: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
我们公司全体人员将热情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
假如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谢谢您的合作!
现在趁班车行驶的时间,有请另一位导游来为大家介绍此行的目的地。
导游2:
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
滁州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不知那位同学记得他们写的诗?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二)行程走马
1、同学们,我们现已到达滁州。
那位同学能从文中第一段找出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呢?
学生读书后发言,教师适时板书: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2、刚才导游介绍了滁州的总体情况,那么欧阳修是怎么介绍滁州地理特点的呢?
环滁皆山也。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导游1:
《朱子语类》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说的是有人买得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手稿,开头写道“滁州四周山”,有数十字之多,多次修改之后,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真真是修改到了妙处。
3、我们沿途都领略了哪些迷人风光呢?
现在请同学参照课文内容和图片来说一说。
屏幕展示课文相关景物图片,学生赏景并分别用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话描述。
导游适时补充琅琊山、醉翁亭相关景点介绍:
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4、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醉翁亭(屏显醉翁亭图像),请大家好好观察,描述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学生观察后发言描述。
点拨“翼然”“临”的含义。
5、刚才我们游览了醉翁亭,俗话说饮水思源,大家知道“醉翁亭”的来历吗?
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评说,导游补充介绍。
(三)、风光掠影
1、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清晨傍晚、春夏秋冬各不相同。
先让导游休息一下,我们尽情游览吧!
(幻灯出示图片文字)清晨山间景色是怎样的呢?
傍晚呢?
一年四季呢?
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加以描述,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
2、归纳:
如果说第一段文字是从空间角度写景的话,本段就是从时间角度写景的。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四)、宴游之乐
1、这里不仅风景美,风俗更美。
有位导演想要将文中第三节内容拍摄出来,大家帮他参谋一下,看需要拍摄哪几个镜头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看图纠错:
屏幕出示滁人游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内容没有表现出来。
(四)、踏上归途吧
1、太阳就要下山了,我们随太守一起踏上归途吧!
齐读最后一段。
2、归途景致如何?
你的心情如何?
你能体会太守的心情吗?
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三、理清思路,明确主旨。
醉翁亭的景色怎么样?
我们非常感谢“梦幻旅游公司”导游精彩的讲解,我们不但领略了美丽的景色,还丰富了相关的课外知识,谢谢你们。
《醉翁亭记》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滁州志》中还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屏显)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
山僧云:
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醉翁亭记》流传之广可见一斑。
1、我们跟作者游赏了这一番,假如要你把今天观赏的内容写出来,你准备怎么写?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现在,我们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生小结,教师适时补充板书:
路线: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心情:
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教师小结:
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
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3、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话,你会选哪个字?
(醉、乐)
4、从文中勾画出写“醉”“乐”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因何而“醉”?
又在“乐”些什么?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层层展开记叙: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但本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道出全文的主旨。
5、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无论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结束语:
今天,我们随着欧阳修游览了滁州,观赏了琅琊山优美的风光,探寻了古人足迹,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今后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成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
四、布置作业
1、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上联: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下联: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路线: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醉景)
风俗: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
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醉翁亭记》教学创新
(2012-08-0216:
54:
51)
转载▼
标签:
醉翁亭记
创新
教学
张国生
大语文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创新
张国生
一.用多媒体形式导入
先说点题外话。
姚晨号称“微博女王”,截止2012年2月25日0时,粉丝数达到1736万,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姚晨微博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除了“明星效应”,有人总结出三点:
①关注公共事务,②语言幽默风趣,③多数配有图片。
前两条是大家公认的原因,第三条对我们上课、制作课件有启发意义。
图片,视频,或文字配图片,语言配视频,确实比单纯的语言文字更能引人注意,也更能引起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视觉的冲击力比文字强85%。
我们在看书时,眼睛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图片吸引。
因此,我们上课、制作课件,要尽量地配合语言文字使用图片、视频,而且最好是亲自拍摄的。
我上课、制作课件,都坚持这个原则,也成为我教学的特点和创新点。
《醉翁亭记》一课,我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配合使用图片或视频:
1.图说醉翁亭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的琅琊山麓,是我国著名古迹之一。
醉翁亭为宋代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所建,欧阳修命名并作《醉翁亭记》。
初建时只有一亭,后来逐渐扩建,现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
醉翁亭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溪水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亭中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
自拍醉翁亭图片8幅:
醉翁亭
醉翁亭旁边有欧阳修纪念馆和欧公祠
苏轼手书《醉翁亭记》
2008年5月24日,张老师来醉翁亭考察——受欧阳修和醉翁亭吸引
醉翁亭被称为“天下第一亭”,为什么?
是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亭以文著名.
2.图说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芦苇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中进士。
因支持范仲淹改革,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溢“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曾主编《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图片:
欧阳修纪念馆内的欧阳修塑像——注意匾额称号:
一代文宗。
(自拍)
3.用视频交代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春,“庆历新政”仅实行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贬。
欧阳修上疏为他们辩护,遭到反对派的忌恨和构陷,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
本文写于贬官滁州的第二年(1046)。
视频:
欧阳修
二.以“诵读法”学习课文
所谓“诵读法”,就是对优秀作品反复朗读,反复品味,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义,直至烂熟于心,需要时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诵读法,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传统教法,是学习语文,提高读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古今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历来文章大家都特别重视诵读。
例如扬雄认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他们学习语文、学习写作的经验之谈。
叶圣陶曾总结前贤读书经验:
“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
他还说:
“教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
”这里所谓“反复玩味”,就是反复诵读、品味。
但是现今的语文教学,由于中考、高考都不考朗读,诵读教学不但得不到重视,反而被被遗忘,被排斥、被抛弃。
现在的学校里,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学生一天到晚都是埋头做题,老师也是一味讲题,以至读写教学的效率明显低于古代。
要想提高读写教学的效率,必须把被遗忘、被排斥、被抛弃的诵读法重新捡起来,用于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我感觉用得比较成功的,是《醉翁亭记》的教学。
我说的“诵读法”,包括下述4项任务:
① 读对:
没有错字,没有错误的重音、停顿。
② 读懂:
理解每个字词句段的意思,理解文章主旨。
③ 读流利:
做到一字不磕绊。
④ 读出滋味:
理解作者艺术匠心,读出内在感情。
下面以第一段为例,说说《醉翁亭记》各段教学过程。
阅读第一段
1.正音,先做到“读对”。
需要正音的是下面加点的字,又分两类:
①生字,②不生但容易读错的字。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也”字——一定要读轻声,而不能读三声。
2.注释,做到读懂。
我注释的是下面加点的词语,和加下划线的句子: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理解思路,进一步读懂。
主要理解下面几个问题:
①第一段怎样分层?
答案:
分两层:
第一层,环滁皆山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作亭者谁?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②这一段按什么顺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答案:
由外至内。
5.熟读,当堂背过这一段。
背诵是有“诀窍”的,对本段来说,“诀窍”之一就是作者思路,即下面三种行文顺序:
① 自然环境→得名原因
② 由外至内:
环滁→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③ 作亭者→名之者→为何号醉翁→成语
附:
其余各段思考题和诵读诀窍
第二段
1.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答案:
山间朝暮四时之景。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几句写山间之四时,请具体指明各句分别写哪一个季节。
答案:
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背诵诀窍:
朝→暮→春→夏→秋→冬→乐
第三段
1.这一段怎样分层?
答案: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这四层,哪一层是全文核心?
答案:
“太守醉”是核心,其他三层都是陪衬。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上文哪一句?
答案:
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背诵诀窍: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1.这段哪一句道出本文主旨?
答案: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本文多次写到“醉”与“乐”,将“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3.“乐其乐”或“同其乐”的“乐”具体指什么?
答案:
与民同乐。
百姓的欢乐,就是自己的欢乐。
4.归纳主旨:
表达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与《岳阳楼记》相似)。
背诵诀窍:
人→鸟→鸟→人→太守之乐→太守谓谁
再次诵读
1.听配乐朗读:
醉翁亭记
2.诵读指导:
读出其中滋味
(1)本文共用了25个“而”字,读时应分别轻重。
请指出下面句中的“而”哪个要重读,哪个要轻读,其中有什么规律。
①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规律:
凡表示转折或递进的,要重读;凡起连接作用的,要轻读。
例如:
渐闻水声潺潺而(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朝而(轻)往,暮而(轻)归
(2)文章共用了21个“也”字,这是为什么?
该怎样读?
答案:
1. 表示判断和语气舒缓,有煞尾作用。
2. 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表现与民同乐的陶醉之情。
不用,陶醉意味就没有或减轻了。
如: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含有作者得意之情,若改为“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
太守”,得意之情就消失殆尽。
又如:
“太守归”“禽鸟乐”“太守之乐其乐”加“也”字后,“与民同乐”的陶醉之情倍增;若不加,感情就平淡得多。
3.采用各种方法朗读、背诵
l 个人读
l 集体读
l 小组赛
l 接力赛
l ……
4.理解性背诵(默写)
1.《醉翁亭记》中已化为成语的千古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欧阳修为什么自号“醉翁”?
答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本文文眼,一是“醉”字,一是“乐”字。
点明“乐”的内涵,并把“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攻打它,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6.张老师不善饮酒,每逢酒席常常化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推辞劝酒者。
请你想想,哪些语句可供化用?
(运用性背诵默写) 答案:
饮少辄醉 颓然乎其间 我饮少辄醉,没几杯便颓然乎其间了,所以请大家饶恕。
……还有吗?
三.整理“明星档案”
许多同学爱整理”明星档案”,今天我们整理一份”欧阳修档案”,项目:
姓名
字
号
籍贯
生活时代
文集名称
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