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简答题必看重点.docx
- 文档编号:833667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0.41KB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简答题必看重点.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简答题必看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简答题必看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简答题必看重点
3、简答题: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只要是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归为其中,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所得+国外居民在国内的所得
2.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其中A为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B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使得经济体有需求不足的倾向,需要政府干预。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短期收入。
4.简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答:
消费函数:
是指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可记为C=f(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C表示消费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运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
因此它是常数,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被称为自主消费(其它消费则为引致消费)。
消费和收入的函数为:
C=C0+b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
为自主消费(此时为0),b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MPC=△C/╱△Y,已知C=0.85Y,因此,MPC为0.85。
1、IS曲线斜率为负,LM曲线斜率为正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IS曲线斜率为负,其经济含义是:
当利率水平较高时,投资减少,商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较低。
当利率水平较低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均衡值就较高。
LM曲线是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正斜率曲线。
其经济含义是:
当产出升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而增加,需要用更多的货币服务于产品交易。
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显然货币的供给量偏少。
为了克服货币市场的失衡,满足产出增加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的要求,市场利息率势必提高。
因为市场利率水平的提高将促使货币投机量的下降,从而保持货币市场货币的总需求等于固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即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
当产出下降时,情况和上述情况相反。
2、何谓GDP?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哪些问题?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理解此概念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以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D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D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D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D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D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1.简述GDP的GNP的区别:
a)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b)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c)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
(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b)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c)生产法:
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
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
Md=M1+M2=L1(Y)+L2(i)=L(Y,i)
4.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财政货币政策效果:
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B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财政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失效:
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
货币效果:
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a)支出乘数的大小
b)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
a)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
手段的应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a)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
政策含义(图)
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
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
c)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20.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1.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
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22.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
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2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24.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25.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
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26.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27.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
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28.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
或MPC=
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
=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
+
=1,所以,
=1-
。
只要
不等于1或0,就有0<
<1。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29.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解答:
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0.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而不是y=c+i+g+tr+(x-m)?
解答: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
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
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
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8亿元。
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
31.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
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2.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解答: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期末考试 答题 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