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docx
- 文档编号:840070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72KB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docx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
高中命题作文千篇训练五
2018.1
10篇作文
一、命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寻梦环游记》中,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家寻梦,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寻寻觅觅,经过了一段奇妙的冒险旅程后,最终找寻到失落的亲情及追寻梦想的权限。
跟米格尔一样,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东西在不经意间失落,而在失落之后却发现它很重要,于是开始了找寻……
请以“找寻失落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述类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找寻失落的亲情
春天一来,艳红的花会开满一路,风吹起白色棉絮便会轻盈飞舞,宛如落雪,招惹路人把持不定的心。
小时候,我和哥哥喜欢在小棉树下玩,有时会调皮地爬上树,摘下一朵朵艳美红花,回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做成一张张漂亮书签。
长大了,我在城里上学,总会在繁忙的城市中寻找木棉的身影,抱着一本夹着木棉签的书,怀想无忧无虑的童年。
现在,我又来到了开满木棉的故乡,却发现童年的一切已乘岁月的羽翼远扬。
我想念妈妈,想念哥哥,想念木棉花艳红的身影,想念曾经自在,纯真快乐的童年。
高大的木棉树,依然如旧,但人面全非。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总也不厌地怅望那一片种着木棉树的土地,好似乡愁般地依恋着它,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挚爱的亲人在这片土地安祥地沉睡了!
木棉花依旧艳红如血,我的心如它艳红得滴血。
我不愿回到那所谓的家,那没有我渴望的温暖,迎接我的只是永恒的冰冷和黑暗。
一场车祸不仅带走了哥哥和妈妈,同样地也带走了爸爸对我的爱,夺去了我的幸福。
那一次,我回到家,父亲独自一个人坐在客厅里。
他用忧伤的眼眸盯着我的脸,迷茫的双眼一亮,喃喃地低语:
“阿华,你回来了吗?
爸爸好想你!
”我的心被狠狠地刺痛了!
我的心忍不住地悲哀,想:
“爸!
你怎么那么残忍?
你眼里为什么只有哥哥,而我呢?
到底算什么?
我的世界被失望一口口噬去,我无能为力,因为我不是哥哥。
亲情好象只属于爸和哥,我什么也没有。
日子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滑过,我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都这样。
我在繁忙的城市中漫步,寻求木棉的身影,寻找我的守望天使,我知道你迷失了方向
黑夜快要降临,美丽的睱光照在漫长的街道,宁静耀眼的阳光下,我看见了爸爸,斜阳把它的影子拉得好长,哀伤那么明显的压垮了他的两肩。
记忆中强壮的父亲,何时已变老了?
我的心忍不住颤抖起来,父亲的生命仿佛如这即将没落的阳光,我突然觉得自己内心一阵愧疚。
也许我做错了我跑过去扶着他满满地走回家。
爸爸轻轻地唤了我的名字,但我内心却深深地撼动了。
再次踏进木棉地,木棉花依旧那样艳红,而我也重获了新生。
哥哥!
妈妈!
你们在天上看到了吗?
我正用尽我的生命守护着爱着你们的人爸爸!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首先解读命题,并把命题补充完整。
“找寻失落的……”,“找寻”,即寻找,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寻”,寻觅,“找”,找寻;“失落”,遗失,丢失,“失落”的往往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如“亲情”“友情”“诚信”“勇气”“信心”“坚持”“执着”“春天”“真理”“奥秘”等等,失落的对象应该是虚指的,我们曾经拥有的,因为我们的不经意而遗失,而现在发现了其意义价值,因而产生“找寻”的想法。
考生需要填补出失落的东西,然后按照失落了什么——如何失落了这一东西——发现该东西的价值——如何找寻——结果如何的顺序来写作。
从材料来看,材料中以《寻梦环游记》中的小男孩米格尔为例,说他在寻寻觅觅之后最终找寻到“失落的亲情”及“追寻梦想的权限”。
“找寻”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寻”的过程,是我们“找寻”的本身就带着的思考,体现的人生的境界,在找寻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惜,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找寻”。
从文体来看,材料要求写作“叙述类文章”,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找寻失落的亲情(友情)
找寻失落的信心
找寻失落的勇气
找寻失落的春天
【点睛】
作为半命题作文,考生要先补全题目,然后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
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
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
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
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
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
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
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2.根据以下材料,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志在四方,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答案】在路上
我不知道会在何处停下,又或许,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题记
有一句话,“最美的风景在没有路的地方。
”应是一句予人以激励的话把,但我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呐,又有谁规定了呢?
总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次旅程,许许多多的句子不计其数。
我不过是一直未能想清这趟旅行究竟是否自愿呢?
从哪里开始又去往何处呢?
有些事,终是要自己试试才明白。
就这样,不需太多行李,早在一片混沌中,我已起行……
或许有人已定下明确目标,正不遗余力披荆斩棘,他们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也不必再回头。
我们都有自己的固执,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叫什么,在哪里,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在之后的无数日子悄然移位。
但我相信,它终归是有的,在不甚明朗的远方,会有一处令我魂牵梦萦的风景,让我为此驻足。
不过。
在那之前,我或许会停留,却不会停止。
原来,我也如此固执。
若有一天,我来到了那个梦中的山谷,我会再不前行吗?
也许是会的,又或许不会。
在我永远无法参透的未来,也许会出现其他方向,不可名状,不可断言。
我并不渴望预知一些本不应明说的事情,因为至少,在当下,我有自己的方向。
就算终不会到达,我也会一直走下去。
我其实是一个胆小懒惰的人,所以不敢断定一生都奉献于那个最初的守望。
善于知足,可能在今后的哪一天,曾经的豪言壮语都化为过眼云烟,但那守望却不将忘记,这是一个属于我的故事,一生一次足矣,过去永不再来,徒留未来用以回忆。
走向未来,是为了留下回忆的空间。
或惋惜,或欣慰,不得而知,并非无所事事之辈,除此之外,我还有其他以追寻,以探求。
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让我有所希冀与归依。
若是没有这条路呢,那应是别有洞天了,但无论如何,风景一直在那里,终会有人发现它的美丽。
我仍在路上,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还要走多久。
即便如此,朋友,请不要因迷惘而放弃生活,就算远方被雾霭隐去了轮廓,但至少,那雾霭的所在处是清晰可见的。
生活本就是一个一生一次的故事,机会难得,何不为之拼搏呢?
一直走下去也好。
若实在累了,就休息吧,不后悔就好,谁说不拼死拼活就注定后悔?
我只求问心无愧,何必上善若水。
我终究是个不够勇敢的人。
当然,也可以说好听点,那是我在保护那份神秘,“在没有路的地方”,多么一个引人遐思的世外桃源,我实在不理解为何要将这句话弄得如此慷慨激昂。
你若是不同意,也无所谓了,尽管当做是我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吧。
但我仍会这么走下去,于是我一直找,一直找。
不试过,又怎么知道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命题+材料”式的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从本次作文的题目来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当然“在路上”,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性散文要更容易写一些。
作文题目“在路上”,中心词是“路上”。
在《现代汉语》中“路上”有三个义项:
一是路面上,二是道路上;三是手面上,眼前。
再来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材料指出: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地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志在四方,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所以“在路上”的“路”既可以是本义上的路,又可以是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所以作文时可以实写在一段通往某处的路上,通过具体的事件的记叙,或者景物的描写,今昔对比来反映生活、环境或者改革开放指引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变,歌颂党的好政策、人性的真善美。
也可以写在人生的路上坦然面对挫折、困难,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在路上,享受着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坦然面对;在路上,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即使永远达不到目标,也是可贵的;在路上,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不要贪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走路;在路上,不要总是低头走路,要经常抬头看路、回头看路,要经常清除掉鞋里的“沙子”;等等。
【点睛】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
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
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
精细审题。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
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
精心选材。
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
精彩表达。
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
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写一篇记叙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答案】走过,才明白
也许,不曾想过在这烟雨迷蒙之际走过如画江南,也不知脚步怎样踏上曾在梦中多次幻想的石板桥,怎样看乌篷船消失在缠绵溪流的尽头。
江南梦的追念似乎只在这如雨的季节里描绘那份憧憬。
亲身走进这江南的画卷,却已被它的美丽、真纯与自然所折服。
走过青石小巷,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却不令人厌倦,他们似乎已经融进了这里,少了一样,便觉得少了些韵味。
古老的油纸伞安静的躺在地上,伞面上的山水画清丽淡雅,偶尔看见几位身着古装的女子,撑着伞路过,她们就好像是从古典画里走出来的人,不染一丝尘埃,那种气质,约是江南女子所特有的吧。
走过长桥短亭,一切似乎都静了下来。
闭上眼,任轻风拂面,细雨沾裳,停步折花,享受水乡风情。
隐约的,从远处传来一阵琵琶的乐声。
悠扬的乐曲如行云流水一般明澈、欢快,隐约流动出一种莫名的伤感,恍惚看见一对才子佳人站在亭中,叙说着相思之苦。
倏尔,琵琶别调声声转为凄婉,仿佛倾诉心中的无限惆怅,句句催泪。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
仿佛重温琵琶女的惆怅悲叹。
直到曲终,琵琶语音却未尽。
曾经相约的地老天荒,如今只有她等待几番,却是绵绵飞絮亦白头。
终是曲终人散尽。
走过茂竹修林,远处的山水被浓雾渲染开来,晕开一片,空灵飘渺,仿若雾中寻花,叫人看不真切。
略施朝露的一草一木也在雨露的冲刷下,显得越发迷蒙,像极了一副水墨画。
梦雨露微凉,晨雾吹醒花棠,风掠过,微凉。
此情此景,那个故事便又浮上心头。
似又忆起当年,花随人舞,人醉花舞风中。
十载韶华须臾过,独立宛城亦萧索,那年樱花何处落,风雪白头怎堪说。
即使有着美好的过去,此生,他们还是错过。
走过杨柳炊烟,伴着黄莺的鸣叫打开了一卷浓郁的墨色,隔着远处是流不断的河流,轻轻的在夕阳的依恋中化作朦胧烟尘。
当炊烟升起,宛若天降的仙气,只在那一线之间,便涵盖了千里之外。
轻哼一曲恋歌,鸳鸯入藕,荷香绕水,周围,白墙黑瓦,青石成路木成堂,雕花成门窗,停靠在岸边的乌篷船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渔火,摇曳着明灭的思绪。
走过江南,感受它诗的空灵,画的明净,歌的淡雅,词的静美;走过江南,体味她的千年文化,体味她的纯真自然。
真正走过江南,才明白白居易为何会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才明白江南梦的依恋。
江南的灵韵,只有走过,才明白。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为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以“走过,才明白”为题,这道作文题写作起点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写作落点准,更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点就是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
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琐碎事件,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可能会导致文章平庸俗套,也可能立意不高。
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
可以做一个填空:
走过,才。
如:
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
考生也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
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一定要关注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有没有心灵成长和人性的提升。
文章还应关注“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品味这个词语,文章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是不会轻易明白的。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生活中,有许多人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
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外、校名和人名。
(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答案】曾被我忽视的世界
汽车的引擎声交杂着喇叭声、叫骂声,在我脑中嗡嗡地回响。
我缩了缩脖子,将自己裹在温暖之中,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嘈杂与寒冷。
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期,却又不巧赶上这场突来的大雪,使得本就拥挤的交通更是一片混乱。
一排排车歪七扭八地停在路上,一动不动,与震天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似在举行着某种庄严的仪式。
母亲在一片混乱中,熟练地打着方向盘,较稳而不乱地踩着脚刹,细针穿线般地从弯曲的“路”中挤出。
“妈你真厉害,这么乱的路都能走得出来!
”我忍不住赞叹道。
“是吗,可能平时走多了,就习惯了吧。
”母亲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丝毫没有觉得这有任何特别的。
平淡的一句话却令我一呆,它似一把钥匙一般,打开了沉寂在记忆深处的某扇门。
思绪慢慢想过去的时光追溯,回到了那纯真又无知的烂漫年华。
雪,还在下着。
这雪连下了几天几夜,依旧没有停的迹象。
地面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毯,连走路似乎变得很困难。
我坐在母亲自行车的后座上,伸开双臂轻搂着母亲的腰,感受着那份令人心醉的温度。
这是我每天最享受的时刻。
坐在母亲的单车上,前往学校。
这段路程虽然不远,但那份惬意却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母亲的自行车似乎从来不会颠簸,哪怕路以被厚厚的雪掩埋,仍旧可以一路平稳地骑过。
正因为这样的安全感,我甚至有几次在这不远的路途上沉入了梦乡,到了学校依旧没有醒来。
犹记得有一次我好奇地问母亲:
“为什么自行车从来不会抖啊?
”在童年的我的眼里,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母亲似乎总能轻易地看出路上每一个坎坷之处,然后轻易地一一绕过。
我还模糊地记得当时母亲的表情,似闪过一丝惊讶,然后她笑了笑,慈祥地拍着我的头道:
“妈这条道走多了。
”
…….
思绪回到现在,竟发现已到了校门口。
“是不是又睡着了,到了学校还不下车。
”母亲笑着问了问
“哦,我…我马上走。
”思绪依旧飘荡中。
突然母亲加了一句:
“天冷了,注意保暖。
”
我身体一震,记忆又回到了十数年前那熟悉的场景。
“宝贝,别睡了,到学校了。
”母亲下了车,拍了拍自行车后座上的我。
我睡眼朦胧地下了车,背上书包向学校走。
突然母亲叫住了我:
“冬天了,好好穿衣服,别冻着自己。
”
“哦”
……
走下车去,看着母亲开车慢慢远去,亦如十数年前望着母亲骑着单车的背影慢慢消失。
不知为什么,雪似乎感觉有些小了,身体的温度也渐渐回暖。
我不禁笑了笑,十数年的光阴,我从未曾发现,原来在我漫漫人生路的旅程中,你从未离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首先解读命题。
“曾被我忽视的世界”这个作文题中的关键词有三个,一是“忽视”,一是“世界”,三是“曾”。
先说“忽视”,“忽视”的反义词是“重视”,其意思是“疏忽,不重视”,在在作文中可通过对比(注重……而疏忽……)来体现,还应该揭示出原因,尤其是主观的、内在的原因。
再说“世界”,“世界”是“忽视”的对象,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来看,这个被我们忽视的世界可能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一般指我们生活中的细微末节,而细微末节的花朵常常开放在生活花园中不为人注意的地方,细微末节的影子往往或隐或显于芸芸众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它,需要我们用聪慧的双眼去观察;它,需要我们用睿智的心灵去体味。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曾”,“曾”,表时态,指“成为过去”。
这个“曾”,明示着过程,暗示着习惯。
“忽视”成为一种习惯,带来的就只有悲哀,抓住“曾”,实际上就是要致力于反思,反思我们因为什么“忽视”那么多的美好的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世界,反思我们“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再寻美好情感,再度咀嚼被我们所忽视的世界里潜藏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我,提升境界,和谐社会,完美人间。
因为“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样,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观念,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左右一场比赛的结果,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
可以说,本道作文题写作要善于以小见大表现主题,构思应遵循“看似平淡”“却蕴含美好情感、深刻哲理”“深深地震撼心灵”这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从文体上来看,材料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点睛】
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
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
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
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
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
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
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
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5.请以“这才是真正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自选题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在文中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全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这才是真正的我
我就是这样无所事事,我就是这样漫不经心,我就是这样满不在乎。
几乎沉睡了一个寒假,终于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当我去翻书包找那些独一无二的宝贝时,我的一些上进心几乎被抹杀了,它们消失的无影无踪。
谁说我不在乎它们,毕竟那些都是我在灵感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写下的最真实的东西。
可是我在乎它们,为什么不藏好它们呢?
明知道那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宣泄,就像现在他们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我更孤独了。
问天上的星星什么地方,只有快乐没有悲伤。
星星却沉默没有回答,只有眼睛眨啊眨。
我知道它们一定很快乐,因为它们没有孤独者,它们是彼此的朋友,是彼此的亲人。
我有亲人,可是我却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不能成为的朋友,有些话我不能跟他们说,我也找不到最好的聆听着。
想对星儿说,星,懂我吗?
实际上,谁没有孤独过。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就是孤独的写照?
可是他可以用影子和明月相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至少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排解忧愁孤独。
可我呢?
尽管我很想唱歌,可这样的环境允许吗?
我的身边没有花,没有酒。
只有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和一些不容打扰的人。
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更是道出了孤独之苦。
他可以独怆然而涕下,而我却是欲哭无泪。
满腹心事如何诉?
昔日的伙伴,你们此时身在何方?
还记得我吗?
我们曾在雨中奔跑,我们曾在风里追逐,我们曾在浪里嬉戏,我们曾一起编织美丽的梦。
为什么让这种感觉变成了淡淡的回忆?
为什么那么多美好的瞬间不能够重演?
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
曾多少次我们在梦里相见,醒来之后一切消逝不见,我的世界只剩孤单。
到底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知道,世界一直在变迁。
那只不过是一些值得回忆的事。
我不能一直活在过去里。
我不能带着无知识的天真用现在的时光来寻找我的过去,因为我知道那是得不偿失。
明明知道过去的不可能找回来,又何必去浪费现在的时光。
或许我有美好的未来,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否则生命就像一口枯井。
谁说我没有朋友?
清晨早早地起床去看日出。
当看到初升的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我知道我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命题 作文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