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833334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20.10KB
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
XX农业学校
法人代表:
华旭明
三、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四、项目建设地点
XXXXXXXXX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以下依据进行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国家、省、市、版本的法规、法令、政策及相关文件。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XXX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
4、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教育部2008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5、《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意见》
6、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意见>的实施意见》
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
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2、《XX市中等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4、2008年工程概算定额,设计规范。
15、XX市农业学校委托景德镇市建筑设计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本资料。
六、项目的编制过程
2009年1月,受XX市农业学校的委托,XXXX市建筑设计院组织有关人员成立编制小组,对XX市农业学校投资建设实训大楼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近期开发建设实训大楼的规划建设方案,并与本项目建设单位确定了项目的建设地址。
本研究报告编制小组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充分论证,结合XX市整体建设规划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考察,就拟建的土质状况、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环境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调查分析,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现场踏勘。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XX市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1、项目场址的选择;
2、建筑方案总平面布置、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的确定;
3、与项目配套的供电、给排水以及其他附属设施;
4、工程项目节能、节水、建筑消防及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
5、组织机构、职工定员;
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财务分析、经济评价与社会评价;
9、项目经济评价
10、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八、可行性研究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划设计,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2、本项目建设单位有能力提供实训大楼建设所需的人员和技术。
3、项目资金有保障。
4、本项目符合当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用地理想,施工条件较好。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所需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大楼土建部分XXX万元,医疗设备购置X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2万元,工程预备费74.2万
资金来源:
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如表)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
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00
二
现有业务用房面积
平方米
5552
三
改扩建建筑面积
平方米
6000
四
土建工程
万元
606
五
配套设施
万元
248.6
六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71.2
七
工程预备费
万元
74.2
八
项目合计投资
万元
1000
第三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1、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项目的支持,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待项目批准后,抓紧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2、建设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自筹资金,向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汇报工作,争取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认真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予以有效控制。
要做好项目投入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和财务测算,以防投入运营的初期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状态;
4、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效益;
5、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做好项目建设场所周边居民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得到周边居民的支持和配合;
6、本项目建设用地为学校内部进行施工,对正常的业务工作有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临时场所进行正常的业务,同时有相当工作量的设备搬迁,这些问题希望建设单位注意,提前做好各项衔接工作;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研究工作概况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1、XX市社会经济状况
XX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县,至今年有1027年的历史。
2007年,我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据1至11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财政收入达68.27亿元,增长3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54亿元,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近10个百分点。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总额达27.66亿元,增长37.0%。
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
前11个月,全市财政支出79.42亿元,增长37.8%,其中教育支出17.37亿元,增长5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3亿元,增长32.1%,医疗卫生支出5.65亿元,增长1.06倍,农林水利支出11.81亿元,增长52.1%。
县级财政总体实力也有明显增强。
18个县(市、区)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有16个财政总收入、15个地方财政收入已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18个县(市、区)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均实现了超亿元目标,其中3亿元的县(市、区)达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个。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处于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其特点是:
气候温和热量足,日照充实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涝,四季分明差异大。
由于距海洋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阴雨,夏热无酷暑,秋爽少降水,冬长无严寒。
年平发起人气温19.3摄氏度,七月份平均气温28.7摄氏度量;极端最低气温-6.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5摄氏度;≥10摄氏度积温6079摄氏度量;平均无霜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尤其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达752.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48.4%,常引起洪涝灾害,而7-9月的平均降雨量只有388.1毫米,常发生干旱。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厚、夏季洪涝、干旱以及秋季“寒露风”。
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
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XX市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XX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XX市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XX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XX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XX开始的。
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2、XX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近年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XX市有200万剩余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1/5。
近年来外企看好这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企业涌入XX,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46%,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由于XX市对务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学校少,毕业生除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外,本地就业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新用工的需求。
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高素质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与沿海企业建立了较稳定的劳务关系,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达120万,其中男性占60%,45岁以下的占9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
留在农村文化较低的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很难适应技术型工种和工厂流水线生产,因此,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市25%道德企业招不到工,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招不满,企业出现一边是劳动力过剩,一边是招工不足的现象。
目前,XX市劳动力资源总量约500万人,城镇待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到150万人,且每年新增剩余劳动力7.58万人。
大量的劳动力需要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但对大量需要学习技术的劳动力而言,XX市的职业技术学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XX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给予公民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实施意见》中明确;五年培养中级技工25万人以上,高级技工1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3000人以上,全市中级工人数占技术工人比重达20%以上。
到2015年,全市各类人才(含乡土人才)达到120万,其中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达到30万人。
充分发挥技校和其他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就业培训基地、社区职业培训网络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培养造就一批与承接“长珠闽”产业制度转移相适应的高技能、新工艺操作型人才。
中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突出因素。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产品仍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因此,全国各地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量都很大
第二节XX农业学校现状
XXXXXXXXX
学校是XX市培养中等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基地,是赣南脐橙市级培训基地。
办学实力强,交通便利,323国道、京九铁路分别从学校院前院后通过,校园宽阔,占地406亩,各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设有计算机中心,电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和各类专业实验室16个,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
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游泳池,高级健身房,标准篮球场5个等体育设施。
学生公寓宽畅、舒适,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
为适应农业、农村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加大了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学校专业在原有的农学、园艺、牧医、水产养殖等纯农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园林、财会、经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食品生物工艺、旅游、环境保护与监测、测量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城镇建设等经济类、文科、工科专业。
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经、管、文、工学科兼有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其中专任教师75人,获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40人。
教师先后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教师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在教育方面,始终坚持加强基础、立足专业、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适应市场的教育思想,以“严父之求,慈母之爱”要求学生。
重视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各专业基本技能、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务实创新的精神。
提倡和教育学生练就“一付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幅好书法、一手好键盘、一口好英语”。
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实行“江西省XX农业学校”、“XX市农业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江西省山江湖开发培训中心。
学校复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7600余名中等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乡镇领导干部5600余人,为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原国务委员宋健,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农业部副部长路明,省、市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校,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助学单位,省级园林化,市级文保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大力实施科教新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把XX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以发展教育来引导和支撑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XX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XX市农业学校建设项目,凝聚党心、民意、饱含各级领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爱和期盼,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对促进XX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教育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对接长珠闽,建设新XX”,XX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上升时期,正在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化、国际化进程。
因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求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现今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按照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市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人口大市较相适应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经济总量到2010年翻一番,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要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以上。
要达到和实现以上目标,无疑以发展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人才资源准备,既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全市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经济强市和XX在江西率先崛起目标的实现。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
把教育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来抓,保障义务教育,发展各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愿望,这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随着XX市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不足、基础教育质量急等提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XX市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提升XX市农业学校教育规模和档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且有利于大力扩张技术学校教育资源,加快发展技术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愿望。
四、是调整全市教育布局,提升XX市教育辐射功能的需要
教育事业关联千家万户,关系千秋万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
目前,全市有学上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正成为新的需求,人民群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学阶段的教育。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在学龄人口中所占比重稳步增长,接受教育的愿望及教育消费能力日益增强。
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对教育的规模、结构、形式等提出新要求,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今后五年,小学、初中阶段学龄人口保持持续下降趋势;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将继续上升;高等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将处于高峰期,保持稳中有升。
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XX市农业学校实训大楼的建设,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促进全市职业技术教育调整布局,提升XX市教育的辐射功能,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项目建设适应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是推动XX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
XX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浓厚,民风纯朴,崇尚读书。
本项目建设,对提高XX市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重大作用。
项目建设将拉动XX快速发展,提升XX城市文化品位带来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又满足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完善了城市教育设施,提升城市教育规模和档次,使城市教育发展规模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为XX市确立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六、是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XX市劳务输出的总规模152万人,其中,本省40万人,跨省(市)112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浙江、上海、北京、海南、江苏、湖北、新疆以及西部其他省区。
务工人员就业产业分布,按照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6:
30:
34。
XX市的农民工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闽浙沿海一带从事建筑、餐饮、资源采集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技能型的人员非常少。
由于掌握的技能水平较低,从事的工作大多为繁重的体力活。
据调查,2005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技能型人才只有17.81万人,就业为16.5万人,只占出省的务工人员的19.2%。
非技能型人才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珠三角及东南沿海一带工业发达的地区已先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就业准入制和转正上岗制,由于缺乏岗位要求技能和转岗就业技能,已找到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面临下岗的威胁,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在城镇需再就业者和农民工再就业过程中,由于技能型人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就业缺乏稳定,转岗就业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从目前XX市企业用工情况看,“招工难”矛盾已非常突出,特别是所引进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普遍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企业用工缺口不断增大,抑制了该市的工业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建设XX市农业学校实训大楼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
1、政府及社会大力支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与省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的指示精神,XX市政府《关于实施公民职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决定》,XX市制定了《XX市中等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市政府部门还相继制定出台了支持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就业服务的政策与制度,确立了“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
同时,强化对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质量监管,整合全市闲散职教资源并入XX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建优质品牌,促进该校做大做强。
为解决就业难、招工难、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矛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职业技术培训。
如市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将XX市职教中心作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选派素质优秀、业务精湛、品质优良的专业老师充实到培训基地中。
该市还实施“企业开订单、学校做菜单、政府来埋单”的“三单制”培训模式,按照企业要求,培训合格,立即进入工厂企业成为员工。
对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且成绩优秀的“两失”人员,由政府“埋单”,每月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费,同时还设立完善的创业保障网,对他们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并建档立卡,全程跟踪服务。
2、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XX具有悠久历史,自古文风鼎盛。
勤劳勇敢的XX人民创造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成为“赣文化”的主要支脉。
新中国成立后,XX秉承崇文好学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教兴市,成为教书育人的沃土。
人民群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
XX市农业学校实训大楼建设项目,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各类项目相关者均为现实的或潜在的项目受益人,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该方案得到XX地区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3、宣传媒体积极参与
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广泛进行培训输出宣传。
通过广泛宣传,过去那种未经培训盲目外出务工现象大大减少,“要致富、走出去”,“要出去、先学技”的观念已在广大农民心中扎根
4、生源有保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提高,2000年为85.4%,2001年为88.6%,2002年为94.6%,2003年为95.3%,2004年为95.4%,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据调查,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30万从业人员,医疗护理人员每年需要新增15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
30:
45,城市化率将达到57.5%。
这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工程”和“四个计划”,即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实施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市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型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有着旺盛的需求,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扩展,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职业教育向农村开放,依托城市职业学校反哺农村与农民。
这些都可为学校提高源源不断的生源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
第二节项目的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XXXXXXXX
二、自然条件
XX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量大
多年平均气温为20.9℃.7月最热,累计月平均气温为29.4℃最高为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学校 大楼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