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粤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832550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99.96KB
高中语文 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粤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粤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粤教版必修3.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粤教版必修3
粤教版必修三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参考阅读、活动指引和点击链接三部分。
参考阅读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山记》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载体,向读者详细介绍了黄山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对现代社会的优越给以热情的歌颂。
《巩乃斯的马》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本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的能力水平;
2.掌握各种描写技巧,学习游记体裁的写作方法;
3.品味优美散文的精彩语言和片段。
分析优美语言之所以优美的原因,了解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并针对优美语段加强诵读。
单元活动建议: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1)研究课题:
走进自然
(2)研究对象:
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虫鱼鸟兽、风土人情……
(3)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小组。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
自然风物生存状态研究小组:
了解本地最具特色的自然风物的现实状态。
人与自然研究小组:
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鸟一兽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济与自然未来研究小组:
走进大自然,用你的调查判断社会经济对自然产生的影响。
关爱自然研究小组:
有多少绿色可以重来,有多少关爱值得期待,身边何时不见了自然的呢喃。
给身边的物种排排队,有多少失去和即将失去的,它们的变化会给你带来不适吗?
2.各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式、研究时间、研究措施、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
课题的研究,要从明确研究目的入手。
研究中学生眼中的自然,就是要了解中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歌咏自然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自然美和人文结合起来。
研究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
研究时间为课外。
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小论文交流,歌颂身边自然风物的散文展示,自然风光摄影图片展览,“关爱自然从身边做起”主题演讲等。
3.研究准备。
进行研究培训,聘请辅导老师,阅读有关的书籍——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调查方面的书籍,制定各种表格……
4.研究开展。
研究措施:
到野外考察,感受自然风光;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收集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等。
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结论,结集向全校展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成果向社会展示。
二、还可以开展其它活动。
1.组织朗诵会:
选派同学朗诵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精彩段落,或选择较为优秀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名篇名段,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情感交流;
2.举办演讲竞赛:
围绕“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情感”等话题展开演讲;
3.故事大观园:
讲讲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教师应注意将各项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各个环节有序而丰富,同时指导学生积累活动的素材与成果。
第二单元
本单元学习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围绕“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科学小品,其中包括《说数》、《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大》等三篇“基本阅读”和《这个世界的音乐》、《足不出户知天下》等两篇“扩展阅读”。
这几篇课文,让我们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
首先,它从正面展示了科学的伟大力量,如《说数》通过数的发展史展示了科学智慧在开拓人类知识领域方面的巨大作用,展示了人类智慧对宇宙规律永不停歇的追求;《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奇的超低温现象,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奥秘方面的无穷魅力;《足不出户知天下》则以乐观的态度,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
其次,它从反面对科学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如《寂静的春天》说明“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审视化学药品滥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这个世界的音乐》通过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类、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阐释人与万物生命中创造本能的同一性;两篇课文都对人类自以为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的傲慢心态进行了批判。
这两个方面一正一反,构成了目前人类对科学的辩证认识与思考,表明人类社会单纯地偏向任何一面的行为都是片面的。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让学生更多的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从而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科学素养。
2.理解并掌握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的事理。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科普文章的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鲁迅先生的《药》是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幽默地叙述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表现出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和不切实际的爱慕虚荣的批判。
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和德国作家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的《差别》则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和小故事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孙犁的《荷花淀》是诗意地抒写战争中普通人家的家国情怀,在作品中,“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达到了“完美统一”。
王蒙的《春之声》借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这些作品,往往都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以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结永恒,以简单显示丰富”。
阅读这些小说,就要随同作者去走进不同的时代,去认识时代风云变化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去感受平凡人物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
本单元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文章,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学习本单元,要掌握短篇小说的阅读方法。
阅读短篇小说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分析情节2.分析环境3.分析人物4.分析主题5.分析语言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好二个目标。
一是阅读与鉴赏整体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是小说阅读探究目标
1.在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情节结构,剖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染力。
2.紧扣小说体裁特点,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分析,了解作品的倾向性。
3.了解课文线索设置及其在结构安排、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学习课文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表现主题的方法。
重点是把握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
4.在阅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行再创造,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唐诗、宋词、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成为了古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硕果,她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
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人编写的《全唐诗》共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但这还只是一部分。
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其他无数诗人像漫天星斗。
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大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人称“诗佛”的王维、与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清新、淡雅、恬静,长于写景,如王维的诗就有“诗中有画”之称。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表现了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格调清新灵动,富有生活气息。
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称“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等是边塞诗派的代表。
他们的诗歌描写塞外奇异的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的精神和他们征戍生活中复杂的情感,充满了浪漫色彩。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将边塞特有的景观和将士的豪情结合在一起,色彩效果与英勇顽强的士兵形象交相辉映,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图,气象雄浑。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被称为“诗史”。
其诗句含蓄蕴藉、凝练准确、形象生动,加之忧国忧民的情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写作者登高望远的感慨,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郁闷和悲哀,全诗感情沉郁苍凉,境界雄浑开阔,形式上也达到了律诗的颠峰,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世之作。
刘禹锡的诗以雄浑爽朗、清新自然著称,后人誉为“诗豪”,《石头城》全诗用自然景物烘托石头城,用自然界的永恒来反衬石头城的变化,暗示王朝的变迁,以凄凉的基调寄寓国运衰微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音调和谐婉转,对仗工整,遣词用字十分讲究,形成了他独特的典雅华丽的风格。
《锦瑟》是最为人们喜爱的一首诗,具有别具一格的特殊感染力,人们深为诗歌塑造的艺术境界及情调氛围所吸引,深为诗人那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所赞叹。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继承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中那生动、明净、华美、自然的语言,天衣无缝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及动人的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他“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
《蜀道难》是一篇体现了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
此篇以飘逸奔放的语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神奇壮观,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艺术技巧。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中唐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平实浅显,通俗易懂,音律和谐,抒情诗意随笔到,情真意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
《琵琶行》是一首体制宏伟、艺术精妙、在我国诗歌史上极为罕见的长篇叙事诗。
宋词、元曲是古典诗歌的变体,分别是宋元文学的主流。
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均有创作,但仍因袭五代余风,北宋中叶,词的创作得到发展,题材不但扩大,风格逐步提高,最后和诗文一样欣欣向荣起来。
词起于唐而盛于宋。
南唐后主李煜,以惨切的遭遇和深邃的家国之思,扩大乐词的内容,加深了词的意境。
《虞美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词至柳永一变。
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婉约”词派的早期代表。
他用铺叙的手法写复杂曲折的情志,变小令为慢词,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的词善于由外界景物的感受写到内心世界的抒发。
《雨霖铃》就把冷落清秋景色和“自古伤离别”的多情紧密地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而更为缠绵悱恻地表达了离别情绪。
词至苏轼又一变。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才气纵横,作诗文之余,而作词曲,创立了“豪放派”,扩展了词的领域,使词和诗一样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是他的大胆尝试,他的词语言清新朴素,流利畅达。
他最善于把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结构动荡跳跃。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是豪放派中的杰作。
李清照是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
她的词婉约清新。
她只是把一些寻常的习用语,随手拈来,度入音律,炼句既精巧又平淡自然,表情达意都能曲尽其妙。
《声声慢》表达词人晚年寡居时的孤独、凄凉的生活感受,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
豪放的风格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辛弃疾是一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的爱国志士。
他的词豪放遒劲,慷慨纵横,以其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境界,唱出了处在民族危难当中的一个英雄豪杰人物的奋发激热的情怀,使词这一种文学形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这也是辛弃疾的词不朽之所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交织这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婉约派在南宋中期以后也有长足的发展。
以姜夔等人为代表。
姜夔宗周邦彦为师,其词讲究音律,锤字炼句,又以清刚、高雅、峻峭胜之。
《扬州慢》描绘了经过战火洗礼的萧条景象,抒发心中的万端感慨,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元曲在文学史上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是元代文学的主流。
就地域而论,有北曲和南曲之分;就使用而论,有散曲和杂剧之别。
散曲没有故事情节,只是抒发诗人的情感,适用于清唱。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只是一个曲牌,如《蟾宫曲·叹世》《四块玉·别情》。
套数又名套曲,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连组成一套叫做套数,全套无论长短,都必须一韵到底,曲子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如《哨遍·高祖还乡》。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不同作家作品的时代特点,初步领会到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情味。
《从军行》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昂扬之气;《登高》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愁苦的味道;陆游的《书愤》是南宋时期民族处于苦难之中的作品,基调悲愤。
第二,要分清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体裁特点和流派风格。
如唐诗有律诗、绝句、乐府等,还有山水田园、边塞等分别,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别,曲有散曲和杂剧之别,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之别,掌握了这些特点,便于我们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
第三,学会反复吟诵作品,熟读背诵,展开联想想象,探究诗歌的意境,掌握诗词曲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第四,本单元“点击链接”中的《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格律》初步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基本特征,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实例来加深理解。
第五,本单元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平时要抽时间阅读这些作品,最好能多背诵一些,提高自己的古典诗歌方面的素养。
鉴赏知识指导
一、关于格律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
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有变化,也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格律诗常见的形式有律诗和绝句。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可以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对格律要求十分严格。
它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每个句子都要讲平仄;二是如果是律诗要运用对仗;三是绝句和律诗的句数和字数都是固定的,律诗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叫长律,也叫排律。
如果是五律就是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如果是七律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绝句必须为四句,如果是五绝就是每句五个字,每首四句,如果是七绝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四句。
一般情况下,格律诗的一、三、五字平仄不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
此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要讲究对仗的,且一联中出句和对句须平仄相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出句须平仄相粘。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
诗乐府诗: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近体诗(形成于唐)绝句五言绝句(王之焕《登鹳鹊楼》
中国古典诗歌
七言绝句(王昌龄《从军行》)
律诗五言律诗(王维《山居秋暝》)
七言律诗(杜甫《登高》)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蟾宫曲·叹世》)
曲(又称“词余”)套数(散套《哨遍·高祖还乡》)
戏剧杂剧
传奇
三、怎样鉴赏古典诗歌
(1)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2)修辞手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认识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3)表现手法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粤教版必修3 教材 分析 教学 指导 粤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