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839431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25.05KB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
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
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
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分配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
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由此,本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图片话题,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提问:
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同学们会背关于它们的古诗吗?
2.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简介鹳雀楼。
1.思考问题,回忆学过的古诗内容,回答提问。
2.听老师讲解,了解鹳雀楼。
1.填空。
(1)王之涣是代诗人。
(2)鹳雀楼旧址在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
15分钟)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断句,并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问,老师在幻灯片中标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与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1.认读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自主尝试解释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楼(lóunóu)
依(yìyī)
尽(jìnjìnɡ)
欲(yǜyù)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用时:
10分钟)
1.再次自由读古诗,读后思考: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2.质疑、解疑,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了什么道理。
1.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问题。
2.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理解诗句意思。
3.思考诗句蕴含的道理。
3.字词意思我知道。
白日:
依:
欲:
千里目:
四、仔细品读,尝试背诵。
(用时:
5分钟)
1.启发学生思考:
诗人的观察点在哪里?
鹳雀楼、夕阳、山峰、黄河分别应在什么方位?
2.看图想象诗人看到的景象。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根据诗文内容,思考诗人所处的位置,想象诗人看到的内容,揣摩诗人当时的心情。
2.朗读、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登鹳雀楼
,
。
,
。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用时:
5分钟)
1.请同学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1.思考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产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5.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3.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望庐山瀑布》,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用时:
5分钟)
1.播放各种瀑布的景象。
2.交流:
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简介诗人背景。
1.欣赏瀑布美景,交流观后感。
2.听古诗范读,了解诗人背景。
二、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用时:
15分钟)
1.自由读古诗。
比比谁能读得字字准确、清楚响亮,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生字词。
2.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生字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
lúshānshānchuān
()()
三、解释诗意,体会意境。
(用时:
15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整个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
2.根据诗句意思,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1.小组讨论诗句意思。
2.根据诗文内容,想象作者看到的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7.我会解释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用时:
5分钟)
1.请同学说一说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2.布置作业:
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选出作品展示。
1.交流自己喜欢的诗句。
2.根据诗文内容绘画。
大家相互展示、交流、评议。
8.我最喜欢《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是“”,因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介绍作者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借助想象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古诗二首》教学片段
◆释诗意,悟诗情(教学难点)
师:
我们来讨论《望庐山瀑布》后两句诗的意思,有小组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吗?
生:
我们这组讨论的结果是:
这两句诗是说“庐山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师:
说得很不错,基本很接近原诗的意思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庐山瀑布不是真的有三千尺。
那庐山瀑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吗?
生:
不是。
师:
对!
庐山瀑布不可能从天上流下来,诗人这样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当时的情景。
诗人李白看到瀑布湍急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山顶云雾缭绕,仿佛仙境,所以李白用这两句诗来描
绘他看到的壮丽景色。
你们通过李白这两句诗的描绘,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好好想一想,大家再一起交流。
生:
朗诵这两句诗,我觉得我看到了壮观的庐山瀑布,抬头看不见瀑布尽头,落入地下时溅起了水花,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欣赏。
师:
我们也许没有亲眼看过庐山瀑布,但通过诗人李白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庐山瀑布的美景,它一定很壮观,让我们赞叹和喜爱。
诗人也是如此,被庐山瀑布的壮阔吸引,用诗句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之情。
赏析:
教师在解释了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讨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也让学生走进古诗意境,感受诗词的力量。
最后通过想象,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景。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
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
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
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
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
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
我对孩子们说:
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
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
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
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
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
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
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
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
知道庐山在哪吗?
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
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
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
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
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
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
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
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
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课题
黄山奇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图文并茂,生动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
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产生语感,再通过课文插图,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感悟黄山奇石的奇特及人们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作为教学设计设计,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小组合作和看图学文的方式,充分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1.搜集关于黄山奇石的资料。
(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2.自学生字词,尝试朗读,搜集黄山奇石的相关图片。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新课导入。
(用时:
5分钟)
1.播放黄山图片,简介黄山。
2.出示题目,板书题目:
黄山奇石。
3.释题,通过组词理解“奇”。
1.学生欣赏黄山图片。
2.齐读题目。
3.思考“奇”字是什么意思,用“奇”组词。
1.多音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整体感知。
(用时:
2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识记方法。
3.检测生字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6.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一共介绍了几种奇石?
具体介绍的是哪几种?
(完成活动卡)
2.一锤定音。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表示)
形状(zhuànɡzuànɡ)
闻名(mínmínɡ)
天都峰(dūdōu)
3.拼写词语我最棒。
nánbùjùshí
()()
tiānɡǒushǎnɡuānɡ
()()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用时:
1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地图,简介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
(3)补充黄山“四绝”资料。
2.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分别讲了什么?
2.看地图,了解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
3.看黄山“四绝”资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中外闻名:
秀丽神奇:
5.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1)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四、课堂总结。
(用时:
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生字词,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观看黄山风景图片,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种识字游戏的开展,恰当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写字环节中,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仔细观察,懂得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出示本课新词,开火车读每个词。
2.指导学生齐读。
3.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新词。
2.齐读新词。
3.思考:
课文怎样生动具体地把黄山奇石的“奇”写出来?
6.巧辨双胞胎。
(组词)
二、图文对照,朗读感悟“奇”。
(用时:
20分钟)
1.指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了解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种黄山奇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
(3)找出对应的三段文字。
(4)问:
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有趣的奇石的呢?
2.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了解这几种黄山奇石“奇”在哪儿?
(样子奇特,作者想象力丰富)
4.指导学生朗读。
5.指导学生背诵。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图片,互相说说图上石头的样子。
2.圈出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
3.认真读,把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奇石的句子多读几遍。
4.小组交流各自喜欢的石头,说说为什么喜欢。
(“仙桃石”抓住“落”“飞下”;“猴子观海”抓住“猴子”的动作、神态;“仙人指路”想象神仙给谁指路,体会神奇;“金鸡叫天都”画一画它的样子。
)
5.有感情地朗读。
6.把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介绍给同学。
7.句子加工厂。
(用加点字词写句子)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8.黄金搭档。
(连线)
陡峭的怪石
翻滚的山峰
有趣的云海
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秀丽神奇的岩石
奇形怪状的景色
三、启发想象,自由练说。
(用时:
10分钟)
1.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写法,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学介绍。
(出示有关图片)
3.指导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
1.小组合作,想象这三种“石头”分别是什么样的。
2.小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摘抄文中描写黄山奇石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用时:
5分钟)
1.教师小结: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1.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本节课中,我关注到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看图想象,说出黄山奇石神奇在哪。
学生图文对照,既有图片的直观印象,又有文字在头脑里构建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教学片段
◆图文结合,大胆想象,感受黄山奇石之奇(教学重点)
(课件出示三幅插图)
师:
仔细看这三幅插图,看看这些黄山奇石像什么,想一想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请挑你觉得最神奇的一幅来说一说。
生1:
我喜欢那块“仙桃石”。
它看上去像一个大仙桃,十分神奇。
生2:
我也喜欢“仙桃石”。
它就这么落在山顶上,一定是孙悟空从王母娘娘那里
偷的大仙桃掉下来了。
师:
你真会想象。
那么就请你把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这段文字美美地读一读。
(生2有感情地朗读)
生3:
我觉得“猴子观海”这块石头最神奇。
猴子蹲在那么陡峭的山峰上,正在出神地观看翻滚的云海,它一定被美景吸引住了。
师:
是啊,这块石头真像猴子,看上去惟妙惟肖。
请你读好第3自然段,读出你的喜欢。
(生3有感情地朗读)
生4:
这块“仙人指路”很有意思。
我想是有人想去天上,但不知道怎么走,这个仙人十分热心,给他指路呢!
师:
你想得真有意思。
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生4有感情地朗读)
师:
这些黄山石形状奇特,每一块还有自己的故事,真是太神奇了。
让我们一起把这三段文字好好地读一读,把我们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齐读)
赏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关注到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看图想象,说出黄山石神奇在哪。
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再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
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
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
于是我就对他说:
“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
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
”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
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10.日月潭教学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