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洛斯新历史主义.docx
- 文档编号:832376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2.06KB
蒙特洛斯新历史主义.docx
《蒙特洛斯新历史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特洛斯新历史主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特洛斯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
路易斯·蒙特洛斯
Ⅰ
在1980年代,美国学界的文学研究开始集中于关注文学生产和文学阐释在历史、社会、政治方面的条件和结果。
在时而交汇,时而冲突的视角交替出现的情况下,文本的书写和阅读,它们流通、分类、分析、教授的过程都被看着被历史性地决定着,它们反过来决定了文化产品的方式。
一直被认为是自足的审美性的、学术性的问题正被重新理解,它们与社会其他话语、实践、制度紧密相连。
这些多重决定的、不稳定的联系是构成了个体主体性和集体结构赖以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
在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不同组合形式上,可称作新历史主义或文化诗学、文化唯物主义、女性主义和改良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团体,在上一个十年中,正置身于重划英美文学研究的疆界、重新建构研究内容。
在此,我的任务是谈谈“新历史主义”。
我将这个短语用引号标明是想表明,我反对批评话语中把它当作一系列固定的、同质的教条和技术术语来表征。
正如,新历史主义是它的批评家和评论家的创造。
这个创造的动机和方法是我这次关注的内容之一。
但是,更为主要的是,我将探讨常被归入新历史主义者之列的作品的异质、变化的维度,要把它置于我所说的决定力量形成的一个更大的场域之内。
我以简便却流于简单的方式标明的新历史主义或文化诗学、文化唯物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就是确证文学与其他话语形式的联系,文本和世界的辩证关系,并把这种关系问题化。
最近几年,这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挑战了英美文学批评中占主导的新批评修辞分析和实证历史研究范式。
这个挑战得以成功的条件来源各异,其中涉及的斗争各异。
(布斯;W.科恩;加拉赫,《马克思主义》;维恩,《权利,政治》。
)在此,我只提及三个具有普遍相关的因素。
首先,学者的性别、种族、宗教或阶级、政治立场,或性取向的差异(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差异)使得他(她)们在参与所研究或教学的经典作品中惯有的文化、意识形态传统地位时的情况复杂化。
而英语界已经向他(她)们敞开职业之门。
被排斥、归为他者的经历很可能会引起一种对主导文化的补偿性接纳,希望被接受和同化。
但是,他(她)们也可能(甚至同时)产生拒斥、对峙的态度。
这种不协调的立场可能会使他(她)们拔用、评论特定的经典作品——更重要的是,拔用、评论经典中不可缺少的构成性文类和惯常的研究方法时——有更为有利的视角。
第二,批评领域的转向至少始于1980年代早期,大部分学者都曾是文化上处于试验阶段、政治上动荡的1960年代时期的大学生。
1970年代女权运动、女性主义风行,他(她)们大多正在摸索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社会、制度、知识界的影响很深——当然,受时代影响的总体情况因人而异,因特定的性别角色、个人观念和所处的亚群体而异。
总体上,这一代批评家顺应了1980年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政治气候——他们中的有些甚至还在学界取得了舒适地位——他们作品中能与其他时代、地点的意识形态、文化政治对垒,却不敢言明作品自身的主张与决意。
第三,我所说的批评模式造成了过去二十年知识界的动荡,也对其进行了反拨。
这些动荡用“理论”一词概括起来,对几个学术领域的假设、常规话语提出了挑战。
在我们自己这个领域,如果不是破坏,它至少震动了传统文学研究规定意识形态立场:
审美、道德和本体原则。
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区域处在不稳定、以不同形态交汇并相互冲突的话语区域里。
他们共同分享的原则有:
产生并界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的问题化;从本质、内在向历史、语境、指示之权宜模式的转变;对闭合系统、总体、宇宙的普遍怀疑。
近年来,美国的女性主义、女权运动为书写的和实践的文化批评注入了最为强大的知识、社会力量。
跨学科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引起对性别与性、社会与家庭普遍关系的话语建构以及这种建构在形成、管理具有爆破性质的社会、文化关系中的作用的关注。
反过来,这种视角将不同主体的位置前景化。
读者就是靠主体的位置来理解作品,来与作品中为读者建构的位置协商或将它拒绝。
在过去的十年间,建构和管理性别与两性等级的女性主义话语分析在文化和历史具体特征描述上更加具体;同时,在分析中,性别与两性之间,阶级、民族话语之间的着重点在转换、变化。
这些学术努力探索了女性声音在各种文学作品、戏剧作品——甚至先前对这些作品的评论中被边缘化、被压抑、被口技式模仿、被拨用的方式。
它还促进了女性书写的被边缘化、被压抑的文本的复现。
这些项目挑战了自由人文主义者认为文学、批评经典代表了一个包罗人类经验和表达之本质性范围的看法。
通过集体采用开放的视野,把批评实践、学术策略、社会政治活动各领域相互连接,女性主义把学术、学院活动与利益、偏见、争取物质的斗争相剥离并高居其上的认识进行了祛魅化。
他们为同时对知识的、职业的、社会的关注提供了一种模式。
在文学、文化研究中新近恢复的对历史、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毫无疑问是对日益专业化、商业化的美国学术界及整个美国社会的日益明显的遗忘历史的特征愈演愈烈的态势的反拨。
对于自己承认为人文学科工作者的人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去除学生认为历史一去不复返的看法;要使学生们认识到他们自己即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的形式、压力在主观思维、行动、信仰、欲望中清晰可见。
当然,要施行回归历史的做法不止这一种。
被我们社会中“历史意识的衰退”所困扰,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管理会已明确定下“通过回到过去确证我们的人文精神。
我们当然知道其真义。
因为我们无法通过丢掉生活的千千万万细节直达中心,拥抱生活与时代的全貌。
”(切尼,《美国梦》,7版,6页)把历史归于一个由万般系列组成的简化的本质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定义实际上是在拒绝历史——通过断然拒绝各组成部分的区别,拒绝细节和本质在其中产生、改变、被挑战和被迫改变形态的复杂历史形态。
新近出现的在文学研究中朝社会-政治-历史的转向的特征是,它用反反映论的视角看待文化产品,把重点从对口语作品的审美分析转向对话语实践的意识形态分析,把意义看成具体情境中、暂时性构建起来的东西。
这种转向普遍关注写作、阅读、教学,把它们都看成行动的不同模式。
这种学术方法关注文化、知识性产品的社会政治工具性,其本身即是社会政治实践的不同形式——尽管是高度变化,通常其意义和效用带有权宜性质。
在1986年现代语言学协会的年会主席致辞上,J.希利斯·米勒对这种文学、文化研究的普遍转向颇有不悦。
在致辞中,米勒略带沮丧——且略带夸张地说:
文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一个突然的,几乎是整体性的变化,从理论作为一个方向意义变成了作为语言的意义;相应地,向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制度、阶级性别状况、社会环境、物质基础方面转变了。
(《胜利》,第283页)
通过这样一种程式,米勒将话语与社会范围对峙。
但是,文化研究中普遍做法却是,强调两者的互相作用、共同形成:
一方面,社会被认为是话语建构的;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被认为必然是对话的,由社会和物质决定。
所以费雷德里克·詹姆逊会拨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文本理论,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他写道,物质必须,“阿尔图塞的‘缺场原因’,拉康的‘真实’——并不是文本,因为它本质上是非叙事、非表征的;更有限制性条文,那就是,除了以文本的形式,我们根本无法接触历史”。
(《政治无意识》,82页)米勒将“理论”等同于被归化后的、顺应美国形式主义传统的各种解构变体。
他把如此建构起来的理论看成在种族、方法论上与他嘲讽的“意识形态”——一种据说“称为左派和右派的结构主义者和反对者”(《胜利》,第283页)都具有的富有激情却令人失望的状态——相关联。
尽管他的辩论不加区分地(但几乎不能说是无意地)将他们同学术圈里学术上、政治上反动的阵营归为一类,社会政治和历史批评中的各种模式不仅受到过去二十年理论发展的挑战和影响,还极大地参与了其定义和导向规定。
其导向之一就是认为“理论”不是安静地处于“意识形态”上方,而是陷于其中。
米勒将“阅读”和文化批评,“理论”和“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制度、阶级和性别条件”明显对垒的做法,不仅是对两对概念的过度简化,也是对它们接触、融合点的压制。
当他们受到过度决定的、等级结构化的二元对立项这一西方思维重要传统的训练后,结构的提议和技巧就被拿来当做意识形态分析中重要的工具。
德里达自己也曾说,“解构的阅读和写作不知关注…带有概念和语义色彩内容的话语。
…解构实践也是,首先是,政治和制度性的实践。
”(《但是,此外》,第168页)德里达那句颇有声名的警句“Iln’yapasdehors-texte”(文外无物)马上能唤起对历史的回避,鼓励、授权人们放逐自我,追寻文本未决的快乐和(或)恐惧。
但是,这个说法也可以从詹姆逊的“限制性条文,那就是,除了以文本的形式,我们根本无法接触历史”来理解。
那就是,从总体上说意味着普遍存在于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力量;那些旨在将话语性作品降低到本体优先的、本质论的、实证意义上事实反应的话语存在特定的意识形态力量。
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指某个社会群体共有的观念、价值、信仰系统;近年来,这个备受争议却不可缺少的词汇开始与社会主体赖以形成、二次形成从而得以在显然有意义的社会发挥作用的过程联系在一起。
在阿尔图塞的文章《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性的国家机器》所给出的程式中,“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真实生存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表征’”,这种表征“把个人当作臣民进行质询”。
(阿尔图塞,《列宁》,第162,170页;伊格尔顿,《意识形态导论》)书写的话语对世界的表征参与世界的构建:
它们参与社会现实的模式的形成,参与在表征和被表征的对象共同组成且身处其中的世界中调节作者、表演者、读者、观众到多样变化着的主体位置上。
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专业批评实践,就如我们讨论的话题一样,也是意识形态的结果。
通过这句话我想说的是,它承载者批评家的价值观、信仰、经历——他或她在社会上建构起来的主体性——而且,它总会积极地——即使不能总是有意识这样,更少有前后不变的情况——为那些价值观、信仰和经验给出示例。
就像任何别的一个人一样,我对文化文本的解读也会是局部偏颇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提供一个包罗一切的描述或完整的解释;也不可能提供中立,处于我自身研究的历史之外的阿基米德点上,超然于性别、民族、阶级、年龄、职业等组成我自身变动的、可能自相矛盾的主体位置之外的理想位置上做出的描述或解释。
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类似于米勒所说的“转向于语言本身(我的强调)”申明都是——经常就是——向一种正在从“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制度、阶级和性别条件”下某一位置上生成的语言的转向。
Ⅱ
在198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我试图简明地表明和审视1970年代后期起一批被称作“新历史主义者”的文艺复兴研究专家(包括我自己)写的作品中的一些理论、方法论和政治上的假设和影响。
(蒙特洛斯,《》文艺复兴)此类作品的焦点在于重新描画现在被称为经典的文艺复兴文学、戏剧作品初始产生时的社会文化场域,在于不仅把它们与文学经典之外的诸多别的书写类别、书写方式相关联,还把它们与包括现代早期英格兰社会实践、政治制度在内的文化范畴相关联。
(哥德伯格,《詹姆斯一世》;格林布拉特;蒙特洛斯;姆兰尼;维恩;威格汉姆)英语文学研究中主导阐释方式就是,将形式的、修辞的分析技巧同详尽阐释相对自足的“观念”或文类、主题历史相结合——就是从社会母体中抽取出来的历史。
除了这些文学历史外,我们还注意到英语文学研究中另外两种对待“历史”的做法。
其一是由对政治习惯的评论组成,政治习惯中的主导意识形态——社会政治合法化的不可靠的机制——被历史批评家当做道义上、学识上、审美上来讲都是理解、信仰、及社会机体内所有成员共享的连贯、稳定的世界图景的令人满意的结构。
我们所说的这个阶段的经典文学通过提喻重现了时代精神栖居的清晰透明的有机形式。
另一种历史实践是博览古籍式的研究成果,它将文本看作精密的密码,把虚构人物及情节放到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中去参照以寻求意义。
尽管有时重犯一些早先的理想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式的历史批评的错误,却经常能把他们惊人的学术努力拨用得有效,更新的历史批评新就新在它拒绝承认“文学”和“历史”之间,“文本”和“语境”之间未经审查的区别,拒绝那种假定存在享有特权的自足个体——不管是作家或作品——处于社会或文学背景前的倾向。
在1982年的论文集导言中,斯蒂芬·J·格林布拉特既把他命名的“新历史主义”与较早的反映论的、实证主义的历史方法文学研究相区别,还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方法相区别。
他评论道:
“文艺复兴时的文学作品不再被认为是一组固定的与其他表达形式泾渭分明、自身具有确定意义的文本,也不再被看成是一组过去历史事实的稳定反映物。
”(导言,6页)他还指出,艺术和文学的总体轮廓是由社会和历史共同描绘的:
“艺术产品和别的社会产品…之间的”区别“不是内在于文本;而是由艺术家、观众和读者造成并不断重新描画的”。
我们要进一步说,与艺术家、听众、读者称谓标明的位置相关的身份、期待、实践本身即由他们参与其中的话语过程“造成并不断重新描画”,这也会制约他们与文本的交流。
这种交互式形成方式在托尼贝内特的“阅读程式”里得到了强调,原文是:
一种明确决定因素的努力,这些决定因素既在文本方面,也在读者方面运作,调节文本和语境的关系,把两者连接起来,为两者的积极地交流提供一种机制,在这里语境不是被表征为一套话语之外的关系而是一套既为文本生成读者又为读者生成文本的具有互文性的话语关系。
…文本,读者,语境…是关系的有序话语性序列组内的不同功能。
不同阅读排列…产生各自的文本,各自的读者和各自的语境。
(74页)
这个概念把批评家牵涉到特定历史、体制上享有特权的读者角色中,他们的专业化但不是绝对中立的知识构成了他们要着手阐释的过去。
从这个视角看来,新历史主义,或文化唯物主义,必须置于我们自己的阅读结构体内。
克里兹·格尔茨的象征性人类学对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早期新历史主义或文化唯物主义的作品有显著的影响。
(《阐释》;《地方性知识》;《内加拉》)格尔茨本人似乎加入了自由人文主义一方面对美国社会科学中量化的科学主义,另一方面是对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集权化理论话语的反拨。
对格尔茨来说:
“文化”这个词语…意味着以符号表示的负载历史讯息的意义方式,意味着以象征性形式表达的继承观念系统,靠着这个观念系统人们能交流,延续,增长生活知识和培养生活态度。
(《阐释》,89页)
在格尔茨的象征性人类学中,文化是指号过程的媒介,是“一组控制性机制——规范行为的——计划,方法,规则,指示…”(44页);是通过“管理”习惯、做法、人工制品等可以用文化一词来笼统称呼的产品集合从而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系列符码。
这是马歇尔·萨林斯所说的“象征性指意”的文化观念的另一个版本,“世界上人类的行动应该看成被文化设计调节过,而文化设计同时给给实践经验和习惯性的实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命令”。
(《文化》8卷,55页)
格尔茨的作品给文学评论家和文化历史学家提供的不是一种有效的文化理论,它不是足以用来叙述行动中的,活在个人和人类集体演员的表演和叙事中的文化的示范性的、纯文学性的方法。
格尔茨把他的修辞上自觉的种族志实践叫做“厚描”。
(《阐释》,3-30页)“它是我致力说明的”他断言,“在表面字谜游戏上理解社会的表达。
”(5页)名族志工作者的“像文学批评家”(9页)——我们甚至可以加上一句,像新批评者。
所以用一个形而上的奇喻来描述他的“文化观念”:
相信…人是一只被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悬空吊起的动物,我把文化也看成那种网,所以,对文化的分析就不是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的阐释科学。
(5页)
“厚描”描述成“阐释性叙事”会更准确:
它抓住一件事情、表演或别的实践,通过询问最细小的枝节来揭示陌生文化的道德观。
毫不令人吃惊的是,格尔茨方法和风格在人类学学科之外而不是其内部赢得了更多的羡慕者和模仿者。
不同信仰的人类学家强烈批判格尔茨的要把物质斗争动力升华到集体想象形式的趋向,他对异域图景在别人看来印象式的描绘,他厚描产生的孤立破碎的“地方知识”,它把“‘文化文本’相互联系…或把它与经济、社会变化普遍过程相互联系中的失败”。
(沃特兹,551-552页;或阿萨达;山克曼;克拉潘咋挪)
格尔茨聚焦于地方性土著文化意义,而不是社会普遍规则;聚焦于文化连贯性,而不是社会斗争。
后面那种阐释性偏见——和它在受格尔茨象征性人类学影响的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中产生的后果——已经成为新近批评中占据比重很高的话题。
罗杰·基辛的话简明地概括了这个话题:
“文化是神秘化和意义的网络。
我们需要探问是谁创造,是谁定义了文化意义,其目的是什么。
”(161-162页;也可见于拉卡普拉的《声响》;佩克拉;比尔萨克)换句话说,格尔茨分析方式的批评者集中于文化诗学抑制或包含文化政治的方法。
Ⅲ
在典型的新历史主义文章或书本章节中,格尔茨厚描模式会在开头作为文化、历史疏离策略使用的逸闻范例中表现得很明显。
在一些新历史主义者的著作中,这类逸闻会精巧地转化成阐释单元用以引出一个持久的论点;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只是时尚、或公式化罢了,是历史上好奇之事的联想式堆积。
所以瓦尔特·科恩把新历史主义方法(或反方法)的特征标明为“随意性联系”:
“在方法论上,策略被受制于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与另一个方面相关的假设。
没有组织原则来确定这些关系。
”(34页)为了描述这个现象,多米尼克·拉卡普拉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你可以选择“轻易的观念联合,并置,或拼贴…隐约的蒙太奇,或者,只要你愿意,现剪现贴的现场制作”。
(《声响》,193页)新历史主义著作尤其容易受到此类回应的攻击,因为它常常未能对自己的方法、文化模式做过持续一致的理论归纳。
在对文化动力观念的默契或前后不一致的认识基础之上,新历史主义研究有时似乎意味着他们讨论的话题仅仅是靠文化偶然性或批评家的善辩才能联系在一起(“随意连通性”);或者是相反,它们之间有基于文化决定论原则(“抑制”)的必然联系。
在《文艺复兴自我重塑》(4-5页)中把他的批评课题称作“文化唯物主义”后,格林布拉特在《莎士比亚协商》中回到这个名词上并对它进行了修改。
这项事业现在被定义为一项“形成集体性的不同文化实践并探索这些实践之间关系的研究”;它关注“集体信仰和经验怎样形成,从一个媒介移动到另一个媒介,以可控制的审美形式集中在一起供给消费,艺术形式的文化实践和别的临近的表达形式之间的界限是怎样划定的”。
(5页)用明显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词汇表达成对“临近的…表达形式”(我的强调)之间的差别的研究,文化是诗学倾向于以牺牲连续性过程为代价强调结构性关系;其效果是,它把互文性轴线调准为文化系统内诸文本共时性关系,而不是自足的文学历史内诸文本之间的历时性关系。
格林布拉特的程式寓意之一——早期新历史主义者在格尔茨文化观念上就已经普遍含有的寓意——就是“艺术形式和别的临近的表达形式”能表达根本的偶然原则或生成性、规定性文化符码,两类表达形式之间相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种类实践之间的这种生成关系比喻系统的表面言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所以格林布拉特在论文《虚构故事与摩擦》中如是说:
我想在医疗实践和戏剧实践之间建立的联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源头与文学表达的关系。
相反,我们是在处理一种共享的符码、一套连锁交错的不仅作为目标物还作为表征的条件起作用的比喻和比拟。
(《莎士比亚》,86页)
新历史主义者著作中内含的文化模式似乎来源于格尔茨和福柯观念图式的交汇处:
具体讲,来自格尔茨的文化融合论,把文化解释成本地化、集体性的标识物系统观念;和福柯早期的知识历史观,它着重阐释比拟,拒绝因果性“以便建立异质之间的既汇合又有时分歧,但从不自足的序列,这种序列能使我们划定事件的‘逻各斯’、它流动范围和出现的条件。
”(福柯,《话语》,230页)新历史主义者批评实践中让它的批评者不解和恼怒的因素可以解释为(尽管不是总能轻易自圆其说)这个文化模式的隐在的结果。
新历史主义这的一些著作暗示,文化是一套能表达内聚的、整体的、闭合的(“有限制的”或“缝合的”)意识形态的共享性标示系统。
对这种模式结果的争议和质问似乎表明它与形式主义分析模式的姻亲关系。
它们包括对新历史主义研究对象上比喻性关系而非偶然关系的方法论假设;包括对文化作为文本,物质生活、社会政治关系之话语性质的强调;包括批评者自愿强加的以表现在特定文本和文本化的表演上的文化内共时性过程为对象的研究局限;还包括文化范式同意识形态的抵抗、冲突、变化的动力之明显的不相容。
新历史主义者文艺复兴研究中提出的意识形态、抗拒问题有关术语——其他专业领域已经广泛确立的术语——就是一对简化的、物化的对立词“抑制”和“颠覆”。
这些术语——似乎是对国际、国内都带来恶果的冷战意识形态的遗留——再次证明完全只是分析、辩论中乏力的工具。
但是,它们是英美文学批评和一团和气的政治文化中视角转换的有意义的指示器。
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学界批评话语中可接受的,甚至处于中心的议题,社会文化批评焦点也由统一、互惠、意见同一向差异、主导、抗拒转向。
从经典、意见统一向多样化、争论的重点转移正是过去几十年间全国范围内人文学科争论的焦点——这场争论是在大学校园里、畅销书名单上、公众媒体、政纲宣言里和政府机构资助名录里展开的。
正是在文化政治——像它们的替代物一样——语境内,“新历史主义”是作为抑制和颠覆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形成的学术场所。
这场斗争可以简化为下列情景。
一些批评家认为个人或集体主体可能拥有对抗各种形式的主导、排斥、同化的有效代理物。
另一些批评家强调早期现代国家的功能,如国王,他们抑制明显的颠覆性姿态,甚至生造颠覆性姿态以便抑制它们。
前一派批评家与后一派批评家发生了强烈的争执。
在的格林布拉特的论文《隐形的子弹》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主导性秩序生成颠覆以便让颠覆本身消亡表明了“权利的条件”。
(45页)因此,为“对颠覆的抑制”所作的总括性的辩论本身就是对诸多辩论的颠覆,因为这个词组把主体的代理物降格为主导秩序的虚幻的、飘忽的效果。
颠覆-抑制之间的二元对立逻辑产生一个闭合的意念结构,产生了互相定义、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共谋合作的词语对。
很显然,为关于意识形态操作的“抑制”位置所作的更为广阔的假设和寓意,不仅对珍视个人自决自由人文主义理想的传统派,而且对有志于把自身话语实践直接介入意识形态再生产过程的文化批评家来说,都是可疑甚至令人警觉的。
“对颠覆的抑制”立场的极端处就意味着阅读强调历史断裂、主体不可避免奴化的福柯著作;这样就没有了学术改变和争论的场地。
这种立场似乎可以看成是在复活伊丽莎白时的世界图景,但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讽刺的形式。
近期的评论者越来越多地抓住《隐形的子弹》中那个引起争议的论断,错误地把那篇文章抬高到文化律法的位置上,进而偏颇地把它看成新历史主义的中心教条——有时还用它来对明确涉入反对格林布拉特的论断的人的作品归类。
这些主张只是因为反复印刷才获到信任和权威;但是,对“抑制假设”的承认并不能概括那些称为新历史主义者的作家的著作,它也不能概括格林布拉特的全部作品——或者说,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概括福柯的全部作品。
弗兰克·林特理查的激烈言辞可以概括福柯式新历史主义者关于主导者生产和对颠覆的抑制之推定性辩论,他说那是:
“一个预先安排的,居于能产生虚幻的政治效果之一‘对立’的单语代理物之上的斗争场所”。
(《福柯的遗产》,234页)但是,这种严格的抑制论认为饱蘸社会空间的、无定性的、以条件而定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由国家机器中固定化的权力决定的,因此,它过度简化了福柯的微妙的、灵活的、动态的权利观念。
福柯强调指出
权利的可能条件…不应该在中心点的初始存在处,一个能产生并发散次级、延续权利形态的独特权利源头寻找;因其不平等,流动的权力关系基底倒是常常产生权利国度,但这种权利国度经常是地方性的、不稳定的。
(《历史》,一卷,93页)
对福柯来说,权利从来不是单语的;权利关系经常不只意味着权利的多重场域,也意味着抗拒的多重场域。
他说这类抗拒场域的组成、强度、效果是多变的:
权利关系的严格的关系特征…取决于抗拒的多点性:
他们扮演权利关系中对手、目标、支撑或手柄的角色。
…抗拒…只能存在于权力关系的策略性区域。
但这不是说它们只是反应或重扑,形成与基本主导相关的,最终总是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特洛斯新 历史主义