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docx
- 文档编号:833157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9.31KB
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docx
《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挫折与应对
第七章挫折与应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尽管人们希望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挫折却总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固然可贵,失败也并非毫无意义。
对大学生而言,挫折既是打击,也是成长,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挫折,是成功人生的必经之路。
下列实验结果,虽觉得不舒服,但却给你太多的挫折思考。
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
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后,实验人员将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那会使它葬身的滚烫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回到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可紧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地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仍悠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都已晚了。
它欲跃乏力,全身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卧”以待毙,终于葬身在锅子里面!
第一节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涵义
(一)挫折的定义
挫折,即失败、失利。
心理学中的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准备报考理想中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在昨考前,一场大病却将他送进医院,使他无法进行盼望已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打击使痛苦、失望,久久不能平复。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
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的产生
挫折的产生与以下五个方面有关。
其一是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动机;其二是在动机驱使下有目的的行为;其三是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称为挫折情境,挫折情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当事人想像中的;其四是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其五是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称为挫折反应。
在以上五个方面中,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在挫折情境被知觉后人们才会产生挫折感,否则,即使挫折情境实际存在,只要不被知觉,人们也不会有挫折感。
所以,挫折感的实质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当事人是否有挫折感和挫折反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挫折情境以及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觉。
不同的人,需要和动机的强度、对实现目标的评价标准、对自我的预期以及对挫折的归因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便会产生不同的挫折反应。
如同样是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痛不欲生,有的学生懊悔不已,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考试不及格这一挫折情境的认知不同所造成的。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
“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二、挫折的类型
按挫折的程度可将挫折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一般性挫折是指人们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到的挫折,通常对人的影响较小,持续时间不长;严重性挫折是指人们在与自己关系密切和意义重大的事情上受到的挫折,常常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人的影响较大。
按挫折持续的时间可将挫折分为暂时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暂时性挫折是指持续时间较短的挫折,一般情况下,随着挫折情境的改变,挫折感和挫折反应会自然消失;持续性挫折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挫折或连续发生的挫折,通常挫折情境持续时间较长并具有稳定性,使人处于长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感之中。
持续性挫折对人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当事人对挫折适应不良甚至改变性格特点。
按挫折的现实性可将挫折分为实质性挫折和想像性挫折。
实质性挫折是指实际存在的挫折;想像性的挫折是指挫折并没有实际发生,是当事人对未来受挫情境和后果的想像。
想像性挫折有时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人在没有受到实际挫折的情况下,极度紧张和焦虑,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行为紊乱和精神崩溃。
按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将挫折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
外部挫折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挫折;内部挫折是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按挫折的内容和性质又可将挫折分为理想挫折、工作挫折、婚恋挫折、交往挫折、学习挫折和健康挫折等。
对挫折的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挫折而言,往往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如失恋,从挫折程度上看,可能是严重挫折,也可能是一般挫折;从内容和性质上看,既是婚恋挫折,又是理想挫折;从持续时间上看,可能是暂时性挫折,也可能持续性挫折。
三、挫折的性质及其转化
从挫折产生的基础和过程看,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所以,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同时挫折还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挫折具有消极性,使人失望、痛苦、沮丧、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甚至导致攻击侵犯行为或失去对生活的追求,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积极性,给人以教益,使人认识错误,接受教训,磨炼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
挫折的转化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以积极的态度向挫折学习,将挫折变为动力,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奋斗,或重新调整目标,从而使需要或动机获得新的满足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即减少挫折的消极因素,积极寻找挫折积极的一面,促使挫折产生的消极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
第二节大学生的挫折
一、大学生常见挫折
1、专业意识与价值观的困惑带来的挫折感
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
大多数学生高考的志愿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劝慰和参谋下盲目填报的。
有的只是为了高考可以过分数线;有的只是为了毕业之后选择职业可以方便一些;还有的只是跟着赶时髦而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
因此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多数都是迎合教师劝慰和家长要求的被动服从。
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个人志向的主动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大学校门之后,专业学习和个人志向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
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大体一致的时候大学生当然会感到满足、欣喜和安慰,并由衷地增添学习的动力。
但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一致时,就会感到苦恼、失落、迷惘、困惑与彷徨,有的学生甚至想退学重考。
而重考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坚持把四年本科读下来再说。
这样的学生必须进行学习心理的自觉调整,否则,有可能与烦恼和痛苦相伴四年,影响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2、学习动机过强与“力不从心”导致的挫折感
学习动机缺乏会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
反之,学习动机过强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并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生理上的不适。
有些学生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的很高:
总分一定要考入班级的前三名;一定要考取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等等。
他们认为,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由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这样的学生即使有了成就也没有成就感,有了一点点疏漏,就会无休止地责怪自己,使自己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3、强烈的理智感与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形成的挫折感
大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和交往范围、生活领域的扩大,使他们的理论思维也得到发展,进入大学后,接触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心理上产生了大量新的需要。
他们一方面敬佩有成就的科学家,另一方面希望大量阅读各种相关学科的书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但是,大学生刚经过由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转变,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不太理想。
大学生毕竟缺乏一定的识别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凡是迎合自己口味的,就不加批判地接受,这样在吸收过程中难免一知半解或曲解。
因而,他们感到自己能力差,觉得没有前途,产生挫折感。
4、交往需要和人际关系障碍而导致的挫折感
人际交往在人的需要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大都渴望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不断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
由于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挫折。
如不少大学生都感觉到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辅导员交往。
由于人际交往的受挫,不少大学生便产生了“大学同学之间的交往怎么和高中不一样?
”、“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感到孤独!
”的悲叹。
此外,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那些具有封闭性和攻击性性格的学生,很容易与他人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虽然他们终日周旋于人们之间,却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不合群,受到周围人的排斥甚至孤立,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冷漠、猜忌甚至敌意。
5、性能量旺盛与性心理不和谐而造成的挫折感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性的能量最为旺盛的时期。
但从性成熟到以合法婚姻形式开始正常的性生活,一般都需要近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人将这段时间称为“性饥饿期”。
马建青等曾对319名大学生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往往表现出矛盾性的特征。
〔2〕一是正常的性生理冲动与传统道德约束之间产生的强烈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负荷严重超载;二是性心理成熟与性意识发展滞后的冲突,实践证明,一些大学生的性心理早熟,但性行为与正常发展模式的偏离就属于这种情况;三是与异性的亲近性与文饰性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行为表现的矛盾性比较明显。
例如,心理对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显得无动于衷,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内心深处很想体验异性之间的亲昵行为,但表面上似乎又很讨厌这种亲昵。
6、追求就业公正与表现偏执而产生的挫折感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机会均等,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在很大范围内是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和地方壁垒还没有打破,从政策上对生源等还有种种限制。
此外,有些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附加如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
还有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人情关系、钻空子等丑恶现象。
凡此种种,使不少毕业生深感平等、公开的市场原则并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
有的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生不逢时”,怨天尤人,表现得过于偏执,缺乏必要的理解、耐心及发展的观点。
例如,有的大学生求职受挫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绪之中有的甚至出现社会适应恐惧症状。
二、大学生的挫折反应特点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普遍自视较高。
当遇到挫折时,常常盲目自信和固执,缺乏灵活性,从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不能自拔,致使挫折感不断增强。
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有着不同的情形,有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则不明显;有的以各种偏激的行为表现出来,有的则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
一般来讲,人对挫折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情绪性反应
情绪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作出的反应,可能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也可能表现为特定的表情或行为反应。
情绪性反应多为消极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冷漠、退化、幻想、逃避、固执、攻击、自杀等。
1、焦虑。
是一种模糊的、紧张不安的综合性负性情绪,常常伴随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甚至可能会出现出冷汗、恶心、心悸、手颤、失眠等神经生理反应。
当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境压力或遇到挫折,或者预感到某种不祥的事情或不良的后果将要发生,或者感到需要付出努力的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没有把握预防和解决时,一般都会产生焦虑情绪。
挫折是引起焦虑的重要方面,人们遇到挫折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焦虑情绪。
一般来说,焦虑的情绪体验总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
过度的焦虑会使人情绪很不稳定、心情烦躁、神经过敏,对生活事件反应过度,致使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显著降低。
因此,持续的、过度的焦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若不及时调整,设法尽快摆脱或降低焦虑,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如焦虑症等。
另一方面,适度的焦虑也有积极作用。
当人们面对挫折或感到即将面临挫折时,适度的焦虑常常有助于使人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资源,集中精力去应对挫折或即将到来的挑战。
如考试前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学生更集中精力去准备;当众演讲时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的思维更敏捷,发挥得更好。
2、冷漠。
是指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表现出的一种无动于衷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是一种复杂的挫折反应。
表面上看,冷漠似乎是逆来顺受,毫无情绪反应,而事实上并不意味当事人没有反应,而是对挫折更加痛苦的内心体验,只是被压抑或以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一般情况下,对挫折的冷漠反应是由于一个人长期遭受挫折或感到没有任何希望摆脱或消除困境时产生的。
如某些学生第一次出现考试不及格时,一般会感到难过、自责或抱怨,接下来会更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但当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十几次考试不及格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学习和考试漠不关心,不再努力学习,甚至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批评、鼓励也无动于衷。
3、退化。
是指当人们受到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通常,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各有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下,人们在情绪和行为方面会日益成熟起来,使自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在适当的场合和适当的时候,表现出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当人们遇到挫折后,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以低于自己年龄的简单、幼稚的方式应对挫折,以求得别人,有时是自己的同情和照顾。
而这种情况常常当事人自己不能清醒地意识到。
如有些学生,甚至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每当感觉考得不理想时就会生“病”,并告诉别人自己是带病参加考试,甚至申请不参加下面的考试;有些大学生当遇到自己认为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就离校或离家出走等等。
可见,退化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不但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反而会使人的判断能力降低和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使人缺乏主见、脱离现实、意志衰退。
4、幻想。
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企图以自己想像的虚幻情境来应对挫折。
任何人都有幻想,大学生又处在多幻想的年龄段,所以大学生的幻想特别多。
通过幻想,人们可以暂时脱离现实,在自己想像的情境中满足一些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如有些学生在幻想中想像当自己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当自己处于很高的地位,当自己得到了意中人的青睐时,如何受到世人的敬仰,如何风流潇洒的情境。
应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暂时的幻想,可以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挫折情绪,偶尔为之,也是正常的。
但如果用幻想来应对现实中的挫折,特别是长期处于幻想状态,或养成了从幻想中实现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目标的习惯,就会使人降低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5、逃避。
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感到可能面临挫折时,不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而是以消极的态度躲开挫折现实的一种挫折反应方式。
如有些学生谈恋爱失败后就不敢再谈恋爱;有些学生当众演讲失败受别人嘲笑后再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逃避虽然可以使人们降低因挫折产生的紧张感,或者避免再次受到挫折的伤害,但当事人面对的现实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有些问题又是不能回避的,所以,逃避常常使人害怕困难,不求进取,长期下去将大大降低人们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力,甚至可能会导致适应不良。
人们逃避挫折的方式各种各样,幻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的逃避方式。
6、固执。
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地反复进行某种单调、机械的无效动作,尽管知道这些动作对目标的达成、需要的满足并无帮助。
通常,固执是在一个人反遭受挫折而又一时无法克服或回避的情况下产生的,过多、过严的惩罚和指责,或者当人处于惊惶失措的状态时也容易产生固执行为。
如有些学生考试失败后,受到家长的责备,几经努力后仍没有效果,于是就丧失信心,破罐破摔,不再进行新的努力和尝试,茫然地按照往常已被证明是无效的做法刻板地反复去做,无论家长再怎样责备也无济于事。
固执行为的特点是呆板无弹性,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是在人们遇到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时产生的反应方式,所以,这种挫折反应方式并不是不可改变,当人们一旦获得了更适当的反应方式,就会取代固执行为。
7、攻击。
是指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为了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出去,或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进行报复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的对象可能是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是其他替代物,还有可能是受挫者自身。
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
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将愤怒的情绪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上,通过动作、表情、言语、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
转向攻击是指受挫者感到引起挫折的真正对象不能直接攻击或不便攻击,或者挫折的来源无法确定时,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的一种变相的攻击方式。
如有些学生在比赛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次,便乱砸乱摔东西等。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时挫折时,最原始的反应便是攻击,当攻击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坏的结果或遭受更大的挫折时,人们又常常以间接的攻击方式或者以冷漠、退化、幻想、逃避等方式来对待。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多数学生争强好胜,报复心强,而自我控制能力又普遍较弱,因此,受挫后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由此往往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导致更大的挫折。
8、自杀。
是一个人遭受挫折后的一种极端反应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受挫后针对自身的一种典型的特殊的攻击行为。
当一个人受到突然而沉重的挫折打击,或者长期受到挫折的困扰和折磨,使受挫者感到万念俱灰不能自拔时,受挫者就可能产生自暴自弃、轻生厌世的想法,此时若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受挫者就可能采取上吊、跳楼、投河、服毒等方式自杀。
通常,自杀行为是在挫折的打击大大超出受挫折者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别是当受挫折者将受挫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并对自己丧失信心,将自己作为迁怒的对象时更易于导致自杀行为。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长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很少遇到大的挫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同时大学生一般都自视较高、自尊心强,所以,当受到挫折的打击时,有时是很小的挫折,就会产生自杀行为。
如某高校的一名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女生,得知自己有一门课考试不及格时就跳楼自杀;还有些学生失恋后不能自拔而自杀等等。
(二)理智性反应
理智性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作出的反应。
通常,人们在遭受挫折后都会出现紧张状态,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作出某种情绪性反应,其中,有些人始终被情绪所控制不能摆脱,而有些人则能够及时调整,保持冷静,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挫折。
所以,理智性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目标,逆境奋起,矢志不渝。
当人们遇到挫折后,经过客观冷静的分析,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和正确的,当前的挫折只是暂时的,是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曲折,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和逾越的,所以,应设法排除障碍,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渝地迈进,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有时还冒着被攻击、迫害甚至生命的危险,经过多次失败几经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大学生大多都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大学生又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大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挑战和考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毅力和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有些学生为了得到一项实验数据在实验室一蹲就是几天几夜;有些学生家庭贫困但穷且志坚,不图虚荣、刻苦学习而奋发成才等。
2、调整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努力。
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人们的需要和目标并不是都能满足和实现的,或者在目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满足和实现的。
因此,人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几经努力和尝试都失败后,就要冷静下来,认真客观地分析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方面,可能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不符合目前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实现目标的条件尚不具备,这就需要适当降低目标,或将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获得成功。
如有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将目标定为每门课都考优秀,而应考虑首先通过努力使每门课都及格,然后重点在一门或几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最后再努力取得全面进步。
另一方面,人们满足需要和实现愿望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旦遇到挫折,发现原订的目标难以实现时,还可以改换目标,寻找新的能够实现的目标取而代之,同样可以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
如有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想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赞赏,就苦练唱歌,但由于自己的嗓音不够圆润,音乐基础又不太好,怎么练都达不到理想效果,这时就可以考虑练跳舞或演讲等,或许就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同样的目的。
调整目标并不是害怕困难的表现,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是一个人成熟和理智的表现,还可以降低和避免由于目标选择不当而难以实现对人们自信心的挫伤和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三)个性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挫折对人的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具体挫折情境和条件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受挫者认识上的变化,受挫者在受到挫折后所感受到的紧张状态会逐渐消失。
但人们在受到挫折后,除了上述直接表现出的挫折反应外,还会出现间接的反应,并对受挫者产生久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挫折对个性的影响,一般是在人们连续经历挫折,或者遭受特别重大挫折的情况下产生的。
由于导致挫折的情境和条件相对稳定并长期持续,由此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就会反复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反应方式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使受挫者形成了习惯和一些突出的个性特点。
如有些学生在儿童时期长期受到父母过分严厉的管教甚至责难和打骂,就易形成畏缩拘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或者倔强执拗、偏执敌对等不良的个性特点;有些学生长期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状态之中,就易养成多疑、多虑、孤僻、狭隘、情绪不稳定等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挫折对个性形成与发展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经历了重大挫折后,或者长期身处逆境之中,使人养成了坚强、刚毅和不屈不挠的个性特点。
总之,挫折对个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适应情况,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就会形成对挫折的适应不良,对受挫者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遇到挫折时,人们产生各种挫折反应是正常的,因此,学会适应和驾驭这些反应,使这些反应不至于失控而导致异常,进而能够面对现实,调整身心,摆脱负向情绪,采取积极和理智的方式应对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一、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地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其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受挫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 第七 挫折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