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
- 文档编号:832775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98KB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
————————————————————————————————日期: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让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且收效甚微的工作。
谈谈自己对学困生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
学困生应试教育转化爱心责任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较复杂的。
除了少部分智力因素以外,大部分是由后天形成的。
在这里,撇开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不谈,单从教育大环境及学校和老师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1、应试教育是学困生产生的推手
国家教育改革这么多年,非但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反而让广大教师和学生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限制学生考试次数,但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围绕考试分数转。
教师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批改大量的练习,忙于个别辅导;学生们每天在校要完成校内作业,回家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均有作业),部分学生还要在放晚学或双休日参加校外文化补习。
在老师和课业的双重压力下,一部分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或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反复刺激下,就会产生自暴自弃、消极应付的心理。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开发,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大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观察笔者周围的一些学校,下午两节课后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不知从何时被所谓的“辅导课”取代,传统的班、校兴趣组也悄然淡出师生们的记忆。
学校大型的体育运动会、风筝节风筝比赛、艺术节才艺比赛、体育单项竞赛、动手类的科技、航模比赛等活动因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也逐渐被遗忘。
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单一、枯燥,不外乎是抄、写、读、背、算,动手、实践的作业极少。
作为教师,面对现状既痛心又很无奈。
痛心的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真正从学校得到了什么?
将来他们又能做什么?
优生尚如此,何况学困生乎?
我想,在全社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呐喊声中,学生们才是最无辜的牺牲品。
无奈的是,在分数至上的现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学生的分数考不上去,学校领导尚可以原谅你,但家长却不原谅你。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1)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产生偏见,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或漠不关心,或讽刺挖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像患病的人受到权威的判决一样,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动力。
(2)学科教学技艺不够精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钻研得不够透彻,或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精当,致使课堂教学不能引人入胜,课堂效率低下,部分学生的思维就会游离于课堂之外。
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的课而厌恶这一学科,从而成为这一学科的学困生的。
(3)教师没有明察秋毫,及时补救。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致使学困生在某一课时,某一章节的学习活动中,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而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重重。
二、如何正确认识学困生
1、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个体性格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后天努力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
即使是在学习成绩整体较强的班级,也会有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所谓“学困生”。
我以为“学困生”只是一种相对的提法,是与班级中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教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学生相比,比较弱势的少部分群体。
作为教师首先要面对现实,正视学困生的存在,既不可漠然视之,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可有“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想法和做法。
从评价标准的区别来看,我们对学困生的认定也可能是失准的或是偏激的。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忽视了孩子身上的多方面的潜能。
目前的教育制度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机制和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依靠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出现大批的学困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2、学困生都是可以转化的
从多年的从教经验中我体会和观察到,学困生除了少部分学生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外,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正常,有的甚至智力超群。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上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缺少自信,或是主观懒惰,不思进取,所以造成成绩低下。
长期的失败的打击,以及不被老师或同学重视,又加深了他们自暴自弃的情绪的蔓延。
如此恶性循环,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部分学困生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另外一些科目中却表现正常甚至超常。
事实证明,学困生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广大教师,要树立信心,不懈怠,不放弃,力争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
3、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
(1)从学困生形成的因果关系来看,学困生的现状已经与其生活环境、生活态度、心理定势、行为习惯等有较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历年我所任教班级中的学困生的调查发现,那些懒惰,做事不认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所暴露的种种缺陷,从刚入学或在幼儿园就体现出来了。
那些将学困生都是由学校和老师造成的指责是不完全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对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自控能力较差,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要无私地奉献出“三心”---爱心、细心、耐心。
(2)从教师的工作来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本身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
其次,教师要针对班级内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个别谈心,集体帮扶,社会实践,竞赛,个别辅导等。
工作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教学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困生身上,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就提高了。
然而,由于地域教育滞后、生源差、班级生数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许多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去年我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担任语文教学任务。
课内外作业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每天要投入很多时间和大量精力去完成的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督促我的学生去完成作业,但收效甚微。
原因是这些学生的惰性就如顽疾一般,难以根治。
有的学生你紧一点,他就写一点,你松一点,他就不写;有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好一阵,坏一阵;有的学生隔三差五的,逮着机会就偸一回懒。
你忙着做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就又躺下了。
感到黔驴技穷。
这充分说明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艰巨性。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去对待学困生
教育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倾注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往往自卑心理强,自信心不足。
如果老师对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出现奇迹。
2、教师要以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去征服学困生
作为老师,除了具备爱心、责任心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钻研和领会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系和美的因素,引领学生去体会学科学习的快乐。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师生互助式”教学。
那些整天抱怨学生不听、不学的老师,确实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讨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试想,如果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听你的课,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高了,即使有少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我想那也是暂时的。
3、做有心人,及时帮扶学困生
学困生的表现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知识链断裂,漏洞较多。
在备课时,我考虑最多的是某一个知识点班内哪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可以掌握,哪些学生必须听老师讲解才能理解,哪些学生即使老师讲解以后也是不懂的。
课前做好思想准备和安排,在什么时间,采取何种方式对需要帮扶的学困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1)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前文中介绍过我去年接的三年级班级的情况:
我半学期以来为学生作业忙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且没有一点效果。
后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组成经过细心筛选。
原则是好中差搭配,每组中都要有责任心强的,善于组织的,善于表达的不同特长的学生。
分组学习时,要求确保组内每一成员弄懂当天老师所教内容,督促学习困难同学认真、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
每周我再根据每组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对效果不好的小组提出指导意见,或适当进行改组。
后半学期,迟交或不交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学困生的成绩也有显著提高,我也可以腾出较多的时间去对个别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
(2)重视个别辅导的效能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适时的点拨,就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学困生尤其如此。
由于受到前学基础的影响,或是接受能力的限制,学困生在大班授课中,大多听得似懂非懂,甚至出现老师讲得越多、越细,他们听得越乱的情形。
这时,老师对他单独讲解的一句话比课堂上讲解的十句话效果还要好。
因此,我给自己订下的一个任务就是每天必须个别辅导五名以上的学困生。
通过长期坚持,我班的学困生人数在逐渐减少,我也在辅导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熟练掌握辅导学困生的技巧,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4、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挖掘学困生潜能
努力开展多种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可以极大地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开展各级各类兴趣、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反而更有利于促进学习。
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了。
综上所述,广大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担负着不同寻常的重任。
我们要正确认识学困生,以积极的、平和的、宽容的、严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也让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简要的汇报,恳请到会的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推动课题的研究,促进我组科研水平的提高。
本次汇报8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现状汇报,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四、课题研究内容,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六、课题研究分工,七、研究步骤,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领导在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为推进我校科研兴校、科研性教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教育科研水平,贴近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困扰我们教学的实际问题,不断地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实现我校制定的“区内有影响,市内争位次,县内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为此,我组制定了《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其我们认为:
素质教育的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
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身边的学困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类型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内在问题
1)、基础差:
有的是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
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2)、不自信: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3)、接受慢:
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
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不想学: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5)、脾气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很娇气:
有些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
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2、学生的外在原因
这种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指行为习惯差。
这些学生的脑子并不笨,但都有一个通病——懒惰。
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当老师站在他旁边时,会做的他会很快做好。
另外还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喜欢做些其他事情。
3、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
我们的学生全部是从外地到本地来打工的民工子女,家里孩子比较多,条件不好。
同时,家长平时主要是以打工为主,而且自身的素质不高,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或不理睬,这样,学生回家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比较多。
家长们认为送进了学校,所有的都是教师的事了。
另外,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并不是要让他们学得多好,只是识几个字,混个初中毕业证以后能打工就行了,也有认为我打工孩子在学校成长就行的想法。
我校是目前城内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于农村,又由于实际情况,转入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特别是数学成绩上的差距,导致进入以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成绩上表现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近几年来,虽然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部门和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明显的逐步上升,并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学校中的学困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严重的威胁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一个内容。
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表面上看好像无关紧要,可对家庭来讲,那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讲,提高学困生是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从实际来说,而对于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
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
而对于教育对象的学习困难问题,从十九世纪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经历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探索、实践、求证,得出正确结论的漫长过程后,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也已经从神经医学的角度研究到心理学角度研究,从情感意志等的特点研究学困生现象到学习者个体自信心缺失与自我概念消极的研究,从教育学角度的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当教学方法导致学困到社会学角度研究学习困难的成因等,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其中前苏联和美国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最有代表性。
前苏联的教育家们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自身不足造成的,其中内容的繁难和教学方法的不当是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
美国从研究问题学生入手,对学习困难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概念,其“诊断——预防——干预——矫治”等既是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走进家庭和社区”等,“家庭——社区——学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效果极其明显。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对学困生进行研究,真正重视并取得一系列成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教育界对此类学生通行的指称是“差生”,许多研究者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具体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考察差生问题,揭示其概念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
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困生。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育人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下列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主钻研。
2、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及早转化学困生。
3、没有或基本没有厌学倾向
4、特定时间段的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业任务
5、不出现知识断层,基础扎实牢固
6、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着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本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的研究。
3、激发学困生学习内动力的策略研究。
能从哪些方面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内动力,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4、以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学习内动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具体记录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快乐提升的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
(内动力,内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5、“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调查分析“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是:
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结合本校学困生实际情况,“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基本设想是:
力求通过深入的研究,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是:
(1)、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
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4)、个案研究法:
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
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
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
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
(5)、总结经验法:
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形成论文和报告。
六、研究分工
总负责人:
杨巨魁活动的组织、协调定期召开研讨会
负责人:
谢春海马明龙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
吕志敏妥旭东杨金红杨国森徐春轩景银海马佩儒王斌周平袁生贵郑周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1、第一阶段(2011.10—2011.11)准备阶段。
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2011.9-2011.10)
调查分析,文献收集(2011.10)
策略研究,确定方案(2011.11)
实施内容包括:
调查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内动力指数。
收集有关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2、第二阶段(2011.12—2012.6)研究阶段。
具体实践,个案研究(2011.12-2012.2)
阶段反思,修善方案(2012.3)
再实践,再研究(2012.3-2012.6)
3、第三阶段(2012.7—2012.8)结题阶段。
检测成效,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年度结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一、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面临若干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小学毕业生统统升入初中,在允许学习成绩或经济条件都好的学生择校就学的情况下,一般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其能力、智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其中学困生占有很大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然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要求率先普及高中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向义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一切都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
从家庭的角度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多数家庭都做到“只生一个子女”,家长把教育的希望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高度重视,因此在教育上的偶然失败,对学校仅仅占百分之几,而对于一个家庭则是百分之百。
对学校而言,是对学困生管理上的难题,违反校纪校规,三天两头跳墙上网吧,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有染,经常出入政教处,学习不上进,作业不完成,拖着整个教学进度的后腿,广大教师已经被长期发现并且困扰着,从而使整体教学质量上不去,亟极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对学生自身发展来讲,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而青少年又如一片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心理障碍,等导致极少数学生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甚至悲观厌世,从而导致其人生道路产生曲折,给社会带来压力。
鉴于种种情况,如果教师忽视了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且会产生更大面积的学困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化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是想借助课堂教学这一载体,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力求找到一个突破口,研究出一些实用的方法,给教育肌体上的这处积瘤找到一个克制的方法。
另外,从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上看,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重视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体现了党的现行工作的方针路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 课题界定
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而且一般学习方面困难不容易被克服。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困生 成因 及其 对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