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docx
- 文档编号:842790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4.76KB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docx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十五
2018.1
10篇作文
一、命题作文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有人说: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的远,就结伴同行。
”
这引发了你怎样感悟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北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为:
拥有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北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离不开你的参与,你与北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与新北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有故事,有描写。
可以写北京发展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写多个方面。
【答案】同行与孤往
独自上路,意味着少了拘束,多了自由,奔跑时脚步无所顾忌,冲刺的速度难以企及;结伴而行,则代表着互相扶持,减少消耗,前途的障碍群起克之,前进的步伐绵延远方。
而在我看来,同行与孤往,本都不是我们前行的目的。
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终究是希望以我们生命的能量,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更远的彼方,抵达我们念兹在兹的理想之地。
因而我想最完满的方式,当是先与心念一致的伙伴携手同行,以群策群力披荆斩棘,而后在面对理想的分岔或目标的多样时,勇敢地以一己之力走上自己的道路,以无所畏惧的冲刺速度到达终点。
其合其分,本质大抵相同。
彼时欣赏印象派画家的杰作,常常感慨扼腕,想他们建立落选沙龙,一致对抗权威,在新风格的路上走了这样远,却终于大多分道扬镳。
然而看得越多,越觉心下释然,无需伤感。
他们联手远行,抵达消除了禁锢的广阔天地,而后坚持各自内心所想,飞速地各奔东西。
同行时意义不同同行本身,而在同向一个目标集结努力,独行的姿态亦不是孤独,而是前往自己的梦想。
莫奈微酡的睡莲绚丽的绽放,雷诺阿粗砺的铜像骄傲的矗立,梵高旋转的星空固然炫目,高更野性的人体亦有生命之力,最终那一场独行的冲刺,留下这许多独特而伟大的结晶。
譬如水汇于江,切山开道,奔流茫茫,同行千万里,终于走出重重阻隔,此时骤然铺开,各向四面八方,成就广大的冲积扇,气象风物,阔大非常。
独行的方式或许不同,最终却可能殊途同归。
世纪之前的俄罗斯诗人,常让我感叹先聚后独的力量,曾经一同为诗歌的美丽与真实奋斗的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斯塔姆、茨维塔耶娃,还有稍后的艾基,他们在书信与诗作中携彼此发现广袤大地上未发掘的美景,认识在时代中变迁的城市,在政治洪流中努力捍卫彼此,保护彼此。
最终远行之后,他们独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有人投向“更人道的作品”,用小说记录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有人呼唤昨日的太阳,用生命歌唱自由;有人用死亡捍卫美好;有人用田园勾勒民族。
彼此分离,他们用短得惊人的时间创造了各自的精彩。
而这精彩又静静归于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着一个时代人们的挣扎和良知。
仿佛水滴成云,因为聚合而不惧太阳烤炙蒸发,因为一体而运行万里,最终化为个体疾落,滋润不同的地方,而漫流之后,殊途同归。
或如水汇于江河,或如云浮于原野,目标只是理想的远方。
同行而后孤往,方能既远且疾。
挽起身边的手,挥别旧时的人,没有犹豫没有嗟叹,前进的远方,一片光明。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一)第一题要求对“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的远,就结伴同行”这句话发表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的中心词有两个:
“快、单独”和“远、结伴”,所以立意可从两大方面入手。
一、从“单独”看,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守得住孤独,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更深)。
因为人的思想不同,所以有些人的想法与众不同,被视为异己、怪物,被孤立,被排斥,只有守得住孤独,才能走到最后。
例如梵高、布鲁诺等人。
他们所选的道理也许不同,所以独自上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从“结伴”看,“走得远”意为人生实际长远的目标,而不是只图眼着的“走得快”,“走得快”往往欲速而不达。
理解了题意,就以“援手同行”或“同行而远”为题写作,表达人生的路上必须有同行者这一思想,写写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同行者,他们给了自己什么帮助,对自己的“走”有什么影响,老师、同学、父母都是自己人生道理上的同行者,正是他们的相伴相扶,让自己一路走来,且越走越远。
或叙述一件事,或选取几个生活的片断,或根据题意谈感想,来表达这些内容,这一思想。
文章中要适当的引用“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
”此句,来点化文章的思想,加深文意,突出题旨。
可以有这样的立意:
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走得更远,那就得学会结伴、合作,取长补短。
(二)第二题要求以“我与新北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是一则材料类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写出精彩的佳作的基础,认真审题是关键。
本次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
“我”、“新北京”。
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可知“新北京”的“新”体现在:
发展上;国际交往环境,既有自然环境,也有人文环境;创新、引领;文化自信、多元包容;和谐宜居;生态城市。
北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离不开你的参与:
探究个体与城市的联系,北京的发展与你的参与、建设、推动、见证、思考的关系。
“我”可实可虚,“我”在“新北京”中的成长与思考、展望、困惑……个人与时代之间的融合、碰撞……都可入题。
【点睛】
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视材料,明确方向
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往往只注重题目而忽视材料,因为题目比材料更直观。
这样忽视材料的存在,往往是造成审题立意偏颇的主要原因。
这里的材料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往往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
如:
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一命题,但从给出的题目来看,“忧”与“爱”两者是单纯的并列关系,但我们结合一下材料,不难发现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
因为“忧”与“爱”并非对立关系,相反,“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
“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
这样,审视好材料,也就更加明确了作文题目的写作方向。
(2)、把握命题,准确界定
把握命题,就是要对命题中所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我们既要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性,也要特别注意区别“邻近概念”和“近义概念”。
一旦混淆了题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忧与爱”这到命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必须对“忧”和“乐”这两个概念有明确的界定。
这里的“忧”是一种“担忧”,是一种因爱而产生的“忧心”,万万不能和“愁苦”混淆在一起。
(3)、两者兼顾,梳理关系
在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中,要把“材料”与“命题”两者兼顾,明确两者间的关系,不可偏颇。
一般来说,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
1、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2、解说关系:
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3、限制关系:
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或者对写作侧重点予以暗示,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
梳理好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第一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不少于700字。
【答案】说纽带
现如今,时代发展飞速,新发现层出不穷,新创意无处不在。
高速运转的社会,犹如一个飞轮,巨大的离心力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疏远。
而在这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纽带的重要意义。
纽带是什么?
是一种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
它让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单打独斗,让人历史处于困厄之中也能有承担的勇气和坚毅的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份家书化作纽带,承载着无尽的担忧与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化作纽带,承载着满心的牵挂与祝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杯浊酒化作纽带,承载着不尽的眷恋与不舍。
这些纽带,承载着爱,让亲人远隔千里,依然能相互触碰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有了信任的纽带,就有了“田横五百士”誓死报义的豪情,就有了联盟国守望互助的信心,就有了大家族九代同堂的祥和。
有了忠诚的纽带,就有了臣子对君主的义无反顾,誓死相从;就有了战士为国家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古人如此,今人何异?
战争时期,血脉是我们的纽带。
十四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血脉中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声将中华民族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千千万万的同胞组成铜墙铁壁,化作冲破黑暗的力量。
和平年代,“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纽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乒乓外交使我们与众多国家关系解冻;而后又以国宝熊猫为和平交往的象征,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如今“汉语热”“孔子热”更是让我们彼此交流融合,“一路一带”让经济全球化迈出一大步,中华儿女以梦为纽带,正昂首走向世界。
小到亲人朋友,大到社会国家,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以创新为纽带,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国家以利益为纽带,造就发展与共赢;历史以时间为纽带,串起昔日与现在;梦想与拼搏为纽带,连接起点与彼岸。
没有什么比纽带的连接更有力量。
纽带看似普通平常,却陪着人们走过千年的漫漫长路。
以爱为纽,以诚为带,连出缤纷别样的世界。
正如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言,“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说纽带》,要求写议论文。
在题目前面有一段材料,是“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
对于此类作文,要仔细阅读命题前的材料,材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帮助我们进行立意。
材料首先解释了何为纽带——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然后指出不但人心需要纽带,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把立意点落脚在人心、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概括的说,可以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的联系方面展开。
“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这则作文立意的范围比较广,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来写。
知识面比较狭窄的考生,可以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展开,更多的是关注生活方面的纽带。
知识面比较广的考生,可以写人与历史、人与文化方面的联系,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等。
比较喜欢关注社会的考生,可以从国家的经济世界化的发展、社会的安宁、社会的和谐等角度立意。
“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
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点睛】
点睛: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
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
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
精细审题。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
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
精心选材。
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
精彩表达。
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
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3.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于无声处”,我们可以看到山川、田园、花鸟虫鱼……它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思考科学、文学、艺术……它们可以引导我们不断探索;“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思乡情、民族情、爱国情……它们可以温暖我们、鼓舞我们。
根据以上材料,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于无声处
情到深处,无言以喻,留下一片无声的细痕待心编织成一张柔软细腻的网,将这散于无声处的星星零零的情感收拢。
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聆听乐团演奏的《梁祝》,当时我不曾深谙这曲调背后的深意,却为其中的无声之处而动容。
只听得所有乐曲齐鸣时的将英台为山伯的殉情推向高潮。
而后忽得无声无息,一种情感流淌散发之时,悠扬又起长笛独鸣,细腻温和又缠绵无尽铺出一幅化蝶得瑰丽和动容,也让我久久无忘这灵动的"于无声处"。
于无声处的情感,大抵是一种无言却无尽的交融。
友人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需言喻,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似乎这时在道些什么已无意义。
无声的境界便是情感超越距离任载时空的永恒。
联想起住宿时的一个清晨,朦胧醒来,睡眼望出窗外,远处的田野竟是紫霞的色彩。
我心头一紧,不禁叹道:
或许这无声无息的时刻便是我的苍茫中舆,是我的世界我的境界。
此时依微闻得室友甜甜的酣眠声,于无声处是那么美。
视线近了,便是母亲送我走入中考考场的一刻,她拉着我的手,我以为她要说什么,却半响无语。
鼻子一酸,我明白这一刻的无声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说不明的爱。
无需在说什么,无声或许真是情到深处的境界。
中国文化也追求无声。
于无声处并非真是无声无息,而是思绪的延伸,想象的发散。
日落尽,人影独立斜阳,大多是古来文人追寻的无声之境。
我们时常惊叹诗中词中一人一景,静谧往往缔造更幽远深邃的意境,如同中华书法中那黑字白章间独特的留白,恰若书法中的无声之处,体现一种心胸的博大,文化的精神。
于无声处,更是一股道劲,它冲击心灵的力量,甚至胜过千军万马。
你可曾见过蓝天下的挚爱中聋哑孩子手执蜡烛的无声的歌唱,虽然没有一丝声响却穿越一切地震撼心灵。
你可曾见过黄山绝壁的石缝中挺拔而出的苍树,可曾讲过江湖河畔的冬梅一枝,它们的无声的坚韧在妙笔丹青者笔下便是傲然霜雪,铮骨绝唱的坚贞与豪迈,怎又能说"无声"是无声!
于无声处,同样是意志与精神的绝唱。
当苍穹被第一缕阳光照射,树影斑驳撒在前方的路上,到处是无声无息萦绕着行路的人们,感知这于无声处,人生的奇妙境界。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前面的材料给出一定的选项范围,写作时注意句意的理解,“于无声处”出自于鲁迅的诗歌,原句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是在社会沉寂无声的时候,自己浮想联翩,心系国家,透过变幻的风云似乎听到了惊雷之声,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之处体会到了另一种深深的情感。
这就告诉我们,“无声”不等于“无有”,而是蕴涵者无穷无尽的事物、情感,可以观、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无声”有时是可以胜过“有声”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精鹜八极,神游万里”,把世间的一切纳入到“无声”之中去,联想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
我们可以在“无声”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无声”的事物里感知真情、体悟哲理,更可以在“无声”的体味之后,发出有声的呼唤甚至呐喊。
例如明月无声,可以勾起海峡两岸团圆情,也可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嫦蛾四号);又如夕阳下的虎门古炮,可以触发我们的民族情感,激发我们中华崛起的壮志;再如雷锋雕像无声,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历史无声,可以作我们的镜子,悟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题材是极其丰富的。
题目要求是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可以加入一些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点睛】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
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
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
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
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
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4.(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
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艺术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让中学时代更丰富多彩,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
请以“我的空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空间
湛蓝的天空下,一群飞鸟驼着它们的梦来到了这里,同时也带来了一份生机!
炎炎的夏日中,一阵暴雨带着它们的梦来到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阵清凉!
林间的小路中,一片落叶插上梦想的翅膀,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同时也带来了一份守护!
漫漫长夜里,一场飘雪带着它们的梦降落大地,同时也带来了来年的丰收!
蜗居一隅。
剥落的朱红,飘摇的老屋,凌乱的书架……一切的一切,与理想的绿色不太相称。
于是,我们便陷入名利中,不知不觉,心中落满了尘埃,心不再绿了。
菩提本无树,生活本绿色,绿色空间让我的情感、心灵获得无穷的享受。
绿色空间给了我宁静的生活。
坐在书桌旁,静静品读古典名著,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不再感觉自己身处喧闹之中,心中泛不起点点涟漪。
再品咂一口清茗,似与外界隔绝,不再心浮气躁,有的只是气定神闲,正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绿色生活,即使不处在山中,也似乎听得到鸟儿的欢唱声,感觉到风拂过脸庞,不由赞叹造物主的伟大。
绿色空间给了我一颗纯净的心灵。
本是陷入物欲横流社会中的我因绿色而洗净身上一切尘埃与污泥,心也变得瞬间明亮。
遥望天上点点繁星,那星星似乎与人捉迷藏,让人倍感亲切,看看调皮的星星,我似乎受到了感染,只想着怎样才能获得身心的释放,怎样才能在这满是污泥的地方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月光洒落院落,让这一切更显得美丽纯净。
绿色空间给了我诗意的生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先生让我的心在此时更加宁静,不再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想张开梦想的翅膀,飞往幸福的殿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让皎洁的月跳入我的眼帘,让我卸下一切重担,只愿在此享受片刻的安逸,远处蛙鸣声声,随风飘入鼻翼的清泉,都让我心旷神怡。
不再埋怨生活给予太多的苦难,而是期待与之相逢在最美的时刻,不再害怕挫折失败,而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正如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仅求得两点一线,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绿色空间,在我烦恼时让我的心宁静,在我身心俱疲时,让我获得片刻安逸,让我如沐春风。
我的绿色空间似乎具有魔力,能把一切黯淡都瞬间照亮!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本次作文采取材料加命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首先分析命题,“我的空间”,中心词是“空间”,“空间”可以是具体可感的地方,也可以是抽象虚拟的东西,“我的”明确指出“空间”的所属。
“我的空间”这一命题比较大,考生可以进行细化,可以采取对命题添加修饰词的方式化大为小,如“我的……空间”“我的……空间怎么样”“我的空间”有什么,等等。
可以填充的东西比较多,如“我的(心灵)空间”“我的(绿色)空间”“我的(人生)空间”“我的(理想)空间”“我的(发现)空间”“我的(创新)空间”“我的(幸福)空间”“我的(思考)空间”等等。
然后分析材料,材料其实是对命题中“空间”内涵的分析,“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
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艺术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让中学时代更丰富多彩,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材料既指出“预留空间”的重要性,不能把生命填充得慢慢的,要适当的“留白”,又指出不同空间的价值,说明空间的重要性。
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注意把握“空间”二字的含义,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所选题目,完成写作,一般写成记叙文较为简单。
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空间里的精彩,如“狭小空间里的精彩”,也可以指出给心灵空间留出空白的重要性,即“给心灵腾出宁静的空间”“留点空间,沉淀内心”等等。
【点睛】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
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
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
精细审题。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
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
精心选材。
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
精彩表达。
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
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5.根据下面要求写作。
同学们,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或者舒适的被窝、同伴的邀约;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放纵、暴躁的自己。
成功属于自制的人,自由只给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我从小便不是一个很有自空力的人,每当我在学习或做其他事的时候,经常因为分心而去玩耍。
我的这一个毛病令爸爸妈妈十分地着急。
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去上班,让我在家里好好的些作业,不要偷偷玩游戏,还叮嘱我一定要做一个能管得住自己的中学生。
我答应了。
爸爸妈妈刚刚走,我就想玩一会儿,但我又告诉自己:
“既然下了绝心,就一定要做到。
”然后,我去些作业,刚刚写了二十分钟的作业,我就东看西看,想找点有趣的东西玩,我赶紧收回自己的目光,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作业中去。
我做了将近有两个小时,然后,我休息了一会,去书店买了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命题 作文 训练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