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docx
- 文档编号:841175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02KB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docx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
最后一次演讲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1.“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中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段中提到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中的“某集团”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里,闻一多不直接点明是哪个集团是不是因为他害怕该集团?
说出你的观点及看法。
4.在闻一多看来,什么样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答案】
1.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2.“只不过”这个副词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进一步揭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3.国民党反动派。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4.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出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只不过”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
因为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闻一多认为:
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5.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说说题目“最后一次讲演”中“最后一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中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扱后一次”表明这篇讲演是闻=多去世前的最后t篇讲话,同时也表现了对闻一多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糈神和极度愤怒的感情。
(3)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注意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极度愤怒的感情。
6.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不断变换人称,请简析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答案】“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
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7.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2)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8.选文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9.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意,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10.选文第二段列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
7.
(1)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斗争将更加残酷。
8.“他们”是指暗杀李先生的反动派,“你们”是指特务们,“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9.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0.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反人民势力的代表,他们最后都被人民毁灭了,作者列举他们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既给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们以沉重打击,又给了人民以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解析】
7.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
(1)“要胜利”与“永远存在”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2)“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解放即将到来之际,反动派的挣扎将更为猛烈,他们的末日即将到来。
8.本题考查赏析人称。
分析人称具体的指代对象,需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
分析人称的表达效果,需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反动派。
“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和他们的帮凶。
“我们”指的是包括作者在内的爱国民众。
联系主旨可知,把反动派称为“你们”,对其提出最直接的斥责,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愤怒与蔑视之情,揭露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无耻罪行。
“我们”则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战斗情意和激励人们团结战斗的愿望。
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
这个句子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语境可知,其内在含义时,人们不会屈服于反动派的淫威,不会被他们吓倒,杀了一个李公仆,会有无数的人在他精神的感召下起来继续战斗,表达了作者必胜的决心。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充分证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列举他们的事例是为了鼓舞人们的信心。
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
11.12.选段中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
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13.14.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摘出原句)
15.16.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
(摘出原句)
17.18.选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
19.20.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
【答案】
11.12.在场的国民党反动派及特务 ,爱国人士,包括演讲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
13.14.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5.16.正: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
反: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
17.18.“黑暗”指反动派统治,“光明”指人们解放。
展开余下试题
19.20.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解析】
11.1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李公朴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因此,“你们”是指在场的国民党反动派及特务;“我们”则是指具有爱国精神的人,包括闻一多。
把“你们”和“我们”对举,更突出了演讲者的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13.14.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理清作者的演讲的思路,筛选出观点的句子作答即可。
本段文字先用事实和道理证明人民力量的强大,后面又运用事例论证人民终将取得胜利。
据此,答案应该是: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5.16.试题分析:
考查对论据的概括。
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本题筛选出文章中的原句作答即可。
点睛:
筛选要点,归纳概括有三个原则:
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
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7.18.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作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演讲的背景从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19.20.试题分析:
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因而在朗读时,要突出爱憎分明的立场,强烈的思想情感,要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表达要有感染力。
补充原文: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2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你们:
______________。
我们:
______________。
2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4.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25.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______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6.写出下列语句的含意。
①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②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答案】
2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22.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作者及爱国民众
23.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24.“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25.说大无畏革命
26.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解析】
21.“我们有这个信心”后面的冒号是重要的提示,提示了中心句,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
2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
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23.“千百万个李公朴”是指千百万个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争取民主的人民,他们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作不懈斗争。
2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联系上下文可知,“打破这个黑暗”即推翻反动统治,“争到光明”即人民赢得自由、民主、解放。
25.课文讲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两方面的“说”和“做”,比照选文内容可知,选文讲的是革命者方面的内容。
选文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所以侧重“说”。
面对敌人的暗杀,闻一多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敌人的愤恨。
26.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的含义。
(1)借喻,比喻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但是光明一定到来。
(2)闻一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敌人,人民力量是巨大的,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唯——次服软
国中华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但却有一次例外。
1944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学校南区10号楼举行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由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主持,邀请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众多教授讲演。
因为参加会议者太多,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
罗常培见教室里实在容不下,只好请演讲的人站得高一些,以便站在窗外的学生也能够听得见。
有些教授在演讲时,因为声音小,惹得外面的人不断在叫“大声些”。
那些奉命来捣乱的特务也趁机起哄,大喊大叫并不停敲打窗户,致使会场出现了混乱局面。
此时,天又下起了雨,特务在混乱中弄断了电线,会场顿时陷入黑暗之中。
罗常培见状说:
“我看今晚的会就到此结束算了。
”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
“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即便在黑暗中也要把会开到底!
”其他几个教授提出建议,是否将座谈会转到图书馆的大阅览室去开,那里地方大,灯又很亮,但罗常培怕特务跑到图书馆破坏,没同意。
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对罗常培吼道:
“如此重要严肃的会议,你怎能当作儿戏?
你究竟怕什么?
是怕那些特务手里的枪吗?
如果你怕,你可以走,我却不怕,我要留下来继续开会!
”
闻一多的慷慨陈词,让罗常培认为是对他这个系主任尊严的挑衅,于是硬性宣布“散会”。
之后,他气冲冲地拂袖而去,其他人也不欢而散。
展开余下试题
齐亮和马识途两名学生将闻一多请到一旁,告诉了他国民党特务以及联大三青团捣乱的真相,对他说:
“罗先生也是出于无奈才那样做的,您怎能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大发雷霆呢?
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也不能让特务的阴谋得逞,一定要把联大的旗帜举起来!
”又跟他说了还要于5月8日再次举行座谈会和文艺晚会的计划,希望他能够参加并说服罗常培与他一起主持会议。
闻一多听后犹豫了:
“罗先生已经生我的气了,他还愿意来参加和主持会议吗?
他如果不来参加,我也就不好意思来参加了。
”
齐亮和马识途劝闻一多:
“只要您能亲自登门向罗先生道歉,他一定不会驳您面子的。
”闻一多听罢,答应了。
闻一多登门前,齐亮和马识途已经找罗常培做了疏通。
随后,齐亮、马识途又陪闻一多一起去了罗常培的家。
刚进门,闻一多就向罗常培深深鞠了一躬。
这一招让罗常培猝不及防,也赶紧鞠躬以示回敬。
两人谦让着进了客厅后,也没有提起那天的不快,相逢一笑,冰释前嫌了。
5月8日的座谈会和文艺晚会,在罗常培和闻一多的共同主持下举办得很成功。
事后,闻一多对齐亮和马识途说:
“我是为了开好会才向罗先生服软的,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服软,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
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既是大师的精神底色,也体现了大师的人格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文史》,有改动)
27.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唯一一次服软”,可开头又指出“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28.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有哪些?
2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语句。
30.闻一多为什么会向罗常培服软?
说说你的理解。
31.从上文及《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27.不矛盾。
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
28.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
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人黑暗。
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敢转移会场。
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29.这几句话接连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对罗常培要解散会议的严重抗议及对罗常培“怕特务”“怕死”的蔑视。
30.罗常培解散会议屑于无奈,并无恶意,因此闻一多知错了。
更重要的是,闻一多一心想赛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31.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解析】
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因此并不矛盾。
28.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
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人黑暗。
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敢转移会场。
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29.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本题要结合反问的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
30.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罗常培解散会议并无恶意,闻一多一心想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拓展阅读
闻一多的真性情
方 子
①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本上被定格为两种:
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
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
②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有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
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
臧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98分。
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
③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投。
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
臧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
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
“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
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信给臧克家说: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
④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
他教《楚辞》时,常常身着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
“哪位吸?
”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这才开始讲《楚辞》。
⑤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心抗日。
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10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
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一多也持这种态度。
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
虽然,学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
⑥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
“哪一只是我?
”“任你选择!
”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⑦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
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 一次 演讲 同步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