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书香为伴.docx
- 文档编号:842043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75.70KB
一路有书香为伴.docx
《一路有书香为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路有书香为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路有书香为伴
2010一路有书香为伴
2010年《读书周刊》回眸
编者按:
2010年,《读书周刊》把眼光对准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公平、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小学语文教材、母语教育、经典阅读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出我们的声音。
2010年度关键词
1.关键词:
图书馆建设
缘起
本刊评出的“2009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有一位是复旦大学附中的图书馆馆长阎衡秋。
她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她对学校图书馆的苦心经营具有很强的标杆意义,但同时也反衬出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尴尬处境。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当前许多学校图书馆建设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更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关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原因之一,是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还很落后,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十分依赖于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回放
《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图书管理员》
李维海等/文2010年3月4日6版
真正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员是一个专业化极强的岗位,并非谁都能胜任,图书管理员可以让学生走近经典、爱上阅读,同时最大限度地使图书馆发挥教学平台的作用。
管理员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关注教育、关注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做一个近距离的教育观察者,同时也是一个爱书如命、爱书成癖的杂家。
只有这样的图书管理员,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拥有书籍的快感和读书的快乐。
管理员的素质影响着图书馆效能的发挥,美国的图书管理员日益专业化,我们也应加紧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唤醒沉睡的中小学图书馆》
骆桂明等/文2010年3月4日8版
“铁将军把门、尘埃满架、乏人问津”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普遍面临的窘境,虽然它们经历了从陈旧破烂到窗明几净的改变,藏书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始终难逃乏人问津的厄运。
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图书漂流、开展区域阅读等方式,也可以打破传统的图书馆一间教室的设置模式,让图书走进班级,让孩子与图书亲密接触。
此外,创立“爱心书库”也可以让农村孩子读到好书,即把富裕省份、大城市家庭中多余的图书,或是孩子升学后不再用的课外读物,捐赠出来支援给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
2.关键词:
男孩危机
缘起
本刊评出的“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中,《男孩的脑子想什么》荣获编辑推荐奖。
该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道出了男孩不适合当前学校考试制度的现状与原因。
2010年年初,孙云晓等撰写的《拯救男孩》,从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4个方面,道出了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一时引起全社会对男孩危机的广泛关注。
回放
《“男孩危机”背后的教育思考》
郜云雁/文2010年3月11日6版
在《拯救男孩》一书中,孙云晓和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用大量的数据显示,从大学到中小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正一路下滑、全线告急,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男孩因为学业不良或失败而被学校蔑视甚至抛弃。
而放眼全球,男孩教育中的学业危机并非中国独有。
实际上,“男孩危机”是体制性的,并不简单是教师、父母、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某种问题。
对于教育者来说,当务之急是让男孩多运动,多动手操作,不要过早地对男孩作出各种失败性的评价。
《教育如何帮助男孩度过危机》
张贵勇/文2010年3月11日7版
当越来越多的男孩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当男孩不断面临持续增加的心理疾病,当男孩的体质和气质越来越不像男子汉,当男孩竭尽全力仍然找不到满意的社会角色,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起责任。
从家庭来说,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是男孩健康成长的保障,最应承担保障责任的就是父亲。
从学校角度讲,要在理念上认识到男女学生不同的生理结构和认知特点。
在考核方式上要更加多元、灵活,让更多的男孩得到学校和他人的认可。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需要更多优秀的男教师。
《谁把失败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威廉·格拉瑟/文2010年5月13日
无论在美国市区还是在市郊,无论在小学还是在研究所,都有失败的学生。
拥挤、贫困的美国市中心的学生一贯失败,因而许多专家承认,这里的教育是失败的,学校中发生的一切不是教育。
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是要用事实注满的空容器,只要我们把他们训练成计算机一样,向可预知的问题提供可预知的答案,我们就是在最基本的民主制度即教育体制中埋入了自我毁灭的种子。
因此,我们应当改进学校,因为在学校的最初几年对儿童的成功或失败是至关重要的。
3.关键词:
农村书香校园建设
缘起
农村中小学阅读状况一直是本刊关注的重点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但是,农村书香校园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如重视不够、投入不多、藏书有限等,极大地束缚着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水平。
为此,本刊曾先后刊发多篇文章,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面临的困境、原因及解决办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回放
《农村校离书香校园还有多远》
孙仕满/文2010年2月25日5版
近年来,书香校园建设越来越受重视。
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正成为许多教育管理部门的追求目标。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农村书香校园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课外阅读仍不被重视。
不少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自由读书。
而且,大多数农村学校很少开阅读课,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校园里,学生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农村学校也很少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还有一点是,图书征订没有征求师生意见,很多图书不适合儿童借阅,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谁来解开农村孩子的读书困局》
王永军、谢建平/文2010年3月25日5版
农村孩子的读书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国民阅读的整体水平。
山东省平阴县教师培训中心所作的调查,很能反映当前农村中小学的读书状况和存在问题。
在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阅读的个别作品含有暴力倾向与色情因素。
亲子阅读是儿童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学生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
中国的家长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同时,学校图书馆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不能缺位。
4.关键词:
儿童分级阅读
缘起
儿童分级阅读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开展分级阅读则是近年来的事情。
本刊一直持续关注分级阅读,多次刊文探讨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提出分级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指导,其标准和内容都需要科学论证。
随着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的成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分级阅读研究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回放
《标准之争背后的理想诉求》
张贵勇/文2010年4月1日5版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阅读是需要鼓励和指导的,尤其在少儿图书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和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阅读的背景下,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有其现实意义。
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划分,只有建立在科学性和非功利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的公益化。
而做好分级阅读,既要做到分级阅读的内容选择标准和水平评价标准的准确、科学和可行,还要由政府综合社会力量,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站在提升民族素质的高度去推动,这也是中国分级阅读最理想的发展愿景。
《寻找中国本土儿童分级阅读的理论支点》
郭铭/文2010年9月16日5版
儿童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本土理论应该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基点上,认清中国儿童阅读的环境,更要探讨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分解阅读的思想基础。
符合中国的实际,是寻找中国儿童分级阅读本土理论支点的重要出路。
分级阅读标准的制订应建立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儿童文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之上,对父母和教师进行培训,是推进分级阅读的重要基础。
5.关键词:
教育公平
缘起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强调的重要内容。
教育公平问题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
2010年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推出新作《教育公平论》。
许多专家学者也为教育公平的实现献计献策。
为此,本刊于2010年“两会”期间就教育公平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回放
《教师质量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程墨、罗曼/文2010年3月11日5版
教育公平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后的必然诉求。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公平实现的每一步都需要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比如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等。
同时,可以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这有利于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解决教师轮岗问题,也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6.关键词:
母语教育
缘起
语文学科的改革历来都是改革中争议较多、难度较大、影响深远的。
对语文学科不同的认识和定位将使母语教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那么,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阅读与儿童母语能力的提高是怎样的关系?
小学语文能否以儿童文学为主体?
针对当前对母语教育认识的误区,本刊给予了持续关注。
回放
《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吴小鸥/文2010年9月2日5版
不同时期的人们似乎都以“时代变了”作为质疑鲁迅作品是否还有价值的根据。
实际上,中国这样一个承载着几千年封建主义文化重负的国家,虽然近100多年来“器物”和“制度”都取得了一定的现代化,但从人的现代性素质来看,自晚清到现在,我们还与鲁迅同处在一个“启蒙”之中,鲁迅还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鲁迅作品仍然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照见我们所存在的缺失。
回眸百年中小学教科书,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长的名单。
然而,无论这份名单或长或短,鲁迅作品永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语文教育期待阅读的回归》
郜云雁/文2010年11月25日5版
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教材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也是神圣而权威的。
其实,要想让学生获得较高水平的语文素养绝不能只靠教材,而是让孩子们更多地诵读和阅读,给孩子们充分的母语滋养。
丰富而广泛的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
教师有义务选择儿童精神发展所需要的经典文本,通过讲述、指导诵读、精读后略读,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母语的方式,在母语的温暖怀抱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双重成长。
《小学语文背后有儿童文学的影子》
成尚荣/文2010年11月16日8版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在儿童文学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育应更加呵护和尊重童心,开发和发展童心,让语文成为真正能提高儿童母语素养和精神品质的学科。
以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提出的“儿童文学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为基础,阐述了儿童文学所折射的精神生命力,使其本身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而且,儿童文学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型,并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丰盈了语文资源。
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并以此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体系。
7.关键词:
经典阅读
缘起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快书香校园的建设,经典阅读越来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
推广阅读本来是件好事,但对于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经典,到底该如何阅读经典,教育界显然还没有一致的清醒的认识。
任何阅读都要遵循阅读的黄金定律,即什么阶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更何况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价值观导向的问题。
结合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本刊着重关注了当前经典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四大名著的阅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回放
《尸解经典:
大家一起做噩梦》
张圣华/文2010年5月6日5版
学生有没有选择“不读经典名著”的权利?
至少有些经典名著并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外国经典中也有不少不适合当下阅读能力并不理想、是非鉴别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们。
因为只要是经典,就要客观地、立体地呈现现实,有些书中所呈现的现实对于某些免疫力欠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危险的。
更可怕的是,经典正以某种方式被异化或被妖魔化,以至于学子们一听经典就怵。
如果面对经典,学子们又要去分析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人物形象,读完了还要写该死的读后感,这就坏了孩子们的胃口。
《给孩子读“经典”要有选择》
陈宝泉/文2010年8月30日8版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可全盘接受,要批判地继承。
对于尚未具备良好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尤其要慎重选择读物。
就像婴幼儿食品,在营养与安全方面要更讲究一些。
就拿“四大名著”来说,该文作者就认为不见得都适合初中以下年龄的孩子们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如经史子集等都是文言,现代人读起来晦涩难懂。
其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也多有过时之处,直接作为青少年读物确实缺少可读性。
不妨选取有益的章节,翻译成白话文,辅以翔实、周到的注解。
《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读<水浒>》
吴泓/文2010年12月16日5版
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读不同层次的经典作品,“给喝奶的孩子吃牛肉,就等于杀了孩子”。
现如今,低年龄段的孩子在“热”读《三国演义》、《水浒》,这反映了当今教师、家长对中外经典作品的不了解,以及其自身在经典阅读方面的知识缺失。
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严重缺失之一,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够、阅读“质”存在问题。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补上经典阅读这一课,“深思慎取”地捧起经典,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8.关键词:
科普阅读
缘起
我国的青少年科普阅读一直相对滞后。
在孩子们的阅读书目上,少有优秀的科普作品。
而现实中,孩子们非常需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图书。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也有助于从小在他们心中埋下爱科学的种子。
关注科普阅读、推荐科普精品,是本刊关注的重要内容。
回放
《用科学精神滋养儿童的心灵》
郭耕等/文2010年4月22日6版
科普不要求高深,但强调正确,涉及的知识要准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科普读物发挥其作用,首先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科普作品的创新点,也就是它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带有原创性质的特色,是那些“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的东西……高远的立意、巧妙的构思和对各种表现手法的恰到好处的应用,都属于创新的范畴。
科普工作的风格应是“因人而异,有教无类,深入浅出,与时俱进,亦庄亦谐,春风化雨,甚至嬉笑怒骂”。
具备了这些范式,科普自然就会魅力四射,激发公众的阅读欲望。
《当科学变成一种时尚》
伏煦/文2010年7月1日5版
生活与科学的关系似乎是,凡有争议处,必要懂科学。
当前科普作品并未为人所熟知,主要原因在于,科学说到底还是小众的,不像我们每天的吃饭穿衣一样,科学不是必需品。
科学的流行在于能够给读者一种启发,培养读者一种对待事物的理性态度,说到底还是一种价值观的提倡。
而科普文章的流行,可行的途径是一改以往的呆板形式,拥有独特的想法和感情。
为了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人读懂科普文章,科普作家需要加入很多背景的铺垫,在这个意义上,科普作品就是一种知识的浓缩。
让好书走近孩子是每个教育者的职责。
孔政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路 书香 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