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43861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32KB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了解阅读《文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涉及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必修三《文化生活》则涉及文化领域。
〈讲授新课〉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读书讲“校园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门讲“旅游文化”……时时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然而“熟知非真知”,我们的生活虽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过文化,什么是文化?
文化发展经历怎样的过程?
怎样看待中华文化的精髓?
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这是《文化生活》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生活的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
文化的重要性
对个人
对民族和国家
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意义。
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
知道中特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认识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教材的方法
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正文、辅助文的要求不同。
综合探究课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引导学生看目录,知道《文化生活》分为四个单元,其中、二单元讲述文化一般,第三、四单元讲述中华文化。
然后重点分析单元,指明其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单元文化与生活
课文化与社会
框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后者从空间上讲。
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文化的内涵: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
精神活动;静态:
精神产品。
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
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
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
静态角度: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
辩证分析:
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
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
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
【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
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最好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
本框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
目,用“学案”导学;第二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有别于经济、政治,同时三者又密不可分。
那么,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本课时,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探究:
P9
归纳:
有的内容难以归类,正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经济越发展,政治越进步,越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在经济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2,做《第二教材》上填空题。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对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反映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绝对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物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课堂练习: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
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
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巩固练习:
P10相关链接一
思维拓展:
P10专家点评二
结论:
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化不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交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这一特点日益显著。
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材料一:
XX年,我国25至5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7年,而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英国为11.9年,德国为13.5年。
统计表明,25至5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
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问: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
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注释:
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材料: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论:
国内民主政治方面: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政治斗争方面: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同时,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的策略: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道精神。
【课堂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二 政治 文化生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