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docx
- 文档编号:836120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60KB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docx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春节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
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
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
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
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
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
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
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
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
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
爸爸也拿出了我们买的鞭炮。
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
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
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
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
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
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
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
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
快到最后的时候,只听到“嘭”的一声,从炮管后面冒出一股黑烟。
我和妈妈吓了一大跳,只见爸爸的手和脸被熏的乌黑。
我和妈妈看到爸爸这个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的。
爸爸哭笑不得的说:
“都是劣质炮惹得祸,以后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卖劣质炮了!
”这个除夕我过的真得很快乐,这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了。
“端午”的名称奥秘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
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
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其中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架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来改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子。
民族特色
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有的东西;一个国家若要成为该民族的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有这样一则材料:
某户户主为增改家中电视机频道,寻踪购得增频器回家。
老伴问:
“你买了什么洋玩意儿?
”在得知是广州生产的后,又说:
“广州出产,怎么没有中文,尽是洋文?
”中文,即汉语,厉经千年,几经演变发展到现在。
这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连外国人都在学习,而在它的发源地,在自己国家流通的商品上,竟是洋文说明。
洋文,尤其是英文的广泛使用,也许是一个趋势,但在中国国内,还是汉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与这些现象相反,有的国家规定,无本国文字说明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口。
而在我国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完全没有中文表识和中国文字说明的,已非个别现象。
难道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不值得引以为豪吗?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
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
),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2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
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4正月不剪头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5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
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满族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
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
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
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
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
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
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
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
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
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
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
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