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docx
- 文档编号:839796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20KB
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docx
《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格式模板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XXX2021/3/31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一、发展前景一、发展前景一个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果只是简单地使用改造的方式,那是很肤浅的,它应该不仅仅提供管委会的服务功能。
尤其是当商业与文化碰撞后,往往会产生两者关系不平衡的尴尬现实。
近期,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涵盖了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等各个领域。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共建成各类园区48座2003年以后,园区建设步入发展阶段,从2003至2005年,共建成各类园区85座,超过了以前13年的总量2006年,我国园区建设井喷,一年建成各类园区107座,2007年以后,园区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通道,2008年至2012年,共建成各类园区1122座,年均增速42.2%。
此外,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从2004年的3440亿元增加到2010年11052亿元,6年增加了76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6%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2%,2012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0亿元,增长速度为18%左右。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加强其平台发展就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承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依靠简单的复制已不可取,因地制宜,研究适合区域的发展模式以及战略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二、发展趋势二、发展趋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本地特色不断显现
(一)文化创意产业本地特色不断显现部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同质化严重。
比如文化创意园区首先注重的是应该是个性,如果缺少了个性,也就缺少了魅力,也就缺少了城市的竞争力。
以北京为例,动漫基地在海淀区有,在石景山也有,而大兴新媒体基地也是同样的东西。
这样的同质化导致了资源利用的分散与浪费。
所以未来文化创意产业本地特色将不断显现。
具体在发展路径和发展理念上将出现一定的分区。
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
上海打算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
而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
特别是在旅游景区的产业规划方面,各地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生活习俗等在游览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项目等做出非常特色的规划。
(二)融资领域引领企业上市风潮
(二)融资领域引领企业上市风潮根据目前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趋势,看以看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在不断增加,外在的环境不断转好,内生的驱动力量也非常强。
向好的政策驱动加上企业自身的成长,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上市会在未来3-5年出现一个风潮。
根据政策分析,到“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可提升至8000万9000亿元人民币,而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产值再翻一番,所以这个领域有相当的增长潜力。
根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排队上市的文化产业公司众多,如小马奔腾、海润影视、中影集团、万达院线、优扬传媒、星美传媒、慈文影视、北京新影联、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北京大唐辉煌影业、长城影视等很多。
所以只要企业做得很好,将来资本市场好的时候,这些公司一定会得到比较好的价值体现。
(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趋强烈(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趋强烈目前我国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分类:
一是以皇城文化、王府文化、胡同文化、饮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二是以移动多媒体、小剧场、微电影为代表的新兴文化资源,三是以动漫游戏城、文化街等为代表的创意文化资源,还有一些城市具有以外国使领馆、外资企业与机构、外国留学生和游客为代表的外国文化资源。
从文化资源的利用势能来分析,新兴文化资源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兴文化资源较好地利用了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电商和传统媒体的包装下,可以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快速传播,建立品牌和口碑效应。
但是其他资源属于在地资源,影响的范围和辐射的产业都较小。
所以笔者分析认为,未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能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新兴文化产业中心形成的过程中,相信会看到更多的以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智能语音等为重点文化科技新兴企业,文化与科技的媒介融合将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趋势。
三、战略规划三、战略规划
(一)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一)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1.总体要求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牢固树立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创新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扩大国内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2)基本原则统筹协调,重点突破。
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实际、不同产业特点,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扶持引导,实施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文化传承,科技支撑。
依托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3)发展目标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重点任务重点任务
(1)塑造制造业新优势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要加强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
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动生活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字产品、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工业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加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
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创新管理经营模式,以创意和设计引领商贸流通业创新,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提高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
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
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动漫游戏等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民族品牌。
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
加强通讯设备制造、网络运营、集成播控、内容服务单位间的互动合作。
提高数字版权集约水平,健全智能终端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制造与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整合发展。
推进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和数字家庭产业与内容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推进数字绿色印刷发展,引导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
(3)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完善优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
注重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
加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突出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园林绿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质量,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特色文化城市。
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培育村镇建筑设计市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幸福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设计理念,推进技术传承创新,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因地制宜融入文化元素,加快相关建筑标准规范的更新或修订。
完善建筑、园林、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重视对文化内涵的审查。
鼓励装饰设计创新,引领装饰产品和材料升级。
(4)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坚持健康、文明、安全、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
支持开发康体、养生、运动、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打造便捷、舒适、健康的休闲空间,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旅游需求。
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
加快智慧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支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积极健康的特色旅游餐饮和主题酒店。
(5)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
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
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不断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产业化。
发展楼宇农业、阳台农艺,进一步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
支持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馆(园),推进特色农产品文化宣传交流。
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扶持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
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和推介绿色环保产品和原产地标记,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6)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丰富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支持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活动,策划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精品赛事,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全面发展。
鼓励发展体育服务组织,以赛事组织、场馆运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体育保险等为重点,逐步扩大体育服务规模。
推动与体育赛事相关版权的开发与保护,进一步放宽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范围,探索建立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版权交易平台。
加强体育产品品牌建设,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7)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坚持正确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和设计水平及文化内涵,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强化与规范新兴网络文化业态,创新新兴网络文化服务模式,繁荣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创作与传播。
加强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和舞台技术装备创新。
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
完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高展陈水平。
3.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1)增强创新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
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
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保护等问题研究。
加强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
优化知识产权申请与审查制度,建立并完善专利优先审查通道和软件著作权快速登记通道,健全便捷高效的商标注册审查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
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战略联盟,引导创意和设计、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大联盟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推行知识产权集群式管理。
(2)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
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点。
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
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体系,对各类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创作活动、学习深造、国际交流等进行奖励和资助。
加强创业孵化,加大对创意和设计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
规范和鼓励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易。
积极利用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健全符合创意和设计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院所转制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强人才科学管理。
(3)壮大市场主体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企业集群。
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和设计企业,支持设计、广告、文化软件工作室等各种形式小微企业发展。
推动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积极推进相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引进战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推进文化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一批相关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
鼓励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支持自主标准国际化。
(4)培育市场需求加强全民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激发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补贴居民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
鼓励企业应用各类设计技术和设计成果,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扩大设计服务市场。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对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采购力度。
消除部门限制和地区分割,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
充分利用上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市场及文化产业、广告、设计等展会,规范交易秩序,提升交易平台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产品和服务交易。
鼓励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创意和设计提供专项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创意和设计创业人才拓展市场。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区域性和行业性交易市场。
在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中,运用创意和设计促进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等发展。
鼓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在店面装饰、产品陈列、商品包装和市场营销上突出创意和设计,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顺应消费者需求。
(5)引导集约发展依托现有各类文化、创意和设计园区基地,加强规范引导、政策扶持,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园区基地提高效益、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建设融合发展集聚区,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组织实施基础性、引导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6)加大财税支持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支持力度。
在体现绿色节能环保导向、增强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
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点,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容纳入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
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对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
(7)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集合信托和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支持金融机构选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项目贷款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适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融资品种,拓展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完善无形资产和收益权抵(质)押权登记公示制度,探索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
建立社会资本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服务。
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探索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机构,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
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
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8)优化发展环境评估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确需保留的,要精简审批流程,严控审批时限,公开审批标准,提高审批效率。
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严格限定在广告媒介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费,推动落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
完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收费制度,鼓励和推行优质优价。
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资助创业孵化,开展研讨交流等。
(二)四项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二)四项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和创意领域需要知识产权的保障,把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的相关内容,增强创造动力、增强强化人才的有关培养是重中之重,在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市场需求、引导集约发展,加大财税支持、落实金融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1.增强创新动力增强创新动力针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特点,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保护。
2.强化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培养有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人才的培训,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第二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复合型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推进职业技能的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第三方面,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加强人才的培训。
3.培育市场的需求培育市场的需求加强全民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激发创新和设计产品服务的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文化消费的规模。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我国目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大约一万亿左右,占居民总消费的6.6%左右,文化消费大概存在着3.6万亿的缺口,说明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需要培养,潜力需要挖掘。
加强全面的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才素养,以形成良好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消费习惯,这将大大提升文化消费的水平。
4.财税方面的措施财税方面的措施在体现绿色、节能、环保导向、增强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税收的扶持政策,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试点,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容纳入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对已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鼓励企业加大对创意和设计投入的力度,意见中专门提出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扣除的政策,扣除所得税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创意 产业 十四 发展战略 规划 专业 完整 格式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