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阅读期末备考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43029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0.35KB
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阅读期末备考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阅读期末备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阅读期末备考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阅读期末备考资料
名著导读
(一)选择性阅读
《傅雷家书》
【作品简评】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全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人物性格】
傅雷: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
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
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家书名言】
1.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2.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3.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4.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
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理解记忆】
1.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他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是《人间词话》。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徳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
文学第一,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
6.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当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7.傅聪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8.对于唐宋人吟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认为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
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
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9.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
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
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
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
10.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1.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2.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书中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乃兵家之常”。
(二)自主阅读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苏菲的世界》于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内容简介】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张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的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中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
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诺克斯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伯特·诺克斯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
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
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
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纳格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诺克斯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地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对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争。
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
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诺克斯和苏菲莫名地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的中文版(萧宝森译)中,部分内容被中国政府要求删除,如马克思部分结尾处的32个段落。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JosteinGaarder),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
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的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
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其后10年他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成为一位全职作家。
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
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被翻译为9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乔斯坦·贾德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余力。
他于1997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以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
【人物介绍】
苏菲·阿曼德森
苏菲是《苏菲的世界》中的主角。
她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岁女孩,15岁生日之前她得知自己的生活是艾伯特·纳格的发明。
苏菲从艾伯特·诺克斯处得知这一切和许多其他事情。
艾伯特·诺克斯则是艾伯特·纳格创造的哲学家,是苏菲的老师。
苏菲不仅仅是向艾伯特学习,她也向他提问并表现出她有自己想要实施的想法。
小说结尾处,苏菲表明她是一个哲学家,因为她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能实践自己所想。
苏菲为人友善,但不善交际。
更多时候她是在自省,而不是交谈,事实上,苏菲开始学习哲学以后,她几乎忘记了她的好朋友乔安。
苏菲很挑剔,对她爱的人也不放过。
她母亲在整本书中不得不多次听苏菲的批评,乔安和艾伯特·诺克斯也听了不少。
苏菲坚持自己的看法,只愿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艾伯特·诺克斯
作为苏菲的老师,艾伯特·诺克斯代表理想的哲学家。
他从不急于判断,总是思考自己所做的事。
艾伯特·诺克斯强烈信仰哲学,因为哲学让他明白他因艾伯特·纳格的意志而存在。
艾伯特·诺克斯是位出色的老师,因为他迫使苏菲自己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从不为她降低难度,同时他也关心苏菲,希望她能学好。
席德
席德是艾伯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伯特·诺克斯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
和苏菲一样,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
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伯特·诺克斯,而她父亲却把他们的生活玩弄于股掌之中。
席德很独立,在父亲从黎巴嫩回家途中,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此来证明她的独立性。
席德深思熟虑,但有时也相信直觉甚于其理智。
正是她的直觉告诉她苏菲真实存在。
艾伯特·纳格
席德的父亲。
艾勃特·纳格是苏菲和艾伯特·诺克斯赖以存在的那个聪明人。
他为了给他深爱的女儿生日礼物而创造了他们。
他有一种具讽刺意味的幽默并且很关心世界。
他为联合国工作,希望人们和平,和谐相处。
艾伯特·纳格还十分希望女儿能把世界(和宇宙)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所在。
他希望女儿学哲学,那样她就可以思考并以他认为适合的方式去生活。
像艾伯特·诺克斯一样,他在内心中也是一位哲学家,世界本身对他来说就足以令人陶醉。
苏菲的妈妈
苏菲的妈妈是该书中最滑稽的角色之一,因为她为苏菲的哲学经历提供了一个陪衬。
阿曼德森夫人认为女儿一定是丢了魂,才会开始执着于研究人和动物的差异以及思考如何塑造了人类这些问题。
不幸的是,她还代表了世界上那些不愿思考的人。
艾伯特·诺克斯警告苏菲说,那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作品主题】
《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因此哲学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也就不奇怪了。
哲学并非以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与生活相统一的事物而出现。
苏菲和艾伯特·诺克斯需要运用哲学去理解,他们并非和人们格格不入。
他们能够确信他们的世界是艾伯特·纳格的创造,但仅仅因为人们没有关于自己世界(或宇宙)本源的答案,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问这一问题。
实际上,正像贾德在整本书中所强调的,要想成为一名哲学家就不能停止提出问题。
艾伯特·诺克斯努力让苏菲意识到她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了不起。
人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并没有任何答案,但这也没什么,因为正是能够提出问题才让我们成为人。
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什么才是好生活——从贾德的观点来看,该书提到的所有这些哲学问题就是人们可以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旦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人们就必须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
生命是一种赋予,要使生命对个人产生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提出这些问题。
哲学特立独行,置身于其他学科之外,因为实际上贾德将哲学与生存看得同等重要。
假如人们生活中缺乏哲学思辨,那么就剥夺了自己最大的乐趣,也降低了自己原本可以达到的理解高度。
哲学是一项不断进行的、毕生的追求。
地球生物中只有人类可以进行哲学思考。
虽然哲学或许不能使生活更简单,或是给出容易的答案,但它会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存在充满好奇心。
即使哲学相当错综复杂,但其主旨却是简单的。
《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
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
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
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
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
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
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的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
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
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艺术特色】
《苏菲的世界》包含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诺克斯、苏菲和席德。
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三个不同的视角组成三重叙述层面,相互交叉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复调结构。
苏菲的故事提出真实和虚构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苏菲认识到自己的虚构身份,这一点是元小说人物的共同特点,元小说人物的身份通常是模棱两可的,既存在又不存在。
“在许多元小说中,人物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存在,死不了却也从来没有出生,不可能有所作为。
”苏菲在了解到自己的虚构身份后先是沮丧失望,谋求改变现状,在明白一切已成定局后,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
最后当她和哲学家发现其实不仅他们而且席德和塑造他们的作者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时候,他们便安于现状,并开始期待进入虚幻的文学世界,因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将永远不会老去。
换句话说,苏菲的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本又存在于一个更大的虚构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作为读者的席德原来也是不真实的。
苏菲和席德的故事必然引起读者对现实和虚构的深刻反思,因为它解构了人类存在的坚实基础,质疑客观知识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是后现代的。
《苏菲的世界》包含书信、明信片、哲学、历史、文学等各种语类形式。
巴赫金认为多种语类形式的运用是小说“复调”结构的一个方面。
在元小说中这种“复调”形式十分明确。
在以往的小说中,这些不同的语言和声音通常从属于一个主要的无处不在的作者的声音。
元小说中则没有这种作者的声音,而是强调语类形式并存的必要性。
《苏菲的世界》的语言具有以上的特点,实践了一种类似巴赫金式的语言的游戏与狂欢。
《苏菲的世界》把哲学趣味化、生动化,但它同时是一部成功的元小说,用元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哲学思考,二者相得益彰,是艺术和内容的统一。
《苏菲的世界》顺应了近年来欧美哲学通俗化的潮流。
当代大众文化对人文科学的冲击,直接导致哲学通俗化的浪潮,出现若干用小说、诗歌和插图来介绍和解释哲学的作品。
《苏菲的世界》的成功说明小说非但不会如某些批评家预料的那样走向“灭亡”或“衰竭”,反而会得到发展和走向成熟。
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它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生态文学是另—个明证。
在文化多元的当代,小说形式的不断创新是它生命力的源泉。
《苏菲的世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讲述的;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作品中通过光着身体的男人,来表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哲学家的书信、苏菲的故事和席德的世界交叉在一起。
小说的结构总体上是按照哲学发展的阶段来分章的,从古希腊的神话到弗洛伊德。
小说的目录看上去像是哲学史的提纲,但其中也穿插一些指示故事内容的标题,如“少校的小木屋”“花园宴会”等等。
由此可见,《苏菲的世界》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小说的结构是分裂的、不连贯的,虚构的框架是分散的,读者不可能被故事情节吸引而忘记自己的身份,而更多的是思考自己所阅读的内容。
阅读的过程变成读者和文本的对话,而这正是这部哲学史小说所希望产生的效果。
【作品影响】
《苏菲的世界》出版后,即被欧陆许多学院选为哲学教科书。
这本书中有关哲学史的叙述与传统学院的叙述方法大相径庭,它力求与时代的发展及社会之演变搭上线,哲学因而能够不被架空成学究的观念游戏,无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学至少因此而变得比较可读起来。
同时它也提示了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哲学是有用的。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苏菲的世界》被翻译成90种文字,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发行了几百万册,一度名列德国和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之首。
1991-1995年,《苏菲的世界》分别获得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童书奖”、德国《时代周刊》文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还曾荣获我国台湾省《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全球销量超过三亿册。
【作品评价】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该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作家与评论家马德兰·蓝格尔)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
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
(作家南方朔)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
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
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
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
(菲力·詹森)
三、名著导读
(一)选择性阅读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主要内容】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
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
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的激烈动荡。
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
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又把他错放了。
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
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
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
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的亲戚家。
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到了地方上各种艰巨的工作中。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
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
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保尔因伤寒再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做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
他的视力越来越差。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
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之后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
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保尔高兴极了,因为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主要人物】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冬妮娅——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
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
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文学名著 阅读 期末 备考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