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3年显卡大全上.docx
- 文档编号:833988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62MB
跨越13年显卡大全上.docx
《跨越13年显卡大全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13年显卡大全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越13年显卡大全上
时至今日,显卡早已成了DIY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并且显卡的概念也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它的功能早已超出了它本身显示的定义。
2004年的是显卡大发展的一年,NV40、R420等高端产品的出现将显卡市场活脱脱的演绎成一个游戏娱乐中心。
当然,PCI-E的引入也非常值得我们期待.虽然已是2004年年末,而显卡市场也已经变成ATI和nVIDIA两大巨人之间的战争了,但相信大家仍然对于诸如3dfx、Trident、S3等老牌“巨人”大厂记忆犹新吧。
没错,其实那正是我们应该怀念的东西。
对于目前的显卡来说,没有它们当时推出的先进技术,也不能达到如今的高度。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仍然对这些厂商的产品表示敬意。
在开始这篇10几年来的显卡回顾前,小编想问广大显卡爱好者一个问题,就是在下面的90余款显卡中,您当时DIY机器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品牌的什么显卡呢?
不记得了也不要紧,让小编帮您回忆吧,或许您可以从中找到惊喜。
90年代初 - Trident ISA/16色显卡的代名词
Trident 8900
Trident 9000
九十年代初期,个人电脑正处于486、386时期,3D的概念还没有诞生,Trident(泰鼎)的8900和9000几乎就是ISA/16色显卡的代名词,也是3D显卡最初的鼻祖。
它们使显卡不再只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块普通芯片,实现真正的独立,为显卡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开创了可能性。
Trident9685第一代3D显卡的代表
Trident 9685
Trident9750
Trident9850
Trident第一代3D显卡的代表,其968x系列产品采用软件模拟来实现DCI和Direct Draw图形加速功能,即所谓“软3D”加速。
它的最大特点是提供PAL/NTSC制式的TV电视输出功能。
而随后发布的Trident9750和Trident9850则具有硬件3D加速功能,它们其实应该属于Trident公司的第二代第三代3D图形芯片,都具备当时流行的3D和2D功能如反射和散射、Alpha混合、多重纹理、衬底纹理、边缘抗锯齿等功能。
在当时来说性能已经相当不错,可惜大家那时都笼罩在Voodoo的光环下,因此这两款显卡只是在低端市场小有影响。
90年代初 - 当时最强卡Matrox Mystique220
Matrox Mystique170
Matrox Mystique220
Matrox Mystique是一款2D+3D的显示卡。
它的加速引擎源自获奖的MGA-2064W。
Mystique的显示芯片1064、1164以其独有的方式来设定帧缓存(Frame Buffer)和图形引擎(Graphics engine)的时钟频率。
其记忆体的时钟比一些其他的显示卡快大约1.5倍。
Mystique的memory clock divider省缺值是2,Graphics enginedivider省缺值是3,有的软件可以把这两个值改为1以提高显示卡的效率。
1994年 - 3dlabs GLINT 300SX轰开3D世界大
1994年4月3Dlabs发布的 GLINT 300SX
3D显卡的第一个雏形,从这开始,显示芯片进入3D硬件加速这个全新的领域。
它仅支持一些最简单的3D功能:
Gouraud shading高氏着色、Depth buffering深度缓冲、Anti-aliasing抗锯齿处理 、Alpha blending α混合,但3D世界奇妙的大门从此轰然开启。
1995年 - 无可争议的霸主S3 trio64v+(765)
1995年底S3发布的trio64v+(765)
1996年7月S3发布的trio64v2(775)
在2D时代,S3是当时无可争议的显卡霸主,trio64v+(765)和trio64v2(775)将SVGA标准继续发扬光大,支持高分辩率显示,而在低分辩率下可以实现32位真彩色,平民化的价格加上平滑的2D速度和还算精细的画质,使S3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为在3D领域的率先尝试做下了铺垫。
1995年 - 划时代意义的产物3dfx VOODOO1
1995 年 Voodoo1
帝盟的Voodoo1
往事越千年,如果说没有3dfx,那么3D发展的历史将出现不可逾越的断章,3dfx如同消失在沙漠里的楼兰古城,这个曾经异常繁荣强大的帝国创造了3D最初的辉煌和鼎盛。
Voodoo1的出现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产物,它将我们的视野带入了真正的3D世界,树立了3D前进史上第一块光辉的里程碑,把游戏推向前无仅有的视觉体验。
它支持硬件雾化等划时代的3D效果,显存容量达到非常大的4MB,核心频率达到50/55Mhz,像素填充率达到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45M Pixels/s。
提供对Glide、D3D和OpenGL的全面支持,尤其是Glide标准凭借良好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众多软件游戏开发商的大力支持,红噪一时的《古墓丽影》采取的即是这个API,同时对OpenGL的强力支持,也使得Voodoo在Quake里傲视群雄,日渐奠定了它统治帝国的地位。
虽然Voodoo在当时如此强大,但本质上它只是一块功能单一的3D子卡。
1995年 - nVIDIA在3D芯片领域的第一次冲锋NV1
1995年 NV1
nVIDIA在3D芯片领域发起的第一次冲锋,NV1拥有完整的2D/3D核心,并且整合了一个具有350MIPS的声音处理核心,首次在显卡上采用VRAM做显存储器。
要命的是nVIDIA采用了和Microsoft的Direct3D API不同的标准,导致它被终被市场遗弃的下场。
1996年 - 3D性能最全面的显卡ATi 3D Rage
1996年ATi 3D Rage
ATi的第一款3D显示芯片,它和S3的Virge一样属于第一代3D显卡的典型代表作。
它是当时3D性能最全面的显卡,但是兼容性较差。
1996年 - 在整合显卡上的第一次失败Voodoo Rush
1996年 Voodoo Rush
1996年的显卡世界,显得有些单调和平静,Voodoo如同一个孤独的领跑者,继续灿烂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Voodoo的空前成功让3dfx不甘于自已的芯片只做为3D子卡出现,虽然2D并不是它的长项。
Voodoo Rush配备了6MB大容量显存,同时还整合了Alliance的AT3D图形芯片以提供2D功能,提供了硬件MPEG-I解码、软件MPEG 2解码和TV-OUT输出的功能。
从技术指标上看,Voodoo Rush的功能要远强于Voodoo1。
惋惜的是加入了第三方2D控制芯片后的Voodoo Rush在驱动程序和兼容性上漏洞百出,最终导致了3dfx在整合显卡上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1996年 - 开创了3D显卡最初的先河3DLabs Permedia
3DLabs Permedia
除了ATi和S3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外,其余的几家显卡要么3D功能不全面,要么2D性能太差,第一代3D显卡的共同特点是:
64位的核心、PCI2.1标准接口、2-4M EDO显存,工作频率多在75MHz,每秒100万的多边形生成率和6000万的像素填充率。
它们具备了动态z-buffer和双缓冲(double buffering),并开始支持mip贴图、双线性过滤、透视修正、雾化等简单的材质模式和气雾效果,虽然还不能算真正的3D加速卡,但毕竟3DLabs Permedia开创了3D显卡最初的先河。
1997年 - 游戏爱好者所梦寐以求3Dfx Voodoo2[一]
显卡的发展史说白了就是一个3D技术的发展史,自从Voodoo面世起,人们的眼光就被显示屏幕里栩栩如生的3D画面吸引住了。
3dfx的Voodoo并不是3D时代的先驱,但却掀起了一场3D革命。
在一批“准3D”游戏(如古墓丽影1、极品飞车1和雷神之锤1等)的催生下,显示厂商纷纷开始投入到3D显卡的研发中去,而VooDoo则是其中最成功的。
带着VooDoo的光环,VooDoo2这个万众瞩目的娇儿在1997年11月诞生。
Voodoo2核心频率为90Mhz(填充率90M/s),RAMDAC频率135Mhz,“单周期双纹理”与“SLI(交错互连)”技术则使Voodoo2出类拔萃,更何况Voodoo2还拥有Z-Buffer、Bump Mapping等先进特性。
Voodoo2一共具有3块显示芯片,一块是负责像素处理的3dfx 500-0009芯片,另外两块是负责材质的500-0010芯片,最后通过一块主控芯片来协同这3块芯片的工作,这一设计使发烧友可以通过串联两块Voodoo2达到双倍的3D性能。
(那时的双VOODOO2 SLI是否很像今天的双6800U SLI?
^_^)Voodoo2兼容Glide、D3D和OpenGL等API,这使它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在雷神2等游戏中,Voodoo2绝对是不二之选,拥有一块Voodoo2是每一个游戏爱好者所梦寐以求的,而两块Voodoo2的串联则是许多发烧友不敢想象的。
1997年 - 游戏爱好者所梦寐以求3Dfx Voodoo2[二]
Voodoo2几乎是完美的,但它还是人创造的,还有缺陷。
首先,它只是一块3D子卡,必须配合一块2D显卡才能工作,这使每个使用Voodoo2的消费者必须再花一笔钱购买2D显卡。
其次,TNT凭借更高的像素填充率和更快的三角形处理速度在3D运行速度上超过单块Voodoo2,特别在使用D3D接口的游戏中,优势更加显著。
再次,Voodoo2最高只支持24位渲染模式(在实际游戏只能够只采用16位精度),画面鲜艳程度和柔和感均不如支持32位精度的G200和TNT,且后者更支持高达512X512的贴图精度,纹理的细腻程度也好过Voodoo2。
最后,Voodoo2只支持EDO DRAM,导致数据传输数度慢,整体发热量大。
1997年 - 游戏爱好者所梦寐以求3Dfx Voodoo2[三]
1997年 Voodoo2
Voodoo2的发布使3DFx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Voodoo2使用了很多革新的技术,首先是时钟频率由Voodoo1的50/50MHz一下提高到90/90MHz,提高了将近一半。
显存数量的也从Voodoo1的4MB一下扩充到了8MB或12MB,像素填充率也达到90M Pixels/s,更为重要的是首次采用了“单周期双纹理”技术与“SLI(交错互连)”技术,使Voodoo2在相同时钟周期内能能比Voodoo1多处理一倍的数据,同时允许将两块Voodoo2以SLI的方式联合工作,提性能得到成倍的提升。
所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都使Voodoo2与Voodoo1有了质的不同,在当时流行的Quakev Ⅱ里,Voodoo2是无可置疑的画质速度之王,巫毒如图腾一样深入在每一个超级玩家的心里,唤起了一代游戏玩家最激动和狂热的崇拜。
1997年 - 第一代3D加速卡的典型代表S3 VIRGE
1997年S3 VIRGE
S3Virge/DX
S3 VirgeGX
S3 VirgeVX
3D世界的大门开启后,游戏炫目的光影和流畅的速度让众多显卡厂家有如阿里巴巴发现了宝藏,S3、ATi、Matrox、Trident、3Dlabs、IGS纷纷推出各自第一代3D显卡抢占市场,十年前的市场如同今天一样充满了动荡和不平息。
S3的Virge系列做为第一代3D加速卡的典型代表,是在主流的2D图形加速芯片(Trio64+)中加入简陋的3D加速引擎的产物,支援DirectDraw、Direct3D、软件MPEG加速、平面、透视、阴影效果、双/三线性材质贴图等简单的3D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被戏称为“3D减速卡”。
依赖S3当时的影响和便宜的价格,Virge系列显卡也创下了不菲的成绩。
1997年 - 从古至今具有极佳的兼容性SiS 6326
说到SiS,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其芯片组,没错,SiS就是以设计逻辑芯片出身。
在1997年Intel刚开始推行AGP 1X标准时,SiS就发布了其第一款3D加速芯SiS6326,成为第一批生产AGP显卡的厂商之一。
SiS 6326是32位图形处理芯片,采用208针脚PQFP封装,采用VLIW架构的浮点几何多边形发生器(Geometry),每秒产生80万个几何多边形图案,并支持线性、双线性、三线性材质贴图,集成170MHz RAMDAC?
D/3D绘图加速架构,NTSC/PAL TV信号输出以及AGP/PCI接口控制单元。
SiS 6326一大特点就是内置了DVD硬解压功能:
内置Run length与zigzag解码器、IDCT(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反离散余弦转换)逻辑电路、Motion compensation逻辑电路,不需要其它其它辅助芯片就支持DVD/MPEG-Ⅱ影像播放功能,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在播放DVD时比其他显卡更具优势。
SiS 6326的3D性能虽然不强,但它具有极佳的兼容性,这也和它自身生产逻辑芯片组有关。
在当时SUPER 7和SLOT 1架构上SiS 6326的兼容性一直不错,再加上低廉的售价和DVD硬解压功能,成为了很多低价电脑的绝佳选择。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决定一款产品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它的性能,还要面向市场需求,SiS 6326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近日SiS专门从事图形芯片研发的子公司XGI图诚科技发布了Volari V8系列显卡,从各项测试方面来看表现还不错,再加上SiS一贯的低价策略,相信又有一番大的作为。
1997年 - 图形质量不错游戏性能不高Permedia2V
1997年5月Permedia2
Permedia2V
Permedia2的图形质量相当不错,但是其游戏性能仍然不敌强大的Voodoo,从那个时候3Dlabs开始逐渐远离了零售市场,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专业图形处理领域。
1997年 - 具有优秀的DVD回放能力 SIS 6326
1997年 SIS6326
SIS6326同时具备PCI和AGP 1×接口的32位图形处理芯片,采用VLIW架构的浮点几何多边形发生器(Geometry),每秒产生80万个几何多边形图案,并支持线性、双线性、三线性材质贴图,最大的特点在于内置了DVD硬解压功能,在它推出之后,ATi 3D Rage Pro在这方面的优势便被其取而代之。
虽然其3D性能并不出众,但是其良好的兼容性和低廉的售价加上优秀的DVD回放能力,SIS6326最终也赢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1997年 - 杀回3D图形芯片市场RIVA128(NV3)
1997年8月RIVA128(NV3)
ASUS V3000(RIVA128)
NV1出师不利,nVIDIA并未一蹶不振,于1997年8月携NV3再次杀回3D图形芯片市场,它是一款基于128bit的2D、3D图形核心,核心频率为60MHz,一条单材质处理单元的像素管线,最大像素填充率达到60M Pixels/s,支持4MB SDRAM/SGRAM显存,显存带宽达1.6GB/s,采用AGP 1×接口,其内置的硬件三角形处理引擎每秒可以进行5亿次浮点运算,120万个三角形生成量,在性能上已经不逊于Voodoo1。
更为主要的是它也提供了对微软的Direct3D的完整支持。
虽然在画质上依然不及Voodoo,但是比Voodoo便宜的多的价格也让它获得了不小的市场认知度,为进一步挑战3dfx的霸权攒足了筹码。
(N卡的粉丝很激动吧!
)
1997年 - ATi第一块真正3D核心的GPU 3D RageⅡ
1997年 3D RageⅡ
ATi第一块真正3D核心的图形处理器,支持硬件Z-缓冲、纹理压缩、双线性和三线性过滤以及Direct3D 纹理混合,像素填充率达到了10M Pixels/s。
但是在Voodoo的光芒下,它也只能黯然失色。
1997年 3D Rage Pro
3D Rage Pro是第一块基于AGP总线的图形处理芯片,它提供了和Voodoo1同样的45M Pixels/s的像素填充率,AGP总线的高带宽加上改良后的运动补偿,使3D Rage Pro在提供高质量的DVD回放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相当出色的3D加速性能,也因此得到了众多OEM厂商的喜爱,创下了可观的销售业绩,但由于不完善的驱动程序,没有得到广大游戏爱好者的认可,最终没能大量进入零售市场。
可笑的是直到1999年5月,ATI 才发布了Rage Pro的最终驱动程序,使游戏性能有了20-40%左右的增长。
但却失去了占领市场的先机,驱动程序对显卡成功的重要性也因此可见一斑。
(恩~A卡驱动的问题果然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啊.....-_-!
!
!
)
1998年 - S3的第一款真正的3D加速卡Savage 3D
和Trident相似,S3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图形芯片开发商。
它的S3 VIRGE曾经在市场上火热一时,不过随着Voodoo的面世,这款不具备完整3D功能的显卡也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1998年5月,S3终于推出了其第一款真正的3D加速卡Savage 3D,从它开始我们开始认识了“野人”显卡。
Savage 3D采用当时较先进的0.25微米制程、128位总线结构及单周期三线性多重贴图结构,处理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5百万个像素/sec,5百万个三角形/sec。
内置250MHz RAMDAC,通过S3新设计的AGP引擎和纹理压缩(Texture Compression)技术,支持Direct3D与OpenGL,最大内存容量可达8MB SGRAM或SDRAM,支持AGP4X规范。
当然也支持当时流行的3D和2D功能如反射和散射、Alpha混合、多重纹理、衬底纹理、边缘抗锯齿、16/24位Z-buffering等。
Savage 3D同时具有三大“独门绝技”:
一、1.单周期三线性多重贴图结构,这一技术的采用能明显增加图形显示质量,使图形更平滑。
二、S3纹理压缩;这是一种智能压缩技术,能减少了对带宽的要求,而且压缩之后的质量也不会明显下降。
三、DVD软解压方案;以极低的CPU占用率达到了MPEG-2的回放功能。
1998年 - S3倾注了大量心血在Savage 3D身上
可以看出S3在Savage 3D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它所面临的对手实在太强大了,驱动程序的BUG和最多仅支持8MB显存都是致命伤。
(长的不错嘛~~)
(但长的帅是不能叫上帝扔面包给你的.....)
现在,我们知道S3已经被VIA收购了,近日推出了支持DX9的主流显卡DeltaChrome S8,我们期待S3能完善它的驱动,凭借一贯的性价比优势,相信DeltaChrome S8在中低端市场还有一争之力。
1998年 - 处理器巨头着眼显卡市场Intel i74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研发厂商,Intel的名字对每一位电脑爱好者而言都是如雷灌耳的,就算不懂电脑的人,看到“Intel Inside”都会知道那东西一定不错。
不论在CPU领域还是芯片组领域,Intel都是毋庸置疑的大鳄。
面对显示芯片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Intel当然也没有理由坐视不理。
在1998年2月12日,Intel发布了和Real3D合作设计的产品i740图形芯片。
i740的RAMDAC为203MHZ,支持2X AGP规格,象素填充率为55MPixels/s,三角形生成速度为500K Trianglws/s,支持DVD解压,AGP 2X,同时支持平行资讯处理、精准像素描插补等特性。
尽管i740的2D速度一般,但它的3D性能在当时还算不错。
(为什么AMD没有出显卡?
要不就真的是双A奇谋了~~~呵呵!
~)
鉴于Intel的巨大影响力,很多厂商生产了采用i740芯片的显卡,价格也相对便宜,i740因此也红极一时。
后来,Intel将i740集成在810芯片组内,随着810芯片组的热销,i740更是家喻户晓。
后来Intel又在i740的基础上生产了i752,不过由于各大竞争对手的3D显卡性能遥遥领先,i752最终没能延续i740的雄风。
此后,Intel专注于整合显卡领域,再也没有推出过独立显卡,i740成了Intel独立显卡的绝唱。
市场上难得一见的Intel的i750芯片组,它已不是Intel正式推荐的图形芯片组,只能在一些极少的场合见到。
i740
1998年 - 入门级的专业3D加速卡3Dlabs Permedia3
1998年8 月3Dlabs Permedia3
由于3Dlabs在推出Permedia后重心转移,加上Permedia3上市时间较晚,在3D性能上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上市之后市场反响平平,不过它在3D设计中的表现却不容轻视,是一块定位于入门级的专业3D加速卡。
1998年 - 面向低端市场的显示核心 Blade 3D
Trident这个名字对于新生代的电脑玩家而言是陌生的,但对于资深玩家来说这又是一段令人回忆的往事。
Trident中文名为泰鼎,成立于1987年的美国硅谷,是一家颇有历史的芯片研发商,这个我们先前也已经说过了,呵呵。
98年是3D显卡风起云涌的一年,Trident也发布了其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Blade 3D(Trident 9880)。
这是一款面向低端市场的显示核心,采用2X AGP总线接口设计,符合PCI 2.1标准,支持DME(直接内存执行)、230MHz的RAMDAC、8M 105HMz的SGRAM 、128位3D加速引擎,可支持32位真彩色,支持微软DirectX 6.0的DXT1/DXT2压缩贴图格式和非均向过滤贴图(ATF),设有4K双路联合贴图缓存,并支持4X的写块操作。
贴图引擎中整合了多重解析、远景修正、半透明处理以及多达11层的MIP映射等功能。
最大支持16位的Z Buffer,三角形生成速度最高达250万/秒,像素填充率达1.1亿/秒,这与当时主流高档显卡的性能极为接近。
此外, Blade 3D集成了DVD和AC3解码技术,并且提供TV-OUT接口。
这么一款性能相对不错,价格便宜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是可以想象的,这对于Trident而言是个不小的成功。
此后,VIA还将这款核心集成在MVP4芯片组中。
最后一次看到Trident的身影是在Toshiba的R100笔记本上,这款笔记本采用了Trident的XP4显示核心,3D性能在超轻薄笔记本中比较出挑,不过也为此牺牲了一些画质。
现在,Trident已经被SiS的显示子公司XGI收购,我们在Volari V8还能依稀看到当年Trident的影子。
1998年 - 备受非议的一块显卡Matrox MGA G100
同时代,加拿大Matrox公司推出了备受非议的一块显卡,代号G100的3D加速卡,这块卡刚推出的时候就被业界作为笑柄,尽管有着业界公认的顶尖2D显示效果和速度,但是在3D方面确实最大的软肋,尤其是居然连“双线过滤”技术这样几乎是3D显卡标准配置的特效也不支持,同时画面和速度也都没有什么特色,得到了广泛的批评。
1998年 - Matrox MGA G200让业界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在Voodoo2的锋芒之下,同时代的显卡们虽然已经黯淡无光,不过几款经典的卡依然脱颖而出,接上面的Voodoo2,提到的MGA G200就是这样一块显卡。
虽然Matrox公司经历了G100的惨败,当大家还在以讽刺的口吻问Matrox公司:
“你们的G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越 13 显卡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