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docx
- 文档编号:832948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76.64KB
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docx
《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
桥涵施工技术与成本管理
第一部分:
桥涵施工中的技术与常见问题探讨
一桥涵分类:
根据桥梁主跨所用材料,桥梁可划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钢桥;
根据桥梁跨越障碍物,桥梁可划分跨河桥、跨海峡桥、立交桥、高架桥等;
根据桥梁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运水桥、农桥以及管道桥;
根据桥梁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0的不同,桥梁可分为特大桥(L≥500或L0≥100);大桥(L≥100或L0≥40);中桥(100>L>30或40>L0>20);小桥(30>L>8或20>L0>5);
根据桥面在桥梁中的位置,桥梁可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桥;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桥梁可划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和组合式桥。
涵洞可分为:
管涵、箱涵、盖板涵
二桥涵施工中的常用设备:
1、桩工机械:
锤式打桩机、静力压桩机、振动沉桩机这三种主要用于沉桩的施工、灌桩成孔机(正反循环钻孔机和潜水钻机)
2、架梁装备:
单导梁和双导梁
三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桥涵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条件和物资条件,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搞好目标管理,推行技术经济承包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施工单位在承接了施工任务后,要尽快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使施工工作能连续、均衡、有节奏、有计划地进行,从而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准备通常包括技术准备、劳动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等工作。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
由于任何技术上的差错和隐患都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造成质量事故,带来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3.1熟悉设计文件、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核对(内部图纸会审)
施工单位在收到拟建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应尽快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所有技术文件和图纸,全面领会设计意图;检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并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
同时要作出详细记录,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有关建议。
在以往的图纸会审中主要发现的问题包括平面图桩位布置与细部桩位不符,桥头设计标高与路基相应位置设置标高是否一致,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设计单位路基、桥涵多为分组设计,相互间衔接不好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另外,桩位现场定位后,不仅要和设计进行复核,还有与周围标志物进行相对位置的复核,在2010年哈市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就出现过中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从纯技术数据角度讲桩位是没问题的,但并不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为施工单位有责任有责任发现并呈报相关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
对拟建工程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获得有关原始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制定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3.2.1自然条件的调查分析
3.2.1.1地质
应了解的主要内容有:
地质构造、墩(台)位处的基岩埋深、岩层状态、岩石性质、覆盖层土质、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土的冻结深度、妨碍基础施工的障碍物、地震级别和烈度等。
3.2.1.2水文
应了解的主要内容有:
河流流量和水质、年水位变化情况、最高洪水位和最低枯水位的时期及持续时间、流速和漂浮物、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含水层的厚度和流向;冰冻地区的河流封冻时间、融冰时间、流冰水位、冰块大小;受潮汐影响河流或水域中潮水的涨落时间、潮水位的变化规律和潮流等情况。
3.2.1.3气象
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气温、气候、降雨、降雪、冰冻、台风(含龙卷风、雷雨大风等突发性灾害)、风向、风速等变化规律及历年记录;冬、雨季的期限及冬季地层冻结厚度等情况。
3.2.1.4施工现场的地形地物
3.2.2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现场的动迁状况、当地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状况、国拨材料供应状况、地方能源和交通运输状况、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状况、当地生活物资供应状况、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状况、设备租赁状况、当地消防治安状况及分包单位的实力状况等。
3.3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设计技术交底一般由建设单位(业主)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承包商)参加。
先由设计单位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然后施工单位根据研究图纸的记录以及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建议和变更。
最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探讨的问题逐一作好记录,形成“设计技术交底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当工程为设计施工总承包时,应由总承包人主持进行内部设计技术交底。
3.4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
在全面掌握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正确理解了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以及进行了以施工为目的的各项调查之后,应根据进一步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对投标时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重新评价和深入研究,以制定出详尽的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一经确定,即可进行各项临时性结构的施工设计,诸如基坑围堰,浮运沉井和钢围堰的制造场地及下水、浮运、就位、下沉等设施,钻孔桩水上工作平台,连续梁桥顶推施工的台座和预制场地,悬浇桥梁的挂篮,导梁或架桥机,模板、支架及脚手架,自制起重吊装设备,施工便桥便道及装卸码头等的设计。
施工设计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使用现有材料和设备,因地制宜,使设计出的临时结构经济适用、装拆简便、通用性强。
3.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工程施工中全部生产活动的基本技术经济文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全面、合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从而具体实现设计意图,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四基础施工
1、扩大基础
A、基础开挖:
开挖方法,具体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期限与经验,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现场因素来确定,同时开挖方案的选定要考虑基坑准备支护的结构和降水排水两方面的要求;基坑开挖基坑尺寸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对有渗水土质的基坑坑底开挖尺寸,需按基坑排水设计(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而定,一般基底尺寸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0.5-1.0m.留有一定的施工作业面,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设有平台的,上一级坡度要陡于下一级,对于开挖后暴露时间较长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护坡措施。
(1)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对于在干涸无水河滩、河沟中,或有水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在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少,不影响坑壁稳定;以及基础埋至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临近建筑安全的施工场所,可考虑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
(2)坑壁有支撑的基坑当基坑壁坡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渗入,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或基坑较深、放坡开挖工程数量较大,不符技术经济要求时,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以下的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及锚杆支护等。
常用的坑壁支撑形式有:
直衬板式坑壁支撑、横衬板式坑壁支撑、框架式支撑、及其他形式的支撑(如锚桩式、锚杆式、锚碇板式、斜撑式等)。
3、水中基础的基坑开挖桥梁墩台基础大多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有时水流还比较大,施工时都希望在无水或静止水条件下进行。
桥梁水中基础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围堰法。
围堰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和围水,有时还起着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的作用。
围堰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
(1)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40cm.
(2)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以免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以及影响通航、导流等。
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
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
(3)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
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4)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
公路桥梁常用的围堰的类型有:
土石围堰,木笼围堰或竹笼围堰,钢板桩围堰,套箱围堰。
基坑开挖应注意的地方有:
a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防止超挖,严禁用土回填。
b边坡坡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平整,局部超挖崁补牢固,无裂纹。
c基底不得浸水或冰冻。
d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
其他不符合的杂物和旧桩必须清除。
d小桥的基底承载力检查,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大中桥一般采用触探或钻探(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荷载试验
B、基础排水:
排水基坑坑底一般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会经常渗进坑内,因此必须设法把坑内的水排除,以便利施工。
要排除坑内渗水,首先要估算涌水量,方能选用相当的排水设备。
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有:
(1)集水坑排水法,除严重流沙外,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
(2)井点排水法。
当土质较差有严重流沙现象,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用普通排水的方法难以解决时,可用井点排水法。
井点排水法因需要设备较多,施工布置复杂,费用较大,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
在桥涵基础中多用于城市内挖基。
(3)其他排水法。
C、基底检验与处理
(1)基底检验基坑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基础浇筑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
其目的在于:
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的大小、基坑位置与标高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以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滑移等病害。
基底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检查基底土质均匀性,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等;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试验资料等等。
(2)基底处理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是直接靠基底土壤来承担荷载的,故基底土壤状态的好坏,对基础及墩台、上部结构的影响极大,不能仅检查土壤名称与容许承载力大小,还应为土壤更有效的承担荷载创造条件,即要进行基底处理工作,处理方法如下:
换填土法:
将基础下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除,换填力学物理性质较好的土
挤密土法:
用重锤夯实或砂桩、石灰桩、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方法,使软弱土层挤压密实或排水固结。
胶结土法:
用化学浆液灌入或粉体喷射搅拌等方法,使土壤颗粒胶结硬化,改善土的性质。
土工聚合物法:
用土工膜、土工织物、土工格栅与土工合成物等加筋土体,以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增加土的周压力,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
做为施工单位,质量目标要保证,经济效益也要尽最大限度去争取,在基础开挖过程中,要熟悉设计文件、图纸、规范以及施工合同,时刻注意现场的情况,包括土质是否与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不符,是否遇到流沙、淤泥,是否进行降水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进行费用和工期索赔提供依据,或者以变更、计日工形式进行费用的追加。
2、桩基础:
A、沉入桩:
分为动力打桩、静力压桩法、水中沉桩法
A.1打桩的顺序
⑴密集群桩,采用隔桩或隔行跳打,或隔行且隔桩跳打,以利土中水压力的消散。
⑵先打中部桩,再向两侧推进。
在邻近建筑物时,应从接近建筑物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⑶在斜坡上打桩,应从地面较高一侧向低侧推进。
A.2打桩遇到岩层或孤石的处理
⑴当基岩面倾斜时,应提出修改设计建议,选择不同长度的桩、满足打到基岩面的深度要求;
⑵遇到土中夹大石块时,可以采用钻孔穿透石块,然后再打桩。
施工填土时,应将大石块解小,避免影响打桩。
⑶桩尖接近基岩时,应控制锤的落距,防止将桩打坏。
(4)当桩接近倾斜岩层或孤石而出现桩身倾斜时,应将桩拔出重打。
A.3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a.3.1锤击沉桩法施工要点:
沉桩前,应对桩架、桩锤、动力机械等主要设备部件进行检查;开锤前应再次检查桩锤、桩帽或送桩与桩中轴线是否一致;锤击沉桩开始时,应严格控制各种桩锤的动能。
如桩尖已沉入到施工图标示标高,但沉入度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继续下沉至达到要求的沉入度为止。
⑴沉入度突然发生急剧变化
⑵桩身突然倾斜、移位
⑶桩不下沉,桩锤有严重回弹现象
⑷桩顶破碎或桩身开裂、变形
⑸桩侧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
⑹其他不正常现象
A.4 安全控制要点
⑴打桩设备的各种部件及索具,事前均应做详细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有效方可正式
投入使用。
⑵打桩机司机与打桩工作指挥人员之间应事先规定统一信号,司机要严格按信号操作
信号不明时不得操作。
⑶组装桩架,对螺栓孔,必须使用铁杆对孔,不得用手对孔,螺栓应加弹簧垫圈
⑷扳起桩架,应系好风缆及溜绳,然后先作试板,在检查安全无误后,方可正式起板
达70°以上时,应稍停,待拉溜绳及风缆,垫好防震木,然后扳直,最后收紧全部风缆
⑸待桩架上安装桩锤时,应将桩锤运至龙门架前2m以内,再进行起吊
⑹打桩时,除司机应掌握油门者及稳住者外,桩前方不准站其他人
⑺初次落锤,油门要小(或关门),正常落锤后,油门要适当,不要忽大忽小。
⑻收工时,各种用电箱要盖好,并切断电源。
A.5环境保护等
⑴打桩时挖防震沟对周边构筑物进行隔振保护。
⑵沉桩施工噪声大,在噪声敏感区应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
B、钻孔桩:
钻机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正循环回转钻成孔,用泥浆泵将泥浆高压泵入钻杆的空腔内,从钻杆底部射出,底部的钻头在钻杆的带动下回转,将土层搅松成为钻渣,被泥浆浮悬,随着泥浆上升而溢出流到孔外,再经过沉淀池沉淀净化,泥浆再循环使用。
孔壁靠水头压力和泥浆形成的泥皮保护。
钻渣为自由排出。
泥浆作用浮悬钻渣、并护壁;优点是钻进与排渣同时连续进行,所以成孔速度较快,钻孔深度也较大。
缺点是需要设置泥浆沉淀池,泥浆循环池等,施工场地较大,需要大量水和泥浆原料,机具设备较复杂,故障较多,泥浆较稠,故孔壁护壁泥浆层较厚,降低桩的摩擦力。
适用范围黏性土、砂类土、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的土、软岩。
反循环回转钻成孔泥浆由孔外沟槽自流入孔内,用真空泵或其他方法(如空气吸泥机等)将钻孔渣从孔底吸入钻杆空腔内,从钻杆顶端连接的软管排入泥浆池内。
钻渣为强制性排出。
泥浆作用护壁;优点是排除钻渣连续性好,速度比正循环快,功效较高,造浆原材料的用量低于正循环。
缺点是扩孔率大于正循环,钻机结构复杂,特别是大直径桩。
适用范围黏性土、砂类土、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粒径小于钻杆直径的2/3)的土、软岩。
旋挖钻成孔用短螺旋钻头或旋挖斗,利用强大的扭矩直接将土或砂砾等钻渣旋转挖掘,然后快速提出孔外。
泥浆作用护壁,地质条件好时可不用。
优点是施工震动小,燥声低;最适宜硬度黏土中干钻;机械安装简单,施工场地移动方便;钻进速度快,施工占地少。
缺点是在卵石层、硬基岩中钻进困难;沉渣处理困难(需另配清孔机具);地质较差且泥浆制备不适当时,易发生塌孔;适用范围黏性土、砂类土、含少量砾石、卵石,砾石,软岩。
冲击钻成孔,用冲击式装置或卷扬机起落实心或空心钻锥,上下往复冲击将土石劈裂、劈碎,部分钻渣挤入孔壁,部分钻渣排出的方法。
泥浆作用浮悬钻渣、护壁;优点是适用的地层和土质较广泛,对岩石地质钻进效果好。
缺点是当钻进普通土质时,进度相比较其它方法较慢。
适用范围黏性土、砂类土、砾石、漂石、软硬岩层
冲抓钻成孔,用冲击式装置或卷扬机起落冲抓斗,直接抓取孔内土石料,然后升起卸于孔外。
螺旋钻成孔,属干作业法,无需任何护壁措施。
成孔方法和原理随螺旋钻具的长短而有所不同。
长螺旋钻机的整个钻具,即钻头和钻杆都带有螺旋叶片,钻孔时在桩位处就地切削土层,被切土块、钻屑随钻头旋转,沿着带有长螺旋叶片的钻杆上升,输送到出土器后,自动排出空外,然后装车运走,其成孔工艺具有良好的连续性。
短螺旋钻孔机的钻具只在临近钻头2m~3m内装置带螺旋叶片的钻杆,在桩位处切削土层,被切土块、钻屑随钻头旋转,沿着有少量螺旋叶片的钻杆上升,积聚在短螺旋叶片上,形成“土柱”,此后靠提钻、反转、甩土,将钻屑散落在孔周,一般每钻进0.5m~1.0m,就要提钻甩土1次。
潜水钻成孔,其钻机的动力装置同钻头连成一整体,其防水密封式电动机连接在钻头顶上。
钻机工作时,这种带有动力的钻头潜入井孔水(泥浆)中,将泥浆由泥浆泵通过胶管和电动机上面连接的空心钻杆、钻头(锥)射入孔底,然后把钻头搅松的钻渣浮悬在泥浆中,随同泥浆上升溢出井口,流入到泥浆沉淀池中滞留下残渣并分离出泥浆,这便是正循环式潜水钻机的生产过程。
若改用真空泵或空气吸泥机等机具将钻渣从钻杆(或胶管)中吸出,就成为反循环式潜水钻机的生产过程。
在钻孔桩施工中,除了桩位定位要足够重视外,护筒的埋设容易被忽视,但许多塌孔与护筒的埋设有直接关系,护筒的主要作用是:
固定桩位、保护孔口不坍塌和保持孔内水头高度等目的。
护筒可采用钢护筒和钢筋混凝土护筒。
钢筋混凝土护筒一般多用于挖孔桩,不能周转使用,不能用在水深较大的区域,壁厚8~10cm。
钢护筒应用范围较广,壁厚根据桩径、埋深、埋设方法和深度而定,一般为8~12mm。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当采用旋转钻机时应大于钻头20cm,采用冲击钻机时应大于钻头40cm。
护筒长度需根据埋设深度及外露高度而定: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地面0.5m,其高度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在岸滩上护筒埋置深度为:
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2m,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在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在水中平台上设置钢护筒。
根据施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
每台钻机配备2~4个钢护筒。
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倾斜度不得大于1%。
测量放样完桩位后,在桩位四周(孔外)设置四个护桩,护桩必须埋设稳妥,不得采用钢筋头随意标记。
护筒埋设前,
必须对桩位进行复测,可以采取尺量校核。
从护桩拉十字线准确定位桩位。
在地面上画出护筒边线,先采取人工挖孔,再采用挖机挖孔。
护筒定位准确后,采用粘土等土质较好的土分层、对称回填孔外超挖部分,回填部分必须捣实,以防孔口泡水后坍塌。
当土层较松散时也可以采用挖掘机直接将护筒打入土中。
护筒埋置完后须报请项目部测量组及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桩位,并测量护筒顶面高程。
再就是泥浆的控制问题
钻孔
方法
地层
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
密度
粘度
(Pa.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
(ml/30min)
泥皮厚
(mm/30min)
静切力
(Pa)
酸碱度
(PH)
反
循
环
一般
地层
1.05~1.10
16~22
≤4
≥95
≤20
≤3
1.0~2.5
≥6.5
易坍
地层
1.10~1.15
19~28
≤4
≥95
≤20
≤3
3~5
8~10
B.1钻孔过程要注意钻孔的垂直度,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进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应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粘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整器。
B.2水下砼灌注过程要注意:
(1) 砼配制
采用高标号水泥时,应注意砼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与单桩灌注时间的关系,必要时添加砼缓凝剂。
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好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和搅拌时间。
掌握好砼的和易性及砼的坍落度,防止砼在灌注过程发生离析和堵管。
(2)初灌时埋管深度
我国JGJ94-94规范规定,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初灌时导管埋深应≥800mm。
在计算砼的初灌量时,个别施工单位只计算了1.3m桩长所需的砼量,漏算导管内积存的砼量,初灌量不足造成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值。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准备的导管长度规格太少,安装导管时配管困难,有时导管低至孔底的距离偏大,而导管安装人员没有及时把实际距离通知砼灌注班,形成初灌量不足导致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值。
初灌砼量V应根据设计桩径、导管管径、导管安装长度、孔内泥浆密度进行计算,且V≥V0+V1。
V0为1.3m桩长的砼量,V0=1.2×1.3πD2/4(单位:
m3);1.2-桩的理论充盈系数;D-设计桩径(m)。
V1为初灌时导管内积存的砼量,V1=(hπd2/4)(ρ+0.55πd)/2.4(单位:
m3);h-导管安装长度(m);d-导管直径(m);ρ-孔内泥浆密度(t/m3);0.55-导管内壁的摩阻力系数;2.4-砼的密度(t/m3)。
(3)灌注砼时堵管
灌注砼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砼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砼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小孔洞和裂缝、灌注导管的接头是否密封、灌注导管的厚度是否合格。
必要时采用试拼装压水的方法检查导管是否破漏。
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大值。
隔水栓应认真细致制作,其直径和园度应符合使用要求,其长度应≤200mm。
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砼,若因故推迟灌注砼,应重新进行清孔。
否则,可能造成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过厚,并导致隔水栓无法排出导管外而发生堵管事故。
(4)灌注砼过程钢筋笼上浮
引起灌注砼过程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a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砼过早结块,当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时,砼结块托起钢筋笼。
b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砼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笼底部时便托起钢筋笼。
c砼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笼上浮。
若发生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出现。
(5)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
发生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严格把好进库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砼的和易性,是防止桩身砼离析和强度偏低的有效措施。
(6)桩身砼夹渣或断桩引起桩身砼夹泥或断桩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a、初灌砼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入砼内。
b、砼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砼面。
c、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砼上部结块,造成桩身砼夹渣。
d、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砼的正常上升,当砼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砼内。
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砼灌注中断。
导管的埋管深度宜控制在2~6米之间,若灌注顺利,孔口泥浆返出正常,则可适当增大埋管深度,以提高灌注速度,缩短单桩的砼灌注时间。
砼灌注过程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砼面和重锤实测孔内砼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管深度≥2米。
单桩砼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砼初凝时间内。
(7)桩顶砼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够、砼浮浆太多、孔内砼面测定不准。
对于桩径≤1000mm的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涵 施工 技术 成本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