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3天.docx
- 文档编号:837847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5.18KB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3天.docx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3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3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3天
寒假第三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
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
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
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爹的冰糖葫芦生意
张玮
①接到娘的电话,李冰急匆匆从外地赶了回来。
娘告诉她,下雪天,你爹非去卖冰糖葫芦不可,结果人和车滑到了沟里,把腿摔坏了。
看着爹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李冰心里就有些来气,大冷的天,卖什么冰糖葫芦,挣不了仨瓜俩枣的!
②小时候,李冰对爹就没什么好感,在李冰眼里,爹就从来没让她痛痛快快地吃过几串冰糖葫芦,李冰在学校里考了好成绩,回家向爹要犒赏,爹就只给李冰一串冰糖葫芦,如果多要,爹就会瞪着眼,训一句:
“吃多了闹肚子!
”李冰只好委屈地离开了。
③后来,李冰长大了,对爹从事的职业有些反感:
爹干什么不好,偏偏去卖冰糖葫芦,一串冰糖葫芦仅仅挣个毛把钱,这买卖能养家糊口吗?
但爹似乎做这买卖上了瘾,每天早出晚归的,乐此不疲。
④那次,爹到学校里给李冰送生活费,提去了一大塑料兜零碎毛票。
爹尴尬地笑笑说:
“爹来得急,没时间给你换成整票,你就用零钱买东西吧,”看看自己周围的同学,家长送来的都是百元大钞。
李冰就觉得,爹真是一个没能耐的人。
⑤爹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娘守着满屋子的亲朋好友,仿佛是开玩笑似的对李冰说:
“你爹呀,卖了半辈子冰糖葫芦,可他自己连一串冰糖葫芦都没吃过哩。
”李冰表示不信,娘便说:
“不信,去问你爹。
”爹却笑眯眯的,不置可否。
娘又接着说:
“别看你爹这买卖不大,可他顺顺利利地供你读完了大学……”私下里,李冰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娘。
这回,娘真的是板着脸告诉她:
“可不,你爹曾亲口对我说过,每次看着那串冰糖葫芦,他总是难以下口,总会想着,怎么把它卖出去变成钱,给女儿用。
”听着娘的话语,李冰突然感到鼻子有些发酸,只是她强忍着,没让眼泪落下来。
⑥李冰参加了工作后,就坚决不让爹再出去卖冰糖葫芦了,可爹就是不答应。
这不,爹还是出事了。
李冰看着病床上躺着的爹,知道爹现在最想让她干什么。
她对爹说了一句:
“我替您去卖那些剩下的冰糖葫芦吧。
”爹一听果然高兴得不知什么似的,嘴里直说:
“好,好,好……”
⑦李冰推起了爹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那辆老式大轮自行车,这时李冰才发现,那硬皮鞍座上,竞摩擦得起了许多皮毛。
李冰抚摩着,心里又是一番感慨。
⑧“卖冰糖葫芦了……”李冰学着爹的样子吆喝起来。
听到吆喝声,一些领着孩子的老头儿、老太太走出了家门,看到李冰,便纷纷问起来:
“你爹怎么没来卖呢?
”有些知道爹出事的主顾说:
“给我多来几串吧,你爹可是个好人,有时在路上碰着,没带钱,你爹总是要送给孩子几串冰糖葫芦。
回去,可别忘了给你爹捎个好……”也就是从这时起,李冰才突然明白:
原来,爹卖小小的冰糖葫芦,竟也拥有这么好的人缘儿。
⑨在外村,李冰看到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
还不等走近,老人便说:
“你是李山印的女儿吧?
”李冰点点头。
那老人便说:
“我就知道肯定错不了。
这十里八乡只有你爹卖冰糖葫芦。
孩于,你不知道,我一个孤老头子,你爹每次卖冰糖葫芦路过这里,俺哥俩都要唠上一阵子,只有唠上一阵子,他才会放心地走……”
⑩听着老人的话语,李冰突然感到,爹哪里是在做冰糖葫芦的买卖,爹分明是在做人生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冰看到爹的样子,不由来气,这自然地引出下文,与后来她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形成了对比。
B.李冰母亲两次说李冰父亲没吃过冰糖葫芦时的神态不同,第二次板着脸意在让李冰感受到父亲的辛苦付出。
C.父亲出事后,李冰知道父亲最想让自己替他去卖冰糖葫芦,便马上付诸行动,这说明李冰已经开始理解父亲。
D.文章第9段那个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对李冰所说的一番话,说明了李冰父亲卖冰糖葫芦的目的是为了结下好人缘。
2.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3.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意蕴深长,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三个方面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
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
《说文》曰:
“怼,怨也。
”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
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
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
“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
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
“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
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
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
“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
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
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
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
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
“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
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
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
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知乎”网民“simple”说:
“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
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
(摘编自《半月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
”的含义和读音。
B.“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 )
A.《战狼2》主角吴京说:
“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
B.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
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E.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歌词,该歌词在传唱时广受赞誉。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
4、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
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
“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
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
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
“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
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不报。
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
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
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
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
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B.出阁,皇子出就藩封。
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
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
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
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
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孤,他慨然担当,不取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②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
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来到故人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两句写院外之景:
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诗的尾联有赞美恭维之意,体现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同时兼有志趣相同之感。
D.整首诗叙事明白流畅,用词朴素自然,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2.请结合《沁园春·长沙》的艺术手法,试从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颈联。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荀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__________”的境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8、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本周五我院学生会将操办一场读书分享会。
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心治学的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名誉,现就教文学院院长一职。
我们特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客座教授,衷心希望您能拨冗参加亲临指导,我们将鼎力给您提供便利。
9、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C;3.D
解析:
1.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见原文第一段第一句;C项“参与旅游”无中生有,原文是说“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2.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
3.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
原文第三段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对我对家庭慈爱、负责。
对事业勤劳、执着。
对他人关爱、友善。
3.内容上点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情感上突出对父亲的理解与崇敬。
主题上升华小说意义,提升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问层面。
解析:
说明了父亲中关爱他人的品质。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CE;3.①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
②双方立场敌对,“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具有非理性特点。
③当双方不敌对,“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是轻松、友爱互动。
④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
解析:
《说文》只说“怼”“心”部,从“对”声。
并没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C;3.A;4.①“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
②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
解析:
1.原文标点: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
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2.“奉命退休”错。
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3.“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①高低结合(此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寒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