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docx
- 文档编号:834885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76KB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docx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者《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字景廉,号潜溪。
明初文学家。
“马生”,字君则,“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
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二、重点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致书:
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
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
跑既加冠:
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尝,曾经。
趋:
奔向。
先达:
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
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叱咄:
训斥,呵责。
(礼愈)至:
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
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
等待,等。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
严冬。
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
学舍,书舍。
僵劲:
僵硬。
(持)汤沃灌:
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
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
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
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
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
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A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A,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三、文章主旨
本文写作者接待同乡晚辈马君前来拜访,写了此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四、结构层次
全文共两段。
第一段:
写作者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可分二层:
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求教之难。
第二段:
特别渲染从师求学的艰难。
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从师求教之苦;第二层叙述求学时期衣食粗劣<生活简朴;第三层总括全段,求学求师“勤且艰”。
五、写作方法
1.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特写从师求学的艰难,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又与“同舍生”作比较,对比鲜明,词顺理达,情意真切,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文章布局严谨,详略得当。
①是各段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转换自然。
②全文布局先宾后主,宾详主略,选材精当。
③这样由宾到主,逐层写来,最后才写马生,点明题意,推出主旨,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六、课文翻译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七、.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表明作者常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作者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从衣食两方面表现自己求学之苦的句子:
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八、问答题
1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
乡之先达有何特点?
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德高望重教学严肃态度严厉
2、文中写大寒天气是通过那个句子表现出来的,写这样的天气目的是什么?
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目的是通过环境恶劣烘托作者抄书艰辛,路途艰难,更加有力地突出主旨。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的原因是什么?
远学求师谦虚求教
5、思考、
(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
遥远艰难。
衣着:
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
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6、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7、作者从衣食两方面表现自己求学之苦的句子是:
(1)无鲜肥滋味之享。
(2)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
8、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10、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
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刻苦读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11、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虽然我们现在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廉,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再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2、文章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记叙、议论,叙议结合,生动感人。
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勤奋学习的目的。
13、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
1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
为什么?
a)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b)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
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
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全面)2016-07-1115:
20|#2楼
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
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足肤皲裂而不知;
(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
)�袍敝衣处其间;
(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A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
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A袍敝衣(yùn)
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三、解释
1、致:
得到。
2、假借:
借。
3、走:
跑。
4、以是:
因此。
5、弗之怠: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
道德声望高。
11、叱咄:
训斥,呵责。
12、至:
周到。
13、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
等待。
17、穷冬:
隆冬。
18、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
热水。
21、舍:
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
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
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24、沃灌:
浇洗。
25、衾:
被子。
26、缨:
帽带。
27: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
腰佩。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
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A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A,旧絮。
敝,破。
31、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五、古今异义词。
①录毕,走送之走古义:
跑;今义:
表行走。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
热水;今义:
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
借;今义:
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一词多义
以①以衾拥覆(用)
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③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⑤家贫,无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从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②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其①俟其欣悦(他)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①礼愈至(周到)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
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
②走送之(代词,它,指书)
③当余之从师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
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课文内容理解。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答: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
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老师叱咄则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
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
“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
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
(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目的:
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4、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6、你觉得“先达”对学生“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
为什么?
答:
答案一:
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
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
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
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勤学成语:
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⑤圆木警枕
勤学的名人名言:
①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③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8、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
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
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
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哪些学习的秘诀?
答:
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1、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答: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归纳2016-07-1118:
58|#3楼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他“当今文章第一”。
2、“序”古代文体,分“书序”和“赠序”,本文属于赠序。
二、解释词语:
嗜:
特别爱好致:
得到假借:
借走:
跑。
弗之怠:
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书,弗,不,之,指代抄书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
因此。
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
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硕:
大。
德隆望尊:
道德声望高。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
请教。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
言语和脸色。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
引,提出,质:
询问。
俯身顷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叱咄:
训斥,呵责。
至:
周到。
俟:
等待。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
隆冬。
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
这里指学舍。
书馆。
支:
同“肢”,肢体。
媵人:
这里指服侍的人。
汤:
热水。
沃灌:
浇洗。
衾:
被子。
寓逆旅:
住在旅店,逆旅:
旅店。
被:
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缨:
帽带。
腰:
腰佩。
腰用作动词。
容臭:
香袋。
臭:
气味。
这里指香气。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旧絮,敝;破旧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
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
指吃的穿的。
三、理解默写:
1、以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2、表现作者还书时坚守信约,讲究诚信精神的句子: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请教时态度虔诚的语句是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顷耳以请。
4、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四、重点阅读题
1、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写作此文赠送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太学优越条件,不畏艰苦,刻苦读书学习。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自己求学艰难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读书难――勤奋刻苦,坚守诚信求师难――虚心求教,尊敬师长道路难――不辞辛苦,坚韧不拔。
生活难――志趣高尚,精神富有。
3、本文作者着重叙述了自己求学的经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求书难――手抄,守信求师难――趋百里外,虚心求教道路难――不畏艰辛,坚韧生活难――不以为意,一心向学4、本文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要想成大器,必须不怕吃苦的道理。
学业能否成,与条件无关,跟个人努力有关。
5、文中有很多对比之处,请一一指出:
a)恶劣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对比――刻苦努力
b)老师的辞色严厉,与作者色恭礼至对比――谦虚好问
c)同舍生的奢华与自己寒酸的对比――志趣高尚,精神富有6、作者在写衣食住上着力刻画其“苦”,目的何在?
一是与同舍生对比,以突出作者一心向学,志趣高尚。
二是想表明学业是否能成与条件无关,与主观努力有关。
7、宋濂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1)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
(2)诚实守信的精神
(3)尊敬老师的态度。
(4)一心向学,重视精神享受。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2016-07-1114:
20|#4楼
一、文学常识
选自,作者朝代家(人名),本文是一篇序。
二、解词
A、嗜;致;弗;假借;怠;每;录;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13、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走;逾约;以是;
B、既;加冠;益慕;患;硕师;硕;尝;趋;叩;执经;德隆望尊;辞色;卒;援.疑质.理;;;或;叱咄;至;俟;
C、负箧曳屣;汤;沃灌;衾;逆旅;腰;烨然;�袍敝衣;略无;慕艳;以中..足乐者;;盖;臭;口体之奉;D、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皆被绮绣通()三、翻译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已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8、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四、问答题
1、点明主旨的句子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作者勉励马生,为什么要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
4、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阳 序文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