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docx
- 文档编号:836213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8.04KB
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docx
《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
教师读书笔记3000字
【篇一:
教师读书笔记16篇】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
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
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
“活在当下”。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
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
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
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
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
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
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
?
。
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
《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
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
我想: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
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
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
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
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
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
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
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
?
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
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
子: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
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
“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
“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
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
【篇二: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
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
例如: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
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
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
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
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
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
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
例如:
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
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
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标中强调的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则跑题,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清晰授课、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
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
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
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清晰授课
一直以来,我以为清晰授课只是讲在上课时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激情,能做到抑扬顿挫。
原来这只是清晰授课的前提,是基础,是一小部分。
只有标准的普通话距离清晰授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以及授课策略的选择等要做到清晰授课,更多的功夫是在课上。
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求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大纲,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领会教学参考书,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体系,掌握其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考虑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授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师自身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有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的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领会的语言并表达出来。
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知识的主要媒介。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总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段,而教师清晰的表达,可以大大缩减转化的时间。
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
通过第一次讲授,学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这又需要教师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不同的阐述方法,从知识的其他角度入手,进行再次论述。
这样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才会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发芽。
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达到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五、组织严密。
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
课堂秩序好。
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
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篇三:
陈端生《再生缘》读书笔记3000字】
《再生缘》读书笔记
《再生缘》乃清代杭州女诗人陈端生所作,主要讲述了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与都督之子皇甫少华的悲欢离合的悲剧故事,以及皇甫、孟、刘三家的恩怨情仇。
此书结构庞大,故事性极强,情节离奇曲折,结构精密,为此,我对此书爱不释手,用了三天把这本书看完。
写作背景
作者陈端生,出身于一个对女性较有平等观念的官宦世家,其父陈玉敦曾在北京、山东、云南等地就职,端生皆得随侍,因而阅历较当时一般闺秀要广。
由于陈母深爱弹词,陈端生创作《再生缘》的一方面原因也是为了娱悦母亲,“原知此事终无益,也不过,暂博慈亲笑口开”。
陈母不仅是《再生缘》的第一个读者,又耐心指导陈端生的创作。
陈端生二十岁完成了本书前十六卷,后因其母去世,就停止了写作。
之后又经历出嫁、生儿育女之喜,再到丈夫被发配、儿子逝世之悲。
历经了这般大起大落,后期陈端生自说道:
仆人愁人不愁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时心。
在读者的催促下,陈端生到了三十三岁才续写十七卷,耗时一年,并从此辍笔,于四十六岁逝世。
由于陈端生隔了十三年才续写这部弹词,为此,前十六卷与第十七卷的写作风格有些许差异。
再加上《再生缘》后三卷由梁德绳与其夫许宗彦所续,写作手法更是差别甚远。
少女时代的陈端生自恃才华出众,常常自诩自己的创作如同“天孙织锦”、“孔雀开屏”,甚至表示“不愿付刊经俗眼,惟将存稿见闺仪”。
但是经历了重重的悲喜交错后,仿佛磨平了她的棱角,从十七卷开始,她的态度谦虚内敛,言辞平和,思维也如不前十六卷般跳跃。
对于《再生缘》这本小说,一直留有一个疑问:
为何神龙无尾?
陈端生写前十六卷只用了一年半,但是写第十七卷就用了一年,她的经历使得她思想受阻。
再加上她曾说“其中或有差误处,就烦那,阅者时加斧削痕”,由此看来,受各方面的影响,她的写作风格是难以回到当初了。
与其学众多人说的陈端生自嘲自身、恨不团圆,倒不如说她不愿意小说虎头蛇尾,宁可神龙无尾,随后人去猜测、续写。
小说的神化
小说与其它文体最大的差别在于虚构性,《再生缘》也不例外,而且还增添了神化色彩。
小说的第一回《宴蟠桃神仙谪世征土番英雄立功》开始神化,也是为之后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东斗星君、执绋仙女、焚香、秉圭女四位神仙因迷恋凡尘,欲投凡间,永结为好。
玉帝得知后,将四人贬下凡间,美其好事,但是是他们历经苦楚,尝试姻缘复原之苦。
四位神仙托世为皇甫少华、孟丽君、苏映雪、刘燕玉,另还有金童、玉女、织女托世为元朝天子铁木真、皇甫长华以及刘燕珠。
出生时有天降祥瑞之兆的人,注定身份非凡,非富则贵,皇甫
长华出生时有月华毫光异香,母仪天下;皇甫少华紧接长华之后出生,月华渐息,年少封王;孟丽君出生时月华正胜,异香满室,官居极品,位列三台。
这部小说的神化一个表现在于神仙托世,另一个表现在于神仙托梦。
尹夫人、韩夫人、杜大娘临盆前皆有神仙托梦告知她们的儿女是神仙托世,将来必能富贵非凡;刘燕玉已故的生母托梦让她就皇甫少华并死定终生;皇甫敬被俘虏时,神仙托梦告知其三年后必能渡过难关,并且加官进爵;皇甫少华、苏映雪遇险时神仙打救等等都有充满了神奇色彩。
这种神仙托世、托梦的写法,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知道前因后果。
早已透露的大团圆结局、曲折离奇的剧情,引用一句马克思的话: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整部小说,虽说情节离奇曲折,很多结果是在意料之外,但却是在情理之中。
若说戏剧性较强,还得说第二十八回《得绣球大小登科认首饰惊喜交集》和第二十九回《贺新婚士元悲伤饮合卺映雪叙旧》。
读者都知道,苏映雪要嫁的是孟丽君,孟丽君要娶的就是苏映雪,姊妹重逢,扣人心弦。
在成亲之前,孟丽君打算向梁小姐说明一切,动之以情,乞求谅解;苏映雪竟打算为守节再次寻死。
当然,苏映雪是不会贸然死去的,关键时刻有神仙托梦道“莫须惆怅误良辰,即日妆台共故人。
夙世良缘终会合,三番花烛始为真”。
但是,苏映雪一直以为故人会是皇甫少华,怎么也没料到是孟丽君,抛绣球那天,她一直寻找皇甫少华,却始终没见到。
若抛绣球那天苏映雪就寻了短见,孟丽君始终不肯向前,没有接中绣球,那结局又是如何呢?
当然,一切都在作者的股掌之中,清点聘礼时,当苏映雪看到那支曾经修过的双凤钗和部分首饰似曾相识时,她大胆猜想郦君玉就是孟丽君,等到新婚那天弄个明白。
到了新婚那天,苏映雪还藏利刀一把,若新郎不是孟丽君,就俟机用来防身或以死明志,所幸的是,在孟丽君吧苏映雪戏弄了一番之后,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且相互讲述各自的经历。
整部小说结构非常庞大,但是人物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为此,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精密的骨架,构架起整个故事。
无论是这两回,还是整部小说,作者插入了许多巧合,使得人与人、事与事之间能够巧妙地联系起来。
但是多重巧合的运用,不但不会使情节显得突兀,还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让读者读来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驱使读者继续往下读。
也正是因为这样,连续三天,我马不停蹄地把书读完。
这部作品结构精密、系统分明、清洁曲折、文辞优美、叙事生动、描写细腻,系对偶之文。
改编者更是将大量文言文改为白话文,虽辞藻不如文言文优美华丽,但读来易懂。
其中对人物的性格、心理,声音笑貌,都有出色的描写,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孟丽君这个中心人物,从多方面反映他的绝代姿容与旷世才华,此外还描绘她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变化,性格的发展,其间脉络分明,合情合理。
她先前从未与皇甫少华见过面,仅仅是从苏映雪口中得知情况,完全没有感情基础。
她之所以抗旨逃婚,改装应试,完全是出于封建节烈观的教育才守节。
但是后来随着自身地位的变化与皇甫少华因为盟约救刘燕玉一家的行事,她的思想也有了变化。
皇甫少华娶仇人之妻,为仇人求情,这是孟丽君所不能理解的,因而喊出了“父母之仇竟是忘,随朝保奏恳君王。
刘候夫妇蒙恩赦,半月中奉旨成婚入洞房。
守义一端忘却了,可见的,男儿容易变心肠”。
因而决心“从今索性不言明,蟒玉威风过一生”。
“从此安然居相位,少不得,孝心未尽尽忠心。
”“何须嫁夫方为要,就做个,一朝贤相也传名”借孟丽君的诗句,表达她的壮志,深刻描写了一路来她的思想、态度以及心理的转变。
小说在思想上一反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歌颂妇女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和行动。
一方面,作者能够努力挣脱当时封建思想的枷锁,追求男女平等,甚至通过对孟丽君这个人物的塑造,表达女胜于男的美好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始终没能跳出“三纲五常”的牢笼。
孟丽君,才貌双全,聪明绝顶,不愿屈于刘家的权势和迫害,女扮男装,离家出走;上京应试,三元及第,任翰林院修纂,后人兵部尚书,掌兵权,升宰相,位列三台,后又被钦点为大总裁。
如此天资聪颖、意志坚韧的女子,世上非常罕见,她仅仅是作者追求男女平等所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
而且此女子胜于任何一个男的,她三元及第,官居极品,智救夫家。
除了孟丽君,卫勇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她杀贼首韩虎,随皇甫少华出兵战敌就可以看得出来。
此外还有苏映雪为守节投湖、刘燕玉践盟逃尼庵,都是妇女为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礼教束缚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敢表现。
对于这种男女平等甚至女胜于男的思想,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
但是也不难看出,这些女性都没有摆脱“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孟丽君女扮男装,上京赴考,不是为了酬壮志,而是为了救夫君,此乃夫为妻纲的表现;而且当她官居极品时,她不愿换装,不是因为舍不得虚名,如她所说的是要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此乃君为臣纲的表现。
还有卫勇娥,被迫女扮男装,杀山寨主,隐居绿林,劫富济贫,也不是因为有抱负,而是俟机救出被番军俘虏的父亲,此乃父为子纲的表现。
还有苏映雪、
刘燕玉也是如此。
她们在封建势力的层层包围和压迫下而真相暴露后,最后只能回到闺房,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的压迫妇女,扼杀人才的不合理性,表达了妇女要求挣脱封建束缚,求得自由解放、与男子具有平等权利的意志和愿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读书笔记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