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x
- 文档编号:832639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7.93KB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x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三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四是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1)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3)表现在社会功能上,它把改造世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现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伟大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一方面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3 )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
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既是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遇,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认真研究和概括当代科技革命的成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则是推动现代科技革命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推崇科学知识,主张哲学仿效自然科学,放弃或排斥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研究,致力于对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分析,强调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实证范围。
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认为科学不能回答人的价值问题,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回到自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非理性的发掘,重建“现代性”崩溃后人类的精神价值,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既反对极端的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实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这一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邓小平理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战略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
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1 )实践是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 2)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所构成。
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它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力,其社会结构有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
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种形式。
中介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运用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
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方面,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为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人化自然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要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二者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